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摘要: 宗教自古以来对我们中西方的文明有着重大的影响,对社会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西方的宗教差异,说到底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本文就佛教和基督教进行对比,主要分析两者发展过程和文化上的差异,旨在更好地了解西方和西方宗教文化。

关键词: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佛教、基督教

中西方的宗教均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在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生产方式和水平的限制,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流,由此发展出了拥有许多不同之处的中国宗教和西方宗教。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中西方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差异

1、佛教传入中国

早在秦汉初期,中印文化交流便已出现,佛教盛行印度,国王派遣佛教徒云游四方,传播佛教,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2.基督教在西方社会产生

《圣经》上记载:犹太人耶稣在30岁开始在犹太省的犹太人群中传道,并在罗马取得成功。从2世纪末起,罗马帝国内忧外患,人们从动荡不安的现时中逃离,投身宗教以求得心灵上的安慰;与此同时,统治阶级也急需为即将破灭的罗马王朝寻求思想支柱,这为基督教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从此,基督教进一步一步迈上了西方社会统治的最高峰。

由此可见,无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都是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于民众的情感空虚之时,盛极于统治阶级的推崇与利用之下。

二.佛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及西方的发展方式差异

1、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主要发展时期及特点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之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的存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佛教在中国不问社会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汉化佛教:此时佛教刚传入中国,主要传播活动仍是佛典翻译,这个阶段的译经工作为以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

(2)南北朝佛教:有了佛典翻译作基础,此期佛典更足被大量翻译,并且中国僧侣开始自创佛学论著,佛教在中国盛极一时。

(3)隋唐佛教:唐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已极为丰富。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趋势加强,佛教发展空前繁荣,创立了不少新宗派。

(4)宋元明清佛教:此阶段佛教由盛转衰。北宋统治者虽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但是并无新宗派产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只是利用佛教帮他巩固初建立的明朝政权。清朝末期中国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佛学研究者,但在佛教理论方面,并无创新。

2、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的主要发展时期及特点

(1)早期基督教:罗马帝国时期为基督教创立早期阶段。此阶段基督教强调的是耶稣救赎的恩典。教会虽在第二、第三世纪遭遇大逼迫,但教会依然茁壮发展。

(2)中世纪的基督教: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是在日耳曼、基督教和希腊罗马三重文化因素的整合运动中逐渐形成的西方共有文化。它为中世纪的文化奠定了最主要的根基,构成了中世纪文化的核心理念。

(3)当代两方基督教:现代文明社会以来,西方基督教以其多元发展而影响广远。基督教思想具有跨学科特征并与当代西方社会及其文化思潮的脉络紧密相连。作为当今世界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基督教早已成为两方世界社会群体的精神之基。

三.佛教与基督教文化的差异

佛教与基督教都是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于民众的情感空虚之时,盛及于统治阶级的推崇与利用之下,又都在人类社会迅速的进步中得以转变,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化代表,它们对中西方历史乃至现在社会的影响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但是,由于所处的地域环境与历史背景的差异,也进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文化。这两种文化产生的根源不仅仅局限与宗教本身,因为仅教义来看,无非一个是佛祖,另一个是上帝;一个是观音,另一个是耶稣罢了。那么它们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还要归结于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各个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来自于人的思想更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自身的变革。而正是这种差异,为中西方以宗教文化为代表的“大文化”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供了前提条件。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西学东进,东学西传"就是最好的佐证。

四.中西方人对宗教的理解差异

1、西方人对宗教的理解

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恩格斯则觉得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而蒂里希则认为宗教是人的终极关怀。

2、中国人对宗教的理解

《周易》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这是中国古人的理想和愿望。我张国堂依据《圣经》,以上帝之道设教,使天下归服。

五、中西方人对世俗的态度上的差异

在西方基督教中,人的世俗的生活被看得十分低下,一切感官的满足都受到限制,饮食、性、娱乐、舒适等都被看成是带有罪恶和不净的,所以都被压缩到最小的限度,以仅仅能够维持个体生命存在和类的生命延续为度。而在中国宗教中,世俗的、感性的满足从来就被认为是自然的、天经地义的,因而应该得到肯定和尊重的。

中西方宗教对待世俗态度的不同,集中地反映在他们对待肉体的态度上。西方宗教是重视灵魂而蔑视肉体,中国宗教则重视肉体,而不去侈谈什么灵魂之类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基督教的理念当中,人的肉体并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而仅仅是“自我”暂时寄住其中的一个住所,是灵魂的一个偶然而且短暂的躯壳。人死后,灵魂便离开这个住所,升入另一永恒的去处:天堂或地狱。

综上所述,中西方的宗教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很多分歧。新时代的宗教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和调整,以适应世俗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宗教中积极的科学的成分仍将为人们所保留和继承,并与社会进步的伦理道德相融合,成为推进社会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世界大融合的今天,探讨宗教文化应具有一种“全球性意识”,中西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中西方宗教文化互相渗透,相互融合,这是两种文化紧跟时代潮流、永葆生命活力的一大优势。对任何一种宗教及其产生的文化都应给予尊重。这样,就可避免由于宗教问题所引发的冲突,从而推动世界和平事业向前迈进坚实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