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辨析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21
成语积累1.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形容感情或行为有节制,不过分;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2.哀兵必胜:指悲愤满腔的军队勇于抗敌,一定能打胜仗。
3.安土重zhòng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4.百身何赎:愿百死己身以换回死者的生命。
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5.稗bài官野史:泛称小说及记载不见经传的轶闻琐事的著述。
泛指闾巷风俗、遗闻旧事的记录。
6.不瘟不火: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恰到好处。
7.不经之谈: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经常指用的道理、法则等。
8.不易之论:易:改变。
不可更改的言论。
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9.大而化之: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
后形容做事情不够谨慎,疏忽大意。
10.恶è衣恶食:意思是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11.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
12.伐功矜能: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13.罪不当罚:处罚和罪行不相当14.非异人任:某事应由自己负责。
15.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16.罪不当诛:指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17.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不差。
18.好整以暇:好整以暇的意思是指军队步伐严整,从容不迫。
后多用来形容在纷乱、繁忙中显得从容不迫。
19.积毁销骨:指众口不断毁谤,会致人于死地。
20.加人一等:意思是指超过别人一等。
比喻学问才能超过一般人。
也指争强好胜。
21.木人石心:形容没有感情,不为外物所动。
22.奇人共赏:奇文共赏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23.穷而后工: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24.曲尽其妙:意思是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25.人言啧啧:指人们不满地纷纷议论着。
26.入室操戈:意思是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27.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28.硕大无朋:大得没有比得上的。
信马由缰: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移动。
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
比喻随便走走。
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
噤若寒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
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中含贬意。
管中窥豹: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讳莫如深: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
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
尸位素餐:指的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白衣苍狗: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
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故步自封:比喻死守传统,不求进步。
牵丝挂藤: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
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沸反盈天: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目不交睫:没有合上眼皮。
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多如牛毛:像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
形容极多。
高歌猛进:高声歌唱,勇猛前进。
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
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
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明知有过错而故意隐瞒掩盖。
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针砭时弊:比喻指出错误,劝人改正。
俱收并蓄:把各种不同的东西一同吸收进来,保存起来。
兼收并蓄:把性质不同的各方面东西都吸收、包罗进来。
吐故纳新:是比喻扬弃旧的、吸收新的、不断更新的意思。
大厦将倾:高楼大屋,眼看就要倒了。
比喻即将来临的崩溃局势。
尾大不掉: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
积重难返:指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
日异月殊:每天每月都有差异。
形容变化大。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常见成语辨析 105 组1. 开诚布公: 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推心置腹: 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
比喻真诚待人。
【辨析】“开诚布公”和“推心置腹”;都有诚心待人的意思。
但“开诚布公”偏重形容心地坦白、无私;“推心置腹”偏重在形容两人的交情很深厚。
披肝沥胆: 露出肝脏;滴出胆汁。
比喻真心对待;倾吐心里话。
也形容十分忠诚。
“披肝沥胆”和“肝胆相照”;都形容对人忠诚。
但“肝胆相照”中的“相”字;表示“对人”或“相互之间”;而“披肝沥胆”无“相”字;可用于表示个人对集体、对人民、对党、对祖国的忠诚。
2. 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
偏重于隐藏偃旗息鼓: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
偏重于“隐秘”;多用于战事。
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风流云散: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一时间四下分离,散走各方。
也比喻作品的散轶。
多用于指朋友、同事及亲人由相聚到分散。
3. 电光石火:像闪电的光;燧石的火那样一闪即过。
比喻事物很快消失。
也形容速度极快。
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过眼烟云:如同烟云在眼前飘过。
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辨析】“昙花一现”和“过眼烟云”;都能比喻事物很快消失;“昙花一现“多比喻好的或稀有的人或事物很快消失;但“过眼烟云”只用于事物。
4. 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多少;时:时间。
才过了多少时间。
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
形容人意外相遇。
如期而至:比喻按照计划或者规律,按时到来。
5. 耳濡目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辨析】“耳濡目染”和“耳闻目睹”都有耳朵听见眼睛看见的意思。
不同在于“耳濡目染”强调经常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影响;“耳闻目睹”强调亲自听到看到;受没受到影响不管。
相濡以沫:水干了;鱼互相以吐沫沾湿;以维持生命。
成语辨析
1、良莠不齐:好人、坏人混在一起,鱼龙混杂
2、扞格不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
3、背道而驰: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辨析:背道而驰和“南辕北辙”、“分道扬镳”;都有“彼此相反”的意思。
但“南辕北辙”一般比喻“人的行动和目的恰好相反”。
背道而驰没有此意;“分道扬镳”比喻各自向不同的目标前进。
4、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5、轻率上马:没有考虑成熟,就开始了
6、避重就轻: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
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
7、习焉不察: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是”的意思;察:仔细看,觉察。
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词语辨析
1、拓展——扩充
a)拓展表示范围的扩大
b)扩充表示内容的增加。
成语辨析良莠不齐:适用对象是人,侧重于品质。
参差不齐:可适用于人&物。
一文不名:名,占有。
表示贫困。
一文不值:毫无价值。
一蹴而就:用于否定句中。
一挥而就: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一朝一夕:表示时间很短。
文不加点:点,改动,修改。
巧夺天工:形容人的技艺高超。
鬼斧神工:可形容人工雕琢或大自然。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批评和指责的。
无可厚非:不必过分责备。
刮目相看:看待同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
另眼相看:看待某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
侃侃而谈:谈的理直气壮。
娓娓而谈:形容人很健谈。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破釜沉舟:褒义词孤注一掷:贬义词弹冠相庆:贬义词额手相庆:褒义词当务之急:不能说目前当务之急。
趋之若鹜:贬义词始作俑者:坏事的发起者。
休戚相关:只用于人与人之间。
息息相关:可用于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
目不暇接:主动去看应接不暇:被动去看首当其冲:首先遭受攻击。
循序渐进:多用于学习、训练,强调的是逐渐按部就班:多用于工作、计划,强调的是条理。
浮光掠影: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
功亏一篑:失败的原因在于只差最后一点努力。
高屋建瓴:强调不可阻挡的气势。
立竿见影:比喻见效快。
卓有成效:比喻见效明显。
相辅相成:指事物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抱薪救火: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祸患。
火上浇油:有意扩大事态。
水到渠成:表示功到自然成。
顺理成章:表示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辨析成语的六个方法:
注意成语的语义和范围:成语的语义往往比较精炼,一个成语可能只包含一个特定的概念或形象。
在理解成语时,要特别注意其原始意义和比喻意义,以及其适用的范围。
注意成语的来源和背景:很多成语都来源于历史故事、典故或者民间传说,理解其背后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注意成语的语法结构:成语的语法结构往往比较固定,不能随意改变。
例如,“半途而废”不能改作“半途而返”,“喜出望外”不能改作“喜出望外”。
注意成语的修辞手法:很多成语使用了一种或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夸张等。
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注意成语的情感色彩:成语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如褒义、贬义、中性等。
理解其情感色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并正确地使用。
注意成语的搭配对象:不同的成语有不同的搭配对象,理解其搭配对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并正确地使用。
以上就是辨析成语的六个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成语辨析(一)1.欢声雷动: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
形容热烈欢呼的动人场面。
2.欣喜若狂: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示例:全班同学~,向取得第一名的同学庆祝。
3.载歌载舞:边唱歌,边跳舞。
形容尽情欢乐。
示例:春节晚会上,穿着节日盛装的各族代表,在舞台上载歌载舞,欢庆节日。
4.灯火辉煌: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
5.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
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示例:~,我带着孩子们在田园里做活。
6.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
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出处: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
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8.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
春天的意味正浓。
示例:北国依然春寒料峭,南国却已~了。
9.精卫填海:古代神话中的鸟名。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
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
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10.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示例: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的精神。
11.百折不回:折:挫折。
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12.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14.痛痒相关: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15.情深似海:形容情爱深厚,像大海一样不可量。
16.恩重如山: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示例:神僧~,寡人酬谢不尽。
17.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示例:她通常是从一个角度写,而不是从几个角度写;还只是~地写,而不是错综交叉地写。
18.由浅入深:从浅到深。
19.日积月累: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
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20.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21.漫山遍野:漫:满;遍:到处。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3. 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后多比喻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也比喻处境极为困难,亟待救济、援助。
还可以形容婴儿刚刚出生,期待母亲哺育的样子。
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业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6. 不为(wéi)已ji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0.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
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
易混成语辨析【A】1.暗箭伤人: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较重。
含沙射影:暗中诽谤、攻击的手段多是语言,并还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B】2.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义不容辞:指顾全道义而不推辞。
3.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
形容异常坚固。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倾跌敲打都不会破损。
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4.刻不容缓:一刻也不能耽搁。
形容形势紧迫。
从事情的角度讲。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容等待。
从人的心理讲。
5.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6.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
形容传布迅速。
胫:小腿。
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
①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②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7.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8.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侧重于“情”。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9.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侧重于“行动一致”。
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侧重于“见解一致”。
10.标新立异: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
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自成一家。
11.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忍心读完。
不堪卒读:形容文章水平低劣。
12.不刊之论:刊:改变,修改。
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用来形容至理名言不可磨灭。
不易之论:形容不可变更的言论,用来指论点或意见正确。
13.不胜其烦:形容忍受不了的烦恼。
不厌其烦:形容不嫌麻烦。
不厌其详:形容不嫌详细,越详细越好。
14.不足为训:形容不值得当作典范或法则。
不足为奇:形容不值得认为奇怪。
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一提。
15.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 1 -16.参差不齐:高低长短不齐,常指水平能力不一致。
成语辨析100组常见的成语辨析:1.杯水车薪:比喻力量微小,难以解决问题。
2.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负面作用。
3.画龙点睛:比喻在事物关键的地方加上精彩的点子或语句,使事物更加完美。
4.指鹿为马: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5.拔苗助长:比喻急于求成,不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6.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闭着眼睛做事,不看实际情况。
7.守株待兔:比喻固守旧有经验或方法,不思进取。
8.画饼充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9.画虎类犬:比喻模仿得不到精髓,似是而非。
10.狐假虎威:比喻倚仗别人的威势欺压他人。
11.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12.望洋兴叹:比喻面对大问题或困境时,感到无能为力或无奈。
13.纸上谈兵:比喻只是在纸上空谈,没有实际行动。
14.针锋相对:比喻针对对方的观点或行为,采取相反或对立的态度。
15.饮水思源:比喻对恩惠的感激不忘,铭记在心。
16.投鼠忌器:比喻因小失大,因怕打草惊蛇而不敢采取行动。
17.画地为牢:比喻限制自己的行动范围,不得逾越。
18.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19.咎由自取:比喻自己的错误或困境是自己造成的,怨不得别人。
20.引火烧身:比喻自找麻烦,自讨苦吃。
21.守口如瓶:形容说话谨慎,保守秘密,不轻易透露。
22.守株待兔:比喻墨守成规,追求侥幸,不求进取。
23.纸上谈兵:比喻只是空谈理论,缺乏实践经验。
24.指鹿为马: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25.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26.坐井观天:比喻视野狭窄,知识有限。
27.左邻右舍:指左右相邻的邻居,也可用来泛指周围的人。
28.左膀右臂:比喻得力的助手或亲信。
29.赤手空拳:比喻没有任何依靠或资源,处于劣势地位。
30.赤子之心:比喻纯洁无邪的心态或思想。
31.打草惊蛇:比喻行动失误,无意中惊动了对方,引起对方的警觉。
32.打蛇打七寸:比喻做事要抓住要害,抓住关键。
成语辨析大全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本词易误用为贬义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
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
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
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
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用贬义。
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成语作为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引人深思的意义。
然而,由于某些成语的用法和含义相似,容易造成混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容易混淆的成语,并进行辨析。
1. 良莠不齐和褒贬不一这两个成语都是形容事物或人的好坏参差不齐,但含义有所不同。
良莠不齐强调了好与坏的混杂在一起,意思是品质参差不齐,好坏不一;而褒贬不一则强调了对同一事物或人的评价存在差异,既有褒义也有贬义。
例如:“这个饭店的服务员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服务态度很好,有的却非常冷漠。
”与之相比,“对这本书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很好,有人觉得一般。
”2. 不可思议和难以置信这两个成语都表示某事超乎想象,但语气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
不可思议更强调人们对某事感到难以理解或解释,常用于形容匪夷所思、离奇的情况;而难以置信则更侧重于人们对某事感到难以相信,强调被事实或事件震撼。
例如:“他的骗术实在是不可思议,我们完全无法理解他是如何做到的。
”与之相比,“他的成绩提高得如此之快,简直难以置信。
”3. 秋高气爽和秋老虎这两个成语都与秋天的天气有关,但表达的意义截然不同。
秋高气爽是形容秋天天气凉爽、宜人的景象,意味着秋天是一个适合户外活动的季节;而秋老虎则指的是在秋季仍然炎热的天气,意味着秋天的某段时间仍然像夏天一样闷热。
例如:“今天的天气真是秋高气爽,适合出门散步。
”与之相比,“这几天的天气真是秋老虎,热得让人无法忍受。
”4. 好高骛远和高瞻远瞩这两个成语都与远大的目标和眼光有关,但含义截然不同。
好高骛远指的是人们追求过高、超出现实的目标,缺乏实际可行的办法;而高瞻远瞩则强调人们具有远见和眼光,能够看到事物的长远发展趋势和潜在的机会。
例如:“他总是好高骛远地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结果一事无成。
”与之相比,“他的决策总是高瞻远瞩,能够及时抓住市场的机遇。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容易混淆的成语及其辨析。
了解这些成语的区别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运用它们,并避免在表达中发生误解。
1.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2.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3.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4.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5.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6.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7.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
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8.措手不及:来不及动手应付。
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9.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
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10.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
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11.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
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12.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13.并驾齐驱: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
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14.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15.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16.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17.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18.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
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19.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
20.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21.蔚为大观: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
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22.汗牛充栋:运输书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
形容藏书非常多。
褒义23.席卷而来:表示在短时内迅速有力地掠过。
中性词。
特别在描述飓风,蝗灾,或草原、森林火灾方面比较形象。
现多用于各种热潮的兴起,比如,金融海啸席卷而来,蓝色风暴席卷而来,游戏风席卷而来等等。
24.沉渣泛起:解释为已经沉到水底的渣滓又漂浮了起来。
比喻已经绝迹了的腐朽、陈旧事物又重新出现25.异军突起: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1、(2009·国考·26)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
比喻顺其自然,条件成熟,事情自会成功。
强调的是条件要充分,而不是结果。
司空见惯:指本来有些奇怪的事情,现在大家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近义词:习以为常、屡见不鲜。
贬义词顺其自然:强调的是不人为干涉事物发展进程顺理成章:原指写作遵循事理,自成章法。
后多用以指说话、做事合乎情理,不悖常例。
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强调的是合乎逻辑或常理。
2、(2009·国考·27)按部就班: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
原指安排文义,组织章句。
后多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或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
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中性词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
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近义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
反义词:标新立异。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人云亦云:云,说;亦,也。
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
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近义词:鹦鹉学舌。
含贬义步人后尘:后尘:走路或行车时后面扬起的尘土。
指跟在人家后面走。
比喻追随模仿,学人家的样子,没有创造性。
含贬义3、(2009·国考·30)一呼百应:一个人呼喊,马上有很多人响应。
近义词:一呼百诺、应者云集、响应风从反义词:孤立无援、孤家寡人、孤掌难鸣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铺天盖地:形容来势很猛,声势大。
近义词:漫山遍野、遮天蔽日、排山倒海反义词:微不足道、蜻蜓点水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自上而下:从上到下。
不可逆转:趋势确定并且不能被扭转。
有条不紊:紊:乱。
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近义词:有条有理反义词:乱七八糟、千头万绪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近义词:引人注目、举世闻名、名震中外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
XXX公布100个易混淆成语辨析前者指喜欢什么,憎恨什么,界限十分清楚明白;后者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2【八而玲珑·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之意。
前者形容人处世圓滑或办事细致周到;后者指各方面都有考虑、安排得很周到,没有遗漏。
3【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都有规矩之意。
前者侧重予安于本分,规矩老实;后者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作变动。
4【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前者侧重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5【包办代替·越俎代庖】都有包办之意。
前者指办事大包大搅,不让与事件相关的人参与其事;后者指超过权限办事。
6【抱残守缺·敝帚自珍】都有“守着旧东西”的意思。
前者贬义,形容固执保守、不知改进;后者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却非常珍爱。
7【捕风捉影,无中生有】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前者重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作为根据;后者指本无其事,凭空捏造。
8【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前者指没有腿而能够跑,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就能到处流传;后者除了比喻东西忽然不见了,还可比喻传播迅速。
9【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前者指不可致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后者重在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10【不堪设想·不可思议】都有不能想象之意。
前者指事情发展下去后果十分严重;后者指对事物、情况、言行等难以想不能理解。
11【步履维艰,寸步难行】都可指行走困难。
前者指行走十分艰巨;后者还可比方陷入艰巨境地,无法进行活动。
12【参差不齐·良莠不齐】前者形容纷歧致,有差别;后者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13【惨绝人寰·惨无人道】前者形容悲惨到了极点;后者形容极端凶狠残酷。
14【陈词滥调·老生常谈】都指讲惯听厌的话。
前者指陈旧而不切实际的言论;后者泛指平常的、没有新意的老话。
15【浑水摸鱼·顺手牵羊】都有“乘机拿走东西”的意思。
成语辨析030 斤斤计较锱铢必较斤斤计较:解释: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
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出自:《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示例:至于梦中的“苦乐”,则照我素人的见解,毕竟是梦中的“苦乐”,不必~的。
(朱自清《说梦》)近义词:锱铢必较反义词:宽宏大量、毫不介意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锱铢必较:解释: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出自:《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示例:就是族中亲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往,~,一些情面也没有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031 风云突变风起云涌风云突变:解释: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
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出自: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近义词:风云变幻、风云万变反义词:一成不变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政局等风起云涌:解释:大风刮起,乌云涌现。
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
出自: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示例:下笔~,能为载记之言。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各本序跋题辞·唐序》近义词:风起潮涌、方兴未艾反义词:风流云散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指天气或事物的发展032 梦寐以求魂牵梦萦梦寐以求:解释:寐:睡着。
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
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出自:《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示例:这一切,也正是鲁迅所~并终生为之奋斗的!◎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近义词:朝思暮想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有着强烈的愿望魂牵梦萦:解释:形容万分思念。
出自: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近义词:日思夜梦、神魂颠倒反义词:大梦初醒、恍然大悟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033 振聋发聩震耳欲聋振聋发聩:解释: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近义词:醍醐灌顶、震耳欲聋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震耳欲聋:解释: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自: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
”近义词:振聋发聩反义词:万籁无声、万籁俱寂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声音很大034 进退维谷进退维艰如履薄冰进退维谷:解释:维:相当于“是”;谷:比喻困境。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形容进退两难。
出自:《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示例:在我自己的思想上也正感受着一种~的苦闷。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近义词:进退两难反义词:进退自如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进退两难进退维艰:解释:进退都处于危急境地。
同“进退维亟”。
如履薄冰:解释:履:践、踩在上面。
象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出自:《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近义词:如临深渊、胆战心惊反义词:如履平地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事情的危机035 尽心竭力殚精竭虑尽心竭力:解释:尽:全部用出;竭:用尽。
用尽心思,使出全力。
形容做事十分努力。
出自:汉·马融《忠经·武备章》:“行此六者,谓之有利,故得师尽其心,竭其力,致其命。
”示例:卿当~,务在必退周兵,以擒罪首。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五回近义词:竭尽全力、不遗余力反义词:敷衍了事、敷衍塞责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十分认真殚精竭虑:解释:殚:竭尽;虑:思虑。
形容用尽心思。
出自:唐·白居易《策林一·策头》:“殚思极虑,以尽微臣献言之道乎!”示例:但这“~用苦功夫去认真创作”出来的学说,和我们只有常识的见解是很不一样的。
◎鲁迅《花边文学·商贾的批评》近义词:费尽心机、千方百计、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反义词:敷衍塞责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多用于书面语036 趁火打劫浑水摸鱼趁火打劫:解释:趁:乘机。
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
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经转山洞而去。
”示例:等警察赶到时,那几个~的流氓早已逃走了。
近义词:浑水摸鱼、顺手牵羊、打家劫舍反义词:抚危济贫、除暴安良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同乘人之危浑水摸鱼:解释:浑水:不清的水。
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五:“其余那些人,有的是浑水摸鱼,乘机会弄个资格。
”近义词:趁火打劫反义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037 惨无人道惨绝人寰惨无人道:解释:惨:狠毒,残暴。
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出自: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五十二回:“将妃、主等人,一一剖心致祭,惨无人道。
”示例:杀我人民,系累我妇孺,~。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近义词:灭绝人性、惨绝人寰反义词:仁至义尽语法:偏正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指没有人道的惨酷事情惨绝人寰:解释:人寰:人世。
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
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出自:峻青《故乡杂忆》:“指挥着几百万美械装备的大军,向解放区进行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近义词:惨无人道、惨不忍睹反义词:仁至义尽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酷刑、屠杀等造成的严重悲惨后果038 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心满意足:解释: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出自:宋·吕祖谦《晋论》中:“君臣上下,自以为江东之业为万世之安,心满意足。
”示例: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走了罢休!”◎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一回近义词:称心如意、正中下怀、心满愿足反义词:得寸进尺、贪心不足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的心情称心如意:解释: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出自:宋·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示例:但是这个贵州,十分瘠苦,处万山之中,又是晴少雨多,吃的、用的、穿的,无一样能够~。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五近义词:心满意足、如愿以偿、尽如人意反义词:大失所望、事与愿违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合符心意039 承前启后承上启下承前启后:解释:承:承接;启:开创。
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
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出自: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久。
”示例:至于青年之急待攻击,实较老年为尤甚,因为他们是~的桥梁,国家的绝续,全在他们肩上的。
◎鲁迅《两地书》一一近义词: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反义词:空前绝后语法:连动式;作定语;指连接前后的桥梁作用承上启下:解释: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
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出自:宋·张炎《词源·制曲》:“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述曲,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启下。
”示例:这两段文字中应有几句~的话。
近义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语法:连动式;作定语;用于书面语040 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东山再起: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示例:回到家乡,先图个骨肉团聚,一面藏器待时,或者圣恩高厚,想起来还有~之日,也未可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近义词: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反义词:风流云散、一去不返、过眼烟云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得势卷土重来:解释: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出自:唐·杜牧《题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示例:他们要挣扎,他们要变天,他们要~。
◎曲波《林海雪原》一近义词:死灰复燃、东山再起、重起炉灶反义词:偃旗息鼓、万劫不复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041 重振旗鼓死灰复燃重振旗鼓:解释:比喻失败后,整顿再起。
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惊梦》:“侬欲重振旗鼓,烦你拟篇男女平权文劝戒女子。
”示例:我深信我们在这样挣扎苦斗中所获得的极可宝贵的经验,对于将来~的《生活日报》是有很大的裨益的。
◎邹韬奋《经历》五九死灰复燃:解释:冷灰重新烧了起来。
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
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出自:《史记·韩长儒列传》:“狱吏田甲辱安国。
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示例:儒家的理论,非等到董仲舒不能~的。
◎闻一多《什么是儒家》近义词: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反义词:付之一炬、石沉大海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042 粗心大意粗枝大叶粗心大意:解释:粗:粗蔬。
指做事马虎,不细心。
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学四》:“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终骨方见髓,使粗心大气不得。
”示例:这是我~,我若不进去,他怎得出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近义词:粗枝大叶反义词:小心谨慎、小心翼翼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考虑事情或做事方面粗枝大叶:解释: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
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出自:《朱子语类》卷七八:“《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示例:这么细细给你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告诉你吧!◎赵树理《地板》近义词:粗心大意反义词:精雕细刻、小心谨慎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比喻作风草率,不精细043 大张旗鼓大肆渲染大张旗鼓:解释:张:陈设,展示;旗鼓:旗帜和战鼓。
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
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
出自: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李参戎带著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便大张旗鼓,排齐队伍,浩浩荡荡的向前进发。
”示例:至于那一部小说,本来当属于古董之部,若要~,颂为二十世纪的新作品,则小子不敏,实不敢也。
◎鲁迅《书信集·致胡适》近义词:声势浩大、大张声势、浩浩荡荡、轰轰烈烈反义词:秘而不宣、不露声色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集体活动大肆渲染:解释:大肆:表示毫无顾忌(只用在消极方面):就是很夸张的描述,渲染:把水、墨淋在纸上再擦匀的画法,引申为夸大地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