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0年投入产出表——延长表
- 格式:xls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24
中国科技通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第632期 2011年9月30日201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1年9月28日,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宣布,2010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国家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加,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以下简称R&D)经费投入力度加大,R&D 经费投入强度进一步提高。
2010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4114.4亿元,比上年增加889.5亿元,增长27.6%;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58%。
2010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
按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27.7万元,比上年增加2.3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应用研究经费893.8亿元,增长22.3%;试验发展经费5844.3亿元,增长21.7%。
其中代表原创性研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所占比重为17.2%,连续三年保持稳定。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投入R&D经费5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政府属研究机构投入1186.4亿元,增长19.1%;高等学校投入597.3亿元,增长27.6%。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73.4%、16.8%和8.5%。
分产业部门*看,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最高的行业是专用设备制造业,为2.04%;投入强度在1.5%-2%的有4个行业,分别是医药制造业(1.82%)、通用设备制造业(1.5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59%)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50%)。
分地区看,R&D经费超过300亿元的有江苏、北京、广东、山东、浙江和上海6个省(市),共投入经费4136.5亿元,占全国经费投入总量的58.6%。
中国投入产出表中投入系数变化的分析段志刚1,李善同2,王其文1(1.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6;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10)摘 要:比较分析中国从1992-2000年投入产出表的时序数据,概括了部门间中间投入系数的变化趋势。
分析表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系统和大多数部门的中间投入率均有所提高,但部门间的投入系数变化却差异较大。
总体而言,大多数部门偏向于对基础能源部门的使用,而减少了对消费品制造业、采掘业和服务业的使用份额;且绝大多数部门均增加了对自身部门的使用比重。
投入系数的变化反映了这些年来中国经济部门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方面的系统性变化特征。
关键词:消耗系数变化;投入产出表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06)08-0058-07Study on I nput Coeff i c i en t Change i n Ch i n ese I nput-O utput TableDUAN Zhi-gang1,L I Shan-t ong2,WANG Q i-wen1(1.Guanghua School of M anage m ent,Peking U niversity,B eijing100086,China;2.D evelop m ent Research Center of S tate Council of P.R.China,B eijing100010,China)Abstract:The general trends of the direct input coefficient change are su mmarized by the comparis on of Chinese series input-out put tables fr om1992t o2000.The studies show that both the whole input rati on in the t otal out put and inter2 mediate consu mp ti on in the t otal consu mp ti on are rising with the elevati on of Chinese econom ic level.Generally s peak2 ing,most of the industries tend t o use more utilities-intensive p r oducts while reduce the inputs shares of consu mp ti on manufacturing,m ining p r oduct and service.Besides,self-e mp l oy ment rati os within most of the industries increase. The coefficient changes indicate the syste matic characters of Chinese industries’technol ogy i m p r ove ment and the econom2 ic structural syste m trans m issi on.Key words:input coefficient change;input-out put table 一、引言经济部门之间相互直接或间接的投入与使用,是部门之间经济联系变得错综复杂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0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一览表2010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一览表全国分地区发电装机容量单位:万千瓦全国分地区发电量单位:亿千瓦时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累计平均利用小时单位:小时全国分地区供售电量及线损单位:亿千瓦时;%区 域供电量售电量线损率全 国3773935289 6.49北 京 市769717 6.73天 津 市583549 5.86河 北 省24142289 5.18山 西 省11651090 6.44内 蒙 古14281356 5.07辽 宁 省146513627.00吉 林 省485452 6.80黑 龙 江6075607.75上 海 市10911025 6.05江 苏 省337831107.93浙 江 省25412418 4.84安 徽 省899846 5.89福 建 省12311145 6.99江 西 省590561 4.92山 东 省27612601 5.81河 南 省21452030 5.36湖 北 省10871015 6.65湖 南 省10139248.79广 东 省38823643 6.15广 西 区859816 5.09海 南 省1311217.60重 庆 市5565108.28四 川 省1454129910.68贵 州 省12021145 4.78云 南 省11391090 4.36西 藏 区201713.26陕 西 省718669 6.85甘 肃 省712673 5.56青 海 省439422 3.84宁 夏 区474455 4.05新 疆 区4133817.75跨区87全国分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单位:亿千瓦时、%区 域全社会用电量5年年均增长全国总计4192311.09北京市800 6.99天津市64310.80河北省269212.38山西省14508.91内蒙古153018.04辽宁省17179.11吉林省5728.62黑龙江740 5.90上海市1290 6.95江苏省385611.94浙江省282511.46安徽省107613.07福建省131611.71江西省70012.30山东省330011.54河南省235511.73湖北省132510.93湖南省117711.77广东省40608.71广西区99314.24海南省15814.13重庆市62612.46四川省155010.46贵州省83610.80云南省100012.41西藏区2015.43陕西省85310.57甘肃省80310.41青海省46517.63宁夏区54712.55新疆区64815.87全国分地区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单位:万千瓦。
投入产出表[1]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是指以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的棋盘式平衡表,用于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投入的来源和产出的去向,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
[编辑]投入产出表的产生投入产出表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
列昂惕夫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编制投入产出表,目的是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
1936年他撰写的“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在《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上发表。
它是世界上有关投入产出技术的第一篇论文,标志着投入产出技术的诞生。
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
通过这些论著,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基本原理,创立了投入产出技术这一科学理论。
正是在投入产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了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编辑] 投入产出表的发展投入产出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的七十多年里,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早期的投入产出模型,只是静态的投入产出模型。
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技术由静态扩展到动态。
近期,随着投入产出技术与数量经济方法等经济分析方法日益融合,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经济理论界和一些高等院校的少数同志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某些高等院校还开设了投入产出技术课程。
“文革”期间,此项工作几乎中断。
1974年8月,为研究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的组织下,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原北京经济学院等单位联合编制了1973年全国61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利用该表开展的应用工作,在制定投资计划和产品生产计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0年中国进出口数据分析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
其中,货物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货物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
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3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26亿美元。
201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2010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非金融领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7406家,比上年增长16.9%。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057亿美元,增长17.4%。
全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5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3%。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7%;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9亿美元,与上年持平。
二、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同时,它将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合在一张表上,细化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一)基本结构投入产出表由供给表、使用表和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组成。
供给表又称产出表,主栏为n个产品部门,宾栏为m个产业部门,沿行方向看,反映属于某一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是由哪些产业部门生产的,合计为属于该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总产出;沿列方向看,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生产各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合计为该产业部门总产出。
全部产业部门总产出等于全部产品部门总产出。
通常产品部门个数多于产业部门个数。
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等于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产出与进口之和;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等于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与商业和运输费用之和。
使用表又称投入表,通常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主栏包括n个产品部门,宾栏包括m个产业部门。
沿行方向看,表明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产业部门使用的价值量,沿列方向看,表明各产业部门从事生产活动所消耗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与第一部分相同,也是n个产品部门,其宾栏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组成,它反映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最终使用的价值量及其构成;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增加值项组成,宾栏与第一部分的宾栏一致,也是m个产业部门,它反映各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构成情况。
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形式上与使用表相似,也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n个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提供劳动对象供生产和消耗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表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度同比涨幅呈现先上升后回落趋势。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农民工[3]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
海关总署:2010年我国进出口近3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总体更加平衡来源:财经信息网2011-01-10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对外贸易总体向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
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外贸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减少6.4%。
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逼近万亿美元 2007-7-11 8:04:20期货日报独家:大盘反弹已经到位?当前点位散户是出是留?杀跌之后大盘何去何从?私募抱团出现新目标[字体:大中小] [发表评论] [ 手机也能看]据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今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
据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最新统计,今年1月至6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9809.3亿美元,逼近万亿美元大关。
预计全年进出口总值可望超过两万亿美元。
海关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23.3%,其中出口5467.3亿美元,增长27.6%;进口4342亿美元,增长18.2%。
由于最近两个月企业突击出口,导致连续两个月贸易顺差大幅攀升。
今年上半年累计贸易顺差达到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1%。
6月份当月我国实现外贸进出口值为1796.3亿美元,增长21.3%,其中当月出口1032.7亿美元,增长27.1%;当月进口763.6亿美元,增长14.2%。
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408.4亿美元,增长28.7%,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44.9%。
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4408.7亿美元,增长17.6%,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44.9%。
在出口商品中,传统大宗商品出口普遍提速。
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83.1亿美元,增长21.7%;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252.2亿美元,增长9.8%;鞋类119.6亿美元,增长17.2%。
在进口商品中,我国进口初级产品1079.9亿美元,增长18.8%,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24.9%。
多元化。
(四)争取“双赢”的合作成果“走出去”经营是一项十分敏感和政策性很强的活动,它既要遵循国际惯例,又要结合所在国的具体国情,针对所在国当地的经济情况开展经营业务,真正体现和谐、互利、合作、双赢。
如:要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扩大安置当地劳动力并指导他们就业;积极参与当地慈善救济事业;严格遵循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法规;遵纪守法,尊重当地风俗习惯;重视可持续性发展。
(五)树立中国企业良好形象中国企业“走出去”运作海外资产,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重视建树企业和自身的形象,从而树立起中国企业在当地的良好形象。
既要与当地合作伙伴处理好关系,维护好团结,共谋发展,同时更要强调中国企业之间自身的团结,杜绝中国企业间的相互拆台和窝里斗,和谐的思想要落实到各个方面。
另外,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要特别注重诚信经营。
有关部门在制定海外资产保障和管理规章制度时,要充分重视企业信用问题,防止因为失信经营而毁誉,给国家的形象造成损失。
最近,一些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涉嫌不真实的会计信用———虚报收入和资产,被美方揭露,导致这些企业股票价值损失惨重,不仅使这些企业形象大为失落,资产严重贬值,难以为继,也给国家的信用管理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教训,要引以为戒。
我国对外开放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措施,不仅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理顺了国际经济关系,也为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建立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的时间还不长,所积累的实践经验还非常有限,在海外运作资产方面更是经验不足。
这有待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尤其是主管和监管部门有所作为,例如,建立相应的机制和平台,建立海外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的运作体系和保障措施,为企业提供各种必不可少的服务。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联合发布了《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根据《公报》,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投资流量再创新高,跃居全球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