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相关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次北固山下课堂笔记
1. 诗人和创作背景介绍:
王湾是唐代诗人,他的生卒年月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
他的一些著名的诗作如《次北固山下》、《登鹳雀楼》等,都反映了他的文学造诣和思想深度。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王湾在旅途中经过北固山时,被山川的壮丽景色所打动,写下了这首诗。
2. 诗句解释: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这两句诗描述了旅途中的景色,诗人坐船在绿水上前行,青山在船的右侧逐渐远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描述了江潮平静无波,两岸显得格外开阔,船帆在和煦的春风中高高挂起。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海上的太阳从夜晚中升起,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而江水在旧年的寒冬中开始涌动,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归乡的渴望。
他寄信给家乡的亲人,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他的思念带回家乡。
3. 主题和情感:
这首诗的主题是旅途中的思乡之情和对归乡的渴望。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4. 写作手法分析:
王湾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归乡的渴望。
同时,诗人也运用了富有哲理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次北固山下》知识点一、文学常识:王湾,唐代诗人。
“次”是停宿的意思。
二、主旨:诗人即景抒情,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的思乡之情。
三、内容理解:1、怎样理解“客路”一词?“客路”指旅途,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写了怎样的画面?从炼字角度进行分析。
写船上所见之景: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一语为颈联“江春”作铺垫。
3、“悬”的妙处。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4、结合句意赏析“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的大景;这时,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的小景。
“一帆”以小景衬大景,突出了江面的开阔。
5、如何理解“阔”字?“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涨,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6、如何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出时令。
“残夜”是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①含义: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②哲理: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
突出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人应对生活充满乐观,积极向上。
③赏析:“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7、如何理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精品资料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次北固山下》知识点整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一、人物介绍王湾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
二、词语解释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青山:指北固山。
5.绿水:长江6.前:向前航行。
7.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9.风正:风顺而和。
10.悬:挂。
11.海日:海上的旭日。
12.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13.旧年:未尽的一年。
14.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15.乡书:家书。
16.归雁:春天北归的大雁。
17.边:唐代口语,义同“处”,泛指某处。
18.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三、全文翻译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四、考试范围1、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的重点笔记《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一首佳作。
这首诗以其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是一首值得深入欣赏的古诗。
1. 背景介绍:王湾是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
他善于创作五言绝句,此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的“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旅途中停靠在北固山下。
2. 内容解析:•诗的首句“客路青山外”描绘了诗人旅行的路途,青山绿水,景色优美。
这里的“客路”指的是诗人旅行的路线,而“青山”则指的就是北固山。
•诗的第二句“行舟绿水前”描绘了诗人乘船在绿水前行的情景。
这里的“绿水”指的是江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的第三句“潮平两岸阔”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眼前的景色。
潮水涨平,两岸之间显得更加宽阔,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诗的第四句“风正一帆悬”描绘了诗人在顺风顺水的环境下,将帆高高挂起,乘风前行的景象。
这里的“风正”指的是风向正好,“一帆悬”则形象地表达了帆高高挂起的状态。
•诗的最后两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新事物到来的期待。
这里的“海日生残夜”和“江春入旧年”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新的生命力的涌现。
3.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美景为背景,以旅行为线索,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他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漂泊感。
同时,诗中也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4. 艺术手法:•意象运用:王湾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意象,如“青山”、“绿水”、“潮平”、“岸阔”、“海日”、“江春”等,生动地描绘了北固山下的冬末春初景色。
•对比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客路”与“青山”,“行舟”与“绿水”,“海日”与“残夜”,“江春”与“旧年”,既突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和漂泊感,也强调了新生活到来的期待。
•象征意义: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富有象征意义,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新的生命力的涌现,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次北固山下知识点总结梳理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王湾,唐代诗人。
2. 诗歌体裁。
- 五言律诗。
律诗每句五字,共八句,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工整。
二、诗句内容。
1. 原文。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 诗句翻译。
- 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的绿水之上。
-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帆高高地悬挂着。
-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 家书怎样才能寄出去呢?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替我把家书带到洛阳那边吧。
三、重点字词。
1. 客路。
2. 潮平两岸阔。
- 阔:开阔。
3. 风正一帆悬。
- 正:风顺而和。
悬:挂。
4. 海日生残夜。
- 生:升起。
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5. 江春入旧年。
- 入:进入,降临。
旧年:过去的一年,这里指旧年未尽之时。
6. 乡书。
- 家信。
四、诗句赏析。
1. 首联。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开篇点题。
“客路”点明自己是客游他乡,“青山”“绿水”点明路途所见的景色,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诗人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2. 颔联。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江上的景色,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阔”字表现出“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字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写出了船帆在顺风中高悬的状态,这两句诗对仗工整,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千古名句。
- 从炼字角度看,“生”“入”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字把太阳拟人化,赋予太阳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描写了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的景象;“入”字将“春”拟人化,在旧年尚未逝去之时,江上已呈露春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知识点整理汇总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写作背景】五、【赏析】《次北固山下》,五律。
王湾“尝往来吴楚间”。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诗人应当是离乡远游,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的。
一路行来,当船停靠在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一轮红日已经浮出江面,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绿的江南春景,从而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1、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此联写旅途大江沿岸的景色。
以对偶句发端,既对仗工整,又清新活泼。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作者乘舟,将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诗人人在他乡,情已回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与下文“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2、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此联写早春江潮景色,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画面非常精彩。
“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是眼中的大景。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而下垂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一定“一帆悬”。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这一“悬”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帆”的情状,突出了小景之美。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读此联应语调上扬,体现诗句视野开阔,大江直流的气势。
3、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此联描绘自然的时序交替、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说明作者是连夜行舟的。
江中日早,残冬立春,潮平无浪,两岸空阔。
次北固山下①文学常识选自《全唐诗》。
王湾,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
唐代诗人。
②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③词语解释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青山:指北固山。
5.绿水:长江6.前:向前航行。
7.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9.风正:风顺而和。
10.悬:挂。
11.海日:海上的旭日。
12.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13.旧年:未尽的一年。
14.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15.乡书:家书。
16.归雁:春天北归的大雁。
17.边:唐代口语,义同“处”,泛指某处。
18.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本诗全意: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④翻译名句(画面描摹、名句赏析)画面清新自然,主题积极乐观。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涨潮时江水漫无际崖,水面变得辽阔无边。
晓风徐徐,波涛不惊,一叶白帆顺风在高远的江天上飘荡。
“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
“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匆匆不可待,让“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知识总结2021 一、作者简介王湾,唐代诗人。
二、注释1、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客路:行客前进的路。
青山:指北固山。
3、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4、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
风正;风顺。
悬:挂。
5、海日:海上的旭日。
生:升起。
残夜:夜将尽之时。
6、入:到。
7、乡书:家信。
8、归雁:北归的大雁。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用典)。
三、译文: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轻快的航船追逐着碧波。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挂。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家书什么时间才能送到啊,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四、理解性默写1、描写大江行船之壮阔景象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富于生活哲理,说明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在我们所学的诗词中,包含此相同哲理的诗句还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浓浓的乡思,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也表达了这种感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王湾《次北固山下》交代作者行踪的句子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6、《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五、问题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答:1、时序交替;2、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理趣。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答:“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次北固山下》知识点汇集1、翻译:首联: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颔联:由于涨潮,两岸之间的水面比平时更显宽阔,因为风正,船帆便端正地悬挂于桅杆之上。
颈联: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尾联: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到洛阳。
2.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首联写青山绿水之景,又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和颈联写在船上所见之景,写出了潮平江阔、风正帆悬和日生残夜、春入旧年的景象,交代了时令;尾联由北归大雁自然而然想到了家乡。
关系: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直接抒情,这种写作手法叫做借景抒情。
3、请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
由于涨潮,两岸之间的水面比平时更显宽阔,因为风正,船帆便端正地悬挂于桅杆之上。
4、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妙在哪里?妙在对偶精妙,写出了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开阔景象,对仗工整,音律和谐。
妙在“平”“阔”“正”“悬”四字用的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阔”字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象,给人一种无限的空间感,“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悬”字描绘出舟行海上的景象,这四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阔大和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妙在“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妙在景象开阔:写出了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开阔景象。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脍炙人口,试作赏析。
修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时令交替的自然理趣。
修辞:这两句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哲理:通过描绘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不仅交代时令交替,也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取代,从而给人以乐观积极的力量。
6、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赏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到洛阳,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知识点一、作者简介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现存诗不多,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等。
二、故事背景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
但由于他“尝往来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作于他游江南之时。
三、课文翻译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注释: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青山:指题目中的北固山,也可理解为长江岸边的山。
风正:即风顺江吹来。
译文: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轻快的航船追逐着碧波。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挂。
原文: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家书。
译文: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家书什么时间才能送到啊,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四、问题解疑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
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2.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否可以改用“失”?为什么?不能。
因为“阔”字不仅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给人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与“悬”字对应,读起来也更为响亮,所以不能更换。
3.颈联蕴涵着怎样的哲理?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放舟于江水之上,看到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
诗人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使全诗在清新明快中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五、课文主题写舟行江中的所见所感。
《次北固山下》知识清单一、文学常识1. 作者简介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
他的诗现存十余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王湾的诗歌风格清新秀丽,多描写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在唐代诗坛上有一定的地位。
2. 作品背景这首诗是王湾在旅途中经过北固山时所作。
当时诗人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看到北固山的壮丽景色,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是长江边的一座名山,地势险峻,风景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喜爱游览和吟诵的地方。
在唐代,北固山更是成为了江南地区的重要文化地标之一。
王湾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其敏锐的诗人视角,将旅途的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融入到诗歌之中,使得这首诗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又有深沉的情感寄托。
二、字词积累1. 重点字音悬(xuán):注意发音时,舌头要微微卷起,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让气流从口腔中冲出,发出“xuán”的音。
例如“风正一帆悬”中的“悬”,描绘了船帆高高悬挂的样子,发音要准确清晰。
残(cán):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背,舌面中部隆起,气流从鼻腔中流出,同时声带振动,发出“cán”的音。
如“海日生残夜”中的“残”,表示夜晚即将过去但还未尽的状态。
旧(jiù):读这个字时,双唇微微张开,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后部隆起,让气流从口腔中流出,声带振动,发出“jiù”的音。
在“江春入旧年”中,“旧”与“新”相对,体现了时间的更替。
雁(yàn):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向上隆起,接近硬腭,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同时声带振动,发出“yàn”的音。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雁”,是古代传递书信的象征,诗人借雁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2. 重点字义次:停留、驻扎。
诗中的“次北固山下”意思是停宿在北固山下。
这个字在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理解其含义有助于准确把握诗歌的情境。
例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次北固山下》古诗文必背知识点《次北固山下》古诗文必背知识点《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知识点归纳:1、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什么?答:①“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
★或“失”更好。
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②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5、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A、“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生机。
B、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
C、“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6、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7、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8、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认为它“妙”在何处?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知识点一、原文及翻译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二、字词解释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三、文学常识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字号不详。
洛阳人。
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王湾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四、课后练习1.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3.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4.“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次北固山下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的精彩内容请点击初一语文知识点栏目了解详情,预祝大家在新学期可以更好的学习。
《次北固山下》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原文及翻译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原文翻译: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二、知识点归纳:1、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什么?答:①“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
★或“失”更好。
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②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5、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A、“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生机。
B、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
C、“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6、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7、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8、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次北固山下》本文是关于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次北固山下》,感谢您的阅读!《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知识点归纳:1、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什么?答:①“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
★或“失”更好。
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②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5、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A、“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生机。
B、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
C、“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6、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7、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8、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认为它“妙”在何处?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一、人物介绍王湾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着名的一篇。
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
二、词语解释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青山:指北固山。
5.绿水:长江6.前:向前航行。
7.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9.风正:风顺而和。
10.悬:挂。
11.海日:海上的旭日。
12.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13.旧年:未尽的一年。
14.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15.乡书:家书。
16.归雁:春天北归的大雁。
17.边:唐代口语,义同“处”,泛指某处。
18.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三、全文翻译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四、考试范围1、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次北固山下
①文学常识
选自《全唐诗》。
王湾,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
唐代诗人。
②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③词语解释
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青山:指北固山。
5.绿水:长江
6.前:向前航行。
7.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9.风正:风顺而和。
10.悬:挂。
11.海日:海上的旭日。
12.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13.旧年:未尽的一年。
14.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15.乡书:家书。
16.归雁:春天北归的大雁。
17.边:唐代口语,义同“处”,泛指某处。
18.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本诗全意: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④翻译名句(画面描摹、名句赏析)
画面清新自然,主题积极乐观。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涨潮时江水漫无际崖,水面变得辽阔无边。
晓风徐徐,波涛不惊,一叶白帆顺风在高远的江天上飘荡。
“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
“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匆匆不可待,让“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
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寓情于景,景中含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⑤典故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
⑥诗中情感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类型)
⑦写作手法
写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