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590.50 KB
- 文档页数:69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方案
学校名称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代码14060
专业名称运动训练
专业代码 660302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建设背景
(1)运动训练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旺盛
(2)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3)专业建设优势
2.专业发展现状
3.存在问题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三、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
(3)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
(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6)师资队伍建设
四、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
1.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实施课程改革与创新工程
3.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体系
4.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实效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6.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五、预期绩效
六、专业建设进度、建设经费预算
七、保障措施。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运动训练专业白鹤拳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五年制试行)专业名称:运动训练专业专业代码:660401招生对象:招收经系统运动训练、具有一定潜力的初中毕业生学制与学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层次简介2006年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设立运动训练专业,并正式面向社会招收,生源对象主要为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吸纳的各地市体校学生、专业运动队运动员及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初高中毕业生,并组成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团队。
2013年,在结合运动训练特有的生源特点及更清晰的就业市场定位的基础上,运动训练专业设立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四个专业方向及专业项目运营团队。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旨在服务当前我国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专门人才需求,在运动组织服务方面、运动指导服务、体育活动服务等方面提供高级技能型、创业型人才。
同时,配合国家竞技体育政策转化及竞技体育运动员职业生涯转换的现实需求,通过职业教育和专门人才培养,实现运动员自身运动技能向市场就业竞争力的转化,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竞技体育可持发展服务。
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以下(1)至(2)通用证书,并取得(4)至(8)项中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一、课程体系及主干课程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表现。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多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发展主轴课程三大类构成。
专业核心课程分为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两大类;其中专业技能课又分为专修和辅修,专修课程为学生运动训练专长训练课程,分为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等项目,辅修课程每生每学期可选择2门,课时为36课时/门。
职业发展主轴课程是根据学生将来选择的就业方向开设的职业能力课程,分为运动教练指导、体育教育教学、创业及辅助课群三大主轴课群,每位学生必须选择运动教练指导、体育教育教学其中的一个方向,至少修习4科8学分,另2科4学分可跨课群及修习辅助课群,共需修满12学分。
体育专业建设方案一、前言体育专业的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关键环节。
随着社会对体育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体育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的优化,全面提升体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二、课程设置1.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体育专业的基础,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核心课程包括体育科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拓展课程拓展课程是体育专业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些课程包括运动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律、体育心理咨询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增加对体育产业的了解,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体育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修课程包括运动技能、健身指导、休闲体育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培养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专业特长。
三、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专业注重实践环节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教师应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研讨式教学体育专业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讨,进行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
教师要担任导师的角色,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和成果的撰写。
3.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体育专业学生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该与社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体育赛事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参与体育教学实践,参与体育项目的训练和竞赛等。
通过实践的经历,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是提高体育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同意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运动训练专业实行单独招生的批复
【法规类别】高等教育
【发文字号】闽教高[2007]32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07.05.11
【实施日期】2007.05.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同意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运动训练专业实行单独招生的
批复
(闽教高〔2007〕32号)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你院《关于我院运动训练专业五年制大专实行单独招生的请示》(闽体职院[2007]13号)收悉,参照教育部《关于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6]1号)和《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教学司函[2005]40号)精神,经研究,我厅同意你院五年制高职运动训练专业实行单独招生,并就有关事项批复如下:
一、招生对象及条件
考生应具备五年制高职招生报名条件;经系统运动训练,具有一定发展潜力;身体健康,骨骼生长正常,乙型肝炎类表面抗原检查为阴性;报名时年龄不超过18周岁。
二、招生专业项目
田径、篮球、排球(含。
职校体育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第一部分概况一、学校基本情况XX职业学校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职业学校,学校坐落于人杰地灵的XX市。
学校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拥有教学、实验、体育设施齐全的校园。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00余人,学生3000余人。
二、体育建设的现状学校已经拥有了一定规模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包括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也有一定的体育器材和设施。
但是学校的体育氛围不浓厚,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较低,体育设施的使用率也不高。
第二部分体育建设的总体目标学校体育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使体育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部分具体建设措施和计划一、加强学生体育锻炼1. 优化体育课程设置重新审视体育课程的设置,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安排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时间,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2. 加强体育教学提高教师的素质,加强体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引进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3. 丰富体育活动增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如体育节、运动会、体育比赛等,丰富学生的体育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4. 注重体育瑜伽健身开设瑜伽、健身等课程,满足学生对健康体魄的需求,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享受健康的乐趣。
二、提升学校体育设施1. 完善体育设施对现有的体育设施进行维修与改造,完善体育场地和器材,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
2. 增加体育设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增加体育设施和场地,提供更多的运动场地和条件,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3. 关注安全问题加强体育设施的安全管理,定期检查维护设施的安全和稳定性,确保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安全。
三、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1. 培养体育教师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教育。
2. 培养学生体育人才发现和培养学校的体育人才,在校内外比赛中进行选拔和培训,提升学校的体育竞技水平。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学校名称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14060专业名称社会体育专业代码 660303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1.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前景2.专业现状3.存在问题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2.具体目标四、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实效3.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科学化管理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6.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五、绩效考核指标六、专业建设进度、建设经费预算七、保障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高社会体育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社会体育专业服务行业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精神,结合《福建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闽政〔2011〕47 号)、(闽政[2011]19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文件精神,特制定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1.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前景福建省体育产业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全省体育产业体系逐步健全,经济效益逐年提高,2009年体育产业创造增加值4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6.6%,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3%,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闽政[2011]19号)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社会事业民生工程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推动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重要举措。
2024体育专业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体育专业的建设是为了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体育人才,满足社会对于优秀体育人才的需求。
本方案旨在建设一所综合性的体育专业学院,通过高质量的教学与科研,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项目的目标如下:1. 培养具有现代体育理论素养和先进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2. 推动和促进体育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我国体育科研水平;3.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4. 提供一流的教学设施和实践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良好条件;5.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二、专业设置与教学体系1. 专业设置本体育专业学院将设置以下几个专业方向:a. 体育教育方向: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和教练员。
b. 体育经济与管理方向:培养具备体育产业管理和运营能力的人才。
c. 体育科学与训练方向:培养具备科学训练与竞技能力的专业人才。
d. 健康与康复训练方向:培养具备康复治疗和运动健康指导能力的专业人才。
2. 教学体系本专业学院将采用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体系,既注重理论学习,也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体系包括:a.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体育理论、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
b. 专业实践课程:通过实验、实训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c. 课程项目设计:结合各专业方向的特点,设计相关课程项目,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d. 实习与实践:通过与体育系统、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等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和实践能力。
三、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1. 师资队伍本体育专业学院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包括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等职称的教师。
同时,引进海外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长期或短期的学术交流与讲座,提升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
2. 教学资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本专业学院将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器材,并建设体育实验室、体育馆、训练场等实践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良好条件。
辽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目录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一、学院概况二、建设基础第二部分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二、专业发展目标三、人才培养目标第三部分专业建设内容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内涵二、深化学、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建立与运动训练竞赛相适应的灵活教育管理模式四、培育优秀教学团队,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五、建设一流教学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六、切实开展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建立完善要才培养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七、专业群建设八、加强图书资料和教材建设第四部分专业建设改革举措一、加强教育研究,深化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转变教育观念二、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质量工程三、推进教师队伍质量工程建设四、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五、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第五部分绩效考核指标第六部分专业建设预算第七部分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二、人员保障三、资金保障四、政策保障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一、学院概况辽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建国后的省级优秀运动队,1985年根据当时国家体委有关“运动队向院校化过渡”的指示精神,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1999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高职专,2003年1月转制为现在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专科学院,是培养和造就高水平优秀运动员、高素质体育技能型人才的专门学校。
承担着辽宁省六大项目专业运动员训练管理、辽宁省在训运动员的文化教学、运动员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以及高职教育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任务。
学院现有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社会体育网球技术方向、体育保健和体育服务与管理四个专业一个专业方向。
共有教职工151人,其中专任教师33人,教练57人。
2009年、2010年学院由于校址搬迁及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经省体育局、学院领导研究决定暂停招生,因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及两年暂停招生造成在校生规模较小,2011年现已全面恢复招生。
体育学校中职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一)人才培养目标运动训练专业,根据竞技体育行业的岗位特点和要求,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我国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各级各类运动员,特别是优秀运动员的后备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拼搏向上的精神。
√2.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基本掌握中等学校学生应具备的文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3.具有较高水平的专项运动技能和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的能力,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
√4.掌握主修项目的基础理论和训练方法以及其他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5.具有一定组织体育活动和指导专项运动技术训练的能力。
√6.掌握主修项目的裁判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达到国家三级裁判员水平。
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对毕业生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其中专业(技能)课程又包括四个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项训练模块、普修技术模块、综合实践模块。
每个模块按照知识能力对应关系划分为若干科目,各科目的划分充分考虑运动训练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科目内所设置的课程能实现对应的培养规格,具有科学,规范,完整的课程教学大纲,并通过了选用合适的教材为最终实现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总的教学进程推行“三层双轨”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双轨制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其中,三层是根据课程内容之间的依存关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技能三个层面,双轨是指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两条主线同步进行,在每个培养阶段,均对应开设相关课程和实训内容。
通过三层双轨制的培养,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都得到了系统提高,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2018年(第8卷)第17期体育大视野DOI:10.16655/ki.2095-2813.2018.17.188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培养模式和就业方向的研究①——以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王乃茹(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3)摘 要:文章采用资料法、调研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知识构成、技能构成、实践构成、课程架构与进程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形成较为完善的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预实训、实习、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养、创业指导、就业和(或)创业团队的组建方式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为学生就业/创业规划提供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关键词:高职体育 体育保健与康复 培养模式 就业方向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b)-0188-04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data method, research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From the sport health care and recovery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goals, specif ications, knowledge composition, skills composition, practice composition, 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proces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the formation of a more comprehensive sports health care and recovery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From the pre-internship, pre-employment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employment practice and entrepreneurial guidance, employment and / or entrepreneurial team form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ngle for the employment / business planning to provide the most direct and most powerful evidence.Key Words: Vocational sports; Sports health care and recovery; Training mode; Employment direction1 研究现状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是于20世纪80年代末增设的新专业,是培养较系统掌握体育科学、人体科学、卫生保健和康复医学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专业。
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设置:设计一系列课程,包括理论课、实践课和实习课程。
理论课程应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基础知识,实践课程应包括运动技能训练、运动训练方法等训练实践内容,实习课程则为学生提供实际运动训练的机会。
2. 师资队伍建设:招聘具有丰富运动训练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
教师应具备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并能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
并且应注重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提供学术研究机会和培训机会。
3. 实践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和设施,包括运动训练场地、设备等。
此外,还可以与运动俱乐部、体育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
4. 实践项目建设:开展运动训练实践项目,如为运动队进行训练和指导,为运动员进行运动评估和训练计划制定等。
通过这些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实践课程的评估与改进:定期对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及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
6. 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合作:与运动医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管理等相关学科进行合作,共同开展学术研究和项目实施,提升专业影响力和学科水平。
7. 职业发展规划: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了解运动训练行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通过以上的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运动训练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出具备运动训练师资格的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可以在各个层次和领域中从事运动训练工作,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身体素质,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大三运动训练专业的运动训练方案设计与实施运动训练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是大三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本文将针对大三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探讨运动训练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方法。
一、运动训练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1. 预先确定训练目标在设计运动训练方案之前,我们需要清楚地了解训练的目标是什么。
例如,是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还是耐力?还是针对具体的运动项目制定训练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目标。
2. 充分考虑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每个运动员都有其独特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水平。
在设计运动训练方案时,需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这可以通过评估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技术水平和心理状态来实现。
3. 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和周期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和周期安排是设计训练方案的重要考虑因素。
需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竞技日程、训练时间等因素,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和周期,确保训练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二、运动训练方案设计的步骤1. 进行需求分析在设计运动训练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运动员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
例如,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这可以通过测试和评估来确定。
2. 设计训练目标根据对运动员需求的分析,我们可以制定具体的训练目标。
例如,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敏捷性、耐力等。
3. 制定训练计划根据训练目标,我们可以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
例如,确定每天的训练时间和内容,包括热身、技术训练、力量训练、有氧训练等。
4. 定期评估和调整在实施训练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例如,通过测试和监测来了解运动员的进展情况,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运动训练方案实施的注意事项1. 设定合理的训练强度在实施训练方案时,需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训练强度。
过高的训练强度可能导致运动损伤,过低的训练强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2. 适时调整训练计划在实施训练方案过程中,需要灵活调整训练计划。
例如,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竞技日程,适时进行调整,确保训练计划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职校体育建设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健身意识逐渐增强,体育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职校教育的一部分,体育教育不仅是学生身体健康的保障,更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职校体育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设定。
1. 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场馆、器材的投入,确保学生有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2. 加强体育教学。
学校应该招聘高水平的体育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课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体育比赛、运动会、健身操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4. 建立健全的体育管理制度。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体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体育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体育建设工作小组,制定详细的体育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 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确保体育场馆、器材的完善。
3. 招聘高水平的体育教师。
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招聘工作,确保体育教学的质量。
4. 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学校应该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
5.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体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监督和指导。
五、预期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预计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 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体质明显改善。
2.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得到增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 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六、总结。
职校体育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单招体育专业测试评分标准及测试指南招生办二○一八年三月制目录一、体育身体素质测试项目及分值 (3)二、身体素质测试男子评分标准表 (4)三、身体素质测试女子评分标准表 (8)四、体育专项技能测试项目及分值 (12)说明 (7)田径 (8)游泳 (16)篮球 (20)排球 (20)足球 (34)乒乓球 (28)羽毛球 (30)网球 (34)体操 (34)跆拳道 (34)武术 (34)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单招体育专业测试项目及分值体育专业测试考核内容为身体素质测试及专项技能测试。
身体素质测试项目:1.100米跑、2.立定跳远3.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
专项技能测试项目:田径(200米、800米、跳远、三级跳远、铅球)、游泳(100米、200米自由泳、100米、200米蛙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操、武术、跆拳道等11个大项中任选一项。
体育考核总分100分,其中身体素质测试占60%,专项技能测试占40%。
一.身体素质:考生必考项目,总分占60%(三项素质各占20%)。
(一)内容:1、100米短跑2、立定跳远3、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实心球2公斤,不分男女)(二)测试要求:1. 100米跑、①考试分组分道进行,采用站立式起跑。
考生不穿钉鞋,穿胶鞋或赤脚起跑。
②发令枪响后方可起跑,对全组第1次起跑犯规的考生予以警告。
全组中出现第2次及以上起跑犯规时,取消犯规者本项考试资格,该项考试成绩计0分。
考试中途退场者视为弃权,该项成绩计0分。
③起跑后应严格按规定的道次跑到终点,不得抢道。
起跑后变更道次跑到终点的,成绩无效。
2. 立定跳远①每位考生有3次试跳机会,以3次试跳中最佳的一次成绩为考试成绩。
当主考叫考生姓名和考号时,该考生进行连续3次试跳。
考生未到场或因其他自身原因不能参加测试时,视为考生自动放弃试跳,此试跳计0分。
测量最小单位为1厘米。
②试跳时考生应双脚平行自然站立在起跳线后,身体任何部位不得触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成半蹲,上体前倾,两臂在体后成预备姿势。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学校名称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14060专业名称运动训练专业代码 660302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1.专业建设背景(1)运动训练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旺盛(2)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3)专业建设优势2.专业发展现状3.存在问题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三、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2.具体目标(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3)实习实训条件建设(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6)师资队伍建设四、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1.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实施课程改革与创新工程3.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体系4.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实效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6.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五、预期绩效六、专业建设进度、建设经费预算七、保障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高运动训练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运动训练专业服务行业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精神,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3号)、《福建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闽政〔2011〕47 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闽政[2011]19号)、《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要求,特制定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1.专业建设背景(1)运动训练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旺盛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2011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的颁布,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都为福建省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难得的历史机遇。
根据福建省体育产业调研报告,2008年与运动训练相关产业人才缺口1.15万人,2009年与运动训练相关产业人才缺口1.25万人,近2年运动训练专业人才需求仍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福建省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对运动训练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同时也为运动训练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运动训练专门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2)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福建省体育产业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全省体育产业体系逐步健全,经济效益逐年提高,2009年体育产业创造增加值4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占全省GDP的3.3%,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社会事业民生工程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推动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重要举措。
明确提出了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坚持改革与发展相统一,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总量扩大与质量提高相并重。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整合开发利用体育资源,利用我省体育制造业的优势,带动体育本体产业发展,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场馆服务业、体育中介服务业及体育培训服务业等体育本体产业与旅游、创意等相关产业相结合,打造一批具有规模效益的体育大企业、大集团,全面提升体育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使我省成为全民健身的乐园、奥运争光的基地、创造体育财富的源泉、搭建海峡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平台。
意见的出台描绘了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为提升运动训练专业服务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能力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3)专业建设优势首先,运动训练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
学院六大运动训练中心的主教练均为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任教师,主要承担相关专业课程以及部分运动项目专项训练的教学,大多具有多年训练一线的教学、训练和比赛的经验,运动成绩突出。
在把大型比赛经验、先进的训练理论及技术方法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把先进的体育理念和体育文化带进了课堂,促使学生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真正提高竞技水平与实战能力。
其次,运动训练专业拥有了一流的场馆设施与实训基地。
学院建有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篮球、排球等室内外标准场馆,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校内实践基地。
一流的体育场馆,为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
2.专业发展现状运动训练专业是我院的龙头专业、重点专业,为我省体育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在专业建设中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目前已有4门课程获批为省级精品课程,2名教师先后被评为福建省教学名师,建立了一支结构比较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学团队。
实施职业能力培养与就业能力培养有机衔接的“1+1+1”教育教学模式,即第一学年以体育专业理论与技能学习为主(专业能力培养阶段),使学生掌握体育专业的有关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等领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有关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基本理论与技能;第二学年以所选的职业岗位(群)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学习为主(职业能力培养阶段),使学生比较全面掌握体育职业岗位的应用理论与技能;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包括专业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预就业等形式(就业能力培养阶段),通过顶岗实训实习,进行职业岗位技能训练,整合所学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需要。
目前,“1+1+1”教育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存在问题(1)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3)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待进一步创新。
(4)专业服务企业(行业)、社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过程与企业(行业)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6)运动员学生的训学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福建省“十二五”规划和2020年建设体育强省的任务要求,大力培养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运动训练专业专门人才,培养为国争光、为闽争誉的奉献者,服务全民健身的志愿者,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创业者。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坚持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出发点,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加强建设为主线,着力提高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水平。
三、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专业建设目标:根据国家、福建省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加快专兼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任具有体育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带动专业建设与发展,使专业建设紧跟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
建设与运动训练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提升运动训练专业服务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发展的能力。
通过建设,把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成为在全国体育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系统掌握现代科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能够运用本专业知识、技能、现代体育理念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备高水平运动能力的优秀运动员及后备人才,在基层运动队组织实施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休闲运动项目的指导、管理和从事其他相关体育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广泛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具体目标(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进行“体育技能训练为特色,体教结合,学训结合,以学促练”体育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全面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加大校企对接的推进力度,以体育产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体育企业(行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推进素质教育。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企业优秀文化的高度融合,学校教育要素与企业生产要素高度一致的“双主体”共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系统培养途径,进行系统化人才培养,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立和完善学校、企业(行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与职业指导体系建设.(2)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融合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要求进行课程建设,创新课程体系,进行职业(岗位)能力调研与分析,重新设计职业技能课程,创新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
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不断探索符合竞技规律和运动员个性特点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运动员学生教学模式。
探索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化的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模式。
实施拓展教学资源建设工程,落实“三进入”举措,不断拓展教学资源,进行专业核心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校企合作教材开发。
(3)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制定、完善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对现有校内实训基地的升级改造,进行运动心理实验室、解剖生理实验室、体育保健实验室、生物力学实验室建设,进行“教学做一体”“厂中校”、“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制定、完善符合体育高职教育规律的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
完善运动训练专业素质教育实验区建设。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通过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构筑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根据运动训练专业特点及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建成包含专业教学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在内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
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