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著作权法概述和著作权客体
- 格式:ppt
- 大小:1011.50 KB
- 文档页数:47
著作权法律基本知识著作权法是保护创作的作品的法律体系,它确保了创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独立的权益和控制权。
本文将介绍著作权法律的基本知识,包括著作权的定义与保护范围、著作权的主体与客体、著作权的取得与转让、著作权的限制与保护措施等。
一、著作权的定义与保护范围著作权是指作为原创作品的表现形式,即文字、音乐、美术、建筑、摄影、电影、软件等,享受著作人对该作品的独立权益。
著作权的保护范围涵盖了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
这些权利确保了著作人能够控制和从其作品中获取收益。
二、著作权的主体与客体著作权的主体通常是创作者本人,即自然人或法人。
他们可以是作品的原始创作人、改编者、翻译者、演绎者等。
创作者享有对其作品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性等基本权益。
著作权的客体包括各种各样的作品类型,如文学作品、音乐作品、艺术作品、戏剧作品、电影作品、软件作品等。
三、著作权的取得与转让著作权在作品的创作完成时就自动产生,无需进行注册和登记。
然而,对于有争议的著作权案件,进行著作权登记是有利的证据。
此外,著作权可以通过转让或许可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当著作权人将其著作权转让给他人时,转让合同应当明确约定转让的范围、期限和费用等。
著作权转让需要以书面形式进行,并要求受让人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登记手续。
四、著作权的限制与保护措施著作权并非是绝对的,存在着一些限制。
其中最常见的限制是合理使用原则,包括学术研究、新闻报道、引用说明、个人演奏等合理使用情况。
此外,著作权法还规定了侵权行为的处罚措施,包括禁止侵权、修复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
著作权保护还涉及技术保护手段,如数字版权管理和加密技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复制和传播。
结论著作权法是保护创作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体系。
了解著作权法的基本知识,对于创作者保护自己的作品,维护自己的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在遵守著作权法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著作权法基础知识简介著作权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著作权法规定了对于各种作品的版权保护范围、权利人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本文将从著作权的概念、主体、客体、内容和保护期限等方面对著作权法的基础知识进行简要介绍。
一、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是指对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权利和相关权利的统称。
著作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不是作品的思想、原理、方法或者概念。
著作权的内容包括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多个方面。
二、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是指具有著作权的创作者,法人是指法律认可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
在著作权法中,著作权的主体主要是指作品的创作者,即享有著作权的权利人。
三、著作权的客体著作权的客体是各种具有独创性并能够以一定形式表现的作品。
作品包括文字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电视节目、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形式。
这些作品必须是独创性的,即具有一定程度的创作和独创性,才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四、著作权的内容著作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署名权:作者有权决定是否在作品上署名,以及署名的方式和位置。
2. 发表权:作者有权决定是否将作品发表,以及发表的方式和时间。
3. 修改权:作者有权对作品进行修改、增补或者删节。
4. 保护作品完整权:作者有权反对他人对作品进行篡改、删节或者其他损害作品完整性的行为。
5. 转让权:作者有权将自己的著作权转让给他人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作品。
五、著作权的保护期限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指著作权法对作品保护的时间限制。
一般来说,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著作权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加50年。
对于合作作品、匿名作品、众多作者合作作品等特殊情况,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可能有所不同。
六、著作权法的适用原则著作权法的适用原则主要包括国际公约优先原则、特别保护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和国际相互协助原则。
著作权法概论主要内容:第一讲著作权概述著作权和著作权法的概念及立法、著作权的客体和主体第二讲著作权的内容广义上的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和邻接权第三讲著作权的取得、限制、利用和管理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著作权的许可使用、转让及质押、著作权的行政和集体管理第四讲著作权的保护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和著作权侵权纠纷的解决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著作权法概论》课程的内容和主要著作权立法规定,了解著作权法的基本体系,力求正确理解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将著作权法理论学习与专业实际相结合,分析和研究实践中的问题。
学习要求:理解著作权的概念及著作权的主体与客体掌握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及构成要件理解并掌握著作权归属的原则及权利内容了解著作权的获得和管理理解并掌握著作权的限制与利用的具体规定理解并掌握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表现与处理第一讲著作权概述重点、难点重点为著作权的客体难点为著作权的主体本讲内容包括著作权和著作权法的概念及立法、著作权的客体和主体。
一、著作权的概念(一)广义的著作权与狭义的著作权著作权又称版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1、狭义的著作权是指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之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狭义的著作权仅指作者权。
2、广义的著作权包括狭义的著作权与邻接权。
邻接权即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是指作品的传播者对其传播作品过程中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即传播者权。
广义的著作权以创作作品的作者权和传播作品的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录制者权和广播、电视组织者权为限。
(二)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的著作权即版权。
从现实的角度看,著作权和版权没有区分。
从历史的角度看,著作权和版权有不同的含义。
这涉及到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15世纪中叶,从雕版到活字印刷,保护出版商而非作者的利益,授予出版商特权,直到1709年英国《安娜法》颁布,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保护作者权利的法律,首次承认作者权利主体,从保护出版商的利益转向保护作者的财产利益,授予作者以财产权性质的版权,标志着著作权法律制度的诞生;2、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著作权的完善阶段,以1793年法国《著作权法》为代表,欧洲大陆法系各国认为作者和作品是密不可分的,著作权不能局限于财产权范畴,更应当保护作者的精神权利;3、19世纪中叶开始了现代版权保护阶段,著作权保护进入了国际化阶段。
著作权的主体和客体分别指的是什么?一、著作权保护的主体著作权保护分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著作权主体一般为作者,即直接创作作品的人。
1,公民。
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作者可依法成为著作权的主体;2,法人。
由法人主持,代表法人意志进行创作,并由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视为作者;3,非法人单位由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非法人单位意志进行创作并由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4,外国人。
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法享有著作权;5,国家。
(1)国家接受已故作家遗赠作品著作权;(2)古籍作品无作者或作者不明确;(3)国家将某些作品收归国有;(4)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变更或终止后,其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在保护期内,无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
特殊情况下,合作作品、编辑作品、职务作品、委托作品、演绎作品、电影作品和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则需依法确定著作权人。
二、著作权保护的客体1、文字作品。
文字作品是指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或其他相当于语言文字的符号来表达作者感情、思想的作品。
2、口述作品。
口述作品是指以口头语言创作的、未以任何物质载体固定的作品,如演说、授课、法庭辩论、祝词、布道等。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1、音乐作品:音乐作品,这是指能够演唱或演奏以旋律节奏、合声进行组合,以乐谱或歌词表达作者思想的作品,如民歌、通俗歌曲、流行歌曲、交响曲、弦乐曲、爵士乐、吹打乐等。
2、戏剧、曲艺作品:戏剧作品不是指一台演出的完整的戏,而是指演出这台戏的剧本。
伯尔尼公约也将戏剧作品定为剧本。
3、舞蹈作品:舞蹈作品指的是舞蹈的动作设计及程序的编排,它可以用文字或其他方式来记载。
4、杂技艺术作品:依《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具体表现为车技、蹬技、手技、顶技、走索、空中飞人、民间杂耍等表现形式。
4、美术、建筑作品。
知识产权法1、知识产权的概念:人们对其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吴汉东——2、知识产权的性质:民事权利调整的社会关系�3、知识产权的特征有哪些?(1)知识产权的无形性(2)知识产权的法律确定(3)知识产权的专有性(4)知识产权的地域性(5)知识产权的时效性4、知识产权的基本种类著作权(copyright)专利权(patent)商标权(trademark)第二编著作权第二编著作权主要内容:第一章:著作权概述第二章:著作权主体第三章:著作权客体第四章:著作权内容第五章:邻接权第六章:著作权的限制第七章:著作权的利用第八章:著作权的管理第九章:著作权保护第一章:著作权概述本章的主要内容: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中的一项主要权利。
本章主要介绍著作权的概念和性质;著作权和相关权利的区别;著作权在民法中的地位;著作权我国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著作权法的主要原则.及同时拥有的问题第一章:著作权概述第一节:著作权的概念与性质第二节:著作权与相关权利的区别第三节:著作权法的概念及其在民法中 的地位第四节:中国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五节:中国著作权法的主要原则第一节:著作权的概念与性质一、著作权的概念及其演变1、概念: 著作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性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第一节:著作权的概念与性质2、演变著作权,最初来自版权,英文为Copy-right。
本意为复制权、翻印权。
各国都认为著作权是随着印刷术的采用而出现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节:著作权的概念与性质(1)中国在宋朝颁布“禁止盗播”的赦令。
15世纪威尼斯政府授予印刷商出版专用权,保护的主体是出版商和印刷商。
(2)保护作者财产权阶段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出版商要求通过法律保护他们的翻印权,而不需要特许。
《安娜法》与以往的法律不同,从主要保护印刷到主要保护作者。
第一节:著作权的概念与性质(3)全面保护作者权阶段,法国1791年《表演者法》、《作者权法》离开了印刷、出版的基点,以“作者权”的称谓代替传统的“版权”(4)以后大陆法系国家都沿用“作者权法”作为与“版权”相对应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