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谐音》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76 KB
- 文档页数:4
《有趣的谐音》教学设计文昌市第二小学语文邢兰兰一、教材解读:《有趣的谐音》介绍了使用谐音的几种传统语文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
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
谐音歇后语的特点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如,“孔夫子搬家”我们会想到他有很多书,而“书”跟“输”同音,所以隐含“净是输”的意思。
谐音笑话《“枇杷”与“琵琶”》则告诉我们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笑话。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2、开展“有趣的谐音”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课前准备1、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谐音性歇后语、谐音对联、谐音古诗、含有谐音的广告词。
2、课件。
四、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看《幽默与笑话》,现在老师就给你们看一则笑话,让你们开心开心。
出示故事《“枇杷”与“琵琶”》。
2、请你们自由读读,然后说说你觉得送礼的人可笑在哪里?3、交流。
4、小结:是的。
这个笑话,是因为汉语中的谐音引起的。
谐音是指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咱们汉语同音字多,以后我们更要认真了,可不能随意乱用字、词,否则就会跟这个送礼的人一样闹笑话了。
好,开心过后,咱们一起去遨游“谐音王国”,感受谐音的趣味吧。
二、智闯五关,趣识谐音1、第一关:智开谐音门(1)要想进入谐音王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瞧,城门上有一幅画,我们要正确说出图画的意思,城门才能打开。
(课件出示一幅倒贴“福”字的年画。
)(2)你们仔细看,这画上画的是什么?这“福”字为什么倒过来贴?(3)是啊,人们就是巧用谐音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第一章:谐音的定义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谐音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辨别和运用不同类型的谐音。
二、教学内容2. 谐音的分类:a) 音译谐音:如“咖啡”(coffee)b) 音变谐音:如“花生”(peanut)c) 音韵谐音:如“熊猫”(panda)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播放音频例句,让学生初步感受谐音现象。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谐音的定义和分类,举例进行分析。
3.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辨别和运用不同类型的谐音。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谐音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搜集谐音现象的作业展示,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二章:谐音在语言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谐音在语言中的应用,如成语、谚语、诗词等。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谐音进行语言创新。
二、教学内容1. 谐音在成语中的应用:如“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2. 谐音在谚语中的应用:如“耳听为虚,眼见为实”3. 谐音在诗词中的应用: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戍楼望辽阳,想象边塞风光”三、教学活动1. 导入: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谐音在语言中的应用。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谐音在成语、谚语、诗词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3.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运用谐音进行语言创新。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创作一句含有谐音的诗词或谚语。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创作的谐音诗词或谚语,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解运用能力。
第三章:谐音的修辞手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谐音在修辞手法中的作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 学生能够运用谐音进行修辞,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谐音的修辞手法:如拟声、比喻、拟人等。
2. 谐音修辞的例子:如“风吹草低见牛羊”(拟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比喻)三、教学活动1. 导入:教师通过例句,让学生了解谐音在修辞手法中的应用。
趣味汉字谐音教案大全及反思教案标题:趣味汉字谐音教案大全及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趣味的方式学习汉字谐音,提高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 通过活动和游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趣味汉字谐音的例子,并制作相关的教具或图片。
2. 准备学生分组所需的材料。
3. 准备学生练习和巩固的相关练习题和活动。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趣味的汉字谐音例子,如“猫”和“帽”,“鱼”和“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教具,让学生猜测汉字谐音的意思。
主体:1.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汉字谐音。
a. 比赛: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给定的汉字谐音,尽快找到对应的汉字,并写在黑板上。
时间限制,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快。
b. 接龙:教师给出一个汉字谐音,学生依次接龙,说出下一个汉字谐音,直到没有人能继续接下去为止。
c. 制作谐音卡片: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一些谐音卡片,上面写着汉字谐音和对应的汉字,然后与同学互相交换,看谁能猜出更多的谐音。
2.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活动,例如:a.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汉字谐音,编写一个小故事,将汉字谐音融入其中。
b.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汉字谐音,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其他小组猜测对应的汉字。
巩固和评估:1.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汉字谐音。
2.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合作活动进行评估,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
教案撰写完毕后,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年级和学生的需求。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添加更多的活动和游戏,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有意思的谐音优秀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谐音的基本概念,能够辨别和运用常见的谐音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谐音的产生过程,学会运用谐音进行创新性的语言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汉语语言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谐音的定义:谐音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在发音上相同或相近,造成一种幽默、诙谐的语音效果。
2. 谐音的分类:同音谐音、近音谐音、异音谐音。
3. 谐音的运用:词语创作、句子创作、诗歌创作、广告创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谐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会运用谐音进行语言创新。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谐音进行创意性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谐音的产生过程和运用场景。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创作谐音词语、句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作品展示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一段幽默的谐音笑话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谐音的定义。
2. 讲解谐音概念:详细讲解谐音的定义、分类和运用场景。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谐音例子,让学生了解谐音的产生过程。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创作一个谐音词语或句子。
5. 作品展示: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对作品进行点评。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谐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收集一些谐音实例,并进行分析,下周上课时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了谐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谐音,避免出现低级趣味和语言不文明的现象。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五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谐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综合性学习,协助学生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有趣的谐音》中的歇后语和笑话,从中受到启发。
2.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3.阅读相关资料,查找更多与汉字谐音相关的资料。
三、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水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教学资源】1.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谐音性歇后语、谐音对联、谐音古诗、含有谐音的广告词。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字谜七则》,并实行了猜字谜的活动,感受到了汉字的神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趣的谐音》。
今天就让咱们一起遨游“谐音趣味王国”,真实地感受汉字谐音的神奇奥秘吧!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谐音的有趣1. 认真阅读“有趣的谐音”,思考: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歇后语、笑话)2.出示歇后语:①外甥打灯笼──照旧(舅)②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③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④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⑤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⑥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师:能说出是哪两个字谐音吗?生:交流展示3. 出示笑话: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
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1)请你们自由读读,然后说说你觉得送礼的人可笑在哪里?(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3)小结:是的。
这个笑话,是因为汉语中的谐音引起的。
有趣的谐音课件有趣的谐音课件在我们的生活中,谐音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语言现象。
谐音指的是不同的词语在发音上非常相似,但是意义却完全不同。
这种语言现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和笑声。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谐音课件。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谐音词语的例子。
比如,“马上”和“妈妈上”,这两个词语在发音上非常相似,但是意义却截然不同。
又比如,“苹果”和“凭果”,这两个词语在发音上也非常相似,但是一个是水果的名字,一个是凭借果实而得到的成果。
这些谐音词语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笑和惊喜。
除了谐音词语,谐音诗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表达方式。
谐音诗是指利用谐音词语创作的诗歌形式。
通过巧妙地运用谐音词语,谐音诗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
比如,“菜刀切西瓜,西瓜皮滑溜。
溜了一下午,午后吃西瓜。
”这首谐音诗利用了“切西瓜”和“溜”这两个谐音词语,使得整首诗既有意境又有趣味。
谐音课件是一种将谐音词语和图片相结合的教学工具。
通过谐音课件,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示谐音的魅力。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谐音课件来教授儿童谐音词语。
通过图片和声音的配合,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谐音词语。
同时,谐音课件也可以用于英语学习。
由于中英文之间存在很多谐音现象,通过谐音课件,学生们可以更加轻松地学习和记忆英语单词。
除了教育领域,谐音课件还可以应用于商业宣传和娱乐活动。
比如,一家餐厅可以利用谐音课件来宣传自己的特色菜品。
通过谐音课件,顾客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菜品的特点和口味。
又比如,一家娱乐场所可以利用谐音课件来吸引顾客。
通过谐音课件,顾客们可以在欢笑声中度过愉快的时光。
谐音课件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创意。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谐音词语。
谐音词语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独特性,这样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图片和声音。
图片和声音应该与谐音词语相匹配,以便更好地传达词语的意义。
最后,我们需要合理地组织课件的内容和结构,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记忆谐音词语。
《有趣的谐音》篇一:有趣的谐音有趣谐音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2、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和记忆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我们可以逐渐感受到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了解汉字的谐音特征,体验汉字文化的丰富和乐趣。
课前准备:分成学习小组,安排学生收集谐音歇后语、古诗词和对联。
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a、给我看“会议”的故事。
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
(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b、自由阅读,谈论有趣的事情。
c、小结:这个笑话,是因为汉语方言的谐音引起的。
谐音就是指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板书:谐音、一音多字)同学们,谐音现象是汉语特别的地方,它在别的语言中是不多见的。
今天就让咱们一起遨游“谐音趣味王国”吧?2.引导话题。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1)学习书中的歇后语,体验汉字文化的丰富与乐趣。
(2)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3)以各种方式展示收集的谐音歇后语、古诗词和对联。
(4)根据汉字的谐音用法,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当别人表演时,其他学生应该学会倾听并发表评论。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1.我能读懂这些寓言。
2、这节课,我知道了歇后语是一种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带有谜语性质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
•••••••••••••••••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谐音性歇后语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
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
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A一连三座庙──B石头蛋腌咸菜──C隔着窗户吹喇叭──D关公打喷嚏──5、宣布答案:A妙(庙)妙(庙)妙(庙);B一言(盐)难尽(进);C名(鸣)声在外;D自我吹嘘(须)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二、谐音笑话1、读一读。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三、汉字的起源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
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
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3、交流: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呢。
哪一组给大家讲一讲?4、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来历》。
你还知道其它汉字的来历吗?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有趣的谐音解析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在第五单元中安排了一个有关谐音的专题,通过分析这一单元的课文,我发现其中的课文内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谐音的定义、特点和运用,通过学习谐音,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语言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谐音现象,但对于谐音的定义和运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引导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谐音,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谐音的定义、特点和运用,能够识别和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谐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谐音的定义、特点和运用。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谐音的能力,以及识别和创造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和理解谐音。
2.示例教学法: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谐音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运用谐音的方法。
3.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文材料,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示例和练习。
2.设计教学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一些关于谐音的练习题,以便在巩固环节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谐音现象,如“蚂蚁搬家——顶个诸葛亮”、“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谐音的定义、特点和运用。
《有趣的谐音》教学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小课题:《有趣的谐音》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谐音及谐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教学难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谐音现象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1.从奥运福娃导入,认识谐音。
什么是谐音?2.师:利用汉字同音字或近音字,代替本字,产生的有趣现象,叫做谐音。
3.师(板书课题):有趣的谐音(生齐读)【评析:从耳熟能详中感受汉字乐趣。
上课伊始,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奥运福娃导入,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初步理解了谐音的含义,自然引出本课即将探究的内容,将抽象化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形象生动,让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汉字的无穷魅力,迅速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欲,这样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乐趣。
】二、闯关游戏,趣识谐音1.第一关:智开谐音门①激趣导入。
师:中央电视台《幸运52》邀请我们去参加谐音知识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②师:今天我们到的第一关是一座百年老宅。
门上有两幅年画,年画中画有光身的小胖娃娃,双手抱着一条大鱼,窗户上雕刻着蝙蝠、瓶子等。
这表示什么意思呢?生:福到、年年有余、五福临门、平平安安。
师:在民间,由于以福为吉,在大门上贴“福”字,有时故意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了”的口彩。
这里的“到”与“倒”谐音。
民间年画中鱼是最流行的题材,以“鱼”谐“余”(表示富余),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过得很富余、富足。
像“福到、年年有余”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谐音“口彩”,“口彩”也就是吉祥话,目的图吉利、讨彩头。
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
有趣的谐音课件有趣的谐音课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谐音课件。
这些课件通过将汉字或词语的发音和其他词语的发音进行巧妙的组合,形成一种幽默的效果。
这不仅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的发音和意义。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有趣的谐音课件。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例子——"猫"和"帽"。
这两个词的发音非常相似,只是声母不同。
通过将这两个词进行组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有趣的词语——"猫帽子"。
这个词语不仅形象地描述了猫戴帽子的场景,还让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一种幽默和趣味。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有趣的谐音课件——"葡萄"和"朴实"。
这两个词的发音也非常相似,只是声调不同。
通过将这两个词进行组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有趣的词语——"葡萄朴实"。
这个词语既形象地描述了葡萄的朴实的特点,又让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一种幽默和趣味。
除了以上的例子,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谐音课件。
比如,"苹果"和"平谷","梨"和"离开","草莓"和"操纵"等等。
这些课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的发音和意义,还能够激发我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使用这些谐音课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看图片、听音频等多种方式来学习。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观看图片来理解课件中的意思,通过听音频来模仿发音,从而更好地掌握汉字的发音和意义。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同学一起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来加深对谐音课件的理解和记忆。
总的来说,有趣的谐音课件不仅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的发音和意义。
通过观看图片、听音频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谐音课件中的内容。
有趣的谐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2、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教学准备
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A、出示故事《开会》。
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
(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
B、自由读,说说哪里好笑。
C、小结:这个笑话,是因为汉语方言的谐音引起的。
谐音就是指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板书:谐音、一音多字)同学们,谐音现象是汉语特别的地方,它在别的语
言中是不多见的。
今天就让咱们一起遨游“谐音趣味王国”吧?
2、引出课题。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1)学习书上的那些歇后语,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2)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3)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4)根据汉字的谐音用法,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这些歇后语。
2、这节课,我知道了歇后语是一种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带有谜语性质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
利用谐音,是创制歇后语重要方式。
3、我还知道了这些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趣识谐音
1、谐音歇后语。
①狐狸吵架——()
②老九的兄弟——()
③和尚的房子——()
④和尚打伞——()
2、对联。
①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缺一少十。
指名学生讲《郑板桥妙解对联》的故事。
②对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指名学生朗读。
注意正音,指导读出节奏和韵味。
感受谐音用法的妙处:对联字面上的意思是明显的,而作者用“莲”与“怜”、“梨”与“离”的谐音关系,含蓄地表达与儿子隔离的凄苦、酸楚之情。
3、商品的广告词
随心所浴(欲)咳不容缓(刻)默默无“蚊”(闻)
洗出望外(喜)酒负胜名(久)“骑”乐无穷(其)
一明惊人(鸣)别无锁求(所)首屈一纸(指)
4、古诗
《竹枝》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游历了谐音王国,说说对汉字的谐音有什么新的认识。
2、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3、根据汉字的谐音用法,自主创造一些歇后语、古诗和对联等。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知识拓展延伸
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然后和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