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思考(课堂PPT)
- 格式:pdf
- 大小:5.77 MB
- 文档页数:44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新思考(引)作者:保山市实验小学陈晓燕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有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才能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也才能真正体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上有不同的发展。
”而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但是,近年来,我发现在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当中,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使计算教学也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呢?这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重新思考和探究的重要问题。
二、原因分析在课改的今天,在三年的新课程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计算错误,这使教师烦恼,家长困惑,经过分析,我总结到学生计算能力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新教材中计算题目过少,“问题”式题目多。
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在学习新知识点时,以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为主,一节课经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汇报,然后讲评、小结,40分钟的时间所剩无几,只能做两三道类似的计算题,而教材中也没有更多的题目让学生练习计算。
长此以往,就达不到熟能生巧,计算能力得不到加强,致使口算、笔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
2、计算教学依赖于情境。
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片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有的课堂上,为了引出算式,创设出只图表面上热闹的情境,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算式引出时已经花去了许多时间,教师害怕影响自己的教学进程,从而淡化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3、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
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
这样一来,往往讨论一道题目就要花费很多时间。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实验已有多年,但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下降,计算教学到底存在问题情境的开放,偏离了目标要求;算法多样化的追求,影响了技能掌握;流于形式的练习,丢失了练习实效等问题。
解决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问题,建议提升计算教学目标定位,着眼于能力的“全面”;加强运算方式相互融合,着眼选择的灵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问题;建议一、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进入新课程实验已有多年,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许多老师反映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下降,那么计算教学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1、问题情境的开放,偏离了目标要求现在的计算课,都是将解决问题作为计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计算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
在教学中,当教师呈现主题图让学生提出问题时,往往由于问题情境的开放,学生常常流连在情境之中,要探讨的计算题迟迟无法引入,影响了计算目标的达成。
例如“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学,教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画面,感受北京申奥成功的喜悦,然后引导学生看图中的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十多个问题:①北京和多伦多一共有多少票?②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③多伦多和巴黎一共有几票?④多伦多和伊斯坦布尔一共有几票?⑤多伦多比巴黎多几票?⑥巴黎比多伦多少几票?等等,一节课花了近一半时间提问题,解决问题及算法的探讨匆匆而过,练习刚开始下课铃声就响了。
2、算法多样化的追求,影响了技能掌握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课标的一个亮点,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一方面教师一味追求多样化的算法,花了不少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时,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找不到最优算法,从而影响学生对基本计算技能的掌握。
例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当教师列出算式12×3后,先由学生各自探索算法,分组交流,再在全班展示不同算法:①12+12+12=36 ②12×3=36 ③10×3=30 2×3=6 ④30+6=36 ⑤5×3=15 7×3=21 15+21=36等等,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关于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但现实中许多老师对计算教学重视不够,或者虽然主观上重视了,但不知如何发挥计算教学的应有价值与作用,不能有效引领学生充分经历计算放学的探究过程,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不能进入“深度学习”领域。
只重视学生会用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却很少去关注学生是如何获得计算方法的,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在获得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
这样就弱化了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等方面应发挥的作用,不能真正认识并发挥计算教学的应有价值与作用。
笔者认为,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让计算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计算教学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我们知道,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就没有计算的必要。
传统的计算教学,把计算教学与实践应用相割裂,强调训练学生程式化地叙述“算理”,注重模仿和记忆算法,重视单纯的技能训练,通过繁杂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技能和熟练程度,这样的计算教学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许多学生甚至十分讨厌计算教学。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计算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获得感受,体验、认识运算的实际意义,并利用问题的现实背景经历、体会探索算法的过程;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现实的问题,体会计算的作用和价值。
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结合所教相关计算教学,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现实生活情境,在现实情境中引发学生的计算需要,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并进而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创造”计算方法。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我为学生创设如下生活情境,“王奶奶到菜市场买菜,她要买一只2.8千克的肉鸡,肉鸡每千克3.9元,她带了10元钱,够吗?”因为这个问题极富现实挑战性,学生充满了强烈的解决问题欲望,学生要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就必须学会计算2.8×3.9,这样学习计算小数乘法就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探究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去,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71想和方法得以突出体现,将抽象的数学的概念知识利用更加直观、具体、生动的方式体现。
3.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应重视衔接专业与专业,注重“学与用”相结合在高等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高等数学这一基础学科作为教学工具,为后续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将数学教学的相应知识内容应用于于此相关的专业之中。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该淡化数学计算、公式推导、数学计算技巧以及相应的知识体系等,应十分重视讲解数学的概念,注重实际与数学的相应概念理论相结合,强调应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将数学概念与实际背景相互联系。
高职专科学校学生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毕业生。
为此,高职专科学校高等数学教学也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以数学知识在专业知识中的应用为重点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就业技能的提高。
如在对机械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应当把机械方面的数学函数与原理列为教学重点进行讲解;对电子技术专业,把积分变换作为重点教学的内容;会计电算化专业把概率统计等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在对这些与专业结合紧密的重点内容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使学生学到就业必备的实际技能。
总之,高职专科学校有其自身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特点,高等数学的教学教师应当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加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不断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成绩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1]汪泽焱,姚佳.高等数学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数学.2017,33(1):91-95.[2]陈曦.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8):225.《数学课程标准》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了符合课程改革要求,设计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计算教学方案,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应关注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把算理与算法融为一体,达到理解算理促进算法的目的,注重口算和估算教学,协调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任教小学数学也有些年了,在教学中,发现孩子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差,而且错误率也较高,与其他数学老师谈论时,他们也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