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前教育史
- 格式:ppt
- 大小:7.75 MB
- 文档页数:78
第1篇一、背景介绍英国学前教育历史悠久,早在18世纪,英国就开始关注儿童的教育问题。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体系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逐渐形成的。
福禄贝尔幼儿园作为英国学前教育史上的重要案例,其创立与发展历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二、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创立1. 福禄贝尔生平简介福禄贝尔(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öbel,1782-1852)是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他出生于德国一个牧师家庭,早年从事神职工作。
在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福禄贝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创立了福禄贝尔幼儿园。
2. 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创立过程(1)教育理念的形成:福禄贝尔在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游戏即学习”的理念。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是儿童认识世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基于这一理念,福禄贝尔开始关注幼儿教育,并致力于探索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
(2)幼儿园的创立: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布兰肯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命名为“福禄贝尔幼儿园”。
这所幼儿园主要招收3-7岁的儿童,采用游戏和唱歌等方式进行教学。
三、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发展1. 教育理念的传播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园迅速在欧洲传播开来,吸引了众多教育家前来学习。
福禄贝尔本人也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推广工作,撰写了大量教育著作,如《幼儿园教育学》、《游戏与教育》等,对世界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幼儿园教育的普及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国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
福禄贝尔幼儿园的教育理念逐渐被英国社会所接受,英国开始大力推广幼儿园教育。
1890年,英国政府首次设立国家幼儿教育机构,标志着英国学前教育体系的确立。
3. 幼儿园教育的改革20世纪初,英国学前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国政府开始对幼儿园教育进行改革。
第一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1、史前社会的四个时期⑴前氏族时期,群婚制⑵母系(或母权)氏族社会⑶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以男子为核心组成的多妻大家庭⑷军事民主制社会2、史前社会实行儿童公养公育3、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内容⑴劳动技能教育-—从旁观察,在游戏中模仿⑵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了解家庭惯例,认识亲属、血缘关系,其目的在于培养尊敬长辈,遵守礼法,具有氏族部落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为之奋斗的精神⑶军事体育训练——目的在于驾驭自然的能力,保卫氏族的利益,内容包括军事技能和打猎⑷其他,宗教、歌舞等.4、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⑴示范与讲解⑵观察与模仿⑶奖励与批评5、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具有以下重要特征⑴在家庭中进行的,家庭模式的变化、发展而相应得到改进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和同步的.⑵儿童是公养和公育的,体现出民主、平等的性质。
⑶教育方式是同生产劳动和家庭生活紧密结合的,教育内容简单。
⑷不可能出现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教师,成年女性是当然的教育者,家庭及其周围驻地是自然的教育场所.第二古代东方的学前教育1、学校的类型⑴宫廷学校,用来教育皇子皇孙和皇亲国戚的子弟⑵职官学校,用来培训政府官员的子弟⑶寺庙学校,培养僧侣⑷文士学校,培养一般文秘人员。
2、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⑴内容:父辈技艺的传承,祭祀、医学、建筑、农务⑵方法:家长制加体罚3、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的两个阶段:家庭教育时期和会堂教育时期4、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与佛教幼儿教育的区别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盛行家长制,教育内容除了身体养护和传授生活知识、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外,最主要的是传诵《吠陀》经.主要方法是口耳相传,死记硬背.刹帝利、吠舍种姓的子弟,学习有关军事、农作、手工方面有用的实际知识。
首陀罗中性的孩子,被完全剥夺受教育的权利。
佛教反对婆罗门第一,佛教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于传播教义、广招信徒,要求人们藐视显示、吃苦修行,同登虚幻彼岸,主要在信仰方面、公德意识的养成方面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
2024年《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202p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外国学前教育概述第一节: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脉络第二节:外国学前教育的现状与趋势2. 第二章: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第一节:英国的学前教育第二节:美国的学前教育第三节:法国的学前教育第四节:德国的学前教育3. 第三章:亚洲国家的学前教育第一节:日本的学前教育第二节:韩国的学前教育第三节:印度的学前教育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2. 使学生掌握欧美和亚洲国家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3. 培养学生对外国学前教育的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各国学前教育制度的比较分析。
2. 教学重点: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国学前教育实例,引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2. 讲解: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详细讲解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3. 例题讲解:分析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前教育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国家的学前教育特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某一国家学前教育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2. 内容:外国学前教育发展脉络欧美国家学前教育特点亚洲国家学前教育特点各国学前教育比较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请分析欧美国家学前教育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请谈谈亚洲国家学前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借鉴意义。
2. 答案: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的简述。
欧美国家学前教育制度特点及启示的分析。
亚洲国家学前教育借鉴意义的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编外国古代学前教育第一章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认识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了解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一般特征,及对后世学前教育的影响。
1。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是如何产生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在原始社会早期属于群婚制,按辈份建立起一个个大家庭。
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产生于原始家庭,实行公养公育。
史前社会是一种共同劳动、共同享用,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形态,人类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开展对大自然的斗争。
在这种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就产生了人与人,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促进人们需要了解日常生活的知识和生产斗争的技能,而这些品质并不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必须从学习中获得。
年老的一辈就自然承担起传授生产、生活经验的责任,教育也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也包含对幼儿的教育。
2。
史前社会分为那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幼儿教育有何变化?史前社会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前氏族时期:属于群婚制,按辈份建立起一个个大家庭。
实行儿童的公养和公育。
为了谋求生存和照顾老幼,青壮年捕猎、摘果;老人和体弱者照料年幼的儿童,这是最初的幼儿教育形式。
(2)母系氏族时期:男子外出捕猎,女子留守照顾儿童兼顾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儿童在8岁前一般不分性别生活在一起,由妇女负责照管。
8岁后男儿跟随男子们外出,学习应做的事情。
女孩仍由妇女教养,开始学习农业和畜牧业的技能.(3)父系氏族时期:儿童的教育改由父亲为主的大家庭来承担。
在以男子为核心组成的一夫多妻制大家庭中,对幼儿的教育一般由成年妇女来进行.有时祖父母也来协助。
(4)军事民主制时期:这是史前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私有制产生,在氏族部落里出现了两个首领,酋长负责组织安排日常生活,军事长官负责作战.形成了“军事民主制”。
在教育上,重视和加强对全体部落成员的军事体育训练,学习使用武器和作战方法,锻炼强健的体魄。
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也注重于这一方面的熏陶和培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