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市场提供还是政府提供?
- 格式:ppt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20
摘要:公共物品是独立于私人物品和商品之外的,其生产和消费不能以市场方式解决的一种特殊物品或环境,是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条件。
加深对公共物品的认识和研究不仅对现代公共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开拓性意义,而且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市场的局限性、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和防止政府职能异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共物品;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异化“公共物品”作为经济学的一个专业术语是美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1954年在其《公共消费纯论》(The PureTheory of Pubic Expenditure)一文中提出来的。
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对现代公共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开拓性意义,而且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局限性、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就如何全面理解公共物品的内涵以及公共物品与政府职能的关系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一、公共物品的内涵所谓公共物品,从所属关系上讲是相对私人物品而言的,其根本特征在于它的公共属性。
“萨缪尔森发展了有关‘公共物品’的分析性定义,他把‘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明确区分开来,并结合到关于市场失灵的理论中。
”[1](P79-80)萨缪尔森的公共物品学说的核心在于,按照新古典模式通常的假定,市场不能生产充分而纯粹的公共物品。
所以,就公共物品而言,市场失灵是不可避免的。
在此基础上,美国当代著名经济伦理学家乔治?恩德勒(Georges Enderle)在其《面向行动的经济伦理学》(Action—oriented Business Ethics)一书中提出,“甚至可更广义地理解公共物品,即把它理解为社会和个人生活及追求经济活动的可能性的条件。
”[1](82)幻尽管萨缪尔森和恩德勒对公共物品在理论上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公共物品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领域。
笔者认为,公共物品作为一种特殊性质和特殊形式的社会存在,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整个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公共物品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的比较分析①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可以被每个人使用并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妨碍其他人使用的物品。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主要包括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两种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供给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各自的优劣势及应用情况。
让我们来看一下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优势。
政府通常拥有更广泛的资源和权力,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公共物品的供给。
政府可以通过征税等手段来筹集资金,用于购买和维护各种公共设施,如桥梁、道路、公园、图书馆等。
政府供给的公共物品通常是免费或者收费较低的,这有利于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公共物品所带来的便利和福利。
政府在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可以更好地考虑整体利益,不受市场需求和利润的制约,更能够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政府供给公共物品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性。
政府通常是靠征税等强制手段来筹集资金进行公共物品的供给,这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
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可能存在着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公共物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不如市场供给的产品。
政府供给的公共物品容易受到政策变化、官僚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公共物品的提供和改进过程较为缓慢和受限。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市场供给公共物品的优势和局限性。
市场供给公共物品主要是指私人企业或者个人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来提供公共物品。
市场供给的公共物品通常更加注重效率和盈利,因此在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上可能会更好。
市场供给公共物品也可以更好地满足个体需求,因为私人企业通常更灵活、快速地适应市场变化,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产品技术的创新和提升。
市场供给公共物品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市场供给的公共物品通常是收费的,可能会造成一些低收入群体无法享受到公共物品所带来的便利和福利。
市场供给的公共物品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垄断现象,导致产品价格偏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私人企业出于盈利考虑,可能会忽视一些社会公共利益,而导致公共物品供给水平不足。
在现实生活中,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的公共物品常常是相互结合的。
公共物品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的比较分析①1. 引言1.1 概述公共物品是指不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商品或服务,例如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和国防等。
政府供给公共物品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或其他方式提供公共物品给广大民众,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市场供给公共物品则是指私营部门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以获取利润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公共物品的特点、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优势、市场供给公共物品的限制,以及政府与市场供给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和市场在供给公共物品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为公共政策制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公共物品的特点1. 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能力,一个人可以通过使用公共物品而不影响他人的使用。
2. 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公共物品可以为多个人提供服务。
3. 市场难以提供: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市场机制通常难以提供充分且有效的公共物品。
4. 政府干预: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政府通常会扮演重要角色,通过税收或者其他方式来提供公共物品,以确保公共物品的供给符合社会需要。
5. 社会效益:公共物品的提供可以带来社会效益,不仅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2 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优势1. 社会效益优先: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更注重整个社会的效益和公共利益,而不像市场供给公共物品那样只追求私利和短期利润。
政府供给的公共物品更能够满足社会的共同需求,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2. 公平公正:政府供给的公共物品通常会考虑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更倾向于照顾弱势群体的需求,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共物品所带来的好处。
这有助于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提高整体社会的稳定性和和谐度。
3. 经济稳定:政府在供给公共物品时,能够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调节市场的波动,防止市场出现垄断和失灵现象,保障公共物品的稳定供给。
公共物品的名词解释公共物品的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是指供公众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
消费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
一般不能或不能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有效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
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基本生活或生产资料等私人产品而言的共享物质产品和服务,可以划分为企业或个人消费单位。
公共物品的名词解释 2方法一第一类是纯公共物品,即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第二类公共物品的特点是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较轻易地做到排他,有学者将这类物品形象地称为俱乐部物品(club goods);第三类公共物品与俱乐部物品刚好相反,即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有学者将这类物品称为共同资源或公共池塘资源物品。
俱乐部物品和共同资源物品通称为“准公共物品,即不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准公共物品一般具有“拥挤性”的特点,即当消费者的数目增加到某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正的情况,而不是像纯公共物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边际成本为零。
准公共物品到达“拥挤点”后,每增加一个人,将减少原有消费者的效用。
公共物品的分类以及准公共物品“拥挤性”的特点为我们探讨公共服务产品的多重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方法二(1)纯公共产品:完全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国防、灯塔等,通常免费提供。
现实生活中很少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
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
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
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
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公共物品的名词解释 31.公共产品在消费上没有竞争力,也就是说,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的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2.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斥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3.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产品是向全社会提供的。
一、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一)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基本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二)公共需要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2、特征:(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二、财政极其基本特征1、含义: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题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手指活动,已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非配及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财政十一国家为主题的分配活动,但这里的“分配”应理解为广义的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2、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原因: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前提的,公与私是对应的)(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含义:1)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机器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2)非直接偿还性:每一个纳税人都无权要求从公共支出中享受与其纳税额等值的福利(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收支平衡是制定财政政策的轴心三、财政的职能1、含义: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手段,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公共产品到底该由谁来提供姓名:;廖芮专业:投资学学号:40910038 摘要: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随着私人对公共产品生产与提供的参与,中国已经部分具备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条件。
所以改革产品的提供不应该采取仅由政府提供这一单一方式,而应该采取公共提供、市场提供和混合提供三种基本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随着中国技术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加大私人提供公共产品这一方式的比例,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提供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
关键字:公共产品、公共提供、私人提供、混合提供、私人生产什么是公共产品?首先来对他进行一下了解。
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在理论上,率先对公共产品做出严格定义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
他提出,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指这样的餐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
通俗地说,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产品应该由谁并以何种方式来生产和提供呢?这是关系到社会安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确定政府职能和行政方式的基本问题。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公共产品的提供一直由政府单独负责甚至垄断。
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政府失灵”现象,作为对公共产品认识深化的一部分,人们提出并论证了私人参与公共产品提供的必要与可能,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政府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改革。
公共提供,即是指公共产品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的需要。
这类公共产品的受益是社会公众,而不是具体的对某些人提供的服务,没有具体的受益者,因此无法收费;而且这类产品在增加消费者人数时并不增加政府开支,而如果政府对这类产品进行收费,则会妨碍这些产品效率的提高。
由于受益对象的不确定,因而即使政府要想对这些产品进行收费,在技术上也是十分困难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公平的现象。
公共物品的经济学解释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无法排除非付费使用者,且一旦提供给一个人使用,其他人也可以共同使用的物品。
在经济学中,公共物品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公共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物品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市场机制下可能存在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分配。
首先,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
这意味着无法阻止任何人使用公共物品,即使他们没有为其付费。
例如,公园、街道照明等都属于公共物品,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享受这些物品的好处,而无需支付额外费用。
这种非排他性会导致私人企业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因为他们无法从中获取足够的利润。
其次,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
这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
以空气为例,一个人呼吸空气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呼吸空气的机会。
因此,公共物品的供给量不会因为使用者的增加而减少,也不会因为使用者的减少而增加。
由于公共物品的这两个特点,市场机制往往无法有效提供和分配公共物品。
私人企业通常不愿意投资提供公共物品,因为无法通过销售获得足够的回报。
而且,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存在“自由骑车”的问题,即人们倾向于免费享受公共物品的好处,而不愿意为其付费。
这就导致了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为了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问题,政府需要进行干预和管理。
政府可以通过征税的方式筹集资金,然后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例如,政府可以投资建设公园、图书馆、道路等公共设施,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政府还可以通过监管和管理来确保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和使用,防止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来促进公共物品的提供和使用。
例如,政府可以对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给予补贴或奖励,以鼓励它们投资建设公共设施。
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公共物品的使用行为,保护公共物品不受破坏和污染。
总之,公共物品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公共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物品与政府供给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非排他性的、一人的消费并不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效用的物品或服务。
与之相应的,政府供给则是指政府向公众提供公共物品的行为和措施。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合理的政府干预密不可分,同时也是社会公正和全民福祉的重要保障。
公共物品作为社会共同需求的物品,在市场经济中常常存在不足的问题。
这是因为私人企业往往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不可剥夺性,私人企业无法通过对其进行盈利性的生产提供这类物品。
比如,公园、街道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私人企业并无太大的动力和利益来从事这些事务,因此需要政府进行供给。
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方式有多种,一般包括税收和政府开支。
通过税收,政府可以从人们的个人或企业所得中征收一定比例的财政资源,用于提供公共物品及相关服务。
政府通过收取税收的方式,可以在有效的范围内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并同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从而使公众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政府开支的方式来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通常会将一部分财政资源用于公共物品的建设与维护,以满足公众的需求。
例如,政府可以投入资金修建和维护公共道路和桥梁,提供安全可靠的交通条件;政府可以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普及程度。
公共物品的供给和政府的角色也与社会公正和全民福祉息息相关。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私人企业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这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和市场效率的下降。
政府能够通过公共物品的供给,调节资源的分配,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
同时,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也能够提高全民的福祉水平,满足公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公共服务,让所有人都能分享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成果。
但是,政府供给公共物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需要具备高效的管理机构和有效的资源分配能力,以保证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维护工作。
公共产品到底该由谁来提供姓名:;廖芮专业:投资学学号:40910038 摘要: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随着私人对公共产品生产与提供的参与,中国已经部分具备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条件。
所以改革产品的提供不应该采取仅由政府提供这一单一方式,而应该采取公共提供、市场提供和混合提供三种基本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随着中国技术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加大私人提供公共产品这一方式的比例,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提供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
关键字:公共产品、公共提供、私人提供、混合提供、私人生产什么是公共产品?首先来对他进行一下了解。
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在理论上,率先对公共产品做出严格定义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
他提出,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指这样的餐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
通俗地说,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产品应该由谁并以何种方式来生产和提供呢?这是关系到社会安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确定政府职能和行政方式的基本问题。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公共产品的提供一直由政府单独负责甚至垄断。
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政府失灵”现象,作为对公共产品认识深化的一部分,人们提出并论证了私人参与公共产品提供的必要与可能,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政府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改革。
公共提供,即是指公共产品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的需要。
这类公共产品的受益是社会公众,而不是具体的对某些人提供的服务,没有具体的受益者,因此无法收费;而且这类产品在增加消费者人数时并不增加政府开支,而如果政府对这类产品进行收费,则会妨碍这些产品效率的提高。
由于受益对象的不确定,因而即使政府要想对这些产品进行收费,在技术上也是十分困难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公平的现象。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行政09-1崔日秀01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摘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
公共物品的提供要求实现公益性,要符合公共利益。
政府、市场和个人都可以对其提供有效供给。
为了使公共物品更有效地为社会和民众服务,必须提高公共物品有效供给。
关键词:公共物品混合物品公共供给私人供给一、公共物品的涵义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其特性有以下几点:1.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2.公共物品第二个重要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3..公共物品还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4.“公共物品还具有消费的强制性。
”①二、什么是混合物品或称准公共物品混合物品或称准公共物品是指“处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中间的产品或服务,兼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性质。
”②这类物品可以由个别消费者占有,因此具有竞争性;但又具有外部性,即这类物品的消费会产生外部效应,而其他消费者无法拒绝或排除这种效应,因此具有公共性。
外部性有正有负,正外部性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会给非直接消费者带来间接好处;负外部性则是造成不良影响。
混合物品进一步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的竞争性的物品。
(2)有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
(3)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三、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一般来说,因为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所以公共产品主要是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
公共财政制度就是确保政府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或分配活动的基本规则。
公共财政是指“政府为提供公共物品而进行的财政支出,最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构成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归宿。
”③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着公共财政的存在,决定着公共财政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