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铸件凝固组织形成与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12
第八章 铸件结晶组织的形成及控制1.铸件典型晶粒组织包括哪几部分?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各种因素怎样影响它们的形成变化?答: (1) 表面细晶粒区柱状晶区内部等轴晶区(2) a 、表面细晶区的形成:传统理论:型壁附近熔炼体由于受强烈的激冷而大量生核,晶核迅速生长并相互抑制。
必要条件:型壁附近熔体内部的大量生核。
现代理论: 充分条件:抑制铸件形成稳定的凝固壳层(通过型壁晶粒游离)b 、柱状晶区的形成:开始于稳定凝固壳层的产生;结束于内部等轴晶区的形成;柱状枝晶的生长时择优生长,结果长成柱状晶。
c 、内部等轴晶区的形成:过冷熔体直接生核; 晶核形成网络;晶核来源: 界面弱晶粒游离理论; 形成过程 游离晶沉淀即被捕获;激冷晶游离理论 ;临v v R ≥- ;(3)影响因素:金属性质方面:强生核剂;↑∆c t ;↓L G ;对流利于等轴晶形成。
浇注条件:低浇注温度,强化液体对型壁冲刷的浇注工艺铸型性质和铸件结构:薄壁:2b ↑; 厚壁:2b ↓。
2、设想利用上章思考与练习13题相图中B20%合金制作单晶粒,将成分相同的小晶粒(籽晶)置于长瓷舟的一端,并与液体相接触,然后使液体自籽晶上开始缓慢地实现定向凝固,从而获得与籽晶位向相同的单晶体。
试问(1)为确保凝固过程中平面生长所必需的液相温度梯度L G 有多大?(2)如果固-液界面为枝晶生长,能否仍可获得单晶?试解释之。
答:(1)确定平面生长所必须的液相温度梯度 2G000*)1(R G k D k mc L L --≥ R k D k mc G L L 000*)1(--≥ 0c =20%cm c D R D R G o L L L 4531033.310105.23.1333.1335.0)5.01(2.06.00500900⨯=⨯⨯==⨯-⨯----≥--(2)固—液界面为枝晶生长,也可获的单晶,只要是一个晶粒发展,不再生成另外的晶粒便长成单晶。
保证成分过冷非T T c ∆<∆max 。
镇江丹徒职教中心金属液态形成原理复习题第1章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中画√,错误的画×)1、只要金属流动性好,铸件就不会产生浇不足缺陷。
(×)2、金属一熔化,原子间的结合就全部破坏。
(×)3、温度起伏是指铸件各处温度的差异。
(×)4、钠可以很好地吸附于硅的表面,所以说“钠是表面活性元素”。
(×)二、选择题1、影响液态金属粘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化学成分和杂质。
2、在弯曲液面上作用有附加压力,当液面为球形时,该压力可表示为p=2σ/r。
3、温度接近熔点的金属液,其结构类似于固态的结构。
4、液态金属的平均间距比固态稍大 ,其配位数比固态要小。
5、纯金属的表面张力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灰铸铁的表面张力则相反。
6、使用黑烟涂料是为了调整铸型的热阻,从而改变液态金属流动时间以提高充填能力。
三、问答题1、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有哪些影响因素?试总结它们的规律。
2、总结温度、原子间距(或体积)、合金元素或微量元素对液体粘度 高低的影响。
第2章液态金属的流动性与充型能力一、判断题1、金属液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充型能力。
(×)2、金属液的充型能力仅与金属液的化学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物理性质有关。
(×)二、问答题1、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2、某飞机制造厂的一牌号Al-Mg合金(成分确定)机翼因铸造常出现“浇不足”缺陷而报废,如果你是该厂工程师,请问可采取哪些工艺措施来提高成品率?3、铸型蓄热系数(b)较小时,在其它条件不便的情况下,定性指出对下列项目的影响:2①充型能力②铸件形成机械粘砂③使铸件的断面温度梯度④使铸件凝固方式⑤铸件形成缩松⑥铸件的热应力第3章铸件的凝固一、判断题1、安放冒口一般应遵循顺序凝固原则。
(√)2、铸件的凝固方式主要取决于合金本身特性,与其它条件则影响不大。
(×)(温度梯度)3、金属凝固温度低,铸型蓄热系数也小时,铸件内温度梯度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