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一下《我们认识的数》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0《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3.10《我们认识的数》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认识的数这一节课主要涉及到的是数的比较和大小,包括1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44页至46页,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列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列的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出数的大小的顺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列的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出数的大小的顺序。
而教学的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接受这种比较和排列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数字卡片、小猪佩奇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些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入数的比较和大小这个概念,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接受。
然后,我会通过数字卡片和小猪佩奇贴纸等教具和学具,引导学生们进行观察和比较,帮助他们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列的方法。
我会通过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大字写出“数的比较和大小”这个主题,然后用小字列出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和实例,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看图填空,把下列图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数的比较和大小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比较大小的方法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在课后,我会针对这些学生进行额外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内容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数的比较和大小这个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新的,因此,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和接受这个概念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认识100以内的数(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数数数的基本含义总课时:10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教学内容:第21--23页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与发展。
2、要求学生在掌握20以内数的读写和初步知道计数单位“一”和“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
能够正确地地数出数量是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理解一个数在在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
3、通过提供给学生的材料能联系学生生活,对学生有吸引力、有挑战性,以促进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
重点:能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按照一定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
难点:感受“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口算14-516-913-412-811-615-712-516-8二、教学例题11、导入。
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枝铅笔2、出示全景图数出23根小棒,把它摆在桌子上。
思考:怎样摆能看得出很清楚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明确:因为23可看出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的数,所以摆成2捆带3根能看得出清楚。
进一步明确:二十几的直观表示方法。
3、你会摆一摆,数一数吗24 294、教师提问:29添上1是多少学生讨论重点突出:因为原来的9根与添上的1根合起来是1捆。
而1捆和2捆合起来是3捆。
所以29添上1是30.提问:(1)39添上1是多少(2)49添上1是多少(3)59添上1是多少…………让学生体会“满十进一”的计算方法。
5、追问: 99添上1是多少十根十根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6、板书:10个十是一百三、想想做做1.第一题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第二题根5根的数,一共有多少根香蕉。
指导学生:从0开始五个五个地数到1003、第四题学生仔细看图,明白题意。
认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6到1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三棱柱、圆柱的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让学生经历分、描、围、画和折等学习活动,在活动中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让学生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细致观察、主动探索、敢于创新、大胆交流的能力,同时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钉子板、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小朋友们喜欢搭积木吗瞧,这是红红和明明搭的积木,你能按照积木的形状不同将它们分分类呢(指名汇报)(把1、2、6、12、14号长方体分为一类;把4、7号正方体分为一类;把3、5、9、11圆柱分为一类;把8、10、13号分为一类叫三棱柱)2、揭题:今天我们要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认图形》板书:认图形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1、认识长方形(1)摸一摸请小朋友在你的学具里拿出一个长方体,用手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有什么感觉(平平的)那其它的面呢(也摸一摸感受一下)(2)画一画①你有什么办法把长方体的一个面画下来吗指名交流②教师按学生的说法,示范画出长方体的一个面(播放视频)③学生试着画出长方体的一个面。
师: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画得又好又快。
④展示学生作品,问:这些画出的图形的一样大吗小朋友们用长方体上的一个面,画出的图形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胖,有的瘦,但是它们都叫长方形。
(板书:长方形)⑤如果老师这样画,画出的还是不是长方形这样画呢(改变位置方向)(3)找一找师:启发(指着长方体教具的前面):刚才老师把这个面画下来,是长方形,用你手中这个积木的其他的面也能画出长方形吗(指一指、摸一摸)得出:长方体就是由几个长方形围成的。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 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 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3. 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能力。
4. 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书写,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计数器、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 播放有关海鸥飞翔的录像。
师:这是美丽的大海,为了让海鸥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为了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美丽,人们开展了挽留海鸥的行动。
下面让我们一起到海边去迎接海鸥,你们高兴吗?2. 出示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观看录像,感受优美的环境。
学生根据图片可能提出的问题有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 数出沙滩上海鸥的只数。
(1)同学们的问题可真多,让我们先来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吧!海鸥多可爱啊,快来数数吧!(2)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数给大家听一听。
2. 教学11的认识及数位的认识。
(1)如果用一根小棒(小方块)代表一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用多少根小棒(小方块)表示呢?赶快动手摆一摆。
(2)用投影仪出示摆成一堆的11个小棒(小方块),引导:你能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小棒(小方块)的个数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小棒(小方块)的个数呢?请做对的同学到投影仪上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他是怎样摆的?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摆出11。
(3)一个塑料槽中有10个小方块,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十。
你能说一说吗?(4)看着自己摆的11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5)把方块图出示在投影仪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组方块表示什么?这一个表示什么?(6)这一组表示1个十,它对着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