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32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歌是人类灵魂的翅膀。
歌,可以释放情怀,敞开心灵的窗户,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本店铺特地准备了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
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
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梅赞》教学基本要求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
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3.再听歌曲: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教学目标: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
(教师简介)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
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
(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五年级⾳乐下册教案第⼀课?春光好教学⽬标1、能⽤流畅柔和的声⾳演唱春风,⽤轻巧明亮的声⾳演唱布⾕鸟,并能注意到两种声⾳合在⼀起时的和谐。
2、能⽤欢快、亲切的是声⾳演唱歌曲《⼩鸟、⼩鸟》的第⼀段。
能认真聆听⼩提琴独奏《新疆之春》,感受⾳乐的情绪与意境,并能将乐曲的⼏个乐段⽤不同的图形或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1、⼆声部合唱的和谐、统⼀。
2、准确感受《新疆之春》的情绪,并能⽤不同的图象、动作或节奏来表现。
教学过程第⼀课时⼀、美丽的春天1、说⼀说师:同学们,在春天⾥,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呢(引导学⽣说说字看到的及感受到的。
)2、听⼀听师:让我们⼀起到⽥园随着⾳乐感受⼀下春天。
(展⽰春天的美景,播放《春风与布⾕鸟》。
)师:在刚才的歌声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声⾳?(听到春风的声⾳和布⾕鸟的声⾳。
)师:布⾕鸟是报春的使者,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它们就会⾮到⽥间地头,⽤美丽的歌声提醒⼈们:春天来了,“割麦插稞”的时候到了,所以⼈们⼜把它们叫做催耕鸟。
3、唱⼀唱(1)布⾕鸟的歌声:师:在歌曲中,布⾕鸟的声⾳是怎样的?(布⾕鸟的歌声:3?33?1?0)割麦?插稞师:谁能来模仿⼀下?(学⽣模仿布⾕鸟的歌声。
)(2)春风的旋律:师:在歌曲中,春风是怎样歌唱的呢?(春风的旋律:lu)师:谁能来模仿⼀下?(学⽣模仿春风的旋律。
)(3)春风与布⾕鸟:师:⼤家觉得春风和布⾕鸟的歌声合在⼀起好听吗?让我们⽤⾃⼰的歌声来体会春风与布⾕鸟那美妙的合唱吧。
(师⽣共同学⼚歌曲旋律,并分春风与布⾕鸟两声部演唱。
⿎励学⽣⾃⼰选择喜欢的声部参加演唱。
)说⼀说歌曲的特点:A布⾕鸟的歌声总是出现在每⼀个乐句的开始部分(即第⼀、第⼆拍)。
B布⾕鸟的声⾳很有(引出三连⾳的唱法)。
说⼀说歌曲的情绪:师:谁能说⼀说:春风吹拂时,它的声⾳是怎样的?(春风吹拂时,像妈妈的⼿轻轻地滑过我的脸庞,在演唱春风时,应以轻柔、流畅的声⾳演唱。
)师:布⾕鸟的各声,在春风中⼜要如何表现呢?(与柔和的春风相⽐,布⾕鸟的歌声是清脆、明亮的。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课:音乐的表现手段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表现手段的概念和种类;- 能够通过声音、音高、音长等手段表达不同的情感;- 能够通过音乐表现手段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演。
教学内容:1. 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表现手段的概念和种类;2. 聆听不同音乐作品,并分析其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3. 练使用声音、音高、音长等手段表达不同的情感;4. 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演,展示自己对音乐表现手段的理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段的兴趣;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音乐表现手段的概念和种类;3. 聆听分析:选择一首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并讨论其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4. 练表达情感:通过声音、音高、音长等手段,让学生表达不同的情感;5. 创作表演:分组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和表演,展示自己对音乐表现手段的理解;6. 总结:复本节课学到的音乐表现手段,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
第二课:节奏的感受与表现教学目标:- 了解节奏的概念和作用;- 能够通过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不同的节奏;- 能够通过乐器演奏和口头演唱表达节奏。
教学内容:1. 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节奏的概念和作用;2. 进行身体动作练,感受和表现不同的节奏;3. 研究乐器演奏和口头演唱,表达节奏;4. 进行节奏合奏,体验协作和合作的乐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让学生拍手、跳舞等活动,引起学生对节奏的注意;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节奏的概念和作用;3. 身体动作练: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和表现不同的节奏;4. 乐器演奏和口头演唱:教授简单的乐器演奏和口头演唱,表达节奏;5. 节奏合奏:分组进行节奏合奏,体验协作和合作的乐趣;6. 总结:复本节课学到的节奏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继续练和创作。
(以下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按照相同的格式进行描述)。
五年级音乐教案小白船五年级音乐教案小白船篇一: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小白船》教学内容表演歌曲《小白船》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唱好二声部合唱《小白船》。
2、情感目标:幻想是创造想像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通过歌曲《小白船》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学唱,在立体的和声音响声中,体验、想像所获得的美感,并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教材分析歌曲《小白船》歌曲优美而抒情,描述了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在天空银河里的月亮上有小白船,桂花树,小白兔??表现了小朋友在仰望宁静的夜空时所产生的美好想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采用三拍子节奏,生动地表现了“船儿”在河中摇曳的形象。
全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
歌曲前后两个乐段均为16小节构成的规整乐段。
第一乐段的后两句是前两句稍有变化的重复乐段。
整个曲调流畅、优美,节奏平稳、舒展,给人以轻舟荡漾、恬静舒适的感觉。
第二乐段采用了二部合唱,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和谐悦耳,充满想像,进一步地抒发了人们在这美好的意境中所激起的内在情感。
教学重点唱好二声部合唱《小白船》。
教学难点二声部演唱加伴奏。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打击乐器若干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很明显,专门学习节奏不仅可以熟悉歌曲的节奏,而且对节奏感的培养也有好处,一开始就让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表演《小白船》1.以天文知识导入。
设问:有谁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2.揭题:朝鲜童谣《小白船》就是叙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与想像。
3.歌曲范唱。
设问:这是几拍子的歌曲?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4.板书节奏谱先徒手操作拍手、拍腿,然后加上打击乐器(其中学生大部分仍是徒手)。
5.学唱第一乐段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前16小节)。
学生分两组,一组三角铁及拍手,另一组串铃及拍腿,为教师范唱伴奏。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家乡》 (3)第一单元《(欣赏)冬猎》 (8)第一单元《(欣赏)鸿雁》 (12)第一单元《(欣赏)驯鹿》 (16)第一单元《(唱歌)长城放鸽》 (18)第一单元《(唱歌)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20)第二单元《(唱歌)吹起羌笛跳锅庄》 (24)第二单元《(欣赏)瑶族舞曲》 (28)第二单元《(演奏)瑶族舞曲》 (33)第二单元《(欣赏)木鼓歌》 (37)第二单元《(欣赏)锦鸡出山》 (40)第二单元《(唱歌)阿喽喽》 (42)第三单元《(唱歌)看大戏》 (44)第三单元《(欣赏)花木兰》 (49)第三单元《(唱歌)西湖美》 (53)第三单元《(欣赏)故乡是北京》 (57)第四单元《(唱歌)让我们荡起双桨》 (64)第四单元《(欣赏)风》 (69)第四单元《(唱歌)送别》 (72)第四单元《(欣赏)迎春》 (75)第四单元《(欣赏)纸风车》 (78)第四单元《(唱歌)映山红》 (82)第四单元《音乐实践》 (84)第五单元《(唱歌)梅花》 (88)第五单元《(欣赏)梅花三弄》 (92)第五单元《(欣赏)渔舟唱晚》 (96)第五单元《(唱歌)静夜思》 (101)第五单元《(活动)古诗朗诵演唱会》 (105)第六单元《(活动)东郭先生与狼》 (109)我的音乐网页《(演奏)牧童之歌》 (115)我的音乐网页《(演奏)美丽的家乡》 (119)我的音乐网页《(选听)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122)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家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多种形式的阅读材料。
2.通过小组交流学习使学生对河北民间音乐有更广泛、深入的了解,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河北,热爱家乡音乐的情感,唤起学生传承家乡音乐的热情,使家乡音乐更好的发扬光大。
2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对汉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拓展。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篇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教学内容:欣赏:“落水天”“雨中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第六(田间)”歌曲:“水花花、泥巴巴”“水中”创造:创编旋律第一课“水花花、泥巴巴”教学目的1、用活泼、跳跃地情绪来学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体验雨中跑着勇敢的小娃娃。
3、欣赏我国民歌“落水天”,感受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唱准乐谱、欣赏教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二、听音练习1、老师先弹奏以出示的音,并认识音名。
2、老师完整的弹奏旋律乐句,学生仔细听辨并能准确填写音名。
3、把旋律完整的演唱。
三、学唱乐谱1、学生先自己认识音名。
并根据歌曲旋律音高来演唱乐谱。
2、老师把有难度的乐句提出来师生一起解决。
3、轻声跟琴来演唱歌曲乐谱5、分组来演唱歌曲乐谱。
四、新授歌曲1、导入:从新课内容进行导入。
2、教师范唱3、用声势感受歌曲旋律4、师:这首歌曲是几几拍二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二拍,强弱规律:强弱。
5、按节奏朗读歌词6、跟琴学唱歌曲五、创编动作1、观赏、体验“小脚丫”在雨中跑的动作2、根据歌曲集体创编动作,创设情景进行表演。
六、欣赏“落水天”1、听赏“落水天”歌曲,并跟着哼唱,体会歌曲的情绪讨论:1):在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2):请你随着音乐做动作。
第二课“雨中”教学目的:1、学唱歌曲“雨中”,用肢体动作表现雨点欢快地落下、区别类似雨声的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2、欣赏“雨中曲”3、创造:用“do、 re、 mi、 fa、sol ”五个音旋律。
准备:塑料纸、听雨盒、手指游戏、教学过程:一、热身运动:小雨滴老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雨滴的游戏。
(手指游戏)二、感受雨声、欣赏“雨中曲”1、请你们听赏一首“雨中曲”,并请说出有几种雨声2、你们为乐曲配上好听的大雨、小雨的声音,出示听雨盒和塑料纸。
分发给每个学生一个道具,请演示大雨和小雨不同的不同声音。
三、学唱“雨中”1、听歌曲范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2、跟琴轻声演唱歌曲旋律;视唱歌谱。
五年级下册音乐《真善美的小世界》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妙,培养音乐兴趣。
通过学习《真善美的小世界》,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1.2 教材分析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学唱歌曲,掌握歌词和旋律。
分析歌曲的节奏和音准,解决难点。
2.2 音乐欣赏欣赏与《真善美的小世界》相关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美妙。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2 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和指导。
3.3 欣赏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学生发表感受和看法。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热身活动学生自由发挥,唱自己喜欢的歌曲。
4.2 教学新歌教师介绍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4.3 分组演唱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演唱形式(如合唱、对唱等)。
各组展示演唱,相互交流和评价。
4.4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与《真善美的小世界》相关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演唱和欣赏能力。
5.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3 教师评价第六章:拓展活动6.1 音乐游戏设计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6.2 创作活动学生根据《真善美的小世界》的旋律,创作自己的歌词。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学唱歌曲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真善美的小世界》,并录制视频。
7.2 音乐欣赏学生回家后,欣赏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第八章:教学资源8.1 音乐教材教师准备《真善美的小世界》的乐谱和歌词。
8.2 音响设备教室内的音响设备正常运作,确保播放音乐的品质。
第九章:安全事项9.1 室内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室内活动的安全,避免学生发生意外。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教案【篇一: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课春景教学内容:一、复习上学期的音乐知识和歌曲二、歌曲《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三、《致春天》《春水》本课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熟悉歌曲《小鸟小鸟》的旋律教学目的:一、巩固上学期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印象;二、指导学生用甜美、欢快的歌声,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熟悉歌曲旋律,并掌握6/8拍的节奏型.教学过程:一、1、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了解大家在寒假所学到的音乐知识或是新歌;2、进行“音乐知识抢答”赛,主要是复习上学期的内容,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爱好;二、导入新课;1、春天来了,你能用简单的词语描绘一下你眼里的春天吗?2、聆听歌曲《小鸟小鸟》;3、歌曲是几拍子?能说出拍号的含义吗?老师通过唱和拍打节奏引导学生说出刚才拍的拍子中哪几拍是最强的?4、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认真找一找,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5、找出相同的乐句,这样学起来就容易多了;6、学生唱第一声部的时候老师唱第二声部,应该让学生学会既要唱好自己的声部,还要聆听到第二声部的旋律;7、教唱第二声部,把学的快的同学用来唱第二声部;三、课堂小结:请同学们下课后熟悉歌词,并试着和旋律对上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欣赏《致春天》教学目的:1、二声部合唱要做到声音协和,音量均衡。
2、加入歌词,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并指导学生用欢快、幸福、甜美的声音演唱;教学重点:训练二声部协和,培养同学们的团体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一、先复习第一声部旋律,加入歌词演唱,然后再复习第二声部旋律(多练几遍)加入歌词;二、两个声部合成,老师可以帮着二声部唱一唱,等稳定之后可以让学生直接看老师的指挥的演唱;在练习中少用钢琴或不用钢琴,让学生的听觉去适应二声部合唱,以培养他们的合唱能力,要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注意气息的支持和声音位置的保持,让声音变得更美。
五年级(下册)⾳乐《中国功夫》教案(通⽤5篇)五年级(下册)⾳乐《中国功夫》教案(通⽤5篇) 作为⼀名优秀的教育⼯作者,往往需要进⾏教案编写⼯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需要的教案吧!下⾯是⼩编为⼤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乐《中国功夫》教案(通⽤5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五年级下册⾳乐《中国功夫》教案1 ⼀、设计思路: 近年来社会上对外国的节⽇、⽂化⽐较崇尚,⽽在很多地⽅忽视了我们中国的传统⽂化和习俗,因此,开展了主题活动"中国娃娃",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从四⼤发明到现代⽕箭;从中华健⼉勇夺奥运⾦牌到我国的名胜特产;从国粹京剧到各民族歌舞┅┅孩⼦们发现越来越多,惊奇越来越多,感受也会越来越多。
在看了成龙的电影和动画⽚《⼤闹天宫》后,幼⼉对中国⼯夫产⽣了极⼤的兴趣,因此选取了《中国⼯夫》这⾸歌曲,让幼⼉体验中国⼯夫的雄壮有⼒的⽓概,激发幼⼉⽤⾝体动作表现中国⼯夫,给幼⼉以表达表现的空间。
使幼⼉能在⾳乐⽓氛的感染下,在富有⼒度的动作表演中,对民族精神有所体味,萌发做中国⼈的⾃豪感。
⼆、活动⽬标: 1、喜欢中国⼯夫,体验中国⼯夫的雄壮有⼒的⽓概。
2、激发幼⼉⽤⾝体动作表现中国⼯夫。
三、活动准备: 中国⼯夫⾳乐磁带、多媒体课件制作。
四、活动过程: ⼀、京剧表演: 分男、⼥幼⼉表演京剧中的⼈物,男孩⾯戴⾃⼰设计的京剧脸谱,⼥孩⼿拿⼿绢表演。
⼆、学习武术表演: 1、观看武术表演。
刚才,表演了中国国粹京剧,今天,再来看看中国的传统武术吧。
(幼⼉观看武术表演) 问:中国的武术种类很多很多,你喜欢武术吗?为什么?武术有什么⽤?(强⾝健体) 2、了解中国武术。
问:你还知道哪些中国武术?你能做做动作吗?(根据幼⼉的回答后播放多媒体软件) (个别幼⼉⽰范做动作,集体学做个别动作) 3、欣赏歌曲《中国⼯夫》 问:"听了歌曲你发现了什么?" 4、表演中国⼯夫 a、听到慢的⾳乐时应该怎样做动作?(动作有⼒、停顿)放第⼀段⾳乐幼⼉表演。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音乐的养分课时1:音乐的分贝-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的高低、大小和强弱的区别,并能够通过手势和声音模仿不同音符的发出。
- 教学内容:声音的高低、大小和强弱,音符的发出。
- 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不同高低音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并讨论声音的高低。
2. 操作:分发不同大小的乐器,学生模仿老师演示的手势和声音,发出不同音符。
3. 演示:老师演示不同音符,并教导学生手势与声音的对应关系。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小合唱,模仿老师示范的音符发声。
5. 反馈:学生自由演唱不同音符,其他同学评价其演唱的音高、音大小和音强。
- 教学资源:不同高低音的声音录音、不同大小的乐器、黑板、粉笔。
课时2:音乐的节奏- 教学目标:认识音乐的节奏,并能够通过身体动作模仿节奏的变化。
- 教学内容:音乐的节奏,身体动作模仿节奏。
- 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有明显节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并讨论节奏的特点。
2. 操作: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身体动作,模仿音乐的节奏。
3. 演示:老师演示不同节奏的手拍动作,并教导学生进行模仿练。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舞蹈表演,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身体动作的编排。
5. 反馈: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评价其节奏的准确性和动作的协调性。
- 教学资源:有明显节奏的音乐录音、教室空间、黑板、粉笔。
第二单元:音乐的形状课时1:音乐的高低- 教学目标:认识音乐的高低变化,并能够通过声音模仿不同高低音的发出。
- 教学内容:音乐的高低变化,声音模仿。
- 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具有高低变化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并讨论音乐的高低特点。
2. 操作:学生模仿老师演示的高低音声音,发出相应的声音。
3. 演示:老师演示不同高低音的发声方式,并教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模仿老师示范的高低音发声。
5. 反馈:学生自由发声展示,其他同学评价其发出的高低音准确性。
- 教学资源:具有高低变化的音乐录音、黑板、粉笔。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教案(精选4篇)人教版五年级篇1一、教学内容: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2、复习唱好《依马呀吉松》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依马呀吉松》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三、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依马呀吉松》,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依马呀吉松》,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人教版五年级音乐教案篇2教学内容:1、通过钢琴和伴奏带教唱学生《清晨》和《晚风》两首歌曲。
2、对比歌曲欣赏描绘早晨的《晨景》和描绘夜幕的中国筝曲《渔舟唱晚》.3创造性地表演及编配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
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
3、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41|5”中的大跳要唱准。
五年级下册音乐的优秀教案五年级下册音乐的优秀教案1教学内容:1、聆听《秋收》2、编创与活动教学重点:聆听《秋收》教学难点:分析乐曲教学过程:一、聆听《秋收》1、以学唱陕西民歌《秋收》为导入。
(1)板书《秋收》歌曲。
(曲谱见《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分析部分。
有条件的能做成幻灯片或投影片放映更好)。
(2)教师范唱。
(3)学生跟琴唱好第一段歌词。
(4)师生简单讨论歌曲的情绪与内容。
2、初听器乐曲《秋收》。
(1)设问:在器乐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型旋律出现几次?还有什么旋律与民歌原型旋律有关系?(2)指导学生唱教材中的图形谱(这是民歌的主题A)(3)听主题B,并画出其图形谱,进行比较。
3、复听乐曲。
我们把民歌原型的曲调称作A主题,把与A有关的另一主题称作B,请仔细听辨,做好以下两项记录。
(1)乐曲演奏的A、B主题顺序图表。
(2)A与B的每次各用什么乐器演奏,也同时标出来。
4、讨论:根据你自己的乐曲发展的记录图表,说说你聆听后的想像。
请围绕乐曲的标题,根据A 与B及其乐器音色的变化展开你的想像与联想,进行创作构思,说出其情绪的发展与变化。
二、唱自己的歌——曲调创作活动牐1、创作条件与要求:按教材所示,已知两小节要求用模仿重复方法创作发展成4小节。
牐2、教师用本课中的两着歌曲作范例讲解复习模仿重复的要求。
牐牐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表扬他们极积参与的精神。
三、课后小结五年级下册音乐的优秀教案2教学内容:一、歌曲《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二、欣赏《四季》、《秋收》本课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童心是小鸟》、《四季》教学目标:一、用甜美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二、欣赏乐曲,并能辨别乐器音色;教学过程:一、熟悉歌曲旋律,设问: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二、仔细聆听,找出歌曲中相同或者相似的乐句,并说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听完范唱之后,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曲的情绪;四、放慢速度唱歌谱;五、老师唱前半句谱,学生接后半句谱;六、加入歌词演唱,并注意表达歌曲情绪;七、讲解反复记号;八、完整地用喜悦、自豪、活泼的心情演唱歌曲;九、介绍青海民歌《四季歌》又称《花儿与少年》,因为是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十、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演唱主题;十一、主题一共在乐曲里出现了几次?在力度上又有什么变化?每段的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你能听出来吗?十二、课堂:听完乐曲之后看看有没有同学可以模唱出主题音乐,培养学生的听觉和音乐记忆能力。
平⾏班⽤的同⼀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简要的⾃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教学质量。
⽆忧考准备了⼩学五年级下册⾳乐教案五篇,供⼤家参考。
春景⼀、教学⽬标:1.“春天”、“春⾬”、“⼩鸟”都向⼈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组描绘春意的⾳乐作品。
让我们在⾳乐的感染下,进⼀步激发对⼤⾃然的热爱。
2.聆听《春⽔》,感受拟⼈化的“春⽔”活泼、顽⽪的形象。
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乐丰富的表现⼒。
3.表演《⼩鸟⼩鸟》、《春⾬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法。
⼆、教学内容:1、聆听:《致春天》、《春⽔》2、表演:《⼩鸟、⼩鸟》、《春⾬蒙蒙地下》3、⾳乐知识:切分⾳三、教材分析:(略)四、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五、教学难点:⾳乐知识:切分⾳的运⽤六、教学准备:电⼦琴磁带视频七、课时安排:三课时第⼀课时教材分析:1.《⼩鸟⼩鸟》是故事影⽚《苗苗》的插曲。
曲调欢快⽽⼜奔放,充分表现了在春意盎然的春天⾥,热爱⼤⾃然的美好情趣。
歌曲为6/8拍,⼆段体结构。
给⼈以明亮、轻快的感觉,展现了少年⼉童像⼀只快乐的⼩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
抒发了少年⼉童对美好⽣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
2.春天,象征着美丽;春天,象征着⽣命。
在这美好的季节⾥,万物苏醒,⽣机勃勃。
春天,它⼜是许多的诗篇、绘画和乐章中赞美的对象。
《致春天》这⾸钢琴抒情⼩品就是挪威⼗九世纪作曲家格⾥格谱写的春天的颂歌。
乐曲的⼀开始,在右⼿⾼⾳合弦模拟出的流动的感觉的引导下,左⼿弹奏出清新、舒缓的主题旋律,让⼈彷佛看到了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景⾊,⼤地上到处充满了⽣命的勃勃⽣机;中间段低沉并且旋律逐渐急促,略显灰暗,似乎在告诉⼤家,在春天降临的过程中,并不都是阳光明媚的⽇⼦,也有春寒料峭,阴风阵阵的⽇⼦,但春天是不可阻挡的,所以在乐曲的最后部分,我们⼜看到了战胜了严寒的春天,为我们勾勒出明媚的阳光下的⼤地为渐渐茂盛的青草和朵朵绽放的鲜花所覆盖……尾声是⼀连串的分解和弦,清澈、明亮,花蕾初绽,⾊彩缤纷,引起⼈们对美好春天的多少⽆穷遐想。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过程1.导入:学生在《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
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
5.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认为最好听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说出原因,教师总结。
6.请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
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
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过程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音乐教学进度表教者:一、教学内容分析:1、通过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2、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素质。
3、本学期教材还加强了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的学习力度,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改革进取,加快教育现代化,使学生能在他们的薄弱环节上加强学习,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素质大大提高。
二、教学目标:(一)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美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把教书育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并通过各种题材歌曲的学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艺术和高尚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心理条件等,努力进取,为中国的明天奋发向上。
(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3.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4.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5.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情况分析:A、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唱歌。
合唱的歌曲声音协和、节奏准确、并带一定的感情,部分学生声音嘹亮、悦耳。
B、器乐方面:能辨清中国民族乐器的名称、种类、外形特点、演奏姿势、音色。
个别学生在演奏方面较突出。
C、欣赏方面:能说出演奏乐器的乐器名称、构造、音色特点;节奏上、力度上、速度上的变化发展;能讲出曲调的结构、情绪等。
D、表演方面:能精心设计编排一组动作,表演时认真持久,效果较好。
E、视唱、节奏练习方面:能按一定的步骤,准备视唱或节奏练习的内容,有些同学稍作准备,便能准确的表达出来,部分学生还借用指挥来进行练习。
F、存在的问题:a、音准还不够要求,有些同学音符间的关系尚未明确,唱歌时很白,无感情。
b、完成作业不及时,字迹较差。
课本没好好爱护。
四、主要教学措施: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五、课时安排:36课时第三课鄂豫皖小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较准确地把握《手拿碟儿敲起来》哀怨忧伤的情绪,并深情地演唱这首歌,边唱边表演“敲碟儿”。
过程与方法能比较听赏《手拿碟儿敲起来》和《凤阳花鼓》,在细腻的情感体验中区别,学会读谱演唱《凤阳花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与歌曲有关的鄂、皖相关文化。
并深情地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敲碟儿”。
教学重难点用淡淡哀怨的情绪演唱湖北小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并参与“敲碟儿”的表演活动。
教具准备电子琴、所需歌曲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较准确地把握《手拿碟儿敲起来》哀怨忧伤的情绪,并深情地演唱这首歌。
2.边唱边表演“敲碟儿”。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较准确地把握《手拿碟儿敲起来》哀怨忧伤的情绪,并深情地演唱这首歌。
难点:边唱边表演“敲碟儿”。
教学过程一、了解鄂、皖的地理位置及简称1.分别了解湖北、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及简称。
2.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湖北和安徽民歌的音乐风格。
二、引导了解1.了解湖北民歌走近“湖北小曲”——《手拿碟儿敲起来》,湖北民歌《绣荷包》、《龙船调》等歌曲片段。
2.唱一唱《手拿碟儿敲起来》3.学唱歌曲(1)全班一起随乐演唱歌曲。
(2)歌曲难点的掌握:A倚音的唱法。
B附点节奏。
C连线音的唱法。
经过共同探讨,学生选择用忧伤哀怨的情绪演唱歌曲。
4.教师弹琴,逐句教学旋律。
5.教师弹琴,学生填词,教师及时反馈。
6.全体学生演唱。
带着淡淡忧伤、哀怨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手拿碟儿敲起来》。
师小结:小曲好唱口难开,“声声唱不尽人间苦”。
《手拿碟儿敲起来》这首歌,歌词古朴平实,旋律温婉、流畅。
平静中流溢着淡淡的哀怨,仿佛又把人带回到那艰难迁徙的历程。
这就是湖北小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作业布置练唱《手拿碟儿敲起来》板书设计鄂豫皖小曲湖北民歌倚音的唱法附点节奏连线音的唱法。
教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听赏与读谱《凤阳花鼓》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随乐唱歌曲,哼唱歌谱。
难点:听赏这首歌曲,说说你对乐曲的感受教具准备电子琴、曲子《凤阳花鼓》教学过程一、听赏安徽民歌。
1.出示妇女们手拿花鼓,沿街乞讨卖唱的画面和播放背景音乐:《凤阳花鼓》。
)(学生仔细欣赏。
学生谈感受。
(凄凉、悲伤……))师:听听这首歌曲,说说你对乐曲的感受。
师简单介绍:凤阳花鼓是安徽的一个曲种,属于民歌中小调的范畴。
2.读谱《凤阳花鼓》(1)请对照歌谱自由地唱一唱。
学生随乐自由哼唱。
(2)师用琴示范。
(注意情绪的把握。
)随琴认真读谱。
(3)解决难点:重点指导学生解决节奏难点:1•235|和3•56ⅰ|两处附点节奏。
3.比较《凤阳花鼓》和《手拿碟儿敲起来》在音乐风格上的相同之处。
学生认真思考,讨论:与“小曲好唱口难开”、“声声唱不尽人间苦”描写的生活相同。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两首都是民歌,都给人亲切感,都是反映老百姓贫苦生活的曲子……师:从歌中你常常会听到“说凤阳,道凤阳……身背花鼓走四方”这样的唱词。
它与《手拿碟儿敲起来》中哪句歌词描写的生活画面相同?师小结:这两首曲子都属于民歌中的小调,流畅上口,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而它们相近的历史背景,又带给我们一样忧伤、哀怨的情绪。
二、升华。
赏析新时代的鄂皖民歌师:《手拿碟儿敲起来》和《凤阳花鼓》都是反映20世纪三四十年代湖北、透德育教育。
)(出示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城市画面和播放背景音乐——宋祖英演唱的《越来越好》。
)学生认真欣赏画面,情绪逐渐由忧伤变得活泼起来。
作业布置练唱《凤阳花鼓》板书设计《凤阳花鼓》《手拿碟儿敲起来》音乐风格上的相同之处两首都是民歌,都给人亲切感,都是反映老百姓贫苦生活的曲子……教后反思:第四课沙漠之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与同学合作,学会用活泼、富有情趣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2.能认真聆听管弦乐曲《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感受乐曲动人的旋律,并哼唱出音乐主题。
过程与方法认真聆听管弦乐曲《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感受乐曲动人的旋律,并哼唱出音乐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和同学合作用轮唱的形式演唱《美丽的黄昏》,表达赞美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2.和同学合作,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两声部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教学准备电子琴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唱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教学重难点1.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2.和同学合作,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两声部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一、组织教学二、导入——走进沙漠多媒体出示:新疆的风土人情、物产等。
背景音乐(维吾尔族歌曲)。
师:同学们,这个美丽的地方是哪儿?有什么特色?出示中国地图。
背景音乐(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的旋律)。
师:同学们,你能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吗?地图上这一部分是黄色,表示什么?连绵不断的起伏线代表着什么?生:新疆地区。
黄色表示沙漠。
起伏线表示天山。
师:天山上终年积雪,气候恶劣,但在这条边界线上却常年驻扎着一群人,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为什么守卫在这里?出示画面——雪山,边防战士等;背景音乐(歌曲齐唱部分旋律)。
师:是啊,新疆人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边防军。
虽然,边防军叔叔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他们的内心并不寂寞,因为,当地的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总会带来火一样的热情,他们拉着骆驼,从远处的沙漠中走来。
听,那驼铃声又响起来了——三、学唱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1.聆听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熟悉歌曲的旋律。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生讨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曲调活泼风趣,生动形象,表达了边疆人民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体现了他们豁达、乐观的生活情趣。
)3.随音乐学唱歌曲。
4.节奏练习×|×.×× |× - |5.学生为教师所放的音乐拍击节奏。
6.模仿骆驼的脚步,熟悉低声部旋律。
师:谁来学学骆驼行进的步伐?可以边走边用“蹦”或“当”来哼唱。
(学生随音乐模仿骆驼行进的步伐,并哼唱低声部旋律。
)7.师:伴着骆驼声,传来拉骆驼的小阿哥的声音——播放:小阿哥和驼队的画面。
背景音乐(歌曲低声部旋律)。
(1)教师演唱小阿哥的歌声。
(随着学生演唱的低声部旋律,教师演唱高声部旋律。
)(学生演唱低声部旋律的同时,聆听教师演唱的小阿哥的歌声,即高声部旋律。
)(2)学唱高声部旋律。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小阿哥。
师:请B组同学扮演热心、快乐的小阿哥。
(学生演唱小阿哥的歌声。
)(3)骆驼声和小阿哥师:驼铃、小阿哥给这支沙漠中的驼队增添了许多色彩,让我们一块儿来扮演他们。
(学生分为A、B两组,A组学生表演小阿哥,演唱高声部;B组学生表演驼铃声,演唱低声部,并用打击乐器伴奏,进行二声部合唱。
)四、小结师:我们的驼队走过了遥远的沙漠,终于到达高高的雪山,把粮食送到边防军叔叔手中。
如果你是那位小阿哥,你想对边防军叔叔说些什么?在今天的沙漠之旅中,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听赏《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教学重点唱一唱《美丽的黄昏》教学难点让学生熟悉乐曲的旋律。
一、组织教学二、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三、听赏《在中亚西亚草原上》1.初听乐曲,让学生熟悉乐曲的旋律。
教师对作曲家鲍罗丁及该曲的创作背景作简单介绍。
(亚历山大·波尔菲利耶维奇·鲍罗丁(1833—1887)俄罗斯作曲家。
从小对科学和音乐表现出同样的兴趣。
医学院毕业后,成为有机化学教授,并出版科学论文。
1862年结识巴拉基列夫后,业余学习和创作音乐。
主要作品:歌剧《伊戈尔王》、第一、二交响曲和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这部作品作于188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