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的宗教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欧洲的传统祭祀与宗教仪式欧洲是一个文化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大陆,传统祭祀与宗教仪式是欧洲各国深植民心且引人注目的一部分。
这些祭祀和仪式不仅是人们宗教信仰的一种载体,也是人们对历史、传统和文化的重要传承。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欧洲传统祭祀和宗教仪式,带您领略欧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古希腊神殿仪式古希腊是欧洲历史上最为杰出的文明之一,其丰富多彩的神祗与祭祀仪式在欧洲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古希腊人崇拜的众神包括宙斯、雅典娜、阿波罗等,每位神祗都有相应的神殿供奉。
神殿仪式一般在特定日期举行,人们会穿着盛装,携带祭品前往神殿,进行祭祀和祈祷。
这些仪式通常伴随着音乐、舞蹈和诗歌,人们向神祗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祈求。
二、罗马大竞技场的角斗士比赛古罗马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帝国之一,而角斗士比赛是古罗马文化中备受推崇的一项活动。
这种残酷的竞技活动起初是为了向神灵献祭,后来成为娱乐观众的一项盛会。
比赛通常在大竞技场举行,角斗士们会进行激烈的战斗,以取得胜利并得到观众的喝彩。
这种形式的传统祭祀和宗教仪式,虽然现在已经不再存在,但留下了丰富的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
三、复活节的宗教仪式复活节是西方基督教世界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欧洲许多国家中举行盛大宗教仪式的日子。
这个节日纪念基督耶稣的复活,象征着重生与希望。
在复活节期间,教堂会举行特殊的弥撒仪式,神职人员会向信徒讲述耶稣受难、死亡和复活的故事。
此外,人们还会制作复活节彩蛋,进行家庭聚餐和庆祝活动,以此表达对重生和新生活的祝福。
四、巴伐利亚啤酒节巴伐利亚啤酒节是德国慕尼黑最著名的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俗节庆之一。
这个节日通常在每年九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开始,持续两周时间。
人们会身着传统的巴伐利亚传统服装,聚集在啤酒节会场上,享受美食和啤酒,欢庆节日。
节日期间,还有大型的游行、音乐表演和游乐设施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总结:欧洲的传统祭祀与宗教仪式多样而丰富,从古希腊神殿仪式到复活节宗教仪式,再到罗马大竞技场的角斗士比赛和巴伐利亚啤酒节,每个仪式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和意义。
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西方美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这些艺术作品强调自然主义的表现方式。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欧洲进入了中世纪,这段时期的艺术被基督教教会统治着,并且更关注宗教主题的表现,艺术作品通常以圣经故事、圣徒和基督教教义为主题。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美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开始在意大利兴起,并逐渐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追求人体比例的完美和逼真,注重透视和光影的表现。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艺术家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杰作,他们的作品对后来的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后,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以宏伟、浮华的风格而著名。
巴洛克艺术强调运动和戏剧性的表现手法,作品通常富于动态和活力,呈现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如伯罗奔尼撒战争等历史事件的作品,以及宗教和神话题材的作品。
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则更加强调优雅、浪漫和俏皮的氛围。
艺术家们更加注重创作精美的装饰品,风格追求华丽和奢华。
洛可可艺术主题多样,从宫廷生活到田园风光,都有艺术家的创作。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印象主义艺术运动崛起,打破了传统画风的限制,艺术家开始强调对光线和色彩的准确捕捉,注重瞬间的表现和情感的传递。
马奈、莫奈和梵高等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的西方美术发展进入了现代主义阶段,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各种新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立体派、表现主义、抽象艺术等等,都在这一时期兴起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不同的艺术家追求不同的创新和表达方式,艺术作品变得更加多样和抽象,对观众提出了更多的思考和解读。
现代主义后期,艺术家们开始注重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反思,产生了概念艺术、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的流派。
当代艺术探索了更多的实验性和观念性,追求反传统和自由的艺术表达。
总的来说,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经历了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多个阶段,每个时期都由于艺术家们的努力和创造力而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对世界艺术影响深远。
西方艺术简史(完整版)一、原始、古代(公元前-公元476年)(注:公元476年是西罗马灭亡的时间,从这之后,欧洲开始进入了黑暗中世纪,一直到东罗马灭亡,文艺复兴开始。
)原始艺术是指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三万到一万多年之间。
原始美术包括洞窟壁画、岩画、雕刻、建筑等,大多数现已发现的美术作品集中在欧洲,分别属于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古埃及艺术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建立了统一的专制王朝。
此后,埃及经历了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前1071-前332)三个统一时期。
古埃及艺术,一般指公元前332年前的埃及美术。
其特点是:建筑体量巨大,宏伟壮观,具有强烈的崇高感;雕刻朴素写实,整体性强,有观念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倾向;绘画线条流畅优美,色彩丰富。
现遗存一些金字塔、雕刻和墓室壁画。
埃及艺术是人类最早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美索不达米亚艺术公元前3000-前331年出现于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一带(即今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约旦、巴勒斯坦一带和伊朗西部)的美术。
美索不达米亚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两河之间。
其特点是:各种艺术风格互相渗杂,多种渊源汇集,造型艺术绚丽多彩。
传世艺术品有圆雕、浮雕、陶器、乐器和贵金属工艺品,以及巨大的神庙和宫殿遗址。
希腊艺术通常指公元前12-前1世纪希腊及其附近岛屿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的美术,广义上包括爱琴艺术。
公元前5-前4世纪,是希腊艺术的全盛时期,产生了米隆、菲迪亚斯、波利克里托斯、斯科帕斯、普拉克西特列斯等艺术家和帕提侬神庙、宙斯祭坛等建筑艺术。
其雕刻具有强健的体魄、昂扬的精神和典雅优美的造型,被尊崇为造型艺术的典范。
罗马艺术公元前509-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的美术。
继承希腊艺术成就,融会欧洲、北非、西亚美术的地方因素,创造了大量的美术作品。
其内容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刻画人物强调个性。
西方艺术发展史西方艺术发展史古典前时期艺术(原始艺术,古埃及艺术,古代两河流域艺术)古典时期艺术(古希腊艺术,古罗马艺术)中世纪艺术(早起基督教艺术,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哥特式艺术)欧洲文艺复兴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尼德兰,德国,西班牙)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17世纪意大利艺术,18世纪新古典主义艺术)19世纪西方艺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古典前时期艺术原始艺术两种艺术形式:小型雕刻品---维林多夫母神像、洞穴壁画----遗址:法国拉斯科洞穴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受伤的野牛)巨石建筑----巨石阵古埃及艺术332BC以前的埃及艺术,人类最早的文化发源地之一,三时期: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吉萨金字塔群狮身人面像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尼弗而提提王后彩色雕像古代两河流域艺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古希腊人把两河流域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
美索不达米又分两个部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
就今天来说,两河流域相当于伊拉克一带。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
苏美尔人是亚洲最早具有完整文化的民族。
牛头竖琴古典时期艺术古希腊艺术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艺术包括爱琴艺术和希腊艺术两部分(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爱琴艺术:抓蛇女神像,狮门(迈锡尼城城门)希腊艺术:希腊艺术的主要成就是雕刻。
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掷铁饼者(米隆)断臂维纳斯(米洛斯)古罗马艺术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共同构成西方文明的起源。
罗马人最有成就的是建筑。
罗马人开始使用拱门与拱顶,并开始使用水泥制作混凝土,因此能建造出各种形状与体积的建筑物,所以建筑是罗马艺术上最大的成就。
其他建筑有市场、广场、澡堂(公共交际场所)、运动场、竞技场、斗兽场等。
古罗马建筑的代表类型:大角斗场、万神庙、凯旋门(君士坦丁)中世纪艺术早期基督教艺术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
世界各国的宗教与文化宗教和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风貌。
世界各国因历史、地理、民族等原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宗教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角度,探讨宗教和文化在世界各国中的表现与影响。
一、亚洲地区亚洲地区是世界上宗教和文化多样性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
这里孕育了诸多宗教,包括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每一种宗教都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印度教与印度文化印度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它崇拜多神,注重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的观念。
印度教影响下的印度文化丰富多彩,宗教节日和仪式在印度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印度教徒信仰的修行方式也对印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佛教与东亚文化佛教源自印度,后传入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并在这些国家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
佛教倡导的“舍利子”、“禅宗”等思想观念对东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文化在东亚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体现在建筑、绘画、文学、哲学等方面。
3. 伊斯兰教与中东文化作为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中东地区的文化与伊斯兰教紧密结合。
中东地区的饮食习惯、服饰风格、建筑风格等都受到伊斯兰教规范的制约和影响。
同时,伊斯兰教的文化价值观也对中东地区的社会风俗、道德准则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欧洲地区欧洲地区是历史最悠久的基督教传统地区之一,基督教文化催生了众多杰出的文化艺术作品和哲学思想。
1.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基督教对西方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在欧洲地区,基督教对政治、法律、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教堂建筑、宗教音乐、绘画等都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另外,基督教信仰的普及也推动了欧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2. 犹太教与犹太文化犹太教是犹太人的主要宗教,犹太文化是犹太民族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犹太文化在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均有显著影响。
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西方美术史是指欧洲及其殖民地的美术发展史。
它的起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和基督教艺术的发展,经过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各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
这些不同的时期和风格在西方美术史上都有着各自的地位和影响。
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发展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5世纪,是西方美术史的起源。
希腊雕塑主要表现人体的美和力量,而罗马雕塑更注重逼真性和细节的表现。
在基督教时期,艺术开始表现宗教和道德的主题,主要是壁画和彩绘玻璃窗。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7世纪)是西方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艺术复苏的时期,这个时期将艺术界的注意力从宗教主题转向了人类和自然中心的主题。
著名艺术家包括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
此期画家采用线性透视法和色彩透视法,达到了超凡的表现力和逼真的效果,元素变得更加平衡、和谐和自然。
17世纪的巴洛克时期,艺术的主题变得更加辞藻华丽、装饰奢华和运动多样。
洛可可时期(18世纪)风格更接近于这样的乐观和浪漫的风格,主要用于装饰和室内设计。
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突出了人类生活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作品包括高度情感化的主题、强烈的色彩和自然的创造力。
同时,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印象主义和后印象派的兴起带来了艺术的独立性,开始强调个人的观感和带给观众的印象。
现代主义(20世纪至今)以它的新技术、思想和哲学改变了艺术的取向。
其特点是艺术家实验性地创造和创新,强调个人和群体认同和自由,作品跨越了更多的话题和问题。
西方美术史的发展也受到政治、科学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同时,它也对欧洲人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向人们展示了人类的生活,他们的信仰、内心、外部世界的感觉和想象,为人们创造了充满艺术感和富有思想性的视觉世界。
西方艺术流派简介艺术运动1、远古/古典/拜占庭远古——由于早期的艺术往往喜爱浓墨重彩,几乎没有残存的样本保留下来。
目前的作品是在古墓,埃及壁画,陶器和金属制品中被找到的。
古典主义——涉及古罗马或古希腊建筑和艺术。
主要是关于几何形和对称性,而不是个性的表现。
拜占庭——一种来自于公元4世纪的东罗马帝国的宗教艺术,以圆屋顶,圆形拱门和镶嵌壁画为特征。
2、中世纪/哥特中世纪——始于5世纪西欧的一种高度宗教化的艺术。
它以阐释圣经中场景的圣像画为特征。
哥特——这种风格在12世纪和16世纪期间风靡欧洲。
作为主要的建筑运动,哥特以在拱门和拱形圆顶上绘制最引人注目的细节装饰为特色。
哥特风格首先在法国发展起来,哥特倾向于解决罗马式建筑的不足之处。
它允许用更薄的墙去修建天主教堂,并使得用彩色玻璃窗取代传统的镶嵌装饰成为可能。
哥特风格一些最好的例子包括夏特伊大教堂,兰斯和亚眠大教堂。
这个词用来描述具有较高自然程度的雕塑和绘画。
3、文艺复兴这场运动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该词字面意义是复兴,用来描述对古典世界艺术成就兴趣的恢复。
最初文学艺术的复兴决定远离中世纪宗教的支配,并将注意力投向社会个体的状态。
这个时期个体表现和世俗体验成为文艺复兴艺术的两大主题。
该运动大部分归功于日益复杂的社会,其特征是政治稳定,经济增长和都市化。
这一时期,教育蓬勃发展,图书馆和学府允许对古代世界文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此外,艺术也从有影响力的群体赞助获益。
例如佛罗伦萨的美弟奇家族,米兰的斯佛撒家族和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和利奥十世。
文艺复兴时期的恢复可以通过浪漫史的表达看到,彼得拉克的作品首次展示了14世纪早期和传奇文学时代对古典世界知识价值的新兴趣。
列奥那多·达芬奇是浪漫主义的原型,他的艺术、科学和写作代表了该时期的人文价值。
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也是这个运动中至关重要的人物,他们创作的作品被看成是几个世纪以来古典理念的完美表达。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包括阿尔贝蒂·布鲁内莱斯基和布拉曼特。
西方美术史概述
西方美术史是指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美术发展历程。
它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
期的古典艺术,经历了中世纪的宗教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艺术以及现代艺术运动的多样化发展。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艺术以描绘人物、神话和历史故事为主题,表现了当
时社会、文化和政治的价值观。
古希腊雕塑以理想化的人体形象闻名,而古罗马建筑则体现了实用性和宏大的设计。
中世纪的宗教艺术主要以基督教主题为中心,并在教堂和修道院中得到广泛的
应用。
这些艺术作品以复杂的绘画和彩描窗为特色,目的是传达信仰和宗教教义。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美术史的重要转折点。
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推动了对人体
形象的研究,艺术家们开始以更写实的方式描绘人物,并注重透视和光影效果的表现。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艺术家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
随着19世纪的到来,现代艺术运动开始兴起,艺术界开始对传统观念和技巧
进行挑战。
印象派、立体派和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相继涌现,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个人表达和情感的表现,创造了更加多样和前卫的艺术形式。
20世纪的西方美术史见证了艺术多样性的进一步发展。
从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艺术家们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技术进行创作,挑战了传统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西方美术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演变的过程,所取得的成就对于世界美术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继承和创新,西方艺术家们不断推动着艺术的边界,使之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国家的宗教与礼俗西方国家的宗教与礼俗:基督教及其对礼俗的影响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不仅流行西方各国,而且影响到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
基督教又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一些教派,教徒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天主教。
天主教又称罗马公教,主要流行于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爱尔兰、奥地利、波兰等欧洲国家,对美国和拉丁美洲也有巨大影响。
天主教的主要礼仪有洗礼、忏悔、做弥撒等。
东正教。
因自称信奉正宗教义,故又称为正教,主要流行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俄罗斯和希腊等国家。
东正教也不承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并主张除主教以外的神职人员都可结婚。
基督新教。
又称基督教或耶稣教,它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产生的各个新宗派的统称,主要流行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士、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新教的主要特点是拒绝罗马教皇的统一领导,反对奉玛利亚为圣母;教士称牧师,可以结婚;其礼仪不像天主教那样繁琐,主要有礼拜、洗礼和圣餐。
西方国家的若干禁忌数字与日期忌西方人普遍认为“13”这个数字是凶险或不吉利的,常以“14( A)”或“12(B)”代替。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总是尽量避开这一数字。
有的人甚至会在13日这一天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停止一切工作和活动。
西方人最忌讳的还是13人同桌共餐。
对“星期五”和“3”这个数字,也为很多西方人所忌。
特别是点烟时,忌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点燃三支烟。
若恰逢13日又是星期五,西方人更认为是“凶日”,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五”。
因为这一日是耶稣的受难日。
日本人则忌讳“4”和“9”。
在美国还有“零年灾难”之说。
自1840年以来,凡是在年尾数为“0”那一年当选的美国总统,除里根外,都没有活着离开白宫,其中有4人被刺身亡,3人病死。
颜色与花卉的象征意义与禁忌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习惯、政治宗教等各种原因,使人们对某些颜色与花卉产生了推崇或禁忌,且各国与各地间的差异很大。
西⽅艺术史:威尼斯画派(15—16世纪)【20】意⼤利的⽂艺复兴威尼斯在15世纪成为地中海沿岸最⼤的商业中⼼,实⾏贵族共和制政体,整个城市充满了繁华的世俗⽓氛,到15世纪后半期美术题材就从宗教转向了世俗。
湛蓝的海⽔与东⽅商船绚烂的⾊彩交相辉映,使这⼉的艺术家对⾊彩特别敏感,世俗的题材使他们把⽬光转向美丽的⾃然风光,舒适豪华的⽣活也带来⼀种享乐主义的情调。
⾊彩鲜艳、富于乐天情趣的威尼斯画派⼀直倍受青睐。
其偏重⾊彩、注重感觉的特点,对⽇后⼀切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艺术家都具有启发意义。
威尼斯画派形成与15世纪后期,繁荣于16世纪,开创者是乔凡尼·贝利尼(giovannibellini 1430—1516年)。
与同时代的画家相⽐,他更注重风景的描写,把⾃然景⾊诗意化,使作品充满宁静和淡雅的情调。
即使在圣母的形象中,他也没忘记以优美的风景作背景。
《有⼩树的圣母》扫除了传统的宗教⽓息。
《有⼩树的圣母》在晚期作品《神的欢宴》(⼜名《诸神的宴会》)、《湖的圣母》中,他开始⼤胆地采⽤外光,⾊彩变得明朗鲜艳起来,流畅的线条富于⾳乐性,这种和谐优美的基调促进了威尼斯画派的形成和发展。
《神的欢宴》《园中祈祷》描写基督在克西马尼的园⼦⾥⾟苦地作最后的祈祷。
贝利尼在曼坦那的坚实构图中找到了冥想的及诗意特⾊的灵感,并将之⽤在⾃然美的景物上。
画家透过宽旷原野空间,通过黎明的光线传达给我们以深沉的情绪,沉睡在⼤地上的信徒们流露出苦恼与迷茫。
全幅画构思独特,趣味迥异,可谓情景交融,开创了⽂艺复兴时代祭坛画的新局⾯。
画⾯的构图采⽤写实主义⼿法,⾊彩⾃然⽣动。
《园中祈祷》乔尔乔纳(1477-1510)是从贝利尼风格过渡到威尼斯画派全盛时期的⼈物。
乔尔乔内的绘画造型优美,有绚丽的⾊彩,柔和的明暗关系,⼈物和风景⾃然交融,开创了风景⼈物绘画的新格局,⽽佛罗伦萨画家则仅仅把风景作为⼈物的陪衬。
乔尔乔纳诗⼀般的画⾯,并不单纯是⼀种优美的视觉效果,⽽且有丰富的⼈⽂主义内涵,如《三个哲学家》就分别代表了中世纪哲学、东⽅哲学和⼈⽂主义思想,尤其在代表⼈⽂主义思想的青年学者⾝上倾注了他的热情和理想。
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的艺术强调完美的比例和对人体的精确描绘。
古希腊的壁画和雕塑作品通常描绘了神话故事和英雄人物。
古罗马艺术则在古希腊的基础上发展,同时融合了来自其他地方的影响,包括埃及和近东的艺术风格。
古罗马的壁画和雕塑作品更加强调现实主义和个性特征的描绘。
从古代希腊和罗马到中世纪,基督教对西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督教艺术强调宗教主题和精神性,其中最著名的是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和彩色玻璃窗。
哥特式艺术以其复杂的拱形结构和雕塑装饰而闻名,这些结构在教堂和修道院中可见。
在这个时期,艺术是为了教育和向人民传授教义。
然而,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7世纪)标志着西方艺术的巨大变革。
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发了人文主义思潮。
这一时期的重要艺术家包括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
他们通过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形式,追求现实主义和人体比例的完美,同时揭示人类智慧和能力的神奇。
随着文艺复兴的结束,巴洛克艺术诞生了。
巴洛克风格强调戏剧性和情感上的冲动。
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如雷姆布朗特、凡·戴克和维米尔斯为巴洛克艺术增添了许多经典作品。
他们的作品以壮观的画面和复杂的细节著称,用以表达宗教和史诗主题。
18世纪经历了艺术风格的又一次转变,这一时期的艺术史称为启蒙时代。
启蒙时代的艺术家试图通过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来理解世界,因此艺术作品更加注重实际描绘和理性思考。
皮特·布洛伊尔和查尔斯·波旁为启蒙时代的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作品表现了人文主义、启蒙和革命思想。
19世纪见证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艺术的兴起。
印象派艺术家如莫奈和梵高,以及后印象派艺术家如塞尚和高更,通过强调色彩和光线的变化,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
他们的作品展现出真实生活的瞬间,并鼓励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世界。
20世纪则被认为是艺术发展的一个多样化和革命性的时期。
西⽅艺术史概述——早期基督教艺术与拜占庭艺术
早期基督教艺术和其宗教团体⼀样,都是在担惊受怕的迫害中秘密发展起来的。
直到4世纪罗马皇帝本⼈皈依基督教后,它才成为官⽅艺术⽽见了天⽇。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依旧强⼤,它发展了⼀种独特的⽂化并⾃成⼀统,我们把它叫拜占庭帝国。
君⼠坦丁⼤帝的拜占庭帝国把⾃⼰的艺术⼴泛传播,它在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基础上付诸了美学的演变,制订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象征主义,确定了直⾄延续到今天的基督教圣像艺术。
查⼠丁尼皇帝统治时期,拜占庭基督教主教与罗马教皇平起平坐,政权与神权相统⼀,政教合⼀的体制保证了帝国的团结。
⽂化⽅⾯,希腊语在631年成为正式官⽅语⾔,这标志着拉丁统治的决定性倒退。
作为宗教建筑,拜占庭建筑⾸先是⼀种砖的建筑。
它的外部让砖⾯清晰可见,在内部则加以覆盖。
浮雕艺术则对圆雕的古代趣味予以崇拜。
在建筑装饰中使⽤⾊彩鲜艳的镶嵌画,紧接着是壁画,两者的功⽤相同,主要是教育。
圣像不仅是画像,也⽤珍贵材料象⽛、⾦银、珐琅等制成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在拜占庭世界极为珍贵荣耀。
由于⼗字军东征和⼟⽿其⼈的⼤量掠夺,使拜占庭艺术在中世纪⼴泛传播。
在美术史上,人们把12世纪后,以建筑样式的变化而开始的艺术风格称之为“哥特式风格”。
“哥特”一词本源于西欧的一个民族“哥特人”,有野蛮、怪异的意思,但哥特艺术并非哥特人所造,它出现的时候,“哥特人”早已溶化在西欧其他民族之中了。
因此哥特式艺术决不能说是“粗野”的。
哥特式艺术包括建筑、雕刻,在建筑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确切的说,哥特式的建筑艺术是指中世纪最后300年——12至14世纪流行的一种新的建筑(包括其中的雕刻绘画)艺术样式。
法国则是它的故乡。
2.文艺复兴(14th)文艺复兴式艺术风格指发源于意大利,在14至16世纪影响遍及全欧的一种富有革新精神的人文主义艺术风格。
“文艺复兴” 一词来自法文, 原意为“重新出生”,在此指'古典文化的再生”。
文艺复兴艺术的开端,可追溯到14世纪初期意大利人比萨诺父子的雕刻、契马部埃的绘画及其弟子乔托的绘画和建筑设计。
他们的作品开始突出“人本主义”的思想,在内容上大胆肯定人生与自然,在形式和技巧上注重对人与自然的科学研究,并借“回到古代去”之口号来摄取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雕刻和绘画经验,在风格上则体现出哥特式艺术与古典艺术的结合及在此基础上的新突破。
3.巴洛克艺术(17th)巴洛克艺术是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
巴洛克艺术潮流对当代艺术设计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波及到雕刻、绘画、家具、服装、音乐等领域。
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普杰的《克罗托那的米罗》、卡拉瓦乔的《埋葬基督》、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等。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主要有:1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2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3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5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6浓重的宗教色彩;7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花纹一般。
伊斯兰教的宗教艺术
伊斯兰教认为建筑是一切美术品中最持久的,而宗教建筑是美术的最高成就。
“札玛尔”,清真寺的圆顶,代表着神的完美。
伊斯兰建筑独具特色的是穹庐顶和拱券顶以及两个主要装饰,宗教建筑和世俗建筑共有的“帕提”和钟乳饰。
“帕提”是一个拱形门厅。
钟乳饰是墙和拱顶之间具有装饰性的过渡部分。
伊斯兰建筑上的这种结构起源于古代巴比伦,它们很早就运用穹庐形结构于坟墓,运用拱举顶结构于宫殿、寺庙。
到了萨珊王朝时期,这种建筑形式在伊斯兰建筑中占了统治地位。
作为一种富有特征的形式,弯庐和拱形已经被认为是萨珊建筑的典型。
在印度的阿旃陀、中国的龟兹石窟建筑中也有这种穹庐顶和拱券顶窟形,这可能是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反对偶像崇拜,认为表现人或动物的形象,是对真主所独享特权的侵犯和亵渎,因此在清真寺既找不到人和动物的画像,也没有以宗教情节为内容的雕像。
在伊斯兰教里,真主被理解成一种摆脱一切尘世成分的纯粹的精神,他不具备人类的、类人的特性,也不可能被描绘出来。
认为只有思辨力量是人类认识真主和世界的一种最高的能力,因此,一切失掉物质和感性外壳的抽象概念是知识的最高形式,这从理论上证实伊斯兰教禁忌的合理性。
神的意愿、趋于抽象化的思辩的升华和绝对化,与人的种种欲望和世俗享受的斗争,明显地限制艺术在正统的伊斯兰教世界中存在,或者它们至少要求艺术十分明确地改变自己形象的、感性的、情感的本质。
“伊斯兰教的这种宗教一哲学的思考,结果向着有利于抽象一思辩的哲学和美学发展。
艺术成为伊斯兰教结构里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永远滞留在抽象几何图案或植物图案的一些合乎规范的永恒不变的情节中,在阿拉伯花纹和阿拉伯连体字的奇怪而夸张的交错形状中,在大君主们的墓志铭和清真寺山墙上的格言中。
”(E.T.雅科伏列夫《艺术与世界宗教》17l页)
伊斯兰教的审美一艺术的原则与近东、中亚、高加索和北非的许多民族、部族的生活方式和艺术思维所具备的某些特征相吻合,这些民族和部族的艺术思维持征,是深刻的装饰感、华美感、节奏感,注重装饰图形与平面的综合统一感。
由于宗教的禁忌,雕塑、绘画艺术在伊斯兰世界从未象在其它文化中那样得到充分发展。
也许是游牧生活环境,而对日用物品的相对兴趣,促使伊斯兰工艺美术展现出独一无二的造型艺术价值。
伊斯兰教装饰艺术中三大形式:富有生命力的植物图案、几何图形和书法文字被普遍地用于建筑物、彩饰画、地毯还有陶瓷器皿。
在一些伊斯兰国家中,陶器是艺术表现最高形式之一,他们在各种陶瓷器物上都采用装饰形式,甚至把建筑物的外观变成五彩缤纷的花朵和绿叶中穿插着铭文的奇异花园。
萨珊波斯帝国时期,伊朗人在绘画中用莲花状的圆盘来代表太阳,用带八个尖角的一圆圈来代表星星,早在阿契美尼德的波斯帝国和安息王朝就有用兔或鹰代表月亮,用马代表太阳。
这使我们想到龟兹石窟和敦煌壁画中的那些日月星辰图和极富装饰感的藻并画,特别是“三兔飞天藻井”。
而那些在空中飞行、手中托着花盘和宝盘、几乎都是用飘动的披巾和带子装饰起来的飞天也是来源于波斯艺术。
马里奥.布塞格里《中亚绘画》说:“用飘动着的飞巾来对衣饰作逼真的处理以及那长长的纤细的手,这种特征是属于伊朗艺术的。
”而云冈大佛络腋上的连珠纹,则是波斯萨珊朝常用的装饰纹饰。
早在公元7、8世纪,伊斯兰教艺术的这种装饰性传统经由波斯、埃及、北非传入西由牙,影响了整个欧洲艺术。
英国学者贡布里奇曾说:这要归功于穆罕默德使我们了解了东方精美的图案和丰富的色彩,它使艺术摆脱了受真实世界形体的束缚,而进入梦幻似的色彩与线条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