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作品欣赏全集
- 格式:pptx
- 大小:16.73 MB
- 文档页数:10
油画《父亲》赏析教案三、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音乐欣赏:播放一段《信天游》的MTV,请学生边听边感受,音乐过后给自己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情绪影响。
你甚至有些什么联想……2、油画欣赏:上一个话题讨论过后,接下来请学生欣赏一幅油画《父亲》,静心仰望屏幕上的父亲,沉淀一下内心,看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导入课题:油画《父亲》赏析(二)观察分析:1、画幅大小揭秘:尺寸216x 152厘米罗中立的成名作《父亲》去年频频出镜,但是艺术家本人对于《父亲》所呈现出的风格早已不再继续。
谈及《父亲》他说:“现在回头想想,当时最激动人心的是画的尺寸,这可以是一种观念的艺术,也开启了中国当代艺术。
”2、画家经历介绍:罗中立:1948年生,重庆市璧山县人,艺术家,教育家,四川美术学院校长。
1977年-1981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4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研修,1986年3月返校。
1993年晋升为教授。
现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3、画面背景介绍:罗中立的《父亲》,具有一种悲剧性震撼力,写实描绘相当深刻:运用特写构图,对头部形象作了极为精细的刻画,表现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理想和进程。
谁都无法忘却这张布满皱纹的脸,他是你我精神上共同的父亲,也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更是时代的产儿。
在经历了伤痕文学时期后,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更深沉、更本土的东西,20世纪80年代初的“乡土风”成为艺术家们追求的时尚,应运而生,西方现代艺术中超级写实主义成为《父亲》的最合适的借鉴。
今天面对《父亲》,我们仍能领受一种逼人的烧灼感和震撼力。
尚在四川美院学画的罗中立以一副超级写实主义作品《父亲》而一举成名。
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罗中立也由此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该作品是“从艺术的天国向现实的复归”,是“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
八年级上册知识重点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1课造型的变现力线《朝元仙仗图》(局部) 宋武宗元《菩萨立像》石雕唐代《宴罢》酒碗饰画约前490年古希腊《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弗兰克盖里(美国)《缠枝牡丹纹梅瓶》宋代水平线开阔感宁静感垂直线高耸感庄严感曲线柔美感强烈的动感圆线旋转感强烈动感线条是美术创作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它在绘画、设计、建筑、雕塑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技法上大致可分为三类,白描画法、工笔重彩画法、写意画法(简笔画发)。
明暗三大面:亮面、暗面、黑面五大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投影,反光《塔吉克新娘》现代靳尚谊《圣母玛利亚》(局部素描)达芬奇意大利《夜巡》伦勃朗荷兰体量是指一建筑物或雕塑作品等实物的物质体积,建筑物在空间上的体积,包括建筑的长度、宽度、高度。
体量的差异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上海世博会沙特阿拉伯国家馆《双环》雕塑英国现代亨利摩尔空间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方向和大小关系。
空间具有多种维度,绘画在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属于二维空间造型。
建筑、雕塑、环境艺术以及工艺美术中的器皿造型,都是利用实际物质材质制造出具有体积和空间的艺术形象,即三维空间造型。
林荫道霍贝玛(荷兰)焦点透视《阿尔让特伊的大道》西斯莱《清明上河图》张择端散点透视《临韦偃牧放图》李公麟散点透视罗丹【法】《思考者》三维空间——雕塑达芬奇【意大利】《岩间圣母》达芬奇【意大利】 (素描)空间的透视关系——虚实关系焦点透视散点透视成交透视平行透视第2课色彩的魅力色彩的产生在同一种光线条件下,我们会看到同一种景物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物体的表面具有不同的吸收光线与反射光的能力,反射光不同,眼睛就会看到不同的色彩。
因此,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
色彩的构成色彩一般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
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颜色的色彩,即反射白光的色彩。
第十二课松花湖浪木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目标:发现浪木根雕的魅力。
教学重点:通过浪木根雕艺术欣赏,喜欢上根雕艺术。
教学难点:松花湖浪木的形成原因和作品内涵解读。
解决办法:视频、图片、实例结合,透彻分析浪木的形成、内涵的解读及命名的寓意。
教具准备:课件、根雕小样、视频等。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案例分析、启发引导、互动交流、点评总结。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提问:大家听说过东北有“三宝”么哪位同学知道分别指的是什么公布答案:“东北三宝”指的是人参、紫貂、鹿茸,而且是中外闻名。
那么我还想问一个新问题,大家知道“三宝”之外还有一宝是指什么吗那就是松花湖浪木,这是咱们吉林省吉林市的城市名片之一,举世瞩目。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根雕艺术,走进松花湖浪木,探索松花湖浪木的奥秘。
松花湖浪木是指松花湖树根,浪木艺术正是根雕艺术中的一种,我们将从根雕艺术、松花湖浪木、作品内涵与艺术价值这三个方面去探索发现,艺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过程:1.根雕艺术: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经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源于大自然的根雕往往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味着百分之七十保留了根木的自然形态。
(想一想)这些奇特的根雕作品像什么展示六幅根雕图片,进入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一一发言,并猜测哪一件作品是浪木根雕做品。
总结:我发现大家的观察力还是很敏锐的,看似普通的根雕艺术,经过雕琢就变成了不平凡的人生百态。
图一雕刻的是松鹤和乌龟;图二雕刻的是一尊佛像;图三雕刻的是圣贤群像;图四是茶几雕刻;图五是花架雕刻;图六为托塔天王雕像。
2.开始创意:(想一想)大家感受到根雕艺术的魅力了吗那松花湖浪木作为根雕艺术中的一个特例,它又有哪些备受瞩目的独特魅力呢我想调查一下,咱们有多少同学曾去过吉林市松花湖。
那你们知道松花湖是怎样形成的么总结:在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丰满开始筑坝建水电站,形成人工湖,即松花湖。
美术初中美术作品立体与平面的全面表现美术作品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它通过平面或立体的手法来展现艺术家对世界的观察和表达。
在美术初中课程中,学生们将接触到立体与平面作品的创作与欣赏。
本文将探讨美术初中美术作品如何全面表现立体与平面。
一、立体作品的全面表现立体作品是指具有厚度、长度和宽度的作品,它能够给人以立体的感觉,给观众带来立体的视觉享受。
立体作品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雕塑、陶艺、建筑等形式来呈现。
在进行立体作品的创作时,美术初中学生可以运用造型、质感以及光影效果等手法来全面表现立体感。
首先,通过对形状、体积和轮廓线的处理,艺术家可以创造出立体的效果。
例如,在雕塑作品中,学生可以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技巧,使作品具有立体感,并通过线条和造型来传达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
其次,在立体作品中,质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学生可以利用材料的不同质地和表面处理的技巧,来表达作品所要表现的物体的质感,如柔软、光滑、毛茸茸等。
最后,光影效果也是营造作品立体感的重要手段。
学生可以透过对光线的把握来塑造阴影效果,从而增强作品的立体度。
在立体作品的欣赏中,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通过观察作品不同部分的细节、线条和形状的变化,来感受作品所传达的立体感。
同时,观众也可以通过与作品互动,比如触摸、观察作品的背面等方式,来深入感受立体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平面作品的全面表现平面作品是指呈现在二维平面上的作品,如绘画、素描、水彩画等。
平面作品通过运用线条、色彩以及构图等手法来表现物体的外观和表情,引导观众进入作品的视觉空间,传达艺术家的意图。
在进行平面作品的创作时,美术初中学生可以运用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以及构图的设计等手法来全面表现作品的平面感。
首先,线条是平面作品中重要的要素,通过线条的运用可以使作品增添层次感和表现力。
学生可以运用粗细不一的线条来表达不同的物体形态,通过线条的方向和形状的变化来表达物体的运动和姿态。
其次,色彩在平面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情感上的传递。
江苏省扬州市初中美术教材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通过多作品的直观比较,找到不同流派作品的基本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观察比较,对不同风格作品的异同进行简要的表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尝试从题材、色彩、用笔等方面抓起,对作品差异展开概括总结。
教学重难点掌控印象派的艺术特点与其它绘画流派之间的内在区别。
作品欣赏学习活动中运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收集材料,回顾复习1、检查课前同学们搜集和整理得有关画派的资料准备工作情况。
2、印象派艺术的基本特点3、导入新课:使我们各抒已见,共同来到艺术作品。
二、印象画家群体1、印象主义的主要画家作品观赏莫奈《印象日出》法国塞尚《静物》法国低更《塔希提妇女》法国凡高《向日葵》荷兰2、拓展其他画家:通过作品欣赏和教师讲解,简单答介绍四位有影响的画家:马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
三、观赏探讨1、评论印象画派各画家的绘画作品。
在鼓励的同时,对存有相同意见者,多不予引导,鼓励其刊登自己的看法。
2、修拉、凡高、塞尚、高更等的作品欣赏。
客观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作品,剖析印象画派的基本特点,领会画家和作品的特色;②鼓励学生灵活地对生活中大自然的色彩进行感受和表达;③生动的语言,合理的逻辑;④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辩驳。
四、总结概括印象主义绘画是世界绘画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与解放,它对绘画形式的探索和对绘画性的追求,使绘画变得更丰富、更自由,更具绘画特点,并由此引发了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形成。
1、导入图片观赏2、回顾回答印象派艺术的基本特点。
1、学生观赏印象主义主要画家的作品及特点。
2、了解印象主义其他画家及作品。
各小组展开即兴演说:学生分别挑选作品,自己的观点。
学生分析、比较、回答。
顺利完成作业:一篇短文或列出作品。
课型:综合课讲课教师:洪英华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观赏、传授和手工制作结合。
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并使学生介绍纸盒包装的形式、促进作用、特点和建议。
初中美术作品欣赏总结美术作品是一种非常独特且具有强烈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不仅开始接触和学习美术,同时也开始创作一些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反映了他们对美的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根据我所观赏的初中美术作品,来进行一些总结和回顾。
首先,初中美术作品的种类非常丰富多样。
在我的观察中,我看到了许多不同的艺术形式,包括绘画、素描、水彩画、立体作品等等。
每个作品都展现了学生们不同的风格和个人特点。
有些作品充满了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给人一种愉悦和活力的感觉;有些作品则采用了简约的线条和色彩,展现了一种内敛和沉静的氛围。
这些作品彰显了学生们的独特创造力和艺术审美。
其次,初中美术作品中体现了学生们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在一些作品中,学生们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例如,一幅绘画作品描绘了一片美丽的森林,我能够感受到学生对大自然的真挚喜爱。
在另外一幅作品中,一只小鸟栩栩如生地展示在纸上,仿佛要随时飞出来。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学生们对自然之美的理解,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除了自然,初中美术作品也展现了学生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关注。
一些作品以城市景观、人物形象等为题材,表达出学生们对于现代社会的感受和思考。
例如,一幅立体作品展现了一座繁忙的城市,高楼大厦、街道拥堵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现代都市的喧嚣和繁忙。
另外一幅作品描绘了一个戴着面具的人,令人联想到社会中的伪装和虚伪。
这些作品展示了学生们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关切。
此外,初中美术作品中的一些细节和技巧也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学生们通过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运用、色彩搭配、透视关系等,使作品更加生动且立体。
他们还通过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如水彩、铅笔、粉彩等,探索和表达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例如,一幅素描作品中,学生运用明暗对比和细腻的线条表现出人物的表情和情感;一幅水彩画中,学生运用透明度和色调变化令人感受到水的流动与变化。
《如何欣赏绘画作品(选修)》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使学生掌握欣赏绘画作品的基本方法和要点,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以及自主鉴赏艺术作品的综合素养。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程以“初中美术绘画作品欣赏”为主题,围绕作品鉴赏的基本要素,设置以下作业内容:1. 挑选一幅绘画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从作者背景、作品创作年代、画作的色彩运用、构图技巧等方面对所选择的绘画作品进行详细的资料收集和文字阐述。
学生应明确表述该作品的风格特点及个人感受。
2. 创作个人艺术评论:根据所研究的作品,撰写一篇简短的评论文章,包括对作品的个人评价、对作者艺术风格的理解以及对作品所传达情感和主题的解读。
3. 制作作品分析报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所收集的资料和自己的分析整理成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包括作品的名称、作者、创作背景等基本信息,以及色彩、线条、构图等艺术要素的详细分析。
三、作业要求1. 作品选择:学生需从课本提供的作品或教师推荐的画作中挑选一幅进行深入研究。
2. 文字表达:评论文章应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真实感受和理解。
3. 图文结合:分析报告应包含至少三张与作品相关的图片或草图,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结合学生的完成度、内容丰富性、表达清晰度以及个人感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作品分析中是否表现出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以及评论文章中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作业反馈在完成作业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反馈。
对优秀作品进行表扬,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意见。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交流与分享,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评价,以此提升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综合素养。
六、后续学习对于初次完成的美术鉴赏作业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可以鼓励其继续深入研究,并推荐参加更高层次的美术鉴赏课程或活动,以进一步培养其艺术鉴赏能力。
以上就是“初中美术课程《如何欣赏绘画作品(选修)》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的详细内容,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欣赏绘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其美术欣赏能力,为后续的美术学习和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