8台阶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4
8台阶李森祥班级姓名评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训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神。
3.学习作者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方法。
品味细节描写。
【教学重难点】1.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一、预习导引:1.注音凹.( )凼.( ) 门槛.( ) 涎.( )水揩.( ) 嘎.( )尴尬..( )() 烦躁.( ) 筹.( )划黏.( ) 撬.( ) 2.释义凼: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低眉顺眼:若有所失:3. 速读课文,运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表达方式讲述故事梗概。
二、达标导学:(一)1.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是什么?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3.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4.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为什么?5.你如何认识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二)合作探究1.《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
试分别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2.全文的中心事件是讲述父亲建造高台阶新屋的故事,但文中却夹杂了一些看似与中心事件无关的内容,你能找出来吗?请你找出来,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小结:这篇(体裁)以儿子的口吻,讲述了歌颂了抒发了“我”对之情。
四、堂上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ào) 烦燥.(zào)B.尴尬..(ɡān ɡà) 阴.凉(yīn)C.卵.石(luǎn) 揩.一把(kǎi) D.砌.缝(qì) 舀.米(yǎo)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本文揭示父亲造屋原因的关键一句话是什么?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4.品味下列语句,谈出你的感受:①“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8.《台阶》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教师寄语: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香港著名作家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2.研读重点语句,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感悟人物形象。
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积极健康的心态。
重点难点: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资料链接】作家作品李森祥,1956年出生,衢州人。
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他的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预习案一、诵读——小步轻迈悟情感。
1.中速、深情地诵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凹凼()门槛()尴尬()戏谑()砌()墙晌午()蹿上()瞬间()胯骨()涎水()2.读好父亲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儿子对父亲的深情。
(读出儿子的心酸,读出儿子的无奈,读出儿子的痛惜)4. 你解释的词语。
微不足道:若有所失:大庭广众:自言自语:5.词语的运用(自选不少于3个词语连词成段)所选词语:连词成段:6.整体感知。
依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主要人物文章线索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探究案二、自主探究:跳读——把握故事情节。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高台阶的新屋的?3.新屋造好后,父亲与过去比,有哪些变化?三、合作探究:品读——分析父亲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
(一)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仔细揣摩小说的精华段落,理解父亲的形象。
)1.品读第5段“父亲的脚”2.品读第15段“父亲的眼光”。
八年级上 8 台阶教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8”开始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学习是一直伴随我们的事情。
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学习的基石。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并不是一件难事。
我们可以从“8”开始,渐进式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里,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之为“八年级上 8 台阶”。
第一步:8小时睡眠“精力所及,必成所欲。
”首先要保证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充分休息,才能在明天的学习中有更好的表现。
充足的睡眠不仅有助于我们保持精力充沛,也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我们需要养成每天至少 8 小时的睡眠习惯,这是我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步。
第二步:8分钟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是学习的重中之重,我们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中,才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识。
而我们的注意力时间有上限,一般来说,大约在 20 分钟左右。
因此,我们需要在学习中,每隔 20 分钟,休息一下,让大脑得到放松。
这时,我们可以进行 8 分钟的体操或眼保健操,帮助我们的身体得到活动,同时也对眼睛进行保养,预防近视。
第三步:8个重点关注学习时,重点关注是很重要的。
我们需要将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立即发现,否则,当我们将所有内容学完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掌握的很差,这无疑是对我们自己时间的浪费。
因此,我们需要在学习时,做好笔记,将难点和易错点标记出来,以便我们随时再次查阅,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重点知识。
第四步:8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每个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清晰地表示出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学习思路。
此外,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记忆知识。
因此,我们需要在线下学习中建立 8 张思维导图,让我们更加高效地掌握学习内容。
第五步:8个方法总结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在学习中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是在阅读课文中划重点、总结出自己的思维导图,也可以是在做题时,总结出规律、理清思路等。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共10篇)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一):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第8课答案8 台阶1.(1)淋踩(2)槛跤(3)掺砌 2.(1)载栽(2)夸垮 3.(1)形容恭顺谦卑的样子.(2)微小得不值得一提.(3)指人很多的公共场所.4.(1)宽敞(2)烦躁 5.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他反而觉得不习惯,不对劲.6.“我”去接父亲的扁担,父亲以为“我”觉得他老了,他觉得自己挑担水没有任何问题,所以粗暴地推开了“我”.这反映了他好胜、不服老的性格.7.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劳动,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会“若有所失”.8.略(可以认为值得,也可以认为不值得,言之有理即可.) 9.略(内容应该真实,抓住动作、表情、语言等来写.)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二):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11课11 中国石拱桥1.(1)第二个(2)第一个(3)第一个(4)第二个2.(1)巧妙到没有可以相比的. (2)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3)十分推重,给以很高的评价. 3.(1)不但而且(2)不但而且 4.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5.不能删.“约”表示大概,说明桥并非正好8米;“几乎”表示估计,说明并非完全与河面平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7.说明卢沟桥在历史上很早就闻名世界. 8.商桥、连心桥、书桥等.其中的“桥”是联结、沟通的意思.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三): 八年级上语文作业本24课答案1.(1)职业 (2)憎恶 (3)兴起 (4)这2.B3.(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男有分,女有归.(3)外户而不闭4.鳏寡孤独,谋闭不兴5.(1)通“举”,选拔(2)通“鳏”,老而无妻的人6.(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但抚育自己的儿女.(2)人们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利.7.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8.“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的幸福生活.“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9.(1)信(2)通“悦”,高兴(3)如果(4)所以10.(1)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2)我奉命出使问候赵威后.11.“本”指民,“末”指君.12.是一个真正关心百姓疾苦、以民为本的人.13.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便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做合适安排.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四): 谁有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29课的答案1.C2.D3.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5.这全,都酒杯客居6.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7.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不随流俗、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8.恰当.如此大雪天竟独往湖心亭看雪,足见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9.B10.C D11.富人只有一个儿子,但是很不肖,(富人)便骂着把他赶走了于是将她父亲所托付的财产还给他了.12.不看重钱财,善于教育人.13.157 26 3 4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五):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第9课老王答案1.荒(僻)取(缔)肿(胀) 滞(笨)愧(怍)骷(髅)2.规矩,不惹事为人忠厚,诚信3.荒僻取缔降格4.杨绛《围城》5.不好.镶嵌形象的写出了步履维艰,身体僵硬的形态.6.为了感谢“我们”一家的帮助,说明他是个知恩图报,真诚忠厚,善良的人(合理即可)7.社会上总有一些幸运者和不幸运者.而幸运者则要对不幸运者给予关爱使不幸运者的生活能够改善作者回想起老王、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是不够.所以觉得“愧怍”.8.言之合理即可以下是额自己写的,仅供参考- -他木然的一步步走向那曾经走过无数遍的路.僵直的身子在这样的苍凉的路里显得如此不搭调.他浑浊的眼里闪过一丝茫然.又转过身去——回望刚刚来时的方向.攥紧了钱,直直向前走去.那背影一点点缩小,再也寻不到了.9.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山城因雾大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情景.10.指的是等“我”找到工作一定去向老人买一束腊梅.1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老人信守诺言的人品,和她对一个陌生的外地青年的关爱.使“我”非常感激和敬佩,令我久久不能忘怀.12.言之合理即可.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六): 八年级上语文作业本第15课答案我发的只是课内的你最好对下题目在写15 说“屏”1.(1)擅(2)帷(3)憩 2.(1)缓冲(2)显露 3.C4.汤显祖杜丽娘柳梦梅关汉卿窦娥冤 5.“帘”的诗情画意,变化无端,“帘”所起的“隔”的作用,关于“帘”的韵事,各种“帘”的不同美感.6.赞叹帘对于建筑装饰的重要意义,即使是设计大师也很看重;同时也指出了贝聿铭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7.喜爱、向往和赞赏之情.8.多处引用古诗词,使文章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同时也使作为传统文化器具的“帘”更加富有文化内蕴.9.如秦观的《浣溪沙》既写到了屏也写到了帘:“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七): 八年级上语文作业本中关泰坦尼克号遇难的题目答案1.北大西洋上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船身破了一道大裂口后在这1000多人沉入大海.2.人物: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和船员.时间:1912年4月14日夜.地点:北大西洋.事件起因:泰坦尼克号与一座冰山相撞.事件经过:与冰山相撞时船还在快速前进,大多数乘客没有意识到出事,后来一片混乱,恐慌并展开一些救援.但救生船只够一半人使用,船长,船上大多数的工作人员(包括乐队)和他们的妻子拒绝救援.事件结果:结果1000多人沉入大海.3.(1)指出声誉很好的防水舱没有起到一点作用,表达了作者的讽刺. (1)表现了记者对防范措施不得力造成的巨大损失的遗憾.4.这些包含对人性光辉的赞美.(校对过)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八): 八年级语文作业本22课文言文翻译【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或陆地上的草木及花,受人喜欢者特别的繁多.东晋陶渊明偏爱于菊;自李唐王朝以来,世上的人都特别的喜欢牡丹;可是我独独喜爱莲花的出自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它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而不妖媚.它内心通达而外形刚直,不像藤蔓四处蔓延,也不像枝干四处纵横.香气远而清纯芬芳,亭亭玉立如在水佳人,只可以远远的欣赏而不可以肆意的亵玩也.我比喻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之人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人也.而莲花呢是花中的君子也.噫!(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爱菊之人,陶渊明死后很少听到.爱莲之人,与我同样所好的又有几人而爱牡丹之人呢,应该会有不少人吧.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九): 初中8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的课后地1题答案一.作者的善良有很多表现: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的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的生活上,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也像他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愿意给作者一家带送冰快,车费减半;送钱给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结尾一句应该这样理解;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疚.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十): 八年级语文练习册答案上册独腿人生的阅读8.本文采用第人称的写法,叙述了的故事.(18字内)(3分)9.请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及其作用.(3分)我猛然间觉得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10.结合文意,回答下列问题.(6分)(1)“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休认为这条断腿会为主人的哪些方面感到自豪呢(3分)(2)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了语言描写的表现手法,请举出其中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11.文章结尾写道:“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样亲近过,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我”为什么会有选样的感觉请简要谈谈自己的理解.(4分)【答案】8.(3分)第一(1分).独腿车夫三轮支撑人生(一个车夫用独腿蹬三轮自己人生)(符合字数要求,能准确概括文意,得2分.)9.(3分)“直直地蹬着”、“瞪着”,形容目光长时间盯在他的“断腿”和“裤管”上,(1分)表现“我”突然发现车夫是一个独腿后的震撼,以及自己坐在他车上的复杂心情.(符合语境,言之成理得2分)10.(6分)(1)(3分)关键点:主人积极、乐观的心态,顽强、坚韧的意志,诚恳、诚信、善良的品质,自尊、自立的精神.(答对3点得3分.)(2)(3分)示例1:“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只是收你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举变……’”表现了车夫担心“我”的误解,体现了车夫的诚恳、诚信. 示例: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到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写出了有些富人对底层人的偏见,反衬出独腿车夫诚信待人,自尊自强品格的可贵.(举出实例1分,分析作用1分)11.(4分)独腿车夫的故事感动、激励了我.一个人诚恳做人,坦诚做人,自强不息,就会坚强,就会拥有自尊,就会获得支撑人生的力量.(紧扣句意,谈出感悟,言之成理表述通畅得4分;否则扣1-2分八年级上语文作业本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8课《台阶》教案西安远东二中:侯熙教材分析:《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文章,是一篇中心突出的叙述性作品。
课文以“台阶”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了身为农民的父亲用了半生的努力终于实现了造一座有着高高的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愿望,但在愿望实现后茫然和衰老也不期而至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强、勤劳又很谦卑的农村父亲形象,真实的再现了中国传统农民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强韧顽强的人生历程。
这篇文章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语文来源于生活,只要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富有一颗爱心和同情心,关注社会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们,就有无穷写作素材,开阔学生作文取材的视野,回归写作本源。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本文新鲜的立意,朴素感人的情节,容易产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本文的社会背景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差距, 父亲的形象意蕴也比较深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另外,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习惯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父亲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切合文章联系实际感悟真情。
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点拨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导语设计(背景音乐《父亲》)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
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意向别人提起;父亲的一生是清贫的,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什么。
可是父亲在你跌倒时,会扶起你,用心教你怎样站立;在你遇到困难时,鼓励你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8、《台阶》教学设计创意说明:本文是一篇小说。
学生对小说的阅读要求还不甚明朗,我们要在让学生了解小说要素的基础上,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把握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及体会记叙中描写的作用。
采用板块式教学思路。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认识小说。
这是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他终年辛苦,终于完成自己的心愿,然而,父亲却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
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
二、整体阅读,把握情节。
提示语:人物形象是通过故事情节展示出来的,要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就必须选弄清小说的情节。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回答下面三个问题(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要点: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当地人们对台阶有着不同的理解,体现出建筑物的人文性,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对尊重的要求。
这是其毕生的奋斗目标。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要点: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
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要点:人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父亲在造屋的那睦日子,多么兴奋,造台阶时,放起鞭炮,“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然而,代价却是不容忽视的。
)三、集中讨论,分析形象。
设问: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就自己的认识加以说明,要在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归纳)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他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8《台阶》课后作业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凹凼()(2)门槛()(3)涎水()(4)胡茬()(5)挪到()(6)蹿上高空()(7)胯骨()(8)撬动()(9)磕烟灰()(10)憋住()(11)晌午()(12)硌了一硌()2、根据课文内容填词语。
(1)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的,,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2)母亲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的沙沙声,我就地笑。
()(3)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地没着落,踏在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4)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的头上。
()3、解释词语。
(1)言外之意(2)微不足道(3)大庭广众4、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终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凼。
台阶上积了水时,从堂里望出去有许多小亮点。
()(2)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
()(3)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
()5、重点问题探究。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2)本文选材精当,详略有致,请举例说明。
(3)本文的细节描写非常成功,请结合具体的例子说一说它对表现父亲的个性特点有什么作用。
6.为自己的父亲写一首小诗,赞扬他的美德!7.学唱一首赞扬父亲的歌唱给爸爸.。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台阶》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台阶》同步练习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门槛( ) 烦zagrave;o( ) 嵌着( ) 小凹danɡ( )尴尬( ) xian( )水黏性( ) 胯骨( )2.结合课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粗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庭广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刻画父亲的高大形象,文中人物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都很成功,请熟读课文,并从文中摘录有关词句。
肖像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训练母亲坐在门槛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
母亲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
我流着一大串涎水,张嘴在青石板上啃,结果啃了一嘴泥沫子。
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下跳。
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
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
《台阶》教案五十铺乡中心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课题:8、《台阶》课型:新授时间:2009.10执笔:李晓风审核:八年级语文组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台阶”这个线索,体会人物描写方法,理解父亲的形象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学习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学习方法:1、情境设置法2、复述法3、研讨探究法学习设想:本文较长又是自读课文,要跳出课文整体把握其主题思想,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
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向课外延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同时适当地延伸到自己的父亲,加深对小说主人公的感受和理解。
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预习导学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背景音乐《父亲》渲染气氛)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
可父亲在你跌倒时,他会扶起你;在你困难时,会鼓励你。
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讴歌父亲的文章:《台阶》,作者李森祥。
二、汇报课外查阅的有关作者和通话的资料1、作者2、汇报生字词积累情况(注音、释词)凹( ) 凼( ) 门槛( ) 涎( ) 揩( ) 嘎( )筹( ) 划黏( ) 尴尬( ) 撬( ) 微不足道大庭广众三、快读课文,整体感知1、找出“文眼”(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中心句、关键句)。
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3、为了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4、新屋的台阶和旧屋的台阶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新屋造好后,父亲又有什么样的变化?5、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在父亲身上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合作交流四、踏上台阶,认识父亲: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关键句、文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