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优质课评分标准表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语文优质课评分表小学语文优质课评分表一、主题与内容(40分)1、主题明确,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要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内容充实,能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3、内容选择恰当,能联系实际,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课程设计富有创意,具有新颖性和启发性。
二、教学流程(30分)1、教学步骤合理,结构严谨,教学时间分配合理。
2、教学方法得当,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充分。
3、学生参与度高,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4、教学环节紧凑,过渡自然,无知识点漏讲。
三、语言表达与板书(15分)1、语言规范,口齿清晰,音量适中,富有感染力。
2、板书工整,简洁明了,能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3、正确使用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语言得体,符合语文习惯。
四、课堂管理(15分)1、能有效组织和管理课堂秩序,保持良好的教学环境。
2、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能关注学生差异,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4、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总体评价(5分)1、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效果显著。
2、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学习态度和兴趣得到激发。
3、课堂氛围和谐、愉快,教师和学生互动充分。
4、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教学理念和方法得到改进。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对于一堂小学语文优质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1、主题与内容:该节课的主题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要求,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是否充实,是否能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综合能力?课程设计是否富有创意,具有新颖性和启发性?2、教学流程:该节课的教学步骤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严谨,教学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师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充分?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学环节是否紧凑,过渡是否自然,是否有漏讲的知识点?3、语言表达与板书:教师的语言是否规范,口齿是否清晰,音量是否适中,是否富有感染力?板书是否工整,简洁明了,是否能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教师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语言是否得体,是否符合语文习惯?4、课堂管理:教师是否能有效组织和管理课堂秩序,保持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否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关注学生差异,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是否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5、总体评价: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度高,教学效果是否显著?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升,学习态度和兴趣是否得到激发?课堂氛围是否和谐、愉快,教师和学生互动是否充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是否得到提升,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否得到改进?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评分,我们可以全面评估一堂小学语文优质课的教学质量。
优质课评分表评价指标具体要求分值教学目标 1.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强化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言训练点选得准确,既体现年级层次和单元要求,又体现文本特点。
2.目标简洁,一课一得,可检测,符合学生实际,能够集中解决一两个问题,重在学生学会。
20分教学内容 1.恰当处理好教材与丛书的关系,可以是教材间的整合,可以是教材与丛书的整合,也可以是丛书间的整合。
2.教学内容容量适度,难易适中,体现主题学习“课内阅读,自主阅读,海量阅读,一课一得”的特点,用一种最适合的方式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创意处理,达成教学目标。
20分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过程以生为本。
2.课堂处理“1”文本和“X”文本的时间安排得当,教师精讲多练,学生文本阅读留足时间,学习氛围宽松,学习方式自主。
3.课堂重在生成,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
要看“学生进来之前和出去之后是不是有了变化”。
4.课堂时长45分钟。
超3分钟及以上,扣0.5—2分30分教学效果1.学生参与度高。
2.目标达成度高。
20分教师素养 1.教态自然大方。
2.语言准确生动。
3.板书规范美观。
10分1. 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
(10 分)2. 温故到位,导入新课自然、有趣。
(5 分)3. 语言流利,表达顺畅、有感染力、自然、富有逻辑性、普通话标准并富有情感。
(10 分)4. 重点、难点讲练突出、适当并符合知识建构理论。
(20 分)5.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用得当。
(15 分) 6. 在教学方法方面基本采用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的当代教育新理念。
(15 分)7. 课堂气氛活跃,双边活动充分,“收、放”恰当,并具有有效性和可控性。
(10 分)8. 课堂评价新视野的“六种状态”良好。
(10 分)9. 板书工整,书写速度快,板书内容的主、副区布局合理。
语文教师优质课评分表
评分指标
1. 教学准备(20分)
- 教师是否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5分)
- 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实际情况和研究能力相适应(5分)
- 教学素材是否丰富多样,能够激发学生兴趣(5分)
- 教学计划是否合理,讲解逻辑是否清晰(5分)
2. 教学方法(30分)
- 教师是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10分)
-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10分)-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能力(10分)
3. 教学效果(40分)
- 学生上课是否积极主动,参与程度(10分)
- 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10分)
- 学生在课后的研究效果和成绩提升(10分)
- 教学过程是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欲望(10分)
4. 课堂管理(10分)
- 教师是否能够有效管理课堂秩序(5分)
- 教师是否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5分)
总结
本评分表旨在对语文教师的优质课进行评估和评分,以提供教学质量的参考依据。
评分指标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课堂管理等方面,每个指标都有相应的分值。
通过评估和评分,有助于发现优秀教师的亮点和潜在问题,为课程改进和教师培训提供参考意见。
同时,也激励语文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小学教师优质课评分表说明本评分表用于评估小学教师的优质课程。
优质课程是指具有很高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课程。
通过评分,可以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设计质量,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评分标准在评分时,请根据以下标准给予教师相应的评分。
教学目标 (25分)- 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 (5分)- 合理设定的教学目标 (5分)- 相关性与适应性 (5分)- 教学目标与学生能力水平相匹配 (5分)- 评估学生研究的方法 (5分)教学内容 (25分)- 知识的齐全性和准确性 (5分)- 重点内容的突出和详细讲解 (5分)- 教材或资源的合理运用 (5分) - 启发式问题和案例分析 (5分) - 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策略 (5分)教学方法 (25分)- 教学方法多样性 (5分)-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5分)- 学生参与的程度 (5分)-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方法 (5分) - 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5分)教学环境 (15分)- 教室布置的整洁与舒适 (5分) - 教具和教材的准备与使用 (5分) -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5分)教学评价 (10分)- 课堂评价与反馈的及时性 (5分) - 对学生表现的公正评价 (5分)总分评分范围: 0 - 100根据上述评分标准,将每个标准的得分相加,得出教师的总分。
评级:- 90 - 100: 优秀- 80 - 89: 良好- 70 - 79: 中等- 60 - 69: 及格- 0 - 59: 不及格注意事项- 评分表仅供参考,实际评估时,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 评估结果应公正、客观,并针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
希望本评分表能对评估小学教师的优质课程有所帮助。
如需要进一步讨论或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
谢谢!*以上文档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
小学语文学科优质课评分标准表
评分标准表
评价项目:教师基本功
评价内容: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和拓展教材,组织教学;语言运用得体、规范。
教学技能熟练,课堂调控能力强。
教态亲切自然,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评价项目:教学目标
评价内容: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
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研究方法和价值感等的培养。
评价项目:教学设计
评价内容:教学设计能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
课堂设计有层次,能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难度适合学生水平,可操作性强。
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注意
创设民主、平等、积极地自主研究氛围,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关注学生研究过程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研究结果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能不断鼓励学生参与积极的、有意义的语言活动。
评价项目:教学方法
评价内容:教学方法恰当有效,活动形式有趣、多样,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语言过程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疏密适度,过渡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能有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教学。
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身心愉悦。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教学实效高。
教学在某个方面有独到之处。
评价项目:学生行为
评价内容: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参与研究的全过程,思维活跃,活动时情绪高涨。
合作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乐于与同学合作,乐于提供帮助并懂得寻求帮助。
善于思考,用于进行语言实践,能主动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有进一步研究的愿望。
2013年小学语文优质课评分标准一、体现“生本高效”的课堂理念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生长需要,遵行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的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的一定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语文课堂。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资源、学生实际设定目标,重点突出,明确具体,适度可行。
三、教学内容1.正确深入地解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提供的资源。
2.要积极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源于预设,不拘泥预设,关注教材,更关注生成)。
四、教学策略: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恰如其分地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
2.遵循母语教育规律,文意兼得。
3.利用多元智能学习语文,促进思维及语言的发展。
4.教学过程简洁流畅,方法扎实有效。
五、教学效果:氛围宽松和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发展变化明显,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六、教师素质:1.教态自然亲切,尊重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具有较强课堂调控能力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尤其强调教师的文化、文学修养)。
一节课的评价标准一、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
2、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二、教学程序(体现主体意识)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三、教学方法(体现训练意识)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
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四、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