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优质课评比通用评价表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化学优良课评分表1 / 1初中化学优良课评分表讲课题目所在单位教师姓名评课项目 教课态度教课目的教课内容教课过程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教课方法能力培育教课用语 多媒体辅 助教课师生互动特 色简单考语评课内容准时上下课,严格要修业生教课准备 ( 教具、教课设计、设计 )充分,板书合理工整教课有激情,课堂作业指导有法教授目注明确,层次清楚,表现新的教课理念正确立位与掌握学生水平,学生学习目注明确科学性强,解说正确,重、难点突出知识内容与社会生活、 生产联系密切, 科学人文知识有机联合,表现感情教育,德育与智育相联合编排合理,教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联合 安排科学,环节紧凑,层次清楚教课方法灵巧,运用多种教课手段,成效好双边活动安排合理,表现教课艺术,氛围活跃实验设计研究性合理, 指导学生观察方法正确、 操作规范、 熟练,给学生必定思虑空间学生着手、研究意识强,操作有序,教师管理科学擅长提出问题,科学、合理指引学生,促使学生思虑解析问题角度灵巧,侧重过程指引,成效好侧重科学方法培育, 侧重学生表达能力、 观察能力及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培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创建问题情形,促使学生自己解惑,达到教课一致、友善语言生动,启示性强,平常易懂,体、态、语合适科学性、正确性高,口误少踊跃、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时代气味操作熟练、规范,成效好师生两方配合默契,学生主动参加率高,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相联合, 教师与学生活动针对性强,教课效率高分值评分10910119121397105总分。
化学实验优质课评语【篇一:中学化学优质课评比评价表】1.韦老师本节课教学内容符合大纲要求,知识连贯,逻辑性强。
内容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验等实践活动。
意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结构相统一。
教学时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找准关键点。
所运用的教学方法能注意学生实际及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重视和加强化学实验,能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态亲切、语言简练、板书工整、。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课堂教学组织严密,安排是合理、有序。
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始终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展开,并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2.韦老师能熟悉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熟悉课程设计的思路;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发展。
形成有关化学的基本观念;获得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问题意识;学会获取和加工信息的方法,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
教学内容连贯,层次清楚,逻辑性强。
容量合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合理有效。
教学过程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
教态自然,仪表端庄,精神饱满,富于感染力。
语言生动,节奏感强,表达清楚,富于启发性。
条理清楚,布局合理,文字规范,书写工整。
注意学生在课堂上所反馈的信息。
3.韦老师在本节教学过程符合认知规律,衔接紧凑,过渡自然,讲解与实验结合,讲练结合,步步深入,记发探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面向全体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学生活动;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注重探究学习方法的应用。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启发思维和培养能力。
教态自然,仪表端庄,精神饱满,富于感染力。
语言生动、流畅,音量适度,节奏感强,表达清楚,富于启发性。
条理清楚,布局合理,文字规范,书写工整。
能有效地驾驭教学过程,合理调控教学节奏,注意学生信息反馈,善于处理教学过程中的意外情况。
高中化学教案评比评比标准:1. 教案设计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清晰明了;2. 教案内容是否与课程标准相符,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3.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学习水平;4.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5. 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明确的时间分配;6. 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利用,是否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辅助材料;7. 评估方式是否多样化,是否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8. 教案表达是否清晰简洁,是否有明确的教学逻辑和结构。
评分标准:优秀(90-100分):教案设计合理,内容丰富有针对性,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步骤合理,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评估方式合理多样化,表达清晰简洁。
良好(80-89分):教案设计基本符合要求,内容较为丰富有针对性,教学目标一般明确,教学方法较为多样化,教学步骤基本合理,教学资源较为充分利用,评估方式一般多样化,表达基本清晰简洁。
中等(70-79分):教案设计较为合理,内容一般有针对性,教学目标一般明确,教学方法较少多样化,教学步骤一般合理,教学资源较少充分利用,评估方式一般多样化,表达一般清晰简洁。
及格(60-69分):教案设计较为简单,内容较为简单,教学目标不太明确,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步骤不够合理,教学资源利用不足,评估方式单一,表达不够清晰简洁。
不及格(60分以下):教案设计混乱无序,内容极为简单,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无趣,教学步骤不合理,教学资源完全不足,评估方式单一无效,表达混乱不清晰。
评比结果:评比时间:评比人员:教案名称:教案编号:评比标准:评比得分:评比意见:评比人签字:时间:。
中学化学优质课量化评价标准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制定)
评价
主项
评价子项分值得分备注
教学设计15分1.教学目标制定符合课标及学生认知水平的程度5分2.教学过程设计科学严谨,符合教学规律的程度5分
3.教学设计的文字版面呈现规范完整,制作简洁美观的程度
5分
教学过程65分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合理的程度5分5.教师言、行表现的育人作用5分
6.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宽松融洽,学生积极自主参与的程度
10分7.教师语言简捷、流畅及版书规范的程度10分8.设疑激思、师生互动,配合默契的程度10分9.科学筛选整合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程度10分10. 教学设计、实验、方法、课件等有创新,效果好15分
教学效果20分11.本课知识与技能达标的程度10分
12.本课题学习有利于学生重视过程与方法,形成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程度
10分总分100分
注意:教学设计文字材料纳入优质课评比项目
评委签名:。
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授课内容主讲教师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得分总分教学思想和目标⒈充分体现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
⒉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试验稿)的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课堂教学设计具有启发性、示范性和创新性。
15教学内容的处理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科学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科学、有序,具有新意,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规律。
⒉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好,主干知识落实。
⒊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知识容量适中,深广度适宜。
⒋教学结构科学,知识传授准确。
30教学方法的运用⒈针对教学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主体作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⒉教学方法的运用符合教学实际,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⒊善于因材施教,因学施教,教学民主,重视合作学习,突出多边信息交流、及时反馈与矫正。
⒋重视实验教学,体现化学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和核心的特点。
⒌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有创新。
30教师专业素质⒈教态自然,仪表端庄,驾驭课堂的能力强。
⒉用普通话教学,语言简练生动、逻辑性强。
⒊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具有示范性。
多媒体操作技术娴熟。
⒋板书工整,设计合理,重点突出。
10及时教学效果⒈学生思维活跃、精神饱满,师生合作、情绪共振,气氛和谐。
⒉课内检测和反馈、矫正效果好,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15备注。
高中化学实验评分表及评分明细一、评分表
二、评分明细
1. 实验操作规范性
- 操作步骤是否规范、安全,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 满分:20分
- 每出现一次操作不规范或不符合实验要求,扣5分,最多扣10分
2. 实验器材使用
- 是否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是否爱护实验器材,是否合理选择实验器材
- 满分:15分
- 每出现一次器材使用不当,扣3分,最多扣9分
- 器材爱护情况,满分:3分,每出现一次器材损坏,扣1分,最多扣3分
- 器材选择合理性,满分:4分,每出现一次选择不合理,扣1分,最多扣4分
3. 实验结果准确性
- 实验结果是否准确,数据是否可靠,现象是否符合理论预期
- 满分:25分
- 结果不准确,数据不可靠,现象与理论预期不符,每项扣5分,最多扣15分
4. 实验报告撰写
- 报告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准确,数据是否齐全,分析是
否合理,结论是否明确
- 满分:20分
- 报告结构不完整,扣5分
- 语言不准确,扣3分
- 数据不齐全,扣3分
- 分析不合理,扣4分
- 结论不明确,扣4分
5. 实验过程态度
- 是否认真对待实验,是否积极参与实验,是否遵守实验纪律,是否尊重他人
- 满分:10分
- 态度不认真,扣3分
- 不积极参与实验,扣2分
- 不遵守实验纪律,扣2分
- 不尊重他人,扣3分
注:总分100分,各项分数扣完为止。
评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打分,最后汇总各项分数,得出总分。
化学组公开课听课评价表评价表格
评价指南
1. 课程内容:评估课程内容的全面性、深度和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程度。
课程内容:评估课程内容的全面性、深度和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程度。
2. 课程讲师:评估讲师的授课水平、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课程讲师:评估讲师的授课水平、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3. 教学方式:评估授课的方式、教材使用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教学方式:评估授课的方式、教材使用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4.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能力提升情况。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能力提升情况。
5. 视听效果:评估课程的音频和视频质量以及可视化效果。
视
听效果:评估课程的音频和视频质量以及可视化效果。
6. 互动环节:评估课程中学生与讲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
互动环节:评估课程中学生与讲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
7. 整体评价:针对整个课程的综合评价,包括任课教师的教学
态度、课程设计等方面的评估。
整体评价:针对整个课程的综合评价,包括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课程设计等方面的评估。
评价细则
1. 评分请采用五分制,5分为最高分,1分为最低分。
2. 请在相应的评分栏填写对应的分数。
3. 可以在每个评分指标后面进行文字描述,提供具体的评价意
见和建议。
填写注意事项
1. 请认真、客观地进行评价,以便帮助改善课程质量。
2. 评价内容只用于内部参考,不会公开或透露给任课教师或其他学生。
3. 评价表格填写完毕后,请将表格交给相关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