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作品欣赏
- 格式:docx
- 大小:12.36 MB
- 文档页数:39
晚清海派六十家吴昌硕作品(中)吴昌硕,1844年生,1927年逝世,浙江安吉人。
初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
他的别号很多,缶庐、苦铁、大聋、老击、老苍等。
清末曾官江苏安东知县,在任仅一月,后寓上海。
中年后始作画,其绘画内容以梅、兰、竹、菊、藤萝、葡萄等为主,取法徐渭、朱耷、李,并受赵之谦、任颐的影响。
设色大胆,别开生面,用色混而不脏,艳而不俗,自有一种古朴的美。
他把书法用笔融于绘画。
成为“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
工诗、书法,擅写“石鼓文”,精篆刻,远宗秦汉,近取浙皖精英,自创面目。
光绪三十年(1904)在杭州成立“西泠印社”,被推为杜长。
他又能融各家之长,并贯通他的书法、篆刻,创雄健苍劲的风格。
对艺术创作主张“出己意”、“贵有我”,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性格特点”。
他的作品诗、书、画、印配合得宜,融为一体,其艺术风尚对我国近现代画坛影响极大,对日本影响也很大。
传世作品有《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杏花图》等。
菊石图纸本设色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菊石图》是吴昌硕以惯用的斜对角章法而作,集中在画面左边,靠顶角画有姚黄大菊,双钩花瓣,浓墨点叶,枝干上有两个花蕾,下面有巨石一块,数朵魏紫,中间隔着一朵白菊,昂首怒放,风姿绰约,浓墨深叶衬托着花朵,花枝扶疏,画之右下角点着大小不同的墨点,各种盛开的菊花,呈现出鲜艳多姿,神韵秀丽,凌风傲霜,可见画家寄托着他清高脱俗的精神品格。
草书遗意拟青藤笔意立轴 1921年作花卉立轴水墨纸本 1920年作杨梅立轴纸本 1918年作荔枝图纸本设色 1915年作绣球花立轴纸本 1922年作丹凤随镜片设色纸本 1906年作“一骑红尘妃子笑”荔枝乃岭南佳果,遂成画家屡画不厌的题材。
此画作写来自然随意,枝头硕果累累,色泽鲜艳,墨彩淋漓。
枝条穿插,树叶浓淡相和,层次丰富。
画钤“苦铁欢喜”印,可见吴昌硕对此题材及画作也自觉惬意。
三千年结实之桃立轴 1918年作寿桃立轴纸本 1918年作寿桃立轴纸本 1918年作仙木桃实图设色纸本立轴 1914年作(459.2万元,2009年西泠秋拍)《仙木桃实图》笔墨劲爽老辣,设色浓艶沉着,吴昌硕敢于用色,反俗为雅,乃大师手段。
文人画的最后绝唱也是最后的高峰——吴昌硕绘画浅识文人画的最后绝唱来自翰墨斋画廊00:0024:13缘起文人画之产生,众说不一,其所依据之不同,所得出之结论也大相径庭。
然而宋元以后,及至明清,文人画家迭出,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同时,对于文人画之内涵及特征,也无可争议。
文人画,又可称“士大夫写意画”,具有以下几大特征:以写意为表现手法,以水墨或淡设色为表现手段,强调诗画一律,书画同源,以笔墨为根本,以书法用笔为依据,达到诗文、书法、绘画、三者之合一,加以篆刻,成为三绝或四绝的综合体,除了在形式观照上三位一体或者四位一体,更讲求精神气脉融汇贯串,以表现个体之审美情趣并达到抒情写意之目的。
虽然今天的研究者以个人思想不断为文人画注入新的内涵,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以上之所依据者,为文人画之根本。
如若以此考察文人画之发展踪迹,则晚清画坛以诗、书、画、印驰骋艺坛、藐视千古的吴昌硕无疑成为文人画之最后绝唱。
吴昌硕 1920年作烂漫紫藤116×51cm乱世文人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画坛有开创性业绩的、承先启后的一代艺术大师,是诗书画印融会贯通于一身的近代文人画巨匠。
又是继赵之谦、任伯年、虚谷诸家之后的海派大家,后海派领袖。
作为近代清末民初中国画坛主将和书法篆刻艺坛的统帅,他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并称为近百年以来中国画坛借古开今的四大家,中国文人画最后的高峰,20世纪中国绘画十三大师之首。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俊卿。
出自香补(香圃)。
又号苍石、昌石、昌硕、苍硕、仓硕。
又别号苦铁、苦铁道人、五湖印丐、缶庐、老缶、缶道人、芜青亭长、破荷亭长、破荷道人。
晚年又号大聋、聋,聋道人、无须老人、无须吴等。
六十九岁后以昌硕字行。
清道光二十四年八月初一(阳历一八四四年九月十二日)生于浙江安吉县鄣吴村,民国十六年一月初六(阳历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九)逝于上海。
鸦片战争4年后吴昌硕生,其一生时光,遍历中国近现代历史大事件,从太平天国运动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华民国诞生、新文化运动、护法运动等,可谓中国近代史的见证者,生于此世,长于此世,其为人生之影响者大矣。
总第 期·传世经典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 C ALLIGRAPHY 2023 02.160作为“石刻之祖”的石鼓文,本身具有鲜明的特征:唯一的形制、唯一的字体、唯一的分水岭。
石鼓文的这种鲜明特征引起了历代文字学家、书学理论家、书家等关注,足见其重要性。
关于《石鼓文》研究,前人主要对其拓本的流传、文学与书法价值及《石鼓文》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论述,并未对《石鼓文》临摹、取法及其对篆书创作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阐释与分析。
吴昌硕作为取法《石鼓文》成就最高且影响最大的书家,通过分析其对《石鼓文》的临摹及对其篆书创作风格形成影响因素等来窥探《石鼓文》的书学价值,是极有代表《石鼓文》拓本局部(后劲本)吴昌硕五十九岁背临作品□ 吴亚宾苍劲厚重 古朴雄强—吴昌硕《石鼓文》书法蠡探吴昌硕五十九岁临摹作品(阮本)吴昌硕中期临摹作品(阮本)意义的。
一、《石鼓文》书法文化背景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外形似鼓而得名。
发现于唐初,共十枚,分别刻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718字,述秦王游猎之事。
古时石刻,方者为碑,圆者为碣,故有人称其为“猎碣”。
又因地名别称,还有“岐阳石鼓”“陈仓十碣”“雍邑刻石”等。
然而,因为《石鼓文》数经辗转,文字磨损极其严重,现仅存272字,其中“马荐”鼓字已无存。
《石鼓文》传世拓本多为宋代所拓,最佳拓本为明嘉靖年间锡山安国十鼓斋所藏《先锋》《中权》《后劲》北宋本与浙江鄞县范氏天一阁所藏松雪斋北宋本。
然安国十鼓斋所藏之三本,惜早已流入日本;范氏天一阁所藏松雪斋北宋本亦已遗失,但此北宋本幸于嘉庆二年(1797)由张燕昌双钩摹书留下遗貌,后由阮元刻石留于杭州府学明伦堂。
石鼓文自唐初发现以来备受关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唐宋时期诗人的关注。
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曰:“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韩愈《石鼓歌》云:“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吴昌硕|46件精品扇面,学真行草篆扇面创作各种打开方式!萧寺久不到,偶来幽兴长。
蚁穿珠九曲,蜂酿蜜千房。
雨过山横翠,霜新橘弄黄。
年衰道不进,珍重一炉香。
游蕭寺。
芒屩年来渐孏穿,闭门日日衹高眠。
今朝出送张夫子,借得南邻鸭嘴船。
送張叔潜。
山近云生易,人稀鸟下频。
瘦篁穿石窍,古蔓络松身。
熟摘岩边果,乾收涧底薪。
经过不相识,唤作避秦人。
山園書觸目。
西村一抹烟,柳弱小桃妍。
要识春风处,先生杖履前。
浔葭仁兄大人属录放翁诗四首。
丙戌夏,吴俊。
吴俊之印(白文)蒲老竹叶大於掌,画壁古寺仓厓边。
墨汁翻衣冷犹著,天涯作客才可怜。
朔风鹵酒助野哭,拔剑斫地歌当筵。
柴门日午叩不响,鸡犬一屋同高眠。
赠蒲作英。
老剑飘零客,寻山忆去秋。
旅情春雁入,活计破书求。
万事宠为下,卑官贫不愁。
海风琴似鼓,为尔发清讴。
答万剑盟。
伯云吟长两正,丁亥三月昌石吴俊。
昌押(朱文)吾車既工吾馬既同吾車既好吾馬既君子員獵員獵員游麋速速君子之求角弓弓兹以寺吾毆其來炱炱即吾即時麀鹿速速其來大吾毆其樸其䢱䢱射其豜獨汧殹沔烝烝彼淖鰋鯉處之君子漁之濿有小魚其游散散帛魚皪皪其氐鮮黄帛其鳊紫珊仁兄大人正訛。
丁亥六月廿有八日,仓石弟吴俊。
吴俊之印(白文)安吉(白文)钟繇开达理幹,华歆瀞纯德素,王朗文博富赡,诚皆壹时之俊伟也。
昆华先生太守大人正篆,丁亥九月十有四月,仓硕吴俊。
吴俊之印(白文)早出看云去,午时门未关。
松风雜飞雨,疑入匡庐山。
青壁欲孤往,丹炉寻九还。
真仙如可接,挥手谢人间。
万木塞幽巷,一泉通四邻。
渔庄斜礙艇,碓屋小容人。
床下寻山屐,篱前落酒巾。
东菑足秔稻,真比葛天民。
丁亥十一月薄游润州,录松台先生诗,请巽仪老兄法家正,仓石吴俊。
缶记(朱文)缶庐长物惟磚砚,古隶分明宜子孙。
卖字年来生计拙,商量改作水仙盆。
砖硯水仙。
折梅风雪洒衣裳,茶熟憑谁火候商。
莫怪频年诗孏作,冷清清地不胜忙。
梅花茗具。
扣舷子属录旧作,即正。
辛卯七夕,昌硕吴俊。
吴俊(朱文)别师方一月,再到已初冬。
【名品视界】吴昌硕《清供图》欣赏“清供”⼜称清玩,其发源起于佛像前之插花。
清供最早为⾹花蔬果,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包括⾦⽯、书画、古器、盆景在内的⼀切可供案头赏玩的⽂物雅品。
⽽新春以“清供”⼊画的画作,便称之为“岁朝清供图”。
“岁朝”,农历正⽉初⼀,“岁之朝也”,《后汉书·周磐传》有“岁朝会集诸⽣,讲论终⽇”的记载。
宋徽宗命王黼等编绘宣和殿所藏古彝器,成《宣和博古图》三⼗卷。
元明之后,⼜将陶、瓷、铜、⽟、⽯等各种古器物及花卉、果品归为清供点缀,渲染成图,祝福岁朝的到来。
“岁朝清供图”在我国传统绘画题材中,是⼀个独特、应时且受⼈喜爱的画种。
它蕴含丰富,寓意深邃,雅俗共赏,别有情趣,悬画迎新,给节⽇平添了吉庆祥和⽓氛。
汪曾祺说他曾见过⼀幅古画:⼀间茅屋,⼀个⽼者⼿捧⼀个⽡罐,内插梅花⼀枝,正要放到⼏案上,题款道:“⼭家除⼣⽆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
”应该说是“岁朝清供”的正宗了。
清中后期,“岁朝清供图”在书画领域很是盛⾏,画家们以清供之品⼊画,兼⼯带写,敷衍成诗,使之成为图⽂并茂的⽂⼈画。
这⼀风⽓在扬州画派和海上画派中尤为兴盛,许多画家都创作过“岁朝图”,有代表性的就有李鳝、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
其中,任伯年的天⽵、齐⽩⽯的万年青都堪称佳作。
“岁朝图”中,多福多寿的佛⼿,多⼦多孙的⽯榴,年年有余的鲤鱼、莲藕,喜上眉梢的梅花、喜鹊,平安如意的花瓶、如意等,都是画家笔下常见的吉物。
乾隆是位好风雅的皇帝,公元1749年临幸建福宫时,咏“清供花”(红梨花)⼀⾸:“不计⾹风⼏度频,娇红嫩绿各争春。
最怜⾬后偏饶韵,底事春来易怆神。
叶态花姿刚相称,蜂衙蝶阵岂⽆因?⼀枝佛钵堪清供,便欲因之悟六尘。
”图在⼼中,颇有参禅出世之想。
清乾隆年间进⼠黄钺者,幼年孤贫,后经⼀番仕途拼搏,官⾄尚书。
黄钺⼯诗善画,写花果,尤长画梅。
乾隆四⼗五年(1780)⾃⼭西还京,除⼣夜与妻话忆三⼗年前蛰居古桑书屋时,“百钱买春,便可⾜岁,殊有⾷贫居贱之乐。
吴昌硕绘画作品鉴赏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又名俊卿,中年以后更字昌硕,亦署仓硕、仓石、苍石、昌石,69岁后以字行,别号缶庐、苦铁、大聋等,浙江安吉人吴昌硕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艺坛巨匠之一,他以诗、书、画、印四绝享誉海内外,对于近百年来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的走向影响深远。
本次展览共汇聚了吴昌硕先生书法、绘画、篆刻、诗文信札等代表性作品170件,尤其是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吴昌硕书画精品,可谓“倾巢而出”,是近年来国内吴昌硕艺术作品一次较大规模的集中展示。
绘画相对书法篆刻而言,吴昌硕学画要晚一些。
他自己曾说“吾三十学诗,五十学画”,事实却并非如此。
从目前的存世作品来看,有他30岁左右的画作。
不过,要说他在绘画上真正有所体悟,确实是要在50岁以后。
浙江省博物馆藏《谭复堂填词图轴》,是其早年绘画的代表作品。
谭复堂,即谭巘(1832—1901),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以词名显一时,有“风骚盟主”之推誉。
作品右上方有吴昌硕题诗:“复堂词料太凄迷,满眼靡芜日影低。
茅屋设门空掩水,柳根穿壁势拿溪。
倚声才大推红友,问字车繁碾白堤。
最好西湖听按拍,橹声摇破碧玻璃。
”黄宾虹题耑,下方又有潘天寿、张宗祥、夏承焘等题跋。
谭复堂填词图轴(赠谭巘)浙江省博物馆藏此件作品,笔致疏放,水墨淋漓,与吴昌硕后期那种金石气强烈的绘画风格很不相同,倒与蒲华的风格接近。
蒲华(1830-1911),字作英,一署胥山外史,秀水(令浙江嘉兴)人,侨居上海,以鬻书卖画为生。
蒲华善用狂草笔法入画,尤其喜欢画墨竹和山水,作画时下笔如飞,作品往往水墨淋漓,人称“蒲落拓”。
这种粗头乱服的风格,在当时并不被人赏识,却给了早年学画时的吴昌硕很大的震撼。
此件作品作于1890年,时年吴昌硕47岁。
我们从这件其早年的画作中,似乎能隐约地感觉到来自蒲华的影响。
展品中还有一件吴昌硕与蒲华合作的《岁寒交图轴》,作于光绪甲午(1894),由吴昌硕绘梅花,蒲华补竹,相得益彰,可谓两人早年交往的直接证物。
吴昌硕题画诗(款识,题识)欣赏(7)801.吴昌硕行书七言诗款识:鼎士世讲。
丁卯春杪,安吉吴昌硕年八十四。
释文:芜芜草色春风前,渡头老屋围溪田。
牛羊鼓腹犬高卧,唯有白鸥饥看天。
802.吴昌硕行书咏梅诗款识:画梅二首,安吉吴俊卿。
释文:危亭势揖人,顽石默不语。
风吹梅树花,着衣幻作雨。
池上鹤梳翎,寒烟白缕缕。
空山梅树老横枝,入骨清香举世知。
得意忘言闭门处,墨池冰破冻虬飞。
803.吴昌硕墨梅图款识:道心冰皎洁,傲骨山嶙峋。
一点罗浮雪,化为天下春。
符生老哥两正之。
弟俊卿。
804.吴昌硕风竹图款识:爵觚盘敦鼎匜钟,掩映清光竹一丛。
种竹道人何处住,古田家在古防风。
庚申六月,偶学板桥法于禅甓轩。
七十七跛叟吴昌硕。
805.吴昌硕水仙奇石图款识:水仙石头,高逸可爱,供在苦铁斋头,谓之曰岁寒三友。
癸巳长夏,写毕凉气袭人。
806.吴昌硕富贵黄金款識:媿非灌園叟,學種數叢菊。
黃金不救貧,何如粟一斛。
苦鐵。
807.吴昌硕墨荷图款識:香三千興大千,清蓮能結佛因緣。
何人夢上花跌坐,一夜晚誰參畫裡禪。
已未首夏,在昌碩年七十六。
808.吴昌硕奇石幽兰图款識:臨橅石鼓琅玡筆,戲為幽蘭一寫真。
中有離騷千古意,不須攜去賽錢神。
光緒丙申花朝,盆蘭大開,為之寫照。
昌碩吳俊卿並記。
809.吴昌硕清远图款識:秋光紅莫辨,朝日與芙蕖。
缶翁。
810.吴昌硕松菊图款識:松菊猶存,泉朋安在?風雨披離,山河破碎。
隙地誰家?吾思種菜。
乙卯長夏客滬上,於市肆見複堂畫冊,擬其筆意成此,然仍用篆書頓挫法也。
安吉吳昌碩時年七十又二。
811.吴昌硕四季花卉屏款識:(1).秦王庿後茶花,兩崦高低綻雪。
何因寫此嫣紅,欲與山靈爭絕。
敬民仁兄屬畫,教我為幸。
丁巳春仲,吳昌碩七十四歲。
(2).野薔薇映綠芭蕉。
丁巳春仲吳昌碩。
(3).人為多愁年少老,花本無愁老少年。
丁巳春客海上去駐隨緣室,七十四叟吳昌碩。
(4).杏子初花試暖風。
老缶。
812.吴昌硕行书七言联款識:秀夫仁兄雅屬,丙寅元宵集少陵句。
欣赏吴昌硕作品十件吴昌硕隶书奉爵雅歌四言联124cm×31cm×2 纸本 1920年西泠印社藏释文:奉爵称寿,雅歌吹笙。
字集奏詺,笔参石阙。
时庚申冬十月,吴昌硕年七十七。
钤印:仓石(朱)吴俊卿印(白)半日村(朱)吴昌硕临庚罴卣铭立轴150cm×56cm 纸本 1898年私人藏释文:惟王十月既望,辰在己丑,王格于庚罴宫。
王蔑庚罴历,赐贝十朋,又丹一柝,庚羆对扬王休,用作厥文姑宝尊。
其子子孙孙,万年永宝用。
光绪戊戌中秋后一日,雨窗病臂临《庚罴卣铭》,昌硕吴俊卿。
庚罴卣现藏吴氏两罍轩。
铭文五十一字。
盖同。
庚下一字篆作□,作器者之名。
韩履卿都转释作能,谓即熊罴之熊省。
吴让之茂才释作龙。
翁叔均云:字从能从冈,冈古网字,疑即罴字。
退老人谓释能释龙近似,而与篆文中凶字未详,当读为罴。
古之以罴名者,先秦两汉以来甚多,定为罴字无疑。
苦铁又录。
钤印:俊卿之印(朱)老缶(朱)缶无咎(白)吴昌硕隶书缉裳碧梧八言联133cm×22cm×2 纸本 1878年西泠印社藏释文:缉裳荷轻补屋萝密,碧梧秋晚红杏春深。
振甫六弟法家正腕。
戊寅三月朔,苍石吴俊书于爱日庐。
钤印:吴俊印信长寿(朱)吴昌硕隶书茅堂石领七言联177cm×33.5cm×2 纸本 1903年安吉吴昌硕纪念馆藏释文:茅堂高向西山雨,石领荒流东鲁云。
集祀三公碑字作隶,时癸卯秋仲。
昌硕吴俊卿。
钤印:俊卿之印(朱)仓硕(白)一月安东令(朱)吴昌硕篆书以朴其真七言联167cm×35cm×2 纸本 1915年君匋艺术院藏释文:以朴为秀古原树,其真自写余阳花。
惜篁仁兄属,集旧拓《石鼓》字。
时乙卯白露节,安吉吴昌硕。
钤印:俊卿之印(朱)仓硕(白)归仁里民(白)吴昌硕四体书诗文四条屏150cm×40cm 纸本 1918年西泠印社藏释文:乱离身世谁蘄残,(福)字分明鑿太平。
杀戒不开闻佛说,浮屠一握看天撑。
海上画派之吴昌硕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浙江孝丰(今湖州安吉)人。
为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是“后海派”中的代表。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
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酣畅淋漓。
乌干达1997《香港第11届亚洲国际邮展》小型张·吴昌硕像《双桃图》:此画是吴昌硕1903年秋创作的作品,自祝60寿辰。
原藏吴昌硕弟子著名画家王个簃先生手中,后捐献给南通市人民政府,再后移交个簃艺术馆。
此图笔墨劲爽老辣,设色浓艳沉着。
吴昌硕敢于用色,反俗为雅,乃大师手段。
更为突出的是这幅作品在构图上的疏密呼应,上幅密叶双桃,下幅一枝垂下,二、三叶勾底,正是硕果压枝、鸿寿满树。
T98《吴昌硕作品选》8-2·双桃图晚清吴昌硕《六十岁自寿双桃图》原画《芙蓉图》:此画是吴昌硕83岁时创造的一幅作品,曾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会上获绘画二等奖。
原画藏吴昌硕的孙子吴长邺手中。
此图芙蓉花卉,花开烂漫,以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含有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显得生气蓬勃。
芙蓉枝叶皆以大写意绘出,色墨并用,浑厚苍劲。
T98《吴昌硕作品选》8-3·芙蓉晚清吴昌硕《芙蓉图》原画《牡丹图》:此画也是吴昌硕78岁时所作的四条屏之一。
吴昌硕的写意牡丹,一是重气尚势,以浑厚豪放为宗,二是“直接从书法演画法”,以书、印、金石入画,如写如拓,高古凝重。
此图奇石侧一株牡丹绽放盛开,硕大的花朵在枝壮叶茂的映衬下显得风姿绰约,旁有几株含苞欲放的花蕾,与之形成视觉上的鲜明对比。
笔法单纯朴厚,大写意出花卉奇石,复色运用酣畅自如。
T98《吴昌硕作品选》8-5牡丹晚清吴昌硕《牡丹图》原画《秋菊图》:此画和上面的《牡丹》同为吴昌硕78岁时所作的四条屏之一。
海派书画领袖一代宗师——吴昌硕书画艺术海派书画领袖一代宗师——吴昌硕书画艺术集雅斋书画艺术吴昌硕吴昌硕(1844.8.1 —1927.11.29),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等等,浙江湖州人。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绘画题材以花卉为主,亦偶作山水。
前期得到任颐指点,后又参用赵之谦画法,并博采徐渭、八大、石涛和扬州八怪诸家之长,兼用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
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主张“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富有金石气。
讲求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的疏密轻重,配合得宜。
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吴昌硕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作有《缶庐集》。
【字画作品拍卖价格】2012年春季拍卖会上,共拍出吴昌硕画作品179件,成交129件,成交率72%,总成交价格1.28亿元。
其中,吴昌硕大师的画作《花卉立轴》以600万起拍,最终以1552万元的价格成交,又是突破了壹仟万元的大关口啊。
《五合图》以150万元的价格起拍,最终以352万元的价格成交。
目前拍卖价格最高的是2014年北京保利拍卖的1917年作的《花》,成交价格3852万。
现在拍卖均价在2000万左右。
根据历年拍卖纪录,我们可以看出吴昌硕作品价格,吴昌硕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
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
吴昌硕很多的作品是由其弟子照样摹临的,吴昌硕题款的。
故收藏吴昌硕的作品朋友要注意了,根据研究,吴昌硕的画伪题真者是不少的,一定要慎之又慎。
吴昌硕的梅花图和梅花诗!吴昌硕《红梅图》吴昌硕一生酷爱梅花,自号“苦铁道人梅知己”。
吴昌硕画梅注重气势,捭阖纵放,疏密有致,焦墨枯笔,顺逆来去,横枝纵丫,曲直苍劲,时而欲探水揽月,时而欲凌空飞去。
吴昌硕尤喜用篆籀之笔入画,作画之前,他总是先凝神静气,然后便运笔如风,一气呵成,自称为“扫梅”。
吴昌硕一生还以诗人自居,自云“三十始学诗,五十始学画”。
他在一八八六年四十三岁时一首《赠内》诗中就极为自得地说:“平居数长物,夫婿是诗人”。
在吴昌硕的诗和画中,以梅花为主题的占了近三分之一。
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1923年作之一《吴昌硕题十二洞天梅花图》三年学画梅,颇具吃墨量。
兴来气益粗,吐向治纸上。
浪贻观者咲,酒与花同醸。
法疑草圣传,气夺天池放。
能事不能名,无乃滋尤谤。
吾谓物有天,物物皆殊相。
吾谓笔有灵,笔笔皆殊状。
瘦鲛舞掔下,清气入五脏。
会当聚精神,一写梅花帐。
卧作名山游,烟云直供养。
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二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三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四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五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六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七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八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九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十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十一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十二吴昌硕《墨梅图》《墨梅图》题画诗: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
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
吴昌硕《墨梅图》《墨梅图》题画诗:皎皎寒姿妒残雪,亭亭孤艳倚斜阳。
风神绝妙斗邢尹,伴我不须时世装。
吴昌硕《梅花图》《梅花图》题画诗:梅溪水平桥,乌山睡初醒。
月明乱峰西,有客泛孤艇。
除却数卷书,尽载梅花影。
吴昌硕《墨梅图》《墨梅图》题画诗老夫无酒资,写幅梅花卖。
春风入毫端,腕底走百怪。
墨池飞霹雳,黑龙挂天外。
古苔点虬枝,香彻大千界。
笑彼煮石农,高名盖当代。
勒石在西泠,只如女郎画。
吴昌硕《墨梅图》《墨梅图》题画诗菜根咬不得,枯肠生杈枒。
吴昌硕题画诗(款识,题识)欣赏(9)1001.吴昌硕溪堂晚色立轴款识:荷花荷叶墨汁涂,雨大不知香有无。
频年弄笔作狡狯,买棹日日眠庐。
青藤雪个呼不起,谁真好手谁野孤。
画成且自挂粉壁,溪堂晚色同模黏。
丙辰春初病臂已甚,勉力为之,吴昌硕。
1002.吴昌硕斜阳古寺立轴款识:古关铃寂寂,古寺柏森森。
落叶风还埽,无钟趣已深。
作诗愁是佛,食肉扪心。
一抹斜阳外,残碑叹陆沉。
乙卯夏四月,录旧作,吴昌硕客沪上。
1003.吴昌硕玉兰图立轴款识:琉璃世界凈无尘,皎皎临风似玉人。
记得云英桥上遇,琼浆乞得祭花神。
丁巳夏,吴昌硕。
1004.吴昌硕银花玉屑立轴款识: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缀银花玉屑香。
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光绪卅年甲辰上巳日,客沪上去驻随缘室,对花写照。
苦铁道人病臂。
陈风子题莶:吴昌硕凈墨玉兰花巨幅精品立轴。
霍宗杰珍藏,杭人陈风子题。
1005.吴昌硕隶书七言对联片款识:谱笙五哥大人鸾胶之喜,譔句属隶即蕲正,弟吴俊卿。
释文:玉竟半分眉黛绿,银灯微衬剑光红。
1006.吴昌硕篆书立轴款识:乙酉冬十一月朔,临彝器款识数种,奉剑亭先生法家正,时同客吴下,仓硕俊卿并记。
1007.吴昌硕篱畔黄花立轴款识:黄花十月似丹枫,篱畔无霜亦变红。
安得醇醪朝夕有,玉颜酡好与君同。
壬子秋分节,安吉吴昌硕老缶。
1008.吴昌硕青莲结缘立轴款识: (1)、荷花晶如玛瑙碗,荷叶浓于墨玉盘。
宓妃夜游骑大鲤,漠漠江天烟水宽。
己丑八月客迟鸿轩写荷。
先师翁题廿八字,兹谨录之,俊卿。
(2)、香三千与大千,青莲能结佛因缘。
何人梦上花趺坐,一夜同参画里禅。
庚子五月再录旧作。
昌硕记。
1009.吴昌硕玉琼真态立轴款识:玉琼真态。
己酉初夏,吴俊卿。
汪洵题识:秋士写春。
汪洵篆。
钤印:汪洵何维朴题识:(1)、春风沉醉欲醒时,斜倚栏干态不支。
却怪嵚崎苍石老,也图富贵买燕脂。
己酉初伏,何维朴戏题。
(2)、昌硕此幅气厚韵深,使李馥堂执笔为止弗能过也,诗孙再题。
钤印:盘叟、朴印 .1010.吴昌硕品梅图立轴款识:正是地炉煨榾柮,漫腾腾处暖烘烘。
吴昌硕题画诗(款识,题识)欣赏(5)501.吴昌硕丹凤髓款识:妾生原在闽粤间,六月南州始梦盘;肉嫩色娇丹凤髓,皮枯梭涩紫鸡冠。
咽残风露清心渴,嚼破天桨齿沁寒;忽情当年妃子笑,红尘一骑过长安。
此诗相传为荔枝精所作。
光绪铭午寒孟。
吴俊卿录于去驻随缘室。
颗小而鲜者名香荔。
粤友李君季驯言之,镫下草草又记。
缶道人。
502.吴昌硕 1926年作行书七言诗录文:新诗题处雁飞翔,重屋孤舟树树僵。
毕竟禅心通篆学,几回低首拜清湘。
503.吴昌硕 1910年作行书五言诗录文:侵晓片帆孤,帆开云树。
学仙无酒后,捉月有情初。
水气秦邮驿,棠阴召伯墟。
民心真尚古,尺土视璠玙。
504.吴昌硕 1917年作菊石图录文:荒寂莫无俗情,老菊独得秋之清。
登高一笑作重九,挹赤城霞餐落英。
505.吴昌硕倭瓜图录文:倭瓜剖其中,空实鸡肉煮之,烂熟味与河豚并隽。
心出家第粥饭僧之说也。
506.吴昌硕富贵根基录文:石不能言,花还解笑。
春风满庭,发我长。
507.吴昌硕芦橘图录文:高枝实累累,山雨打欲堕。
何时白玉堂,翠盘荐金果。
508.吴昌硕菊石双清款识:荒厓寂寞无俗情,老菊独得秋之清。
登高一啸作重九,挹赤珠霞沧落英。
吴昌硕。
509.吴昌硕枇杷累累款识:高枝实累累,山雨打欲,何时白玉堂,翠盘荐金果。
缶。
510.吴昌硕乙巳(1905)年作掇英图册册页(八开)款识:一、翠豪浥露香,富贵花开早。
金谷酒常温,玉堂春不老。
乙巳凉秋,吴昌硕;二、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芦橘黄且肥。
鸟疑金弹不敢啄,忍饥空向林间飞。
乙巳秋,昌硕。
篱边五月菊尚存,折以补画。
缶翁;三、风味谁如十八娘,炎州六月满林香。
江南江北无人识,写出盈枝与客尝。
缶;四、秋容不一,其英可餐。
我方对酒,霜螯满盘。
录利叔句,苦铁;五、小凤招邀下碧城,仙乎幻作此花身。
草堂近日饶秋兴,细碎闲花为写真。
录井南老人句,昌硕;六、胡芦胡芦,尔安所职。
剖为大瓢,醉我斗室。
聋缶;七、尝读遗山酒赋,能覆婴儿未孩。
试摘架间璎珞,北窗醉我深杯。
吴昌硕题画诗(款识,题识)欣赏(6)651.吴昌硕乙卯(1915年) 墨竹简介:墨斗许画出数竿竹,日暮西风来,如闻戛寒玉。
潇潇一夜雨,破我还家梦。
翠色过墙东,留待宿雏凤。
乙卯春仲雨窗,吴昌硕并题句。
652.吴昌硕乙巳(1905年)作果实累累简介:(一).赤城瑕起。
(二).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
缶庐清供,偶然有此,特貌之。
乙巳重九先数日,癖斯堂雨霁试昔耶居士墨。
653.吴昌硕戊午(1918年)作花果四屏轴简介:(一).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芦橘黄且肥。
鸟疑金弹不敢啄,忍饥空向林间飞。
戊午先花朝三日,吴昌硕。
(二).灼灼桃之华,赤颜如中酒。
一开三千年,结实大如斗。
老缶年七十有五,时戌午花朝。
(三).依样。
老缶。
(四).风味谁如十八娘,炎州六月满林香。
江南江北无人识,写出盈枝与客尝。
戊午春仲吴昌硕。
654.吴昌硕朱实累累题识:芳掩道若,气矜昀当。
密束霞微,骈罗蹯光。
丙辰春日,吴昌硕画于海上禅甓轩。
655.吴昌硕 1917年作篆书墨迹书斋对联题识:古杭王同伯先生就猎碣存字集经句成此联洵二难并矣,录毕钦佩久之。
丁巳三月吴昌硕。
656.吴昌硕 1924年作石鼓文张继诗题识: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菇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井诘先生属,甲子夏吴昌硕年八十一。
657.吴昌硕 1917年作姹紫嫣红图题识:拳王庙陵茶花,两崦高枝绽雪。
而今画此嫣红,要与山灵争绝。
丁巳新秋吴昌硕。
658.吴昌硕春雨幽絟图题识:春雨一夕鸣,幽絟长过屋。
故园何时归,调鹤对新绿。
聋缶。
659.吴昌硕玉屑银花图题识:翠条无力引风长,点缀银花玉屑香。
韵友自知人意远,隔卯轻解白霓裳。
吴昌硕。
660.吴昌硕 1916年作石鼓七言联题识:以朴为秀古原树,其真自写余阳花。
鹤侪仁兄属篆集石鼓字应正,时丙辰五月,安吉吴昌硕。
661.吴昌硕 1903年作墨梅图题识:隔水香来何处寻。
癸卯冬录觉师僧句缶。
662.吴昌硕 1925年作富贵长春图题识:色如美玉气如云,瑟瑟香风动四邻。
吴昌硕题画诗(款识,题识)欣赏(7)801.吴昌硕行书七言诗款识:鼎士世讲。
丁卯春杪,安吉吴昌硕年八十四。
释文:芜芜草色春风前,渡头老屋围溪田。
牛羊鼓腹犬高卧,唯有白鸥饥看天。
802.吴昌硕行书咏梅诗款识:画梅二首,安吉吴俊卿。
释文:危亭势揖人,顽石默不语。
风吹梅树花,着衣幻作雨。
池上鹤梳翎,寒烟白缕缕。
空山梅树老横枝,入骨清香举世知。
得意忘言闭门处,墨池冰破冻虬飞。
803.吴昌硕墨梅图款识:道心冰皎洁,傲骨山嶙峋。
一点罗浮雪,化为天下春。
符生老哥两正之。
弟俊卿。
804.吴昌硕风竹图款识:爵觚盘敦鼎匜钟,掩映清光竹一丛。
种竹道人何处住,古田家在古防风。
庚申六月,偶学板桥法于禅甓轩。
七十七跛叟吴昌硕。
805.吴昌硕水仙奇石图款识:水仙石头,高逸可爱,供在苦铁斋头,谓之曰岁寒三友。
癸巳长夏,写毕凉气袭人。
806.吴昌硕富贵黄金款識:媿非灌園叟,學種數叢菊。
黃金不救貧,何如粟一斛。
苦鐵。
807.吴昌硕墨荷图款識:香三千興大千,清蓮能結佛因緣。
何人夢上花跌坐,一夜晚誰參畫裡禪。
已未首夏,在昌碩年七十六。
808.吴昌硕奇石幽兰图款識:臨橅石鼓琅玡筆,戲為幽蘭一寫真。
中有離騷千古意,不須攜去賽錢神。
光緒丙申花朝,盆蘭大開,為之寫照。
昌碩吳俊卿並記。
809.吴昌硕清远图款識:秋光紅莫辨,朝日與芙蕖。
缶翁。
810.吴昌硕松菊图款識:松菊猶存,泉朋安在?風雨披離,山河破碎。
隙地誰家?吾思種菜。
乙卯長夏客滬上,於市肆見複堂畫冊,擬其筆意成此,然仍用篆書頓挫法也。
安吉吳昌碩時年七十又二。
811.吴昌硕四季花卉屏款識:(1).秦王庿後茶花,兩崦高低綻雪。
何因寫此嫣紅,欲與山靈爭絕。
敬民仁兄屬畫,教我為幸。
丁巳春仲,吳昌碩七十四歲。
(2).野薔薇映綠芭蕉。
丁巳春仲吳昌碩。
(3).人為多愁年少老,花本無愁老少年。
丁巳春客海上去駐隨緣室,七十四叟吳昌碩。
(4).杏子初花試暖風。
老缶。
812.吴昌硕行书七言联款識:秀夫仁兄雅屬,丙寅元宵集少陵句。
吴昌硕简介及作品赏析吴昌硕,浙江省孝丰县人,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等。
他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同时,他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
晚年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精绝,声名大振,公推艺坛泰斗,成为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近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
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
用色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
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对吴昌硕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拍案叫绝,并预言其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
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
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
作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的吴昌硕,他的篆刻成就确实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
他的篆刻先从浙派”入手,后攻汉印,同时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的影响。
搞篆刻的人都知道,要刻好字首先要写好字,所谓七分写三分刻,而吴昌硕书法中篆书成就尤甚。
他喜临石鼓,两周金文及秦代石刻,他的篆书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有金石气息。
有这样的书法功底,篆刻自然不同凡响,细细品味吴昌硕的印章,会感觉到有种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的特点。
在篆刻方面,吴昌硕上取鼎彝、秦汉,下挹明清,创造性地以厚重的钝刀,用切、冲两种刀法结合治印,这样他的篆刻作品能在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小小一方印章所诠释的美学意义是巨大的。
苍茫古厚不可一世----吴昌硕花卉十二屏风胡妍妍两年前游走日本,寻找拍品时,意外地看到吴昌硕十二屏风的大照片。
眼前一亮。
问:画在哪?答:在博物馆借展。
不禁大失所望。
之后,有关十二屏风的丝丝风信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至,从北京到上海,从日本到美国,行家们都为此兴奋不已。
是的,多年来没有见到这样好的吴昌硕作品了。
即便中国美术馆的《绿梅通景四条屏》、上海博物馆的《玉堂富贵四条屏》、西泠印社的《花卉四屏》也不能与之比美,它太重要了!终于,王总亲自东渡扶桑签约,十二屏风千里迢迢地运到北京。
以200万到300万的估价,等待嘉德春季的拍卖。
200万还是300万好象还不能体现这十二屏风的价值,它的重要性远不在此。
吴昌硕(1844.9-1927.11)作为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作为“后海派的代表”,作为“印坊盟主”,作为“金石大家” 当之无愧地是近代中国画坛声震国内,名传海外的大画家。
李铸晋和万青力先生讲得更透彻:他是在新旧文化交替的历史背景下,对于传统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键人物。
是金石画风从晚清过渡到民国的主要继承者,在当时上海画坛,其地位与影响力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晚期吴昌硕绘画的发展将金石画风推向一种新的境界,同时也形成一个新的传统,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吴昌硕是大器晚成的画家,自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实际上他的艺术人生自幼便孕育萌发了,他8岁能作骈语,14岁学篆刻,26岁从大儒俞曲园学习文字、训诂和辞章,29岁得识吴大鍶、吴云、潘祖荫三大藏家,获观历代书画古籍,眼界洞开,40岁结识任伯年,44岁移居上海,56岁辞去仅当了一个月的“安东令”,专心笔墨。
60岁以后吴昌硕的诗书画印日进一日,声名鹊起。
有专家以为他55岁到65岁是成长成熟时期,65岁到82岁是高度成熟时期,82岁以后是凝滞守成时期。
《花卉十二屏风》创作的年代是1915年至1916年,正是吴昌硕艺术人生的高峰时期。
这年他72岁,被推举为海上题襟馆书画会会长,《苦铁碎金》四册和《缶庐印存》四册又同年出版,之前他还当选为西泠印社的社长。
《美髯如公》
吴昌硕,浙江安吉人。
工书法、篆刻,三十岁始作画,擅花卉。
所作人物极少,钟馗更不多见
纸本水墨《灯下观书》()1908年中国美术馆藏
《秋光图》
纸本设色《牡丹》(169x78cm)1916年中国美术馆藏
纸本设色《神仙福寿》()1917年中国美术馆藏
纸本设色《三千年结实之桃》(96x44cm)1918年中国美术馆藏
纸本设色《蔷薇芦桔》()1920年上海博物馆藏
本设色《依样》()1921年中国美术馆藏
纸本设色《菊花》()1926年
(1995年新加坡拍卖价8,000-10,000新加坡元。
《听松图》()1892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凤仙图》()吴昌硕纪念室藏
《野梅修竹图》(133x66cm)西泠印社藏
《香远益清图》(139x69cm)西泠印社藏
《山松图》1894年
《菜蔬图》(120x65cm)1896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紫藤》()1905年刘靖基藏
《紫藤》()1906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蔬果图》(68x33cm)1898年嘉兴博物馆藏
《富贵神仙图》()1899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崖兰图》1899年
《梅花蒲石图》(127x67cm)1902年西泠印社藏
《牡丹》()1905年刘靖基藏
《田园风味图》1907年
《天竹水仙图》()1908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荷花鸳鸯图》()1910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岁朝景物图》(152x80cm)1912年朵云轩藏
《荣华富贵图》()1914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岁晚缀红图》()1915年南京文物商店藏
《秋花竞艳图》()1915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葡萄图》(139x69cm)1915年上海博物馆藏
《高枝实垒垒》()1917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双株牡丹》()1919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雁来红》(121x40cm)1916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松图》(135x47cm)1923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花鸟山水册页》(二幅之一)1927年
《花鸟山水册页》(二幅之一)1927年
《花鸟山水册页》(二幅之二)1927年
《花鸟山水册页》(二幅之二)1927年
《丹霞图》()1920年寿崇德藏
《寿石硕果图》()1922年朵云轩藏
《松石图》(144x52cm)1919年朵云轩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