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东西的学问》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4课
- 格式:pptx
- 大小:5.37 MB
- 文档页数:3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合理选择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较商品价格、质量的方法,学会阅读商品标签,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购物经验,对商品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购物时,往往只关注自己喜欢的商品,忽视了价格、质量等因素。
此外,学生对消费者权益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购物时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学会比较商品价格、质量的方法,阅读商品标签;掌握维护自己消费权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合理选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消费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比较商品价格、质量的方法;维护自己消费权益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购物时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学会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商品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资料。
3.准备分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消费权益。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习惯。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4课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购物时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合理选择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会比较商品的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从而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购物经验,他们对购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在购物时往往只关注自己喜欢的东西,缺乏对商品全面、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商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购物时比较商品的几个方面,学会比较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合理选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合理消费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购物时比较商品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合理选择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商品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购物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购物场景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购物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购物时比较商品的几个方面。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购物时如何比较商品的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分享彼此的购物经验。
4.情景模拟:设置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模拟购物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商品比较和选择。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购物时比较商品的方法和技巧,强调理性消费、合理选择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购物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购物,并将购物心得体会与同学分享。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4《买东西的学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购物时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性消费,善于比较,懂得选择,从而培养他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技能。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购物经验,对购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购物时,往往只注重价格,忽视了商品的质量和实用性。
此外,学生对消费技巧的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学习,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购物时应考虑的因素,学会比较和选择,提高消费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懂得珍惜资源,关爱环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购物时应考虑的因素,学会比较和选择。
2.难点: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懂得珍惜资源,关爱环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起自己的购物经历,引发学生对购物的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购物时应考虑的因素。
3.课堂讲解:讲解购物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价格、质量、实用性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购物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提高消费能力。
5.实践操作:让学生模拟购物,学会比较和选择,培养学生的消费技能。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理性消费的观念。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购物时应考虑的因素:4.售后服务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4《买东西的学问》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商品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意识。
教材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购物技巧,提高消费智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购物经验,对商品有基本的认识。
但他们在购物时,往往只关注商品的价格和外观,忽视了商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商品,提高购物时的判断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学会比较商品的优缺点,提高购物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商品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
2.难点: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商品,提高购物判断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购物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若干购物案例,用于教学实例分析。
2.准备相关商品图片,用于展示和讨论。
3.准备纸质购物券,用于模拟购物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商品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商品。
提问:你在购物时最关注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购物案例,如购买水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消费者,你会如何选择水果?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会审视商品。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购物场景,如购买衣服、鞋子等。
学生分组讨论:在购物时,如何判断商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购物判断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购物券,让学生模拟购物活动。
部编版道德与法制四年级下册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道德与法制四年级下册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明辨消费,以及在购买商品时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购买商品时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消费意识和能力。
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教学目标(1)让同学们了解购买商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消费意识和能力。
(2)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消费广告,不盲目相信广告,理性消费。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2.教学重难点(1)让同学们了解购买商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消费意识和能力。
(2)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消费广告,不盲目相信广告,理性消费。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在购买东西时被骗的情况呢?”来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和讨论。
随后,引导同学们回忆自己在购买商品时遇到的问题,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2.新课学习(1)明辨消费知识通过PPT展示一些常见商品的照片,引导同学们了解购买商品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如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地、价格等信息。
同时,带领同学们学习如何识别商品的真伪和质量优劣,如观察包装是否完整、清晰,观察商品的外观和气味是否正常等。
此外,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常见消费品的保养和存放方法,帮助同学们在购买商品后能够合理使用和保存。
(2)消费广告的认知通过展示一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而制作的广告,引导同学们了解广告的常见手段和特点。
随后,带领同学们深入分析广告中的宣传是否可信、合理、合法等问题。
同时,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消费骗局和陷阱,如虚假打折、高价低劣商品等,帮助同学们提高警惕性和识别能力。
此外,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利用互联网等渠道了解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以及如何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商家的信誉度和口碑。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4买东西的学问第一课时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2、能力目标:学会识别包装上的信息,做聪明的消费者。
3、知识目标:认识标签上的信息,掌握一些科学的购物方法。
重点掌握一些科学的购物方法。
难点掌握一些科学的购物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视频:过期食品的危害。
2、思考:原来食用过期食品竟然会造成这么大的危害,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食品是否过期了呢?3、导入新课:学会看包装。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1、小小采购员:请仔细看一看,这两种零食,哪种可以买,哪种不可以买,为什么?(课本第28页)2、购物小提示:正规商品的外包装上一般都有厂名厂址、使用说明、生产日期等内容,这是我们了解商品信息的重要渠道。
3、小观察:请在食品、服装、文具、家用电器、药品等商品中任选一类,收集它们的商品标签、外包装、说明书等。
比较一下,同类产品有哪些共同的信息。
仔细阅读并完成观察记录表。
4、认一认: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标志?你知道这些标志的含义吗?(课本第29页)5、小贴士:认识标识6、社会小观察:请你观察一下下面两个情景,说说这样购物可能会带来什么麻烦?并思考一下,为了避免出现麻烦和纠纷,在购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课本第30页)观察并记录好包装上的信息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要特别关注的消息(如食品药品上的生产日期、衣服上的含棉量等都是需要关注的东西,因此,根据学生找7、小采访:你和你的家人在购物的时候会向商家索要发票吗?你知道索要发票有什么用吗?8、视频:购物消费,你会索要发票吗?9、知识窗:《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索要发票。
发票是消费者更换商品、保修商品、解决纠纷、索要赔偿的凭证,也是国家管理财政、征收税款的重要工具。
因此,购买物品、接受服务时一定要索要发票。
12、能力目标:学会识别包装上的信息,做聪明的消费者。
3、知识目标:认识标签上的信息,掌握一些科学的购物方法。
2、思考:原来食用过期食品竟然会造成这么大的危害,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食品是否过期了呢?3、导入新课:学会看包装。
可以买,为什么?(课本第28页)购物小提示:正规商品的外包装上一般都有厂名厂址、使用说明、生产日期等内容,这是我们了解商品信息的重要渠道。
小观察:请在食品、服装、文具、家用电器、药品等商品中任选一类,收集它们的商品标签、外包装、说明书等。
比较一下,同 类产品有哪些共同的信息。
仔细阅读并完成观察记录表。
吗?(课本第29页)带来什么麻烦?并思考一下,为了避免出现麻烦和纠纷,在购物课题4买东西的学问第一课时 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课本第3()页)此,根据学生找学习 目标 重点 掌握一些科学的购物方法。
难点掌握一些科学的购物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视频:过期食品的危害。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1、 小小采购员:请仔细看一看,这两种零食,哪种可以买,哪种不2、 3、 田寿:4、 认一认: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标志?你知道这些标志的含义观察并记录好包 装上的信息后,根据学生的回答 总结要特别关注的消息(如食品 药品上的生产日5、 小贴士:认识标识 期、衣服上的含6、 社会小观察:请你观察一下下面两个情景,说说这样购物可能会棉量等都是需要关注的东西,因第四课买东西的学问1一 I知识点I'官核• ~y»W . .,1.我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
怎样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这里面可有(不少学问).2.正规商品的外包装上一般都有(厂名厂址、使用说明、生产日期)等内容,这是我们了解商品的重要渠道。
3 .购买食品时,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尽量购买(绿色、天然)的产品。
购买商品时如有“(三包)”卡,以便(维修和退换).购物时,要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
《买东西的学问》说课稿《买东西的学问》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
本课的编写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4条“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地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
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及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4课,由四个话题“学会看包装”、“避免购物小麻烦”、“购物讲文明”、“维权意识不能少”组成。
第一课时,我设计了“学会看包装”、“避免购物小麻烦”两个话题,意在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收集商品的包装信息,让学生用已有的经验知识进行观察和对比,找出保证商品质量的重要信息,懂得购物过程中的权益保障,为道法融合“维权”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道关注和了解商品的包装信息,是选择合适商品的重要基础。
2.探讨购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学习购物的基本常识和技巧。
3.知道购物时的注意事项,避免购物带来的麻烦和纠纷。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商品包装获取信息,学会并掌握购物的基本常识和技巧。
教学难点:懂得购物的技巧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二、说学情分析大部分四年级学生已有一些购买学习用品的消费经验,但独立购买其他生活用品的经验比较少。
学生的消费欲望较强,但缺乏相关生活经验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购物时可能会因贪便宜买到“三无”产品,质量不好的产品,或者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等问题,以及对发票、“三包”卡等认识不足的情况,所以,他们容易成为消费中的弱势群体。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购物常识和技巧,学做文明消费者,同时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