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高清录入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高清录入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高清录入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高清录入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

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3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4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緜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7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8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至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毋有疵乎?

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11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

12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

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

14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15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猷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冰泽。沌呵!其若朴。浑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16

致虚,极也。守静,督也。

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茫。茫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7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18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绝圣弃知,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20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望呵!其未央才!众人熙熙,若乡于大牢,而春登台。

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累呵!如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人察察,我独闵闵呵!忽呵!其若海。

望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

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21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惚。

惚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22

炊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23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执一以天下牧。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才!

诚全归之。

24

希言自然。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有兄于人乎!

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这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有物昆仑,先天地生。萧呵!谬呵!

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冬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

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27

善行者无彻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是谓眇要。

28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29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唑,或陪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

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

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而老,谓之不道。不

道蚤已。

31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者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详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铦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2

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

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

与江海也。

33

知人者,知也。自知,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

34

道泛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

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

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乐与饵,过格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36

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

将欲去之,必古与之。将欲夺之,必古予之。

是谓微明。友弱胜强。鱼不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37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阗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

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以盈,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41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

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43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致坚。

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

矣。

44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5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绌,大辩如纳。

躁胜寒,靓胜炅。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47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

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

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48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损之有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49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欱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50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之生。

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措蚤,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51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育之,长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

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

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棘。

见常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53

使我介有知也,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猒食而货财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

54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夆。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以此。

55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蟄,攫鸟猛兽弗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耰,和之至也。精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亡。

56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57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民多智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其正闵闵,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缺缺。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悉也,其曰固久矣。

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眺。

59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蚤服。

蚤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氐,长生久视之道也。

60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61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

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62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若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

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63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大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猷难之,故终于无难。

其安也,易持也。

其未兆也,易谋也。

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

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蔂土。

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天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

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65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

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66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是以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

故居前而居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压也。

非以其无诤与?故天下莫能与诤。

67

小邦,寡民。

使什佰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8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俞有;既以予人矣,己俞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宵。夫唯不宵,故能大。

若宵,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葆,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70

故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诤之德,是谓用人,是谓肥天,古之极也。

71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襄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

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葆矣。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72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

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73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

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74

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

毋闸其所居,毋压其所生。夫唯弗压,是以不压。

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而取此。

75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

若民恒且畏死,而为畸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

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

夫代大匠者,则希不伤其手矣。

77

人之饥也,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

百姓之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

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78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埂信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

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79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又道者乎?

是以圣人为而弗又,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80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

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诟,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

正言若反。

81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

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道德经帛书版第三章 为国家而学、而想、而奉献

《道德经》第三章 为国家而学、而想、而奉献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者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 译文: 不使钱财公开,命令百姓不得竞争(钱财多少);不使难得的货物贵重,命令百姓不得盗窃;不使确定的慾望显现,命令民心不能混乱。所以圣人的治理,使民心变得安定,使百姓的肚子变实,使百姓的期望值降低、脚踏实地,使百姓的筋骨变强,经常命令百姓为国家学习、为国家著想,命令受人尊敬的聪明人既不敢不作为又不敢不为国奉献。如此而已,则没有治理不了的。 ---------------------------------------------------- 概述: 本章用于解释如何向百姓普及无之道,有名:有无相成、养民有方。本章重点在于“无知无欲”如何解读,是“为国家而学、为国家而想”的意思。“智者不敢弗为”即智者不敢不为国家奉献。 ----------------------------------------------------

解读字义: 《道德经》的难点还是在于字义,“合义”过多,又增加了很多老子的见解,导致字义难测。经书中,“无”是个极其重要的字,字义为融合至无,还是没有,需要根据语境判断,一般而言,赞成或者支持的则为前者,反对的则为后者。 (1)“民”即人民,范围大于百姓,经书中代指除统治者之外的国民,统治者即王侯将相。百姓,战国之前为贵族总称,之后指平民,后多以“老百姓”代指庶民,如今百姓和老百姓含义相同。 (2)“尚”本义为摊开,引申为公开。后本义调整,《说文解字》:尚,曾也,即曾经、以前的意思。另有版本为“上”,本义为高、上面,可以解读为使……上,即抬高的意思。 (3)“贤”古义为管理钱财的人,引申为钱财。后世本义变化,《论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庄子》:以财分人谓之贤,两处所用含义都是“有德的人”;《说文解字》:贤,多才也,本义调整为“有德的、有才的”。从后文分析,第一句话,所说应为钱财。 (4)“使”本义为令、役。 (5)“可”本义为肯定,引申为许可、确定。“可欲”即能够引起慾望,此处代指明确的慾望。 (6)“不尚贤”,指不公开钱财,反对“炫富”。经书中动词在前,一般为谓语前置,需将动词调整至名词之后,“贤不尚”,后文同样如此,即“难得之货不贵”、“可欲不见”。也可以理解为使动词,即“不使贤尚”、“不使难得之货贵”、“不使可欲见”。总体而言,经书中,否定语气解读为使动词更加顺

马王堆汉墓帛书.系辞

馬王堆漢墓帛書.繫辭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已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見〔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也。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理得而成位乎其中。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遂而生變化,是故吉凶也者,得失之象也。悔吝也者,憂虞之象也。通變化也者,進退之象也。剛柔也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之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爻之始也。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 彖者,言如象者也。爻者,言如變者也。吉凶也者,言其失得也。悔吝也者,言如小疵也。無咎也者,言補過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極大小者存乎卦。辯吉凶寺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分,振無咎存乎謀。是故封有大小,辭有險易。辭者,各指其所之也。 《易》與天地順,故能論天下之道,仰以觀于天文,頫以觀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觀始返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校,故不回。知周乎萬物,道齊乎天下,故不過。方行不遺,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地厚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萬物而不遺,達諸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易》無體。 一陰一陽之謂道。係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智,百姓日用而弗知也。故君子之道鮮。聖者仁勇,鼓萬物而不與眾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誠德,生之謂象,成象之謂乾,爻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之謂神。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過,以言乎近則精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夫乾,其靜也圈,其動也榣,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斂,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合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子曰:《易》,其至乎,夫《易》,聖人之所祟德而廣業。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易》行乎其中。誠生〔存存?〕,道義之門。

帛书老子原文

帛书《老子》原文 帛书《德道论》说明:帛书《老子》,我也合称为帛书《德道论》,在其甲、乙本被发掘出来时,它原文都是没有划分小节或章节的,就是说没有所谓的九九“八十一章”,只是大致可以看得出《老子》原文分上、下两篇,即“德”篇和“道”篇,而且是“德”篇在前面,“道”篇在后面。这种形式暗示着“德”篇与“道”篇相关相配。在这里,为阅读时与通行本《老子》原文好做对照,我特按照顺序划分了八十一个小节原文,每小节前面的数字表示帛书《老子》甲本的顺序“小节数”,后面的“章节数”则表示该小节在通行本《老子》原文里面为第几章节。 关于帛书《老子》原文整理,我以任继愈先生《老子新译》附录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释文为底本,对照了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湖北荆门郭店楚简本《老子》、多家通行本《老子》原文及注释等多种版本进行校勘,这是我多年来研读《老子》积累下来的《老子》原文本子,是自己比较满意的校订本,特提供给大家选用。如果有人要引用此件的文本,请注明长在深秋帛书《老子》校勘本,以示我文责自负。也许以后,如果发现有错误的话,我还会调整原文以正误。 德论 01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02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浴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其以贱之本與?非也!故:至数,與无與。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 03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堇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垒;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04 第四十章 返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05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故:人所教兮,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06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07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08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窘。大直如屈,大巧如拙,大赢如肭。躁胜寒,静胜炅,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09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惨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道德经帛书版

道德经(帛书版) 【道经】 (1)第壹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也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第贰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3)第叁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4)第肆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5)第伍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 (6)第陆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其若存用之不堇 (7)第柒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第捌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第玖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第拾章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无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11)第拾壹章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而为器当其无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第拾贰章 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13)第拾叁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

道德经帛书版本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 道经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毋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汝何以寄天下。

帛书《老子》乙本

帛书《老子》乙本 德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 昔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其致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已灵将恐歇,谷毋已盈将恐竭,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欤?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碌碌若玉,珞珞若石。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直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形。道褒无名。夫惟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称也。物或益之而损,损之而益。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至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如缺,其用不敝;大盈如冲,其用不窘。大直如绌,大巧如拙,大辩如讷,大赢如绌。躁胜寒,静胜热,知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帛书甲本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德经 0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rǎng〉臂而乃之。 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bó〉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qí〉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故去皮〈bǐ〉取此。 02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líng〉。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亓致之也:胃天毋〈wú〉已清,将恐莲;胃地毋已宁,将恐发〈fèi〉;胃神毋已霝,将恐歇;胃浴毋已盈,将恐渴〈jié〉;胃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jué〉。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曰孤、寡、不谷。此亓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luò〉若石。 03 上士闻道,堇〈jǐn〉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fú〉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yú〉。 大方无禺〈yú〉,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bāo〉无名。 04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05 天下之所恶〈wù〉,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益之而损,损之而益。故人之所教,夕〈yì〉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06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五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07 名与身孰〈shú〉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0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宭〈jiǒng〉。大直如诎〈qū〉,大巧如拙 〈zhūo〉,大赢如绌〈chù〉;趮〈zào〉胜寒,靓〈jìng〉胜炅〈jiǒng〉。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09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10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yǒu〉,以知天道。亓出也弥〈mǐ〉远,亓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11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云〈sǔn〉。云之有〈yòu〉云,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12 圣人恒无心,以百省〈xìng〉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马王堆汉墓帛书《六十四卦(周易)》释文

馬王堆漢墓帛書《易經》釋文 釋文根據: 1、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釋文》,《文物》,1984年第3期(總334期)。 2、張政烺:《帛書<六十四卦>跋》,《文物》,1984年第3期(總334期)。 3、于豪亮遺作:《帛書<周易>》,《文物》,1984年第3期(總334期)。 卦爻辭下附錄: 1、鄧球柏:《帛書周易校釋(增訂本)》,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年8月第2版。(1987年11月第1版。增訂本加入了帛書《易傳》部分內容。) 2、張立文:《帛書周易註譯》,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 上經 1 鍵:元享<亨>,利貞。 初九:浸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鍵鍵,夕泥若,厲,无咎。 九四:或在淵,无咎。 九五:龍在天,利見大人。 尚九:抗龍有悔。 迵九:見群龍无首,吉。 2 川: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亡朋,安貞吉。 初六:禮霜,堅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六三:合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 六五:黃常,元吉。

尚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迵六:利永貞。 3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律<建>侯。 初九:半遠,利居貞,利建侯。 六二:屯如壇如,乘馬煩如,非寇閩厚,[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六三:即鹿毋華,唯人<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 六四:乘馬[煩]如,求閩厚,往吉,无不利。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尚六:乘馬煩如,汲血連如。 4 [蒙: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吉,再參,即不吉。利貞。初六:廢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已往閵。 九二:枹蒙,吉;入婦,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无攸利。 [六四:困]蒙,閵。 六五:童蒙,吉。 尚九:擊蒙,不利為寇,利所寇。 5 襦:有復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初九:襦于茭,利用恆,无咎。 九二:襦于沙,少有言,冬吉。 [九]三:襦于泥,致寇至。 六四:襦于血,出自穴。 六<九>五:襦于酒食,貞吉。 尚六:人<入>于穴,有不楚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6 訟:有復洫寧,克<中>吉,冬凶,利用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初六:不永所事,少有言,冬吉。

帛书《老子》甲本全文

帛书《老子》甲本全文(新分二十篇) 一、失道篇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01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rǎng] 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02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其诫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jué]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曰孤寡不毂,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luò]硌若石。 二、闻道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0340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0441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05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毂[gǔ],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古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故强良梁者不得其死,我将以为学父。 0643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三、悟道篇知足浑心损之又损

《道德经》注音版第五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五十三章原文及译文【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注音版】 使(shǐ)我(wǒ)介(jiè)然(rán)有(yǒu)知(zhī), 行(xíng)于(yú)大(dà)道(dào),唯(wéi)施(shī)是(shì)畏(wèi)。 大(dà)道(dào)甚(shèn)夷(yí),而(ér)人(rén)好(hǎo)径(j ìng)。 朝(cháo)甚(shèn)除(chú),田(tián)甚(shèn)芜(wú), 仓(cāng)甚(shèn)虚(xū);服(fú)文(wén)采(cǎi),

带(dài)利(lì)剑(jiàn),厌(yàn)饮(yǐn)食(shí), 财(cái)货(huò)有(yǒu)馀(yú);是(shì)为(wéi)盗(dào)夸(kuā)。 非(fēi)道(dào)也(yě)哉(zāi)! 【译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若使我介然有知,行大道于天下,最担心我会不自觉的施为于天下。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虽然大道荡然平坦,仍然有许多人弃之而走途径,不走正路。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 不走正路者,他们使朝纲混乱、田地荒凉、仓库空虚;而他们自己却,穿锦衣、配利剑、酒肉挥霍,并且贪污抢夺百姓的财

货。 “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强盗,这种行为完全的背离了大道。 扩展阅读:《道德经》内容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释文 (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本) 甲本《德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皮(彼)取此。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灵),浴【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其致之也,胃(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胃(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胃(谓)神毋已霝(灵)【将】恐歇,胃(谓)浴(谷)毋已盈将将恐渴(竭),胃(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谓)【曰】孤寡不 (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上士闻道,堇(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 (谷),而王公以自名也。勿(物)或 (损)之【而益,益】之而 (损)。故人【之所教,】夕(亦)议而教人。故强良(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至)坚。无有入于无间。五(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敝)。大盈若 (冲),其用不 (宭)。大直如诎(屈),大巧如拙,大赢如 。趮(躁)胜寒,靓(静)胜炅(热)。请(清)靓(静),可以为天下正。·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圣人】之在天下, (歙) (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咳之。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矢(兕)虎,入军不被甲兵。矢(兕)无所椯(揣)其角,虎无所昔(措)其蚤(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

《道德经》注音版第七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七十八章原文及译文【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注音版】 天(tiān)下(xià)莫(mò)柔(róu)弱(ruò)于(yú)水(shuǐ), 而(ér)攻(gōng)坚(jiān)强(qiáng)者(zhě) 莫(mò)之(zhī)能(néng)胜(shèng), 以(yǐ)其(qí)无(wú)以(yǐ)易(yì)之(zhī)。 弱(ruò)之(zhī)胜(shèng)强(qiáng), 柔(róu)之(zhī)胜(shèng)刚(gāng),

天(tiān)下(xià)莫(mò)不(bù)知(zhī),莫(mò)能(néng)行(xíng)。 是(shì)以(yǐ)圣(shèng)人(rén)云(yún): 受(shòu)国(guó)之(zhī)垢(gòu), 是(shì)谓(wèi)社(shè)稷(jì)主(zhǔ); 受(shòu)国(guó)不(bù)祥(xiáng), 是(shì)为(wéi)天(tiān)下(xià)王(wáng)。 正(zhèng)言(yán)若(ruò)反(fǎn)。 【译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世界上水是最柔弱的,但是它无坚不摧,没有什么能够胜过它,替代它。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认真做做到。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因此圣人说:能够承担起全国屈辱的,才能称为一国之主。能够担当国家灾难的,才算是一国。真理听起来都不是很顺耳。 扩展阅读:《道德经》名言 1、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解释】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高清录入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 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3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4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緜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7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8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至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毋有疵乎? 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11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 12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道德经》马王堆汉墓帛手册本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全文 -----【道经】----- (1)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也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3)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4)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5)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 (6)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7)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10)第十章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槫气致柔能婴儿乎 修除玄监能无疵乎 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 天门启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11)第十一章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埴而为器当其无埴器之用也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第十二章 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13)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 故贵为身以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己身以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 (14)第十四章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15)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 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俨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冰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

《道德经》注音版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注音版】 天(tiān)下(xià)皆(jiē)知(zhī)美(měi)之(zhī)为(wéi)美(měi), 斯(sī)恶(è)已(yǐ), 皆(jiē)知(zhī)善(shàn)之(zhī)为(wéi)善(shàn), 斯(sī)不(bù)善(shàn)已(yǐ).故(gù) 有(yǒu)无(wú)相(xiāng)生(shēng),难(nán)易(yì)相(xiā

ng)成(chéng), 长(cháng)短(duǎn)相(xiāng)形(xíng),高(gāo)下(xià)相(xiāng)倾(qīng),音(yīn)声(shēng)相(xiāng)和(hè),前(qián)後(hòu)相(xiāng)随(suí). 是(shì)以(yǐ)圣(shèng)人(rén)处(chù)无(wú)为(wéi)之(zhī)事(shì), 行(xíng)不(bù)言(yán)之(zhī)教(jiào), 万(wàn)物(wù)作(zuò)焉(yān)而(ér)不(bù)辞(cí), 生(shēng)而(ér)不(bù)有(yǒu),为(wéi)而(ér)不(bù)恃(shì), 功(gōng)成(chéng)而(ér)弗(fú)居(jū). 夫(fū)惟(wéi)弗(fú)居(jū),是(shì)以(yǐ)不(bù)去(qù).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

帛书老子注释

帛书老子注释 上德不德:上,高。德,竹簡本《老子》(以下簡稱“竹簡本”)中作“ 悳”。据考証竹簡本成書時間早於帛書本,可見” 悳“當為古本《老子》的本字,而”德“是由” 悳“引申而來的。德,從彳、悳。彳,音”次“,本義行走;悳,音”得“,《說文》意內得於己,外得於人(表示個人品德好,做事又很得人心)。而一般人的說法:德,通”得“。但”得“似指獲得外物;”德“卻包含著個人的修養与品行。上德,指道德高尚的人。不,表示否定。不德,似言不認為自己有”德“。 為而 以為: ,”無“的古文奇字。為,當指個人的行為,《老子》中的”為“似有”做作“的意思。 為,當指人處於一种無所作為、無所表現的狀態。以,是用的意思。 仁:仁愛,親愛。 義:權威,威嚴。 道:本意指”前途“、”道路“,但老子所說的”道“是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規律,它是天地万物生存与發展的、博大而無限的空間(其具体的涵義在《老子》書中有多次描述)。 泊:漂泊、漂浮。 華:繁華,浮華。 亓:即”其“,甲本上半部(從”上德不德“到”恒与善人“)皆用”亓“(個別地方除外),下半部(從”道可道“到結束)皆用”其“。”亓“,從”一“,從”丌(下基)“,似有其特定意義。 皮:外表、表面。乙本為”罷“。或通”彼“。 一:最小的正整數。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數量,或最原始的、單純的狀態。 :即”靈“,靈通。 浴:山澗,山谷間的流水。 胃:通”謂“,說。 天毋已清將恐蓮:毋,不可,不使。蓮,甲本缺,通行本為”裂“,從乙本補,似指完結、毀滅。 發:爆發,震動。 渴:枯竭。 :甲本原缺,從乙本補。通”厥“,摔倒、失敗。 :即”基“。 孤、寡、不 : ,通” “,庄稼和糧食的總稱。孤、寡、不 ,為古代帝王、諸侯的謙稱。 与:參与、給予。這里似指人的行為与表現。 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是故,所以。祿,通”碌“。祿祿,珍貴的玉石。硌,音”洛“,大石頭。硌硌,奇 的石頭。 堇能行之:堇,通”勤“,努力,盡力。行之,竹簡本作”行於丌中“。所以”行之“,不是行”道“的意思,而是實行、行動。 建言:立言,确立精要可傳的詞語。

【高级】03《道德经》老子帛书版(可能是最佳版本)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 今日学堂讲习【老子】采用的版本,一个就是流行的所谓的世传本,晋代的王弼版;这个版的优点是文字优美,朗朗上口。但是缺点也很严重,主要就是相对晚出,对原始版本有一些改动,这当然影响对老子原意的理解。例如第一章,王本作: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帛书甲乙本均为: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王本以“天地”对“万物”,文辞固然工整流畅,但不免让后人思想“天地”和“万物”到底是什么关系,从而直接影响对“无名”和“有名”这两个重要概念的理解。很多“解老专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这种文字游戏上乱解一起,弄的很玄乎的样子,完全违背了老子的本义。王版类似这种的错漏还有一些,这都会让人们的理解与老子的原意走向相反的道路。 另外一个就是分章:世传的王弼本和河上公本均为81章,这也是目前通行的版本;但历史上还有其他分章方式的版本,如汉严尊[道德指归论]分为72章,元吴澄分为68章,可见分章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后来的学人为了研读方便而分的;原始的老子,用【史记】的记载来说只是分为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因此老子原文应该是不分章的。分章之后固然好读一些,但是有些章节分得很勉强;特别有些故弄玄虚的人,臆说老子每章均有不同的旨意,每章都暗喻一种修行方法,甚至还给每章都取上名字,如“道体第一,养生第二”(河上公版),则更是误导学人,眩惑众生。 所以,为了更接近老子的原始思想,我更倾向于采用帛书版为底本,王本只是作为讲解时的参考对象;王本与帛书本有冲突的时候,依据帛书版为准。而且为了避免分章对于解读可能造成的误导,采取分句讲解的方式。为便于对照,同时列出王本和帛书本的文字,不过本身没有标点符号,通行的帛书本,往往依据王本分章句,我则依据帛书本内在的逻辑语义另分标点符号,与市面上流传的帛书勘校本不完全一致,特别说明一下。

《道德经》帛书版第十章:道经之四象六形

《道德经》帛书版第十章道经之四象六形 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毋有疵乎?爱民治邦,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 译文: 将人民(军队)凝聚一心,能做到不分离吗?满腔热情的开始,当热情渐消,能够像婴儿一样没有私心杂念吗?经常反省,能做到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做到尊规守制吗?教化人民,能够代代相传了吗?明白通晓自然规律(或知识),能做到用来指导实践吗?生育并且饲养他们,生育而不佔有,成长而不主宰,这就是玄德(道德)。 ---------------------------------------------------- 概述: 本章一连串的疑问,最后用“玄德”作为回答,“德”合乎道是老子的重要的论述。第十章、第五十一章、第六十五章都在讲“玄德”,是合道的重要体现。 ---------------------------------------------------- 感想: 本章“四象”,三个问题用“毋”字反问,两个问题未用“毋”字,表示疑问,因此“四象”可理解为“抱一”、“反省”、“爱民治邦”、“母子”。由此可推断老子的“六形”理念,就是本章的六个问题,即为“抱一”、“婴儿”、“反省”、“爱民治

邦”、“母亲”、“自然规律和知识”。《道德经》包含的“道”的四象和六形理论,之后的章节对此进行了大量的阐述说明。 道德就是尽到本分,不求回报,以真正的融合为目标的言行规范或依据。 ---------------------------------------------------- 解读字义: (1)“载”本义为承载、装载,引申为事、成、行、满、记载。 (2)“营”,围绕而居,引申为军营、扎营、营造等。代指国民或军队。 (3)“魄”本义为阴神,即鬼,引申扩展义很多,例如心灵、精神、气质、精力、胆识等。 (4)“抱”本义用手或手臂围住,引申为心存、心怀。参考上文“持”、“怀”,都是聚集的不同表达。“抱”和“营”基本含义都是围。“抱一”指一心一意,也可以理解为专心致志,只是后者不包含原字。 (5)“毋”本义为禁止,引申为否定,暗含强调。“能毋”表示反问。另有版本为“无”,“能无”也可以表达反问,但问题是“无”很容易同后续的字结合,导致对仗混乱。“毋以智”和“无为”,“毋以知”和“无知”,现行的译本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一致性原则,本章“无知”和前文“无知”是分割状态。所谓“一法通百法明”,“一字解而全本通”,典籍用字,字义趋向一致,改变字义会通过字与字的不同组合加以说明,对扩展义更会专门注解。“能毋”,很容易理解为能不,应当理解为能够不……了,“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字。

马王堆帛书《二三子》文

马王堆帛书《二厽子》 二厽子問曰:《易》屢稱於龍,龍之德何如?孔子曰:龍大矣。龍刑叚,賓于帝,俔神聖之德也。高尚行虖星辰日月而不晀,能陽也;下綸窮深潚之潚而不沫,能陰也。上則風雨奉之,下綸則有天□□□。1行乎深則魚鮫先後之,水流之物莫不隋從;陵處則 神養之,風雨辟鄉,鳥守弗干。曰:龍大矣。龍既能雲變,有能蛇變,有能魚變。鳥虫,唯所欲化而不失本刑,神能之至也。□□□□□2行□□□□□□焉,有弗能察也。知者不能察其變,辯者不能察亓義,至巧不能贏亓文,□者[不]能察□也。成非焉,化虫,神貴之容也,天下之貴物也。曰:龍大矣。龍之剛德也曰□,□□□□3行易□□□,爵之曰君子。戒事敬合,精白柔和而不諱賢,爵之曰夫子。或大或小,亓方一也,至用也,而名之曰君子。兼,黄常近之也;尊威精白堅强,行之不可撓也,不習近之矣。易曰:寑龍勿4行用。孔子曰:龍寑矣而不陽,时至矣而不出,可胃寑矣。大人安失矣而不朝,猒在廷,亦猷龍之寑也。亓行滅而不可用也,故曰寑龍勿用。易曰:抗龍有,孔子曰:此言為上而驕下,驕下而不佁者,未5行之有也,聖人之立正也,若循木,俞高俞畏下。故曰抗龍有,易曰:龍戰于野,亓血玄黄。孔子曰:此言大人之廣德而施教於民。夫文之孝,采物畢存者,亓唯龍乎?德義廣大,灋物備具者,6行[亓唯]聖人乎?龍戰于野者,言大人之廣德而下民也。亓血玄黃者,見文也。聖人出灋教以道民,亦猷龍之文也。可胃玄黄者,故曰龍。 見龍而稱莫大焉。易曰:王臣,非今之故。孔子7行曰:王臣

者,言亓難也。夫唯智亓難也,故重言之,以戒今也。君子智難而備[之],則不難矣;見幾而務之,[則]有功矣。故備難[者]易,務幾者成。存亓入,不言吉凶焉。非今之故者,非言獨今也,古以狀也。易曰:鼎折8行足,複公莡,亓刑屋,凶。孔子曰:此言下不勝任也。非亓任也而任之,能毋折虖?下不用則城不守,師不戰,內乳[於]上,胃折足;路亓國,[蕪亓]地,五種不收,胃複公莡;口養不至,飢餓不得食,謂刑屋。二厽子問曰:人君至於飢9行乎?孔子曰:昔者晉厲公路亓國,蕪亓地,出田七月不歸,民反諸雲夢,橆車而獨行,□□□□□□公[不勝]亓飢也,□□□□飢不得食亓月,此亓刑屋也。故曰德義橆小,失宗橆大,此之胃也。易曰:鼎王,[大]吉,10行橆不利。孔子曰:鼎大矣,鼎之遷也,不自往,必人舉之,大人之貞也。鼎之舉也,不以亓止,以□□□□□□□□□□□□□□賢以舉忌也,明君立正,賢輔之,將何為而不利?故曰大吉。易曰:康矦用錫馬番11行庶畫日三接。孔子曰:此言聖王之安世者也。聖人之正,牛參弗服,馬恒弗駕,不憂乘,牝馬□□□□□□□□□□□□粟時至,芻稾不重,故曰錫馬。聖人之立正也,必尊天而敬眾,理順五行,天地橆菑,民[人]不12行傷,甘露時雨聚降,風苦雨不至,民也相以壽。故曰番庶。聖王各有厽公厽卿,畫日三[接者],□□□□□者也。易曰:聒囊,橆咎橆譽。孔子曰:此言箴小人之口也。小人多言,多過;多事,多患。□□13行可以衍矣,而不可以言箴之,亓猷聒囊也,莫出莫入,故曰橆咎橆譽。二厽子問曰:獨橆箴於聖[人之口乎?孔子曰]:聖人之言也,德之首也。聖人之有口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