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一课
- 格式:ppt
- 大小:11.77 MB
- 文档页数:73
主要内容
的有效条件
内容(二):
民法保护我们的权利(15min) 1.民法保护人身权
2.民法保护财产权
内容(三):
违约侵权要承担民事责任
(15min)
1.违约责任
2.侵权责任
学们对第一个案例的答案,
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的权利。
商标权)论出:梁某应当退款。
因为小陈才7岁,是没有民事行为能力人,他所进行的数额较大的民事活动,必须由其法定代理人(监护人)进行。
因小陈的父母不同意此买卖行为故买卖游戏机的行为无效。
7.根据多媒体课件展示,整理出并背诵
9.根据材料分析和老师讲解,整理多媒体知识点:合同,也称契约,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如果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
9.阅读材料并思考崔某主张王某双倍返还定金是否合理?违反合同约定一般承担哪些责任?
10.分析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并做好记录。
11.阅读材料并思考说说为什么燕某不承担侵权责任,小组讨论并进行回答。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损害赔偿等。
第十一课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课题:四、正确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教学目标:1.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理解履行合同的原则。
2.学会辨认合同是否有效。
3.促使中职学生提高能力,正确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
教学重点:依法订立有效合同合同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包括中职生在内的许多公民,合同意识淡薄,在民事活动中,因不了解、不签订民事合同而产生民事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中职学生学习有关合同的法律知识,学会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民事权益,对于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教学难点:履行合同的原则这部分知识点在理论上比较抽象,中职生理解起来比较困来,而且对全面履行原则和实际履行原则又容易混淆,在民事活动的实践中也有一定难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谈话法等教学时数:理论学时1学时教学过程:1.依法订立有效合同什么是合同?合同有哪些形式?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订立合同是一种民事行为。
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任何一份合同,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离不开提出条件到接受条件的过程。
这一过程称为要约和承诺。
订立合同的程序:第十三条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第十四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第二十一条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第二十五条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有效合同要求订立合同的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外在表示行为与内心意思相一致,并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无效合同指虽经当事人协调成立,但由于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因而自订立始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