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1-10题目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18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课练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一、选择题1.下列物品中,不能将物体图像放大的是()。
A.近视眼镜B.装水的烧杯C.叶片上的水滴D.凸透镜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
A.缩小的物体图像B.放大的物体C.不变的物体D.放大的物体图像3.小明想更清晰地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应该选()的放大镜。
A.直径最大B.厚度最大C.凸度最大D.材料最贵4,凸透镜是()的透明镜片,它可以用来制作放大镜。
A.中间厚边缘薄B.中间薄边缘厚C.中间边缘一样厚D.半透明材料5.科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玩了凸透镜点火柴的小实验,小明同学回家也想做,但是家里没有凸透镜,他可以用()代替。
A.妈妈的近视眼镜片B.家里的小镜子C.家里的大镜子D.奶奶的老花眼镜片二、判断题1.观察昆虫标本时,为了把标本图像放得更大、看得更清楚,我们就要选择直径大的放大镜。
()2.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3.老花镜和近视镜都具有放大作用,所以都是放大镜。
()4.近视眼镜的镜片具有放大功能,所以人带了以后才能看清楚。
()5.放大镜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越厚放大倍数越大。
()[参考答案]1.A2.D3.C4.A5,D1,×2.√3.×4.×5.×2.怎样放得更大一、选择题1.关于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oA.使用时不需要调焦B.利用手持式显微镜能观察到花粉颗粒C.使用时需要轻拿轻放D.观察物体时物镜下方的透明罩要紧贴物体2.手持式简易显微镜上的调节旋钮,主要用来调节物体成像时的()oA.图像大小B.图像清晰度C.图像亮度D.图像色彩3.我们制作的简易显微镜的镜片()oA.一块凸透镜,一块凹透镜B.两块都是凹透镜C.两块都是凸透镜D.两块平透镜4.下列显微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o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手持式简易显微镜D.带显示屏光学显微镜5.显微镜的目镜标有“5X”,物镜分别标有“5X”、“10X”、“20X”,则该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倍。
六年级科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A. 地球B. 火星C. 木星D. 土星2.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A. 心脏B. 肝脏C. 皮肤D. 肺3. 以下哪种物质是导电的?A. 塑料B. 橡胶C. 金属D. 木头4. 植物通过什么部位进行光合作用?A. 根B. 茎C. 叶D. 花5. 以下哪种动物是哺乳动物?A. 蛇B. 鸟C. 鱼D. 狗6.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7. 以下哪种物质是绝缘体?A. 玻璃B. 铜C. 石墨D. 铝8. 人体骨骼中,最长的骨头是:A. 股骨B. 肱骨C. 肋骨D. 指骨9. 以下哪种现象是化学反应?A. 铁生锈B. 冰融化C. 木材燃烧D. 水沸腾10. 以下哪种物质是化石燃料?A. 太阳能B. 风能C. 煤炭D. 地热能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和______。
2.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______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3. 人体中,负责思考和记忆的器官是______。
4.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
5.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______小时。
6. 人体中,负责消化食物的器官是______。
7. 光合作用的公式是______。
8.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年。
9. 人体中,负责呼吸的器官是______。
10. 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述水循环的过程。
2. 描述一下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3. 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饮用海水。
4. 简述一下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四、实验题(20分)1. 描述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植物的向光性。
(10分)2.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金属的导电性。
(10分)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C4. C5. D6. D7. A8. A9. A10. C二、填空题1. 地核2. 导管3. 大脑4. 安培5. 246. 胃7. 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下生成氧气和葡萄糖8. 19. 肺10. 气态三、简答题1. 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过程。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如果微小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再在上面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A.脱脂棉纤维B.白糖C.食盐2.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盒,可选用的隔热材料有( )。
A.泡沫板B.铝板C.铁片3.手持式简易显微镜上的调节旋钮,主要用来调节物体成像时的()。
A.图像大小B.图像位置C.图像亮度D.图像清晰度4.下面是实验室里几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标注情况,放大能力最大的是()。
A.5×,15×B.5×,20×C.10×,40×5.下列物质中,传热最快的是( )。
A.铜B.木条C.塑料条二.填空题(共5题,共14分)1.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的人。
2.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从物体( )的一端传向( )的一端。
3.在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眼睛看到视野里有一个污点,污点可能在哪里?()。
4.在我们课堂观察的显微镜上有两个凸透镜,它们名称分别是()、()。
5.显微镜的目镜:12×,物镜:16× ,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倍。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用被子把冰棍包起来,冰棍融化的速度会减慢。
()2.如果显微镜的目镜或物镜比较脏,应直接用手去擦拭。
()3.要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片树叶,只要把叶子直接放到物镜下观察就可以了。
()4.很多昆虫拥有复眼,但是它们的视力远远不及人类,但对于移动的物体反应十分敏感。
()5.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结构都是一样的。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1.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其在制作标本中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五.简答题(共1题,共4分)1.放大镜的镜片和其他能放大物体图像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六.综合题(共3题,共28分)1.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很小的,需要放大5~10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单个病毒。
六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久?A. 一天B. 一个月C. 一年D. 十年2.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乌龟B. 金鱼C. 蝴蝶D. 猫3. 植物通过什么进行光合作用?A. 根B. 茎C. 叶D. 种子4. 下列哪种物质是不可再生资源?A. 太阳能B. 水C. 石油D. 风能5.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A. 心脏B. 肝脏C. 皮肤D. 肺6.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什么?A. 平流层B. 对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7. 哪种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 铁B. 钙C. 钠D. 钾8. 下列哪种现象是化学反应?A. 溶解B. 蒸发C. 燃烧D. 凝固9. 人体中最大的细胞是什么?A. 红细胞B. 白细胞C. 神经细胞D. 肌肉细胞10. 光年是什么单位?A. 时间单位B. 长度单位C. 质量单位D. 温度单位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年。
2. 人类通过______系统感知外界环境。
3. 植物的根吸收______和______。
4.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______。
5.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6. 光合作用的公式是______。
7. 人体中负责消化的器官是______。
8.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和______。
9. 人体中负责呼吸的器官是______。
10.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层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请简述水循环的过程。
2. 请解释为什么说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产者。
3. 请描述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4. 请解释什么是化石燃料,并列举三种常见的化石燃料。
5. 请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
6. 请解释为什么说太阳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四、实验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植物的向光性。
六年级科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A. 地球B. 火星C. 木星D. 土星答案:C2.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A. 心脏B. 肝脏C. 皮肤D. 肺答案:C3. 以下哪种物质是光合作用的产物?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水D. 葡萄糖答案:A4. 以下哪种动物是哺乳动物?A. 蛇B. 鸟C. 鱼D. 蝙蝠答案:D5.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电离层D. 臭氧层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______小时。
答案:242.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______。
答案:水3. 植物通过______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答案:根部4.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和______。
答案:地核5.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______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答案:光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对)2. 所有鸟类都会飞。
(错)3. 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
(对)4. 植物的叶子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对)5. 地球的大气层中,臭氧层主要位于对流层。
(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请简述水循环的过程。
答案: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过程。
太阳的热量使水体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大气中上升并凝结成云,云中的水滴或冰晶聚集到一定程度后,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
降水通过地表径流、渗透和地下径流等方式返回到水体中,完成水循环。
2. 为什么说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同时,植物还能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3. 描述一下地球的内部结构。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青蛙B. 老虎C. 鲨鱼D. 鹦鹉2. 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根B. 叶子C. 茎D. 花3. 下列哪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最大?A. 糖B. 盐C. 沙子D. 油4.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从东向西B. 从西向东C. 从南向北D. 从北向南5.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物理变化?A. 燃烧B. 腐烂C. 结冰D. 锈蚀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恐龙曾经生活在地球上。
()2. 水在0℃时会结冰。
()3. 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氧气。
()4.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九大行星。
()5. 酸雨对环境没有危害。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______的过程。
2. 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是______。
3. 人体中最大的器官是______。
4. 磁铁的两极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5.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被称为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
2. 什么是光合作用?它对生物有什么意义?3. 简述食物链的概念及其作用。
4.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举例说明。
5. 简述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条件。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明想知道为什么夏天比冬天热,请你用科学原理向他解释。
2. 请解释为什么在海边,白天和晚上的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3. 如果要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你会怎么做实验?4.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原理。
5. 请解释为什么在高山上煮鸡蛋需要更长的时间。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并解释为什么在夏天,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地区低。
2. 分析并解释为什么在雷雨天气中,我们通常先看到闪电,然后听到雷声。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植物的生长需要水。
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同步练习)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含答案一、填空题1.不用任何工具很难取出相对完整的核桃仁,使用____________后可以轻松取出,可见,使用合适的工具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
2.技术常常是一些____________,同一任务中可以用到____________技术。
3.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__,在创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____________。
4.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写字,可以用____________测量课桌的长度,还可以用____________钉钉子,这些都是常用的工具。
二、选择题5.生活中拧螺母时,你会选择的工具是()。
A.剪刀B.螺丝刀C.扳手6.人们可以依据工具的不同用途对工具进行分类,如:自行车属于()工具。
A.通讯B.交通C.测量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工具使用起来都省力、方便B.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改进的C.手机与温度计相比是更好的工具8.木板上的铁钉,既有要往里钉的,也有要往外起的,我们可以选用的工具是()。
A.螺丝刀B.剪刀C.羊角锤9.把装满油的大油桶推上车,我们可以选用的工具是()。
A.绳子B.锤子C.木板10.下列工具中,用来取核桃仁最省力、方便的是()。
A.砖块B.铁锤C.核桃夹11.安装螺丝钉时,你会选择什么工具()。
A.钳子B.螺丝刀C.扳手12.小科想要劈柴,手边没有斧子,他可以选用()。
A.菜刀B.镊子C.手电筒13.把图中的十字螺丝钉更方便地拧进木头里,需要使用的工具是()。
A.B.C.14.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一件工具只有一种使用方法B.不同的工具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技术C.同一个任务中只能使用一个技术D.工具的使用不需要技术的支持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三、判断题15.工具可以依据人们不同的用途进行分类。
(______)16.生活中,我们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在创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技术。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物理变化?A. 水沸腾B. 木头燃烧C. 铁生锈D. 玻璃破碎2. 下列哪种物质是导体?A. 塑料B. 纸张C. 铜D. 玻璃3. 下列哪种现象是光的折射?A. 彩虹B. 镜子反射C. 水中鱼看起来变浅D. 手影4. 下列哪种植物是裸子植物?A. 草B. 松树C. 玫瑰D. 苹果树5. 下列哪种动物是哺乳动物?A. 青蛙B. 鹦鹉C. 狮子D. 蜈蚣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2. 电流总是从正极流向负极。
(×)3. 所有植物都进行光合作用。
(×)4.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完全相同。
(×)5.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太阳系中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______。
2.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
3.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______。
4. 植物的叶绿体是进行______的地方。
5. 哺乳动物的特征之一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
2. 简述电流的产生过程。
3. 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4. 简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5. 简述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区别。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辆自行车在平地上行驶,速度为10千米/小时,行驶了2小时,求它行驶的路程。
2. 一块铁块的质量为5千克,体积为0.2立方米,求它的密度。
3. 一棵树高10米,树冠的直径为5米,求树冠的面积。
4. 一只猫的体温为38.5摄氏度,求它的体温在华氏度下的值。
5. 一只鸟飞行了1000米,用时2分钟,求它的平均速度。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 分析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观察一株植物,记录它的根、茎、叶、花、果实的特征,并画出植物的结构图。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在工作中,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
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
A、机械B、复杂机械C、简单机械D、工具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 );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A、中心点B、支点C、用力点D、阻力点3、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 );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
A、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B、有时省力有时费力的杠杆C、省力杠杆D、费力杠杆4、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A、滑轮组B、动滑轮C、定滑轮D、滑轮组合5、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
他发现了杠杆和滑轮的使用原理和浮力定律,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成就.他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他发明的许多机械装置,如滑车、螺旋抽水机等,用于当时的农业生产。
A、牛顿B、爱迪生C、亚里士多德D、阿基米德6、( )的特点是:秤杆上挂砝码的一边和挂物品的一边长度相等,因此放的砝码必须与被称物品重量相等。
7、( )的特点是:秤杆上有尺寸刻度,挂物品的绳子和挂秤砣的绳子都可以在秤杆上滑移。
8、大约到了一千五百年前,人们发明了(),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直接从秤星上(刻度)读出物品的重量,至今仍在使用.A、提系杆秤B、不等臂秤C、等臂杠杆秤D、指针式弹簧秤二、多项选择题。
1、()等都是机械。
A、杠杆B、滑轮C、斜面D、平面2、杠杆有三个点:( )。
A、用力点B、中心点C、支点D、阻力点3、杠杆可以分为()。
A、省力杠杆B、费力杠杆C、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D、有时省力有时费力杠杆4、自行车运用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六年级科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从东向西B. 从西向东C. 从南向北D. 从北向南答案:B2. 以下哪种物质是导体?A. 木头B. 橡胶C. 金属D. 塑料答案:C3. 植物通过什么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分解作用D. 吸收作用答案:B4. 以下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蛇B. 乌龟C. 蝙蝠D. 鱼5.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A. 心脏B. 肺C. 皮肤D. 肝脏答案:C6. 以下哪种现象属于物理变化?A. 燃烧B. 腐蚀C. 蒸发D. 氧化答案:C7.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什么?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答案:D8. 以下哪种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 钙B. 铁C. 钠D. 钾答案:B9. 植物的根主要吸收什么?B. 二氧化碳C. 水分和矿物质D. 阳光答案:C10. 以下哪种物质是绝缘体?A. 玻璃B. 木头C. 金属D. 石墨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运动叫做______。
答案:公转2. 人体骨骼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答案:支撑和保护3. 植物的叶子中的绿色物质叫做______。
答案:叶绿素4.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
答案:亚欧大陆5. 人体中最大的细胞是______。
答案:卵细胞6. 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水、二氧化碳7. 人体中负责消化食物的器官是______。
答案:胃8.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地壳、地幔、地核9. 人体中负责呼吸的主要器官是______。
答案:肺10. 地球的大气层中,对天气变化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答案:对流层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氧气。
(对/错)答案:错2. 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
第一课课堂作业一、选择题。
1.人的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在(c) a.幼儿期b.童年期c.青春期d.青年期2.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c)a.子女的一些形态特征与父母相似b.羊和牛吃同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c.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d.种水稻得水稻,种玉米得玉米3.子女与父母在外貌特征、皮肤颜色、个子高矮上存在不同的原因是(b)a.遗传b.变异c.自然选择d.人工选择二、填空题。
1.人的一生分为(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目前你正处在(少年期)。
2.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长相、体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这是(遗传)现象。
3.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想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4.(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物的特性之一,影响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一种(遗传)现象;“一树结果,酸甜各异”说的是一种(变异)现象。
6.男生和女生生长发育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岁以前男、女生的增长速度相似,从(10)岁到(12)岁,女生的平均身高、体重都超过男生。
7.男、女生从三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都在发生变化,女生在(10)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变化速度加快。
从(14)岁以后,男生的平均身高、体重超过女生。
三、判断题。
1.动物有遗传与变异现象,植物没有这种现象。
(×)2.双胞胎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3.从幼儿园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在不断长高而且会一直持续到老。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的是遗传现象。
(√)第二课课堂作业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说法能证明地球是球形? (c) a 离的进看得清b 视力好的看得清 c 站得高看得远 d 很多天体都是球形的2.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a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形 b 圆形 c 正球体 d 椭长球体3.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的是(c)a 伽利略b 惠施c 亚里士多德d 麦哲伦4. 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c)a 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 b 成功的用三角形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 c 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 d 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5.下列一些古人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说法中,是中国古人说法的是(d)a 宇宙是个闭合的盒子 b 大地是这个盒子的平板 c 大地是由一条大洋河环绕的圆盾 d “天圆地方”,大地是从西北向东南倾斜的二、填空题。
1.地球上陆地的面积大约为(14000)万平方千米,我们住居在(亚洲),约有(440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陆地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约有面积(897)万平方千米。
2.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000)万平方千米,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约有面积(180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最小。
3.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
4.航海家麦哲伦是(葡萄牙)国家人,出发港在(西班牙)国家其航行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沿途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三、判断题。
1.地球是一个以陆地为主的球体。
(×)2.麦哲伦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海平面上的航船从远方来,人们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体,是因为地球是圆的(√)四.问答题。
1.想一想有哪些事物或者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答:人们站在海岸上,迎接归航的船只时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船离港时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月食图片上明暗界线是弧线。
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是圆形。
2.是谁证实了“地圆学说”?他是用什么办法证明的?答:是麦哲伦证实了“地圆学说”?他是用环球航行的办法证明的。
第三课课堂作业一、选择题。
1.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 地球仪就是按一定比例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b 地球里有一根地轴,所以地球能绕地轴转 c 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所以地球是正球体 d 地球上有经线和纬线,所以地球仪上画有经纬网。
2.地轴是(c)a 地球仪的旋转轴b 地球的旋转轴c 假想的地球的旋转轴 d 地球公转中心3.有关经线说法正确的是(c)a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b 两条经线可以构成一个经线圈 c 经线长度都相等 d 经线与纬线一样都能自成圆圈4.下列代表经度和纬度的数字,能准确表示地理位臵的是(b)a 0°,90°b 180°,0°c 180°,30°d 150°,0°5.关于经纬线或经纬度的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a)a 沿同一条纬线朝同一方向前进,最后可回到原出发地 b 沿同一条经线朝同一方向前进,最后也可以回到原出发地 c 经度分为东经和西经两种,共180 °d 纬度分为南纬和北纬两种,各180°6.关于地球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B 通过地球仪可以方便的知道地球的地貌 C 转动地球仪,它绕一根轴在运动,证明地球里有一根旋转轴 D 在地球仪上,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7.在地球仪上,表示海洋的颜色是(C)A 黄色B 绿色C 蓝色 D 褐色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 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B 地球里并不是真的有一根轴,地球表面也没有画出经线和纬线 C 地球表面某一点位臵可以用经纬度确定 D 一位美国小朋友说他在美国的位臵是东经116°二、填空题。
1.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2.赤道是(将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
3.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
三、连线题。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纬线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地轴地球自传轴南极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四.判断题。
1.地球仪就是将地球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的地球模型。
(√)2.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经线,与赤道垂直的线叫纬线。
(×)3.地球仪上每条经线的长度不一样。
地球仪上每条经线的长度(×)4.地球仪上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5.我国位于地球的北半球,东半球(√)五、问答。
怎样制作简易地图仪?答:(1)(2)(3)(4)第四课课堂作业一、选择题。
1.两地实际距离是2000 千米表示在地图上为5 厘米那么该地图的比例尺是(A、B) A 1:40000000 B 图上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400 千米C 四百万分之一D 图上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0 千米2.在一个地图仪上测得地图仪长度为80 厘米(赤道长度约4 万千米)。
该地图仪的比例尺为(D)A 百万分之一 B 千万分之一 C 五百万分之一 D 五千万分之一3.在一幅比例尺为1:2500000 的地图上量得某河流的长度为50 厘米则这条河的实际长度是(A)A 1250 千米 B 125 千米 C 250 千米D 750 千米4.下面四幅图中地区面积最大的是(D) A 1:11000000 B 1:2000000 C 1:13000000 D 1:40000005.面对地球,下列确定方向的方法中正确的是(B) A 上南下北,左东又西 B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C 上西下东,左南右北 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
1.你知道的地图类型有(地形图)(行政区划图)(专用地图)等。
2.地图是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与地理有关的各种信息,正确的反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疆界)等的分布状况,如实地表达地理特征的图。
3.看地图要注意(比例尺)(方向)(图例)三个要素和(注记)。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地图上附有(图例),每个符号都代表具体的(地理事物)。
4.比例尺有(文字法)(分式法)(图示法)三种表示方法。
5.“0-360 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6.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7.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八、问答题。
1.列表比较地球仪和地图(相同点、不同点、优点、缺点等)。
比较项目地球仪地图相同点作用学习地理,获取地表信息的重要工具制作空间被缩小,内容有选择形状球面体平面图优点各地理事物的空间位臵关系符合实际使用方便缺点携带不便立体感不强2.这些地图标识分别表示什么?★北京市(首都)◎武汉市(城市)○太平镇(乡镇、村庄)3.在()画上下列地图标识()国界()公路()铁路()河流()湖泊()沙漠第五课课堂作业一、选择题。
1.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B)A 海底森林死亡 B 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 砍伐的森林丢到海中 D 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2.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C)A 青藏高原目前还在不断抬升 B 古代书籍记载此处是海洋 C 在青藏高原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D 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曾是海洋3.海洋中,深度最深的部位是(D)A 大陆架B 大陆坡C 海岭 D 海沟4.导致“狮身人面像”严重破损的主要原因是(B)A 流水B 风力 C 冰川 D 地震5.长江三峡的形成主要由于(A)A 流水浸蚀作用B 风力浸蚀作用 C 流水堆积作用 D 冰川浸蚀作用二、填空题。
1.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
2.地球表面形态的类型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等。
山地和丘陵中起伏较大的是(山地)。
3.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内力)。
4.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
三、将下列地形名称与形态特征及海拔高低用线连起来。
山地地表起伏有大有小较高丘陵地表起伏小较低高原四周高,中间平坦较高盆地地表起伏较大有高有低平原地表起伏较山地小有高有低四、问答题。
1.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吗?为了保护地球与资源,人类应该怎样做?答:地球上的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为了保护地球与资源,人类应该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计划地开采矿产资源。
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2.为尽量减少地质灾害,人类应该注意什么?答:多植树种草,不滥砍滥伐,防止山体滑坡、泥石流、土地沙化。
做好地震、台风、暴雨的预报。
第六课课堂作业一、选择题。
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D)A.365 天B 30 天C 3 个月D 24 小时2.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反映了(B)A 太阳在公转B 地球在自转 C 太阳在自转 D 地球在公转3.地球上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根据一年中太阳的位臵建房时采光最佳效果门窗应朝向(C) A 向东 B 向西 C 向南 D 向北4.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C)A 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 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C 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D 产生了季节的变化5.假如地球是个透明的球体,就不会有(C)A 自转B 公转C 昼夜变化 D 五带的划分6.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C) A 气候变化 B 四季变化 C 昼夜交替变化D 昼夜长短变化7.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由于(B)A 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B 地球的自转 C 地球的公转 D 太阳绕着地球转8.地球自转的中心是(A)A 地轴B 北极星C 太阳D 赤道9.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约是(D)地球公转一周时间约是(C)月球公转一周时间约是(B)一个季度时间约是(A)A 三个月 B 一个月 C 一年 D 一天二、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