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主要农民起义简表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4
《历史常识》五大农民起义1.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秦朝末年,赋税严重,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田租、口赋等“二十倍于古”,兵役、徭役更使得农民感到负担承重。
尤其是秦二世胡亥继位以来“赋敛愈重,戍徭无已”,且刑罚严酷。
秦二世元年,朝廷征发闾左(闾左即是秦朝时的贫困农民)屯戍渔阳(秦渔阳县,现至北京密云县一带),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的时候,被大雨阻拦,无法按照规定到达渔阳,按照秦朝的律法,逾期要被斩杀。
于是陈胜、吴广利用“鱼腹丹书”,打出了“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宣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发动了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给秦王朝的残暴统治给予了沉重的打击,为后来刘邦、项羽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2.东汉:黄巾农民起义东汉末年,外戚(何进)当政,宦官(十常侍)专权,边疆战事不断,土地兼并严重且赋税严苛。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利用太平道的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组织群众率领起义,由于起义者头戴黄色头巾,故称为“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虽然在9个月内被镇压,但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央军权的下放,减缓了东汉的覆灭。
同时也使得地方将领官员私自培养兵力,为后期军阀混战埋下了伏笔,拉开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序幕。
3.隋末:瓦岗军起义隋朝末年,隋炀帝荒废朝政,穷兵黩武,骄奢淫逸,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
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是以翟让、李密为首的瓦岗农民起义。
翟让、李密以“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为口号,赈济贫民,与隋军作战。
后期,瓦岗军内部发生分裂,战斗力日渐衰弱,终于瓦解。
瓦岗军起义推进了隋朝的覆灭,消灭了大部的隋军主力,沉重打击了士族大地主,为后期李渊取得长安打下了基础,对唐初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明朝末年,内忧外患严重。
综合所学,以表格形式整理“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核心提示:农民起义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的术语,通常意味着失去土地的农民的起义,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
这是专制朝廷和民间社会矛盾的反映,也是所谓的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农民起义(民变)古代中国,朝代更迭,民变不断!或遇战乱,或逢灾年,生活在最底层的,被压迫的伟大的中国农民,从未停止过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的斗争。
由于种种原因,在著名的一些起义中,过程很残酷,结局也各不相同,美好的憧憬,只在期中昙花一现,就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了!罗列下大家耳熟能详的的九个农民起义。
一、大泽乡农民起义——秦朝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朝末年,土木大兴,民不聊生,为了对抗秦朝末年残暴的统治,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建立了“张楚政权”,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大泽乡起义维持了仅六个月就被镇压,但却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也占有着重要地位。
二、绿林赤眉农民起义——新莽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发生于王莽篡汉时期,公元17年(天凤四年),荆州一带发生饥荒,由樊崇、王匡、王凤组织饥民以绿林山为根据地发起的农名起义。
公元22年,起义军兵分两路,西进的称“下江兵”,与刘秀、刘縯领导的反王莽力量联合;北上的称“新市兵”,新市兵在攻打随县时,获得一支有生力量,称“平林兵”;同年,琅琊人樊崇起义,起义军以赤色染眉,故称“赤眉军”。
23年,绿林军为扩大影响,立平林兵的汉朝宗室刘玄为帝,恢复“汉”的国号,改年号“更始”,更始政权排斥赤眉军。
24年,赤眉军讨伐刘玄,同年攻陷长安,处死刘玄,但因补给问题被迫撤离长安,在东进途中受到刘秀军队的伏击,全军覆没,至此,绿林赤眉起义失败,起义推翻了腐朽的王莽政权,成为了东汉改朝换代的工具。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民起义。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有一批被征发到渔阳屯戍的闾左九百多人,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戍所。
按照秦律,失期当斩,所以人人惶恐。
戍卒中有两名屯长,一是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一是吴广,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他们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计策,策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起兵反秦。
起义军迅速攻下了好几个县城,由于不断有百姓参加,部队发展得很快,当攻占陈县(今河南睢阳)时,已拥有步兵数万,骑兵千余,战车六七百辆,陈胜就自立为王,国号张楚(意为张大楚国),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向西进攻荥阳(今属河南省),命武臣、张耳、陈余等北伐赵地,邓宗南征九江郡(治所寿春,即今寿县),周市夺取魏地。
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旧楚国境内,百姓和旧贵族也纷纷起兵反秦。
吴广围攻荥阳不下,陈胜另派周文为将军西向击秦。
当周文进抵戏(今陕西临潼东北,离首都咸阳仅百余里),秦二世才慌忙令少府章邯将修筑秦始皇坟墓的刑徒和奴隶编成军队迎战。
义军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又孤军深入,接连受挫,周文自杀。
随着反秦战争的发展,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陈胜变得骄傲,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再听从他的节制。
围攻荥阳的假王吴广也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田臧竟假藉陈胜的命令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队伍全军覆灭。
章邯既在荥阳获胜,乘胜猛扑陈县,陈胜接战不利,突围逃至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为叛徒庄贾杀害。
此后陈胜的部将吕臣率领的苍头军虽两度收复陈县,处死庄贾,但张楚政权已不复存在。
陈胜、吴广起义虽不到一年而败亡,但因此而在全国燃起反秦烈火,不久就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赤眉、绿林起义:赤眉绿林起义是爆发于西汉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大批农民丧失土地,有的成为地主豪强的佃农,更多的则完全被排挤出生产领域,成为辗转沟壑的流民,甚至沦为奴婢。
中国所有起义军顺序记载(全录)秦朝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01:秦朝------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战争(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是中国著名的农民义军领袖,他们领导的起义是爆发于秦末(约公元前209年)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即位,这就是秦二世。
秦二世是个昏庸而残暴的皇帝。
在他的统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赋税负担更为沉重,刑法愈加苛毒。
广大劳动人民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征发淮河流域的900名贫苦农民去防守渔阳(今北京密云)。
佣农出身的陈胜和贫农出身的吴广被指定为屯长。
当他们走到蕲县大泽乡(安徽宿县西南)的时候,连绵的阴雨把他们阻隔在这里,不能如期赶到渔阳戍地。
按照秦法规定,误了期限就要全部被处死。
押送他们的两个军尉非常凶暴,陈胜和吴广就借机把军尉杀掉,接着对大家说:各位遇到大雨,都已误期,误期要被处斩。
即使不杀我们,而戍守边疆死的也有十之六七。
何况壮士不死则已,既然要死,就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他们的话激励了戍卒的斗志。
大家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组成一支农民起义军。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为了扩大影响,他们夜晚在驻地附近神祠中燃篝火,作狐鸣,发出“大楚兴,陈胜王wàng”的呼声,被民间传为神话。
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占领大泽乡、攻下蕲县,很快攻占了五六个县城。
起义军所到之处,贫苦农民纷纷响应。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攻占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为王。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
起义军乘胜前进,分三路攻秦。
这时起义军已发展壮大到几十万人,有兵车千辆。
起义军的一路人马由周文率领的农民军很快进抵关中的戏地(今陕西临潼境),逼近咸阳。
秦二世见起义军打到都城附近,十分惊慌,急忙派遣少府章邯率领几十万在骊山修墓的刑徒,迎击起义军。
同时,又从边塞调军队30万人,与起义军对抗。
中国历史上大规模农民起义总结一、秦末陈胜(陈王)、吴广(假王)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席卷全国,声势浩大。
秦所灭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卫、中山贵族趁机建国称王割据一方,互相杀伐兼并,削弱起义力量。
吴广、陈胜所掌之兵不能与各诸侯抗衡,对起义大局无控制权。
陈王薄情寡义,心胸狭隘,杀掉来投奔他的工友,断绝了社会各界人士来帮助他的路。
两人布衣起家,在贵贱等级思想严重的时代,人们对两人都比较轻视,而且两人日渐骄横,又不懂军事。
起义军军纪涣散,战斗力弱,将领争权夺利,唯利是图,禁不起失败挫折,稍有失败就逃亡或投降。
陈胜、吴广皆为内部人所杀,浩浩荡荡的起义失败告终。
陈胜、吴广起义催生秦王朝四分五裂的局面,打击秦王朝军事力量。
为项羽、刘邦消灭秦国创造有利机会。
加快历史进程。
功不可没。
二、王莽新朝时期绿林、赤眉大起义。
西汉末,皇帝都是不懂事的小孩子,朝政由皇太后依仗娘家人掌握,形成外戚专权的中国政治特色。
公元8年,外戚王莽逼宫篡位,称帝,建新朝。
为巩固新政权,王莽实行“改制”。
“改制”不但不成功,还加剧了农民负担,加上饥荒,朝野动荡不安,民怨沸腾,怨声载道。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爆发了反压迫反饥饿的农民起义。
其中南方的王匡、王凤兄弟占领绿林(今湖北大洪山),队伍发展到五万多人。
称绿林军。
第二年遭遇瘟疫死亡过半,不得已分兵三路。
分兵后各自迅速发展起来;东方的樊崇发动几百人占领泰山,接纳吕大娘的部下后,队伍发展到一万多人,在青州、徐州来往打击官府和地主;南阳舂陵乡(今湖北枣阳、河南唐河一带)豪强刘秀发动家族及宾客七八千人起兵反对王莽。
三路军联合作战,几次打败王莽军。
昆阳一战瓦解王莽主力,刘秀带兵攻克长安,杀死王莽。
由于各路人马都要推举对自己有利的旧贵族刘姓人当皇帝,相互间明争暗斗。
聪明的刘秀暗中笼络人心,排除异己,扫清反对势力,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政权。
昆阳大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是王莽失败的主要原因。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与社会运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与社会运动在塑造国家发展、推动社会变革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农民起义和社会运动发生在不同的时期,并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原因和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历史上几次重要的农民起义和社会运动,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影响。
一、黄巢起义黄巢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民起义之一,发生在唐朝晚期。
唐朝时期,由于政府腐败、赋税繁重等原因,导致农民生活困苦。
黄巢起义的爆发源于农民的不满,他们要求减轻赋税负担,改善生活条件。
起义军凭借农民大军的力量,攻占了多个城市,对唐朝的统治造成了严重威胁。
黄巢起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农民阶级对于不公平制度的反抗,同时也揭示了农民起义能够对国家政权产生直接的影响。
然而,黄巢起义最终并没有取得最终胜利,而是被唐军击败。
尽管如此,黄巢起义对于后来的农民起义产生了许多启示,激励了后来农民起义的发生。
二、红巾起义红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农民起义之一,发生在元朝时期。
元朝政权的统治一度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他们要求减轻赋税负担、恢复农业生产等。
红巾起义的领导者张士诚倡导农民起义,吸引了大量农民的参与。
起义农民纷纷响应号召,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军队,挑战元朝统治。
红巾起义的爆发和发展显示了农民起义的组织力和爆发力。
起义农民积极参与战斗,他们使用土地、种植、生活技能等优势,形成了自己的战斗方式和战略战术。
红巾起义的影响超出了常规的农民起义,对元朝统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并最终导致了元朝的灭亡。
三、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和社会运动之一,发生在清朝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洪秀全提倡“拜上帝教”,并倡导农民反清复明的理念。
起义农民通过红军组织,积极抵抗清朝政府的统治,并迅速发展壮大。
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它有一个完整的政治体系和社会制度,包括将国家划分为省、府、县等地方行政单位,建立了一定的法律制度和军事制度。
七大古代农民起义一、大泽乡起义(秦末)简介: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
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
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
相关典故: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篝火狐鸣、揭竿而起、斩木为兵、云集响应、伙涉为王。
影响: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绿林赤眉起义(西汉末年)简介: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是由王匡、王凤组织起来的。
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
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
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
相关典故:绿林好汉影响:推翻了王莽的复古反动政权,沉重地打击了豪强地主的腐朽势力。
但最后刘秀窃取了起义军的胜利果实。
三、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简介: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
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
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相关典故: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影响: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闲谈乱侃之——中国历代重要农民军起义一览表泱泱中华五千年,悠悠岁月几曾览?自三代建国以来,一直到满清覆灭,中国历代王朝无不在盛衰——治乱之中苦苦挣扎,所谓“兴亡不过三百年”的王朝诅咒始终萦绕在每一位热爱历史、关心国计民生的中国人心头。
故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历史,再加上近来正在读通史类书籍,于是就着手整理了这份在我看来的“中国历代重要农民军起义一览表”,仅供诸君参详,欢迎批评指正。
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1、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千古一帝”秦始皇猝然而崩,幼子胡亥在赵高和李斯拥戴之下“矫诏逼杀“始皇长子扶苏。
同年,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情急之下的陈胜、吴广于是斩杀校尉,揭竿而起。
轰轰烈烈的亡秦之战自此爆发。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进入封建王朝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军起义,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至今为人所熟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不甘平庸的平凡人。
虽说本次起义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但因陈胜、吴广而掀起的反秦浪潮,最终还是将击垮了刚刚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
并在大乱之后,迎来了大汉王朝的盛世之局,华夏子民亦因此而获得了“汉族”的称呼。
绿林军赤眉起义2、绿林军赤眉起义公元6年,安汉公王莽在一众馋臣的撺掇之下,公然废立而自居帝位,嗣后,为了彰显“法统”明确自己“承天应人”的鬼把戏,一心复古的王莽开始来一系列倒行逆施、霍乱天下的政治复古运动。
此举,直搞得天下汹汹莫知所向,群情惶惶难得自在。
生民离乱、百姓流离,一副末世场景。
公元17年,全国境内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饿殍枕藉,赈灾无力的王莽在慌乱之余,只能命令百姓煮食草根、树叶以果腹充饥。
同年,备受剥削、忍无可忍的饥民在王匡、王凤组织组织、率领之下,以绿林山为基地揭竿而起,史称“绿林军起义”。
嗣后,由于内部斗争及战略需要,二王又分兵四出,分别转化为由王常、成丹所率领的“下江兵”和由王匡、王凤所率领的新市兵,公元23年,绿林军终于率军攻破长安,诛杀王莽,并悬其头颅于城门之上。
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简表朝代农民起义名称起义领导人起义时间起义地点起义事略秦朝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①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攻占陈县,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
刘邦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8月沛县(今属江苏)②起义军进攻荥阳及关中,直抵咸阳附近的戏(今陕西临潼东)。
秦将章邯率几十万大军反扑。
12月,陈胜被叛徒庄贾杀害。
项羽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9月会稽(今属苏州市)③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导德起义军在巨鹿消灭秦主力。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德起义军攻占咸阳,灭秦。
经四年楚汉战争,项羽战败自杀。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政权。
西汉西汉末年农民起义王匡、王凤公元17年(天凤五年)绿林山(今属湖北大洪山)①公元17年,王匡、王凤在湖北绿林山起义;18年,樊崇领导赤眉军在山东成昌大败王莽军。
②23年,绿林军在昆阳以八九千人击溃号称百万的王莽军。
并乘胜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樊崇公元18年(天凤五年)莒县(今属山东)③25年,豪强地主刘秀夺取农民胜利果实,建立了东汉政权。
东汉黄巾军起义张角184年(灵帝中平元年)2月洛阳①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把几十万农民组织成三十六“方”。
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和弟子秘密约定在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
由于叛徒告密,提前于当年二月起义。
起义军多次打败敌人进攻,不幸张角病死。
在东汉官军和各地豪强地主武装联合镇压下,经过几个月战斗,主力黄巾军失败,但各地起义军仍坚持战斗三十多年。
在黄巾起义打击下,东汉政权瓦解了。
②起义迅速攻占河北许多郡县,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人民纷纷起义响应。
起义军包围洛阳,屡次打败东汉官军。
起义军头包黄色头巾,故称“黄巾军”。
③起义军多次打败敌人进攻,不幸张角病死。
在东汉官军和各地豪强地主武装联合镇压下,经过几个月战斗,主力黄巾军失败,但各地起义军仍坚持战斗三十多年。
古代中国农民起义一览表
①、秦朝:
公园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刘邦209年8月在沛县;项羽209年9月在会稽。
②、西汉:
王匡王凤公元17年,湖北绿林山;樊崇公园18年山东莒县;25年刘秀取得大家胜利✌果实。
③、东汉:
张角184年黄巾军起义。
④、西晋:
301年李特绵竹起义,303年张昌湖北安陆起义。
⑤、东晋:
孙恩399年浙江海岛起义,卢循403年海岛起义。
⑥、南北朝:
523年北魏六镇之乱沃野镇匈奴人破六韩拨陵,525年定州左人城葛荣。
⑦、隋朝:
611年山东长白山窦建德河北军、李密瓦岗军、等人;
⑧、唐朝:
859年浙东裘甫,868年桂林庞勋,875年河南王仙芝;875年山东黄巢;
⑨、北宋:
993年四川王小波李顺;1119年山东松江;1120年浙江方腊;
十、南宋:
1130年湖南钟相杨么;
十一、元朝:
1351年安徽朱元璋
十二、明朝:
1601年苏州葛贤抗税起义;1628年陕西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
十三、清朝:
1795年贵州苗民石柳邓;1796年湖北白莲教王聪儿;1813年河南李文全河北林清天理教起义;1851年广西太平天国洪秀全;1853年上海小刀会刘丽川;1854年广东天地会陈开李文茂;1855年安徽捻军起义,贵州张秀眉;1856年云南李文学杜文秀;
零、公园前841年西周厉王暴政,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批人民起义……。
第十二章农民起义一、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
“大楚兴,陈胜王”。
“张楚”。
二、绿林、赤眉起义新莽天凤四年(17年),王匡、王凤率众在绿林山(今湖北当阳镜)起事,被称作绿林军,后出山分为三支:一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治今湖北江陵),称下江兵;另一支由王匡、王凤、马武等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新市兵攻随县时,平林人陈牧、廖湛率众响应,于是绿林军中又增添了一支平林兵。
23年,绿林军拥立刘玄作皇帝,恢复汉的国号,以公元23 年为更始元年,并于当年攻下长安。
18年,赤眉军起兵于山东。
把各级首领分别称为三老、从事、卒史,彼此之间以巨人相呼。
他们没有文书、旌旗、部曲、号令,口头相约:“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
25年攻下刘玄占据的长安,拥立刘盆子为帝。
27年被刘秀消灭。
三、黄巾起义东汉末年,困于土地兼并、赋役剥削和天灾的农民大批破产流亡,小规模的起事暴动与时俱增。
东汉后期的农民起事往往通过宗教进行组织。
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黄老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一门宗教——太道教。
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在民间传播道教,并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号为太平道。
十余年间,其信徒多至数十万,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设首领,皆听张角号令。
他们散布谶语,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准备在中平元年(184,甲子年)三月五日发动起义。
因计划泄露,于二月提前举事,三十六方一时俱起,皆头戴黄巾为标记,东汉的统治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但黄巾军虽在起事之前组织严密,起事之后却缺乏统一的调度指挥,基本是各自为战。
是年九月,张角病卒。
失去了领袖的黄巾军终被官军各个击破,几支主力被歼,起义失败。
四、孙恩、卢循起义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征调江南诸郡“免奴为客”者,即从奴隶身分解放出来的佃客,称之为“乐属”,移置京师当兵,引起浙东社会骚动,五斗米道(道教的一支)教主孙恩聚众起事,众至数十万,以海岛为根据地,多次登陆攻破州县,杀戮官吏。
中国历史历代农民起义年表(摘录)公元纪年事件前16世纪夏代奴隶平民的斗争。
前16~11世纪商代奴隶逃亡的斗争。
约前11世纪商代牧野(河南汲县)之战,前阵倒戈,奴隶起义。
前841年西周共和国国人暴动攻王宫,周厉王奔彘地(山西霍县),中国始此正确纪年。
前660年东周惠王十七年卫国(河南滑县)国人暴动。
前644年周襄王八年齐国(山东临海)筑城奴隶起义。
前641年周襄王十一年梁国(陕西韩城南)筑城奴隶暴动。
前624年周襄王二十八年沈国(河南沈丘)民溃斗争。
前609年周匡王四年莒国(山东莒县)国人暴动。
前563年周灵王九年郑国(河南新郑县)大批奴隶逃亡。
前550年周灵王二十二年陈国(河南淮阳)筑城奴隶起义。
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郑国(河南新郑县)萑符之泽奴隶起义。
前520年周景王二十五年周都城(河南洛阳)百工暴动。
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楚国云梦之泽(湖北云梦县)奴隶起义。
前497年周敬王二十三年柳下跖率领奴隶起义。
前478年周敬王四十二年卫国(河南滑县)工匠暴动。
前470年周元王七年卫国(河南滑县)工匠第二次暴动。
前209至208年秦二世元一二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安徽宿县)起义,建都于陈(河南淮阳)。
前208年至207年秦二世元一三年刘邦领导农民起义。
前208年秦二世二年苍头军在新阳(河南正阳县西南)起义。
前99年西汉天汉二年徐勃领导琅玡(山东诸城)农民起义。
前22年阳朔三年颖川(河南禹县)铁官徒起义。
前18年鸿嘉三年广汉(四川梓潼)郑躬起义。
前14年永始三年山阳(山东金乡)铁官徒赵义。
陈留(河南陈留)樊并起义。
公元7年王莽居摄二年长安(陕西西安)赵明、霍鸿起义。
17年天凤四年临淮(安徽凤阳)瓜田仪起义。
吕母领导琅玡(山东诸城)农民起义。
17~24年天凤~更始二年河北省铜马起义。
17~25年天凤~建武元年湖北省当阳县绿林起义。
18~27年天凤五年~建武三年山东莒县赤眉军起义。
109~111年东汉永初三年张伯路领导青州(山东东北部)农民起义。
中国古代主要的农民起义及农民命运的结局这些天重温中国史,主要梳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及农民的命运结局。
(一)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7月在大泽乡起义。
攻占陈县,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后以失败告终。
刘邦起义,公元前209年8月在沛县起义。
前206年,刘邦率领德起义军攻占咸阳,灭秦。
经四年楚汉战争,战胜项羽。
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政权。
项羽起义,公元前209年9月在会稽起义。
前207年,项羽领导起义军在巨鹿消灭秦主力。
经四年楚汉战争,项羽战败自杀。
(二)西汉末年农民起义王匡、王凤起义,公元17年在湖北绿林山起义;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溃王莽军,并乘胜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樊崇起义,公元18年在莒县起义,同年领导赤眉军在山东成昌大败王莽军。
25年,豪强地主刘秀夺取农民胜利果实,建立了东汉政权。
(三)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张角起义,184年2月在洛阳起义。
起义军多次打败敌人进攻,不幸张角病死。
经过几个月战斗,主力黄巾军失败,但各地起义军仍坚持战斗三十多年。
在黄巾起义打击下,东汉政权瓦解了。
(四)西晋末年流民起义李特起义,公元301年在四川绵竹起义,屡败官兵,各地流民起义纷纷响应。
李特牺牲后,各地流民起义延续了几十年。
张昌起义,303年在安陆石岩山起义,后被镇压。
但西晋统治阶级也在流民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
(五)东晋农民起义孙恩起义,399年在海岛领导起义,八郡农民纷纷响应。
孙恩率起义三次渡海登陆,与东晋军作战,最后一次不幸失利,孙恩投海自杀。
卢循起义,403年,孙恩起义失败后,其妹夫卢循率领继续战斗。
攻占番禺建立农民政权。
后卢循为刘裕所败,农民起义失败,这次起义坚持斗争12年,遍及东晋全境,基本上动摇了东晋统治。
(六)隋末农民起义王薄、李密、翟让、窦建德、杜伏威,611年王薄在山东长白山起义,各地响应,汇成三支,即李密、翟让的瓦岗军、窦建德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的江淮起义军。
公元616年,瓦岗军在荥阳大败隋军,公元618年3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