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SC)
- 格式:ppt
- 大小:8.71 MB
- 文档页数:90
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定SC审查细则1. 总则为了确保我国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生产相关企业。
2. 管理机构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定由SC审查机构负责实施。
SC审查机构应由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人员组成,并对审查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3. 审查内容SC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
3.2 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企业是否持有有效的食品生产许可证,许可证所规定的生产范围是否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符。
3.3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审查企业是否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培训、质量管理制度、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等方面。
3.4 生产工艺和设备审查企业的生产工艺是否合理,设备是否符合生产要求,是否有食品安全隐患。
3.5 原料和辅料审查企业使用的原料和辅料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是否有食品安全隐患。
3.6 产品标签和说明书审查企业的产品标签和说明书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是否真实反映产品信息。
3.7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审查企业是否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4. 审查程序SC审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4.1 企业申请企业向SC审查机构提交审查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4.2 初步审查SC审查机构对企业提交的资料进行初步审查,确认企业是否具备审查条件。
4.3 现场审查SC审查机构对企业进行现场审查,核实企业实际情况是否符合审查要求。
4.4 审查结论SC审查机构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审查结论,并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合格证书。
5. 监督管理5.1 SC审查机构应当对企业进行定期复查,确保企业持续符合审查要求。
5.2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对生产质量进行自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3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SC审查机构应当及时处理。
SC食品安全管理制度SC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企业在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中所建立的一套规范和管理体系。
该制度主要目的是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滥用添加剂等不合规行为的发生,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一、制度的目标和任务SC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以提供安全、健康、优质的食品给消费者。
制度的任务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中的风险评估、控制和监测,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保证食品合法合规。
二、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1.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推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2.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和食品安全管理。
3.采购部门:负责对原材料和包装材料进行严格的供应商审核和质量控制。
4.质检部门:负责对食品进行抽检,执行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并追溯食品生产、销售的记录。
5.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培训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三、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1.了解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点,从原材料的采购到食品的加工、贮存和销售每个环节都要控制风险。
2.确定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制定操作规范、落实质量控制措施、制定人员培训计划等。
3.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档案,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验和追溯。
四、食品质量控制1.对原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只选择合格和安全的供应商。
2.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作为生产的依据,确保符合国家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
3.针对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测,确保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符合要求。
4.食品样品的取样和测试,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五、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1.对所有员工进行食品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确保员工具备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2.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培训,提升员工的食品安全应对能力。
六、持续改进和监测1.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评估和改进机制,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技术改进。
市场准入制度
为加强市场经经营和食品流通管理,更好地规范市场食品准入管理方式,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结合市场管理工作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经营户准入管理
1、具有与经营项目要求相符的证件(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
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经营人与登记内容相符。
2、具有经营项目必备的器具。
3、经营项目符合市场划行规市要求。
4、无经查实的消费者投诉
二、食品准入管理
1、市场主办方对重点食品(蔬菜、鲜肉、活禽)推行索证备
案管理。
2、鲜猪肉必须经检疫部门检疫和生产商检疫,凭检疫证和检
验合格证方可进入市场销售。
3、农副产品和袋装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负责食品进货索证、
索票查证工作,对证件的有效合法性进行审查,并承担连带责
任。
建立商品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以备监管部门检查
4、设有快速检测室的市场定期进行食品质量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食品报质量监督管理部门验证后实施退市处理。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问答(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问答(三)目录一、综合,二、其他粮食加工品,三、食用植物油、食用油脂制品、食用动物油脂,四、调味料产品,五、肉制品,六、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及其他配方谷粉,七、饮料,八、方便食品,九、速冻食品,十、薯类食品,十一、含茶制品和代用茶,十二、其他酒,十三、蔬菜制品,十四、水果制品,十五、其他豆制品,十六、糖一、综合1. 现有细则中未涵盖的食品,如何办理生产许可证?答:现有细则中未涵盖的食品,按28大类中其他食品进行发证。
是否为未涵盖的食品,经总局组织专家委员会确认。
其他食品的申证单元为1个,即其他食品(具体产品名称),其产品类别编号为2801。
审查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2004版)进行审查。
发证检验项目按企业标准判定。
企业标准应经备案并通过合理性审查。
2.《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2004版)以及相关细则中,很多标准都在不断增加、更新和修订,当新标准发布实施后,我们是否执行新标准?答:新标准实施后,按新标准执行。
必要时总局会根据标准变化情况,组织对相关细则进行修订。
3. 保健食品是否应按加工食品的要求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答:所有已取得“健字号”、“准字号”的食品暂不纳入市场准入范围内。
4.在食品中是否可以添加当归、党参、沙参、罗汉果、百合、决明子、阿胶等动植物原料?答: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食药两用的物质,可以作为食品的原料或配料在食品中使用,但不得宣传、标注治疗功效;国家规定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只能在保健食品中使用。
为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食品生产企业禁止使用药品名称或可能引起消费者误以为是药品的名称命名食品。
5. 如何对企业标准的合理性进行审查?答:对企业标准的合理性进行审查时,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1)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的a.企业标准中的内容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通用的技术标准,如: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于产品的市场准入,一般的理解是,允许市场的主体(产品的生产者与销售者)和客体(产品)进入市场的程度。
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也称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指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监管制度。
因此,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
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
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是指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过程、原材料把关、执行产品标准、人员资质、储运条件、检测能力、质量管理制度和包装要求等条件进行审查,并对其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对符合条件且产品经全部项目检验合格的企业,颁发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允许其从事食品生产加工。
已获得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颁发的《出口食品厂卫生注册证》的企业,其生产加工的食品在国内销售的;以及获得HACCP认证的企业,在申办食品安全质量许可证时可以简化或免于工厂生产必备条件审查。
二、对食品出厂实行强制检验。
其具体要求有两个:一是那些取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并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准,具有产品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可以实施自行检验其出厂的食品。
实行自行检验的企业,应当定期将样品送到指定的法定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验;二是已经取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但不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委托指定的法定检验机构进行食品出厂检验;三是承担食品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必须具备法定资格和条件,经省级以上(含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查核准,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公布承担食品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名录。
三、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管理。
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生产加工的食品经出厂检验合格的,在出厂销售之前,必须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由国家统一制定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加印或者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并以“质量安全”的英文名称QualitySafety的缩写“QS”表示。
食品安全准入管理制度食品安全准入管理制度为了依法规范食品市场主体资格,严格食品市场主体准入登记行为,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国家工商总局《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定本制度。
一、严格食品流通许可行为,切实规范食品经营者经营资格(一)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受理食品经营者的食品流通许可申请,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对于符合规定的食品经营者依法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
(二)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照方便申请人办理和有利于监管的原则,合理设置食品流通许可窗口,公开食品流通许可事项、依据、条件、程序、期限和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目录等,依法受理食品经营者提出的食品流通许可申请。
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许可机关应当及时予以受理,并按要求书面通知申请人。
(三)受理食品流通许可申请的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认真审查食品经营者提交的申请材料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至第四项以及《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要求。
在必要时,审核发证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按照法定的权限与程序,对申请人的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
(四)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经对食品流通许可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的,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许可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
(五)食品经营者改变许可事项,应当向原许可机关申请变更食品流通许可。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改变许可事项。
食品经营者申请注销《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原许可机关在受理注销申请材料后,经审核依法注销《食品流通许可证》。
二、严格规范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登记注册行为,切实把好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六)申请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在依法取得相关许可后,向有登记注册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注册。
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制度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制度一、总则1-1 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工作,保障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食用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包括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经营企业等相关主体。
1-3 定义1) 食用农产品:指人们在日常饮食中所使用的农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谷物、蔬菜、水果、畜禽肉类等。
2) 市场准入:指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过程,包括准入条件、审批程序等方面的管理。
二、市场准入条件2-1 生产环境条件2-1-1 农产品生产企业应具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生产场所和设施。
2-1-2 农产品生产企业应按照规定采取农药、化肥等生产技术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2 生产工艺要求2-2-1 农产品生产企业应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对生产工艺进行规范化管理。
2-2-2 农产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生产环节进行监控和记录。
2-3 产品质量标准2-3-1 农产品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食品安全标准。
2-3-2 农产品生产企业应建立产品质量检测流程,确保产品质量满足标准要求。
2-4 产品标识要求2-4-1 农产品包装标识应清晰明确,包括产品名称、生产者信息、生产日期等内容。
2-4-2 农产品包装标识不得有虚假宣传、误导性信息等。
三、准入审批程序3-1 申请材料准备3-1-1 农产品生产企业应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包括企业资质证明、生产环境检测报告等。
3-1-2 农产品经营企业应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包括企业营业执照、经营资质证明等。
3-2 材料审核3-2-1 相关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2-2 对于符合准入条件的申请,相关部门应及时办理准入手续。
3-3 准入批准3-3-1 对通过审核的申请,相关部门应作出准入批准决定,并颁发市场准入证书。
3-3-2 准入批准决定应公示,向社会公开。
四、准入监管4-1 日常检查4-1-1 监管部门应定期对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日常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产环境、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