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目20世纪初世界格局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18
九上社会第一单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一)列强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L.原因(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发端于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向人类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
在一系列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走上对外扩张之路,参与对世界的瓜分能2,表现(1)美国:19世纪末,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拉丁美洲的波多黎各、亚洲的非律宾,把古巴变成自己的户国同时作为迟到者”的美国也匆忙加入列强在中国的争夺。
(2)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展开激烈争夺。
在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打败俄国,后来又吞并了朝鲜(3)德国:走上对外扩张之路①原因: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
20世纪初,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但此时它比英国、法国抢占的殖民地少得多②表现:提出“要为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重新瓜分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3.结果:为获得更多的殖民地,列强进行了疯狂的争夺。
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二)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L.原因:在瓜分世界和夺取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强的矛盾日益尖锐,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2.表现:德国和英国的海军竟赛引人注目。
德国统治者认为“国的未来在海上“,向海上强国英国发起挑战,并很快成为第二海军强国3特点:在军备竞赛的过程中,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武器研制上有巨大杀伤力的新式式不断被发明出来,更增加了军备竞赛的激烈程度(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1.形成:随着错综复杂的博弈,欧洲列强逐步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何帝国和意大利组成国同盟,核心是德国;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核心是英国2.影响:两大集团的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20世纪初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的状况和趋势,分析其历史成因和影响;学习非欧洲国家的崛起现状,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上的竞争挑战。
过程与方法:利用投影仪、板书、视频学习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发展情况,以及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欧洲各国后期的军事竟备赛又是怎样发生的?对各国的发展,欧洲局势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历史,了解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操。
2学情分析1进入初三还没有重视起来,,大多数学生抱有下学期再突击政治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2题目出的偏难,选择题学生都答得不错,失分主要在大题,没有把握好难易程度。
3时间分派不合理,一部分学生答完历史以后没有太多的时间答政治,以后教会学生首先了解卷面,做到合理分派时间。
3重点难点重点:分析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初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欧洲优势地位的冲击。
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难点:军事竟备赛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一战的影响。
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4.1.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20世纪初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的状况和趋势,分析其历史成因和影响;学习非欧洲国家的崛起现状,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上的竞争挑战。
过程与方法:利用投影仪、板书、视频学习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发展情况,以及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欧洲各国后期的军事竟备赛又是怎样发生的?对各国的发展,欧洲局势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历史,了解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操。
4.1.2学时重点重点:分析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初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欧洲优势地位的冲击。
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4.1.3学时难点难点:军事竟备赛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一战的影响。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20世纪初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的状况和趋势,分析其历史成因和影响;学习非欧洲国家的崛起现状,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上的竞争挑战。
过程与方法:利用投影仪、板书、视频学习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发展情况,以及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欧洲各国后期的军事竟备赛又是怎样发生的?对各国的发展,欧洲局势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历史,了解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操。
2学情分析1进入初三还没有重视起来,,大多数学生抱有下学期再突击政治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2题目出的偏难,选择题学生都答得不错,失分主要在大题,没有把握好难易程度。
3时间分派不合理,一部分学生答完历史以后没有太多的时间答政治,以后教会学生首先了解卷面,做到合理分派时间。
3重点难点重点:分析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初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欧洲优势地位的冲击。
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难点:军事竟备赛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一战的影响。
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4.1.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20世纪初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的状况和趋势,分析其历史成因和影响;学习非欧洲国家的崛起现状,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上的竞争挑战。
过程与方法:利用投影仪、板书、视频学习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发展情况,以及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欧洲各国后期的军事竟备赛又是怎样发生的?对各国的发展,欧洲局势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历史,了解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操。
4.1.2学时重点重点:分析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初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欧洲优势地位的冲击。
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4.1.3学时难点难点:军事竟备赛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一战的影响。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20世纪初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的状况和趋势,分析其历史成因和影响;学习非欧洲国家的崛起现状,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上的竞争挑战。
过程与方法:利用投影仪、板书、视频学习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发展情况,以及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欧洲各国后期的军事竟备赛又是怎样发生的?对各国的发展,欧洲局势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历史,了解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操。
2学情分析1进入初三还没有重视起来,,大多数学生抱有下学期再突击政治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2题目出的偏难,选择题学生都答得不错,失分主要在大题,没有把握好难易程度。
3时间分派不合理,一部分学生答完历史以后没有太多的时间答政治,以后教会学生首先了解卷面,做到合理分派时间。
3重点难点重点:分析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初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欧洲优势地位的冲击。
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难点:军事竟备赛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一战的影响。
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4.1.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20世纪初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的状况和趋势,分析其历史成因和影响;学习非欧洲国家的崛起现状,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上的竞争挑战。
过程与方法:利用投影仪、板书、视频学习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发展情况,以及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欧洲各国后期的军事竟备赛又是怎样发生的?对各国的发展,欧洲局势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历史,了解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操。
4.1.2学时重点重点:分析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初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欧洲优势地位的冲击。
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4.1.3学时难点难点:军事竟备赛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一战的影响。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 1.1.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具体内容包括:1. 20世纪初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以及它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
2. 20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如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英国和法国的相对衰落。
3. 20世纪初世界文化的繁荣,如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兴起,以及科学革命的推动。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 时间观念:让学生了解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建立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
2.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实证分析能力。
3. 时空观念:帮助学生理解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并能在时空框架下描述和解释这些历史事件。
4. 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5. 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培养爱国情怀,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方面建立了基本的知识体系,具备了一定的历史观念和时空观念。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史料实证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释。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于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史料来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时空观念。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缺乏深入的理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史料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
在知识方面,学生可能对于20世纪初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可能知道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但可能不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出题人:浙江省乐清市清江镇中学陈瑞班级姓名学号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1、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之路:(1)原因:发端于19世纪晚期的,向人类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
在一系列新的和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2)表现:①②③。
(写国名)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
20世纪初它成为仅次于国的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但此时它比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抢占的殖民地少得多。
2、世界殖民体系确立:到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
其中法国在非洲三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殖民统治。
3、欧洲列强的军备竞争:(1)原因:在和的过程中,欧洲列强的矛盾日益尖锐,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争。
(2)表现:德国和英国的竞赛引人注目。
(3)特点:在军备竞赛的过程中,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武器研制上,新式的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不断被发明出来,更增添了军备竞赛的激烈性。
4、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形成:随着错综复杂的博弈,欧洲列强逐步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一个是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核心是德国;另一个是由组成的三国协约,核心是国。
(2)影响:这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造成,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竞争:论调盛行;高涨。
2、列强争夺的焦点:地区3、直接原因(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事件。
4、经过:(1)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宣战。
(2)两大集团卷入战争:战争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
见风使舵,从自身利益出发,后来加入协约国一方。
(3)规模扩大:战争开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投入战争,战争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演变成具有世界规模的大战。
(4)主要战场和战线:以为主战场,形成了三条战线。
(5)主要战役:①战役,1914年9月②凡尔登战役,1916年,“”,体现战争的惨烈。
初三历史与社会背诵资料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和中|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1、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一些后期的资木主义国家纷纷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参与对世界的瓜分(即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图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形成这种格局的根本原因:在第二次丁•业革命的推动下,帝国主义Z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德国走上扩张之路的具体原因:在后起的资木主义国家中,徳国渴槊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槊最为强烈,20世纪初徳国仅次于英国的笫二号资本主义强国;20世纪初,徳国比英国、法国抢占的殖民地少得多。
4、世界殖民体系确立时间:20世纪初。
5、欧洲列强军备赛目的: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6、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一一徳(核心)、奥、意;三国协约一一英(核心)、法、俄。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具体原因:(1)由于帝国主义国家Z间矛盾尖锐,欧洲出现了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徳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两大军事集团Z间的相互敌对和竞争,频频引发国际危机。
(2)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3、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4、列强争夺的焦点:巴尔干地区(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1、大战的爆发:1911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宜战,徳、俄、法、英迅即卷入战争。
2、主战场及主要战线:大战以欧洲为主战场,形成东线、南线和西线三条战线,西线和东线是大战的主要战场。
3、具体过程:(1)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时间战役或重大事件影响(结果)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徳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 -1916 年)凡尔登战役(徳军首次使用毒气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也是一战的转折点)、索姆河战役、俄军夏季攻势、日徳兰海战战略主攻权转移到协约国第三阶段(1917—1918 年)美国对徳作战、俄国退出大战、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1918年,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徳国国内发生起义;11月,徳国投降。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1。
各国争夺殖民地(1)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德国走上对外扩张道路:①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
20世纪初,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3)结果: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2.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1)原因:在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强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2)表现:英、德最为引人注目,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海军强国。
(3)特点: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到武器研制上,新式的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被不断发明出来,更增加了军备竞赛的激烈性.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形成: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其中德国为核心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其中英国为核心(2)影响: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1.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相互敌对,频频引发国际危机。
(3)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煽动。
(4)导火索(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
2.进程a大战爆发:时间:1914年7月28 日标志:德国支持下的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b主要战场:欧洲c主要战线:西线(分东线、西线、南线)d主要交战国家:英国、法国、俄国和德国、奥匈帝国e重大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f加速战争因素:交战双方无力继续战争;各国出现反战浪潮;美国、中国等参战;奥匈帝国瓦解。
g大战结束:时间:1918年11月11日标志:同盟国与协约国签订停战协定,以同盟国失败告终.3.战争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一战前)1.后起的资本做主义国家(美、德、日)要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欧洲列强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与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
3.欧洲列强形成敌对的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1)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由俄国、法国、英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2)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3)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6月——1918年11月)第二课辛亥革命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1.列强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经济上也加强对中国的掠夺。
铁路成为投资最大的经济领域。
2.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3.革命知识分子以上海和东京为中心,出版大量报刊,积极宣传革命。
如邹容的《革命军》4.各地创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的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拓展解读三名主义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与中华名的创建)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1)政治上: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2)军事上: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队力量。
(3)对外关系上: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底,袁世凯接受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
各阶层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
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3.北洋军阀分裂混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混乱局面。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1)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出题人:浙江省乐清市清江镇中学陈瑞班级姓名学号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1、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之路:(1)原因:发端于19世纪晚期的,向人类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
在一系列新的和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2)表现:①②③。
(写国名)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
20世纪初它成为仅次于国的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但此时它比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抢占的殖民地少得多。
2、世界殖民体系确立:到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
其中法国在非洲三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殖民统治。
3、欧洲列强的军备竞争:(1)原因:在和的过程中,欧洲列强的矛盾日益尖锐,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争。
(2)表现:德国和英国的竞赛引人注目。
(3)特点:在军备竞赛的过程中,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武器研制上,新式的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不断被发明出来,更增添了军备竞赛的激烈性。
4、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形成:随着错综复杂的博弈,欧洲列强逐步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一个是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核心是德国;另一个是由组成的三国协约,核心是国。
(2)影响:这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造成,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竞争:论调盛行;高涨。
2、列强争夺的焦点:地区3、直接原因(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事件。
4、经过:(1)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宣战。
(2)两大集团卷入战争:战争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
见风使舵,从自身利益出发,后来加入协约国一方。
(3)规模扩大:战争开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投入战争,战争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演变成具有世界规模的大战。
(4)主要战场和战线:以为主战场,形成了三条战线。
(5)主要战役:①战役,1914年9月②凡尔登战役,1916年,“”,体现战争的惨烈。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20世纪初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的状况和趋势,分析其历史成因和影响;学习非欧洲国家的崛起现状,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上的竞争挑战。
过程与方法:利用投影仪、板书、视频学习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发展情况,以及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欧洲各国后期的军事竟备赛又是怎样发生的?对各国的发展,欧洲局势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历史,了解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操。
2学情分析1进入初三还没有重视起来,,大多数学生抱有下学期再突击政治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2题目出的偏难,选择题学生都答得不错,失分主要在大题,没有把握好难易程度。
3时间分派不合理,一部分学生答完历史以后没有太多的时间答政治,以后教会学生首先了解卷面,做到合理分派时间。
3重点难点重点:分析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初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欧洲优势地位的冲击。
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难点:军事竟备赛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一战的影响。
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4.1.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20世纪初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的状况和趋势,分析其历史成因和影响;学习非欧洲国家的崛起现状,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上的竞争挑战。
过程与方法:利用投影仪、板书、视频学习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发展情况,以及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欧洲各国后期的军事竟备赛又是怎样发生的?对各国的发展,欧洲局势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历史,了解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操。
4.1.2学时重点重点:分析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初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欧洲优势地位的冲击。
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4.1.3学时难点难点:军事竟备赛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一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