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基础#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
汉语基本知识语法篇:一、词类1.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的词。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
4.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程度、时间等的词。
5.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位置等的词。
6.连词:表示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转折、因果等。
7.助词:表示时态、语气、结构等辅助意义的词。
8.代词:代替名词或句子的词。
二、句子成分1.主语:表示动作行为的主体。
2.谓语: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
3.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4.定语:修饰名词,限定名词的范围。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限定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方式、程度等。
6.补语: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的结果、程度等。
7.中心语:被修饰或补充的词,是句子的核心。
三、句型1.主谓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句子,是汉语中最基本的句型。
2.谓宾句:由谓语和宾语组成的句子,表示动作行为和对象的关系。
3.主谓定状补句:在主谓句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定语、状语和补语,进一步明确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方式、程度等。
4.并列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表示相关或相对的意思。
四、句式1.陈述句:表示陈述事实的句子,语调平缓。
2.疑问句:表示疑问或询问的句子,语调上扬。
3.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或禁止的句子,语调短促有力。
4.感叹句:表示感叹、赞叹或惊奇的句子,语调有抑扬顿挫。
五、复句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表示相关或相对的意思。
2.转折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分句表示一个意思,后一分句表示与前一分句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3.条件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分句表示条件,后一分句表示在该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4.递进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5.选择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表示选择关系,即只能选择其中之一的意思。
六、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深奥的事物,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词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汉语(Hànyǔ)语法基础知识词类(cílèi)和词性(一)知识(zhī shi)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suǒyǒu)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shící)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重点一、汉字的构造和发展汉字是汉族人民所使用的文字,它是由笔画和偏旁部首组成的。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时期,经过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汉字。
二、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个汉字由一个或多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内外结构、中心结构等。
汉字的结构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方便书写和识别。
三、汉字的读音和声调汉字的读音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声调则是指语音的音调变化。
汉语中的声调分为四个,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正确的发音和把握声调对于学习和使用汉语来说非常重要。
四、汉字的词性和词义汉字作为汉语的基本单位,具有丰富的词性和词义。
一个汉字可以作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的词性,并且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词义。
五、汉字的词组和成语汉字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组合成词组和成语。
词组是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成的,通常具有固定的意义和用法。
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代表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六、汉字的拼音和拼音输入法为了方便使用汉字,我们使用拼音来标注汉字的发音。
拼音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通过拼音我们可以准确地发音和拼写汉字。
拼音输入法则是一种通过拼音来输入汉字的方法,提高了汉字的输入效率。
七、汉字的书写规范和字形简化汉字的书写规范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进行汉字书写的方法。
书写规范包括笔画顺序、笔画的结构和比例等方面。
字形简化是指在书写过程中对汉字进行简化,使得字形更加简洁明了。
八、汉字的常见用法和表达方式汉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书写、阅读、交流等方面。
掌握常见的用法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九、汉字的文化内涵和演变汉字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
通过学习汉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
十、汉字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汉字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合理的学习安排和巩固复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1. 汉字:汉字是中国的文字,是汉语的基础。
汉字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不同的字形构成。
2. 声调:汉语是音调语言,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声调的不同可以改变词义。
3. 词语:词语是汉语的基本单位,由一个或多个汉字组成,具有独立意义。
4. 词类: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等。
5. 句子:句子是汉语中表达完整意思的基本单位,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组成。
6.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7. 文体:文体是文学作品按照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内容特点划分的分类,如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
8. 作者:文学作品的作者是创作该作品的人。
9. 作品:作品是作者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10. 评价: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审美价值、艺术水平、
主题思想等方面的评价。
《汉语基础》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定位语素: 同别的的语素组合时位置固定的语素是定位语素。
如“非”、“阿”、“可”总是位于前面。
古语词: 是产生、通行于古代而只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使用的词语,现代口语中很少使用,如“之”、“亦”、“矣”、“乎”等等。
谚语: 谚语又叫俗语、俗话,是总结某种经验知识而创造出来的,流传于群众口语中的固定语句。
附加式合成词: 附加式合成词,是由一个非定位语素加定位语素构成的词六书: 六书是传统的汉字结构理论,分别指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之本。
语素: 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不能充当造句材料,不能单独使用。
方言词: 是从方言语汇中吸收到普通话语汇中的词。
词义: 词义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
任何一个词,作为语言符号系统的一个单位,都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即既有一定的语音形式,又有一定的语义内容。
熟语: 熟语由词或语素构成的现成用语,它是语言中因长期习用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是语汇中比较特殊的成员词: 由语素按一定方式构成的,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明确的意义内容、独立的造句功能。
记号偏旁 : 记号偏旁是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改造原来的表音偏旁和表意偏旁而形成的,这些偏旁笔画结构比原来的偏旁要简单的多,与字音字义毫无联系。
意译 : 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这种方法多用来翻译诗歌。
会意字: 会意字是用两个以上的文字构成的,把两个文字的形义合在一起就造出一个新字,两个文字的意义的意义连缀起来就是这个新字的意义。
语法:语法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语言单位与语言单位组合的规律。
附加式合成词:由一个非定位语素与一个定位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就叫做附加式合成词。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连动句:连动句是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或者是由连动短语直接构成的句子。
一、拼音1.单元音:aoeiu ü2.辅音:bpmfdtnlgkhjqxzcszhchshwy一、字母表v 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字母的手写体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书写习惯。
二、声母表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使拼式简短,zh,ch,sh 可以省作。
三、韵母表(1)“知、蚩、诗、日、资、雌、思”等七个音节的韵母用i,即: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拼作zhi,chi,shi,ri,zi,ci,si。
(2)韵母ㄦ写成er,用做韵尾的时候写成r。
例如:“儿童”拼作ertong,“花儿”拼作huar。
(3)韵母ㄝ单用的时候写成ê。
(4)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yɑ(呀),ye(耶),yɑo(腰),you (忧),yɑn(烟),yin(因),yɑnɡ(央),yinɡ(英),yonɡ(雍)。
u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乌),wɑ(蛙),wo(窝),wɑi(歪),wei(威),wɑn(弯),wen(温),wɑnɡ(汪),wenɡ(翁)。
ü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ü上两点也省略;但是跟声母l,n拼的时候,仍然写成lü(吕),nü(女)。
(5)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
例如niu(牛),ɡui(归),lun(论)。
(6)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使拼式简短,nɡ可以省作?。
四、声调符号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
轻声不标。
例如:五、隔音符号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ɑo(皮袄)。
拼音aoeiuü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声母表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单韵母表aoeiuü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aneninunvnangengingong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顺序aoeiuübpmfdtngkhjqxzhchshrzsywaieiuiaoouiuieueeraneninunünangengingong zhichiriziciriyeyueyingyuanyiwuyuyin语音的基本概念(一)、音节和音素音节: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口语发声”:kǒu—yǔ—fā—shēng音素:构成音节的最小的语音单位k,ou;y,ü;f,a;sh,e,ng语音的基本概念(二)、元音与辅音音素可分为元音和辅音。
汉语基础第一章语音基础第一节声母一、古汉语声母(用来称呼声母的代表字,唐代开始给声母制定专用名称,清末把声母称作纽或音纽、声纽。
)1、上古声母(32)唇音:帮、滂、并、明(非)(敷)(奉)(微)舌音:端、透、余、定、泥(知)(彻)(喻)(澄)(娘)章、昌、船、书、禅齿音:精、清、从、心、邪、庄、初、崇、生牙音:见、溪、群、疑喉音:晓、匣、影半舌音:来半齿音:日字母:声母的代表字。
五音:唇舌齿牙喉音七音:五音加半舌音和半齿音(舌面鼻音+磨擦音)2、中古声母(36)唇音:帮、滂、并、明舌音:端、透、定、泥、娘、来、知、彻、澄齿音:精、清、从、心、邪、庄、初、崇、生、章、昌、船、书、禅、日牙音:见、溪、群、疑喉音:晓、匣、影、喻清音:声带不震动的辅音。
全清音: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和塞擦音(b、d、g、z、j、zh)次清音: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和塞擦音(p、t、k、c、q、ch)浊音:声带振动的辅音。
全浊音: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浊音: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m、n、ng、l、r)3、上古声母的主要论断古无轻唇合为重唇古无舌上合为舌头二、现代汉语声母:音节中韵母前边的部分。
(21个辅音声母、一类零声母)1、发音部位:阻塞气流的位置。
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2、发音方法:气流透出的方式。
塞音、擦音、塞擦音、边音、鼻音第二节:韵母一、古汉语韵母1、几个概念韵母:韵头、韵腹、韵尾韵:韵腹、韵尾、声调韵部:韵腹、韵尾2、古韵部①从结尾的音素分:阴声韵:无韵尾或以元音结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音结尾的韵。
m-n-η入声韵:以塞音结尾的韵。
P-t-k②从声调分平声韵、仄声韵、入声韵。
3、上古韵部的演变①、入声韵消失②、闭口韵尾消失。
③、全浊音消失。
④、出现舌面音j-q-x。
4、洪细音洪音:没有高位前元音i、ü的音。
细音:有高位前元音i、ü的音。
二、现代汉语韵母韵母表中规定35个,加4个特殊韵母,共39个。
汉语基础和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汉语基础包括汉字、发音和语法三个方面。
首先,汉字是汉语基础的核心,因为汉字是汉语的特色之一。
学习汉字需要从常用的几百个简体字开始,了解每个字的笔划、结构和读音。
通过识别和记忆不同的汉字,可以逐步提高汉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
其次,发音是汉语基础的另一重要要素。
汉语的声调是许多外国人和部分本地人经常犯错的地方。
因此,学习汉语需要正确掌握发音,准确地读出每个汉字所对应的音调。
最后,语法是汉语基础的最后一个方面。
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英语、法语等相比较复杂,但了解每个句子的结构和语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意思。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是指在国际范围内推广汉语教育的基础知识。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交流的加深,汉语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课程之一。
了解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不仅有助于推广中华文化,而且可以促进中外交流。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掌握汉字和拼音是最基本的要求。
此外,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也非常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汉语诗歌、小说和电影等文化艺术形式来了解汉语文化的内涵。
此外,通过学习中国的历史和现代社会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国际地位。
在全球化时代,学习汉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掌握汉语基础和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不仅是提高汉语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还是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一环。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汉语教育和推广,使汉语成为全球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
作业一一、名词解释音节:语音里最自然、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单位叫音节。
音素:语音的最小单位叫音素。
声母:声母一般是指汉字字音中开头的辅音音素。
韵母:韵母指汉字字音中声母后面的音素。
声调:声调指读一个汉字时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
调值:调值是指某一种声调高低升降变化的具体读法。
调类:调类是指在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把调值相同的字归在一起所建立的声调类别。
四呼:四呼是韵母按韵头情况分出的类型,包括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二、填空1.语音具有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三个属性,其物理性质、生理性质是语音的自然属性,社会性质是本质属性。
2.从物理性质看,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也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要素,如 yē和yě的不同是音高的不同。
3.人体发音器官可分肺和气管、声带、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
4.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分为元音、辅音两大类。
如b、p是辅音,a 、o 是元音。
5.汉语音韵学把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6.普通话中辅音共22个,其中n既能作声母又能作韵尾,ng则只能作韵尾不能作声母。
7.声母的发音特点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8.从发音部位看,b 是双唇音,k是舌根音,zh 是舌尖后音;从发音方法看,s是擦音,j 是塞擦音,l是边音;从送气与否看, p 、t、k、z只有z不是送气音。
9.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构成,每个韵母都必须有韵腹。
10.从结构成分分类,an、iong是鼻韵母,iao、uei是复韵母,a、i是单韵母。
11.从韵头情况看,iong是撮口呼韵母,音节 zhi中的i是开口呼韵母,yuan中的韵母是撮口呼韵母,wang中的韵母是合口呼。
12.普通话声调由音高变化形成,可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
13.ü行韵母同j、q、x相拼时,省略ǖ上两点;同零声母相拼时,写成yu。
14.舌根音声母只能同四呼中的开口呼韵母、合口呼韵母相拼。
三、判断(如有错误,请予以改正)1.凡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都是语音。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一、实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XXX、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发展、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生理动词:如喜欢、恨、生气、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乐意、可以、能够、宁肯;有趋势动词:XXX、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外形的:如大、高、胖、瘪、细、壮;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有透露表现状态的:如快、浓、满、多、疾速、静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透露表现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座。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人人、咱们;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二、虚词1.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气、频率等。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等;1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有规模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语文基础知识第一节优美的汉字什么是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的字不但有形、有音、而且还有义,这是它最显著的特点。
在同音的情况下,它可以保证即使脱离上下文也能知道它的不同意义。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汉字的意境美。
中国方块字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它能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意境.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文章《听听那冷雨》中提到“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常在”。
那一个个看似固执呆板的方块字竟然能组合成如此美丽的意境,“春雨,杏花,江南”六个字描画出一幅图画,让我们看到了江南旖旎的春景,让海外游子生出思乡之情;马致远的“老树、枯藤、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独造了一幅让我们感叹不尽的“离人秋思图。
汉字表意美.尽管如今学外语成风,但是我们能得承认汉字在表意上具有其他表音文字所不能及的魅力。
余光中先生对中文汉字的推崇很是精彩:“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 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汉字的形体美。
汉字的书法,是一门独特、高雅的艺术。
大家都学过《兰亭集序》知道王羲之凭借二十一个“之”的不同写法而使其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也知道他的书法有“飘如浮云,矫若惊龙”之称。
还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氏柳氏书法,清秀俏丽的欧氏楷体等都很具艺术魅力.汉字有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沉积,信息量大,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
有了方块字的诞生,才有了《左传》《史记》,才有了四大名著,才有了新文化运动,才有了屈原、司马迁,才有了曹雪芹、鲁迅。
通过汉字,让我们的子子孙孙知道了中华大地的千年风云,明白了东方巨龙的深刻内涵。
在秦始皇的烽烟滚滚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侵略者的生灵涂炭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西方列强的奴化政策下,汉字没有被毁掉,汉字以它的方正之气傲立于华夏大地。
汉语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哪个是五笔输入法的基本规则?A. 快速、准确B. 四角编码C. 左边部首优先D. 手指敲击2. 下面哪个字与“散”字的读音相同?A. 兰B. 弹C. 酸D. 利3. 下列词语中,哪个没有错别字?A. 法律B. 地震C. 筷子D. 学虎4. “活到老,学到老”是表达什么意思?A. 人活到老就必须继续学习B. 人活到老会变得懒惰C. 一直学习会让人体力变老D. 老人不需要学习5. 所谓“宣传”,是指:A. 拉选票B. 公开展示它的价值C. 让它的存在为人们所了解、清楚和乐观地接受D. 低调隐藏它的价值二、填空题6. 完成成语:____风得意7. 完成俗语:____人不可貌相,海水____有点咸8. 完成歇后语:鱼____,熊____三、解答题9. 说明生字词的学习方法,至少列举三种。
生字词的学习是学习汉语基础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学习生字词:首先,可以利用词典查阅生字词的意思、读音和用法,从中建立词汇积累。
可以使用纸质词典或者在线词典,根据所学习内容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词典。
其次,可以通过写生字词的练习,帮助记忆和理解。
可以写字帖或者通过书写软件进行练习,通过多次反复书写来加深记忆。
最后,可以通过阅读和听力来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读物和材料,通过反复阅读和听力练习来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使用纸质书籍、电子书籍、新闻、文章等多种资源来进行阅读和听力练习。
10. 解释下列四个成语的含义:A. 画蛇添足B. 拔苗助长C. 杯弓蛇影D. 卧薪尝胆A. 画蛇添足:不必要的多余行为或言语,事倍功半。
B. 拔苗助长: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C. 杯弓蛇影:因经验不足或想象过度而产生的无谓恐惧。
D. 卧薪尝胆:比喻刻苦自励,以往失败为鉴,力求成功。
四、答案1. A2. B3. A4. A5. C6. 得7. 非;可(可有点咸是俗语“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谐音)8. 生;掰五、总结本试题旨在考察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拼音、成语、常用词语、俗语等方面。
汉语基础知识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以及与汉语使用者交流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汉语的基本特点、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一、汉语的特点1. 语言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系统,它具有独特的象形和表意功能。
汉字的构造复杂,多音字和同音字较多,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进行识别和理解。
2. 音节:汉语的音节有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
声母可以单独发音,而韵母需要与声母结合才能发音。
由于汉语的音节较少,所以很多汉字拼音有相同的音节,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进行区分。
二、汉语的语音系统1. 声调: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声调的使用会对词义产生影响。
普通话中有四个基本声调和一个轻声,在发音时需要注意声调的准确使用。
2. 拼音: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汉字,拼音系统被广泛使用。
拼音系统使用拉丁字母来表示汉字的发音,包括声母和韵母。
目前,普通话拼音系统是最常用的拼音系统。
三、汉语的词汇体系1. 词性:汉语的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概念的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的词,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
2. 词义:汉语的词义丰富多样,一个词可以有多个意思,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进行理解和区分。
四、汉语的语法规则1. 词序:汉语的基本词序是主谓宾,即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
但由于汉语的灵活性,词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 助词:汉语使用助词来表示时态、语气、关系等语法意义。
助词的使用和位置对句子的意思和语法结构起到重要影响。
3. 语气:汉语的语气有陈述、疑问、祈使等多种形式,需要通过语气词来表达。
五、学习汉语的方法1. 学习拼音:掌握汉语的拼音系统,可以帮助学习者准确地发音和拼写汉字。
2. 扩大词汇量:积累大量的汉语词汇是学习汉语的基础。
可以通过阅读、听力和交流等方式来扩大词汇量。
3. 学习语法:了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构建正确的句子。
现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基础词汇:包括常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例如人、事、物、地点、时间、动作等。
2. 语法结构:包括主谓宾结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并列句等常见
的语法结构。
3. 汉字:掌握5000个常用汉字的基本读音、写法和字义,包括常见
的偏旁部首、笔画顺序等。
4. 词汇搭配:了解常见词语的搭配方式,例如动词搭配的宾语、形容
词搭配的名词等。
5. 语法应用:掌握常见的语法规则,包括主谓一致、时态、语态、语
气等。
6. 口语表达:学习常见的口语表达方式,包括问候、介绍、询问、请求、建议等。
7. 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章的主题、段落结构、
推理推断等。
8. 写作技巧:学习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写作格式、段落组织、修辞手
法等。
9. 文化知识: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等,帮助理解和运用
汉语的背景知识。
10. 学习方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创造语境、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等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汉语基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谱系分类法:是以来源的共同性为依据对世界诸语言加以分类的方法。
又称“发生学分类法”,是根据语言发展的历史渊源关系,地理位置,亲属关系进行语言分类的方法。
书面语:是指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文章时所使用的语言。
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用文字记载下来,是在文字产生之后才出现的。
“零声母”有些音节开头部分没有声母,只有一个韵母独立成为音节,如:爱ài、移yí、五wǔ、遇yù,但是它们在发音时音节开头部分往往带有一点轻微的摩擦成分。
这种摩擦音一般可以用半元音来描写,表示这个音节也有一个类似声母的成分。
但是摩擦的明显与否往往因人而异,而且也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因此这种音节的声母语音学里称之为“零声母”。
“四呼”:是近现代汉语音韵学的概念,用以指称近现代汉语的介音系统。
四呼指“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同形词:词与词的同形关系,是从词音和词形的异同错综联系着眼而提出的问题。
词汇里,语音形式不同而书写形式形同的一组词,从词的书面形态联系出发,我们称之为同形词。
二、填空题
1. __ng__
2. _韵尾__
3. ___去声_
4.__马来西亚__
5. __笔画__
6. __派生笔形__7.___四定___
8. __键盘输入__ 9. __互补性___10. __偏旁__ 11. _记号__12. ___黑体__13. ___常用字_14.__不定位语素__15.___词根__16.雅17.___异形同音词__18.直接借用__19.__谐意____
20.___义素分析___21.____功能主义语法____22._马氏文通__23.__认知的解释性___
24.____句法标准____25.__11__26.__状态形容词___27.__单独只能作定语___
28.__表示附加意义___29._合作_____30.___语境意义___
三、简答题
1.简述国际音标的特点
1、运用一符一音的原则。
一个音素只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个符号只代表一个因素,彼此不兼用。
2、符号大部分采用世界通用的拉丁字母小写印刷体。
3、拉丁字母不够时,采用了倒写、反写、合体、小写尺寸的大写字母字形等,个别的还采用一些希腊字母。
4、以形体相类似的一组符号代表发音部位相同或发音方法相同的一组音,方便记忆与应用。
2.简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音和韵母的区别有哪些?
1、总数不同,元音有10个,韵母则有39个。
2、韵母可分为三类:单元音韵母10个由单元音充当,复元音韵母13个,由元音和元音构成,鼻韵母16个,由元音和鼻韵母共同构成。
3、结构成分不同。
韵母不仅包含有元音,有的还包含有辅音,即以辅音做韵尾,如“山冈”。
3.简述汉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功绩。
1、为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发挥并继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为汉族人民保存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
3、还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展人类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4.简述汉字的音序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声韵序列法,以《广韵》为代表。
2、注音字母序列法,以《国音字典》1919年为代表。
3、汉语拼音字母序列法,这是我国大陆现在通行的音序法。
5.简述语素和音节、汉字的关系
1、同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不同的语素。
2、一个语素可以是两个以上音节
3、同一汉字是否为语素因场合而异。
6.简述同义词的辨析方法有哪些?
1、色彩分析法:从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上辨析。
2、意义分析法:从语义轻重和范围大小上辨析。
3、功能分析法:从搭配对象和词性上辨析。
7.简述言语交际礼貌原则的三条准则。
1、慷慨准则:尽量少表达利己的和有损于对方的看法。
2、谦虚准则:在话语中尽量少赞誉自己并少贬低对方。
3、一致准则,在话语中尽量缩小与对方的分歧,尽量夸大与对方的一致。
四、论述题
举例论述词与短语的区别。
1、从意义上看,词的意义比较凝固,往往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而短语的意义却往往可以从构造成分和意义关系上加以解释。
举例略。
2、从语音形式看,词的语音结构具有整体性,内部不允许有停顿,而短语则可以有内部的语音停顿。
举例略。
3、从语法功能山看,词由于意义是凝固性和专指性的,所以词不具有扩展性;而短语的意义是分析性的,因此,短语的结构可以扩展。
举例略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