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可能性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2.01 KB
- 文档页数:4
2024年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1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并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
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
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可能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可能性》是对本册内容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总结。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并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概率知识,对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灵活运用概率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掌握概率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掌握概率的基本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概率知识。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事件的可能性。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讲解事件的可能性。
2.准备概率计算工具,如骰子、卡片等。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的可能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如抛硬币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概率是多少?如何计算?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骰子、卡片等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计算不同事件的可能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内容涉及不同类型的事件,如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
教师讲解答案,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5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圆1.出示幻灯:生活中的圆摄影作品,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图形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2.揭示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认识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我这有一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离它三米远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我们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2.实投学生成果(由画几个点到多点,直到圆)问:站在这几点都可以吗,为什么只能站在这几点上吗出现圆后问,还有地方站吗3.课件演示师: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圆上任意一点)圆上这样的点有多少个二、操作中认识圆1.屏幕上有一个圆,同学们能利用现有的工具制造一个圆吗2.学生画圆,师巡视3.汇报不同画圆的方法(先找用圆形工具画的汇报)拿线绳画的黑板演示谈话:这位同学拿这么长的绳子在黑板上画了这么大的一个圆,如果我想在操场上画个大圆怎么办呢圆规画的实投展示4.总结圆规画圆方法5.学生练习圆规画几个圆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圆形工具来画圆,人们为什么还会发明圆规呢6.观察自己所画的圆,除了一条封闭的曲线还有什么(点儿)给它取个名字——圆心(如果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用字母O表示7.拿出手中的圆纸片,你们有办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吗学生动手折问:除了圆心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折痕)你发现的折痕是什么样子的。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可能性》课堂实录一、教学内容分析《可能性》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可能性,并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分析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求概率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可能性,感受概率知识的应用。
2. 学生能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求概率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 掌握求概率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抛硬币、抽奖等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抛硬币、掷骰子等,感知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可能性。
(3)教师讲解求概率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法、列表法等,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以及求概率的基本方法。
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可能性,感受概率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求概率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教材没有采取直接出示计算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下面给大家分享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1.问: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师生一起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
2.揭示课题。
二.展开1.求圆面积的练习先用小黑板出示P27练习1——2再指名板演,然后让板演者说说计算过程。
最后再次复习圆面积在各种条件下的计算公式:S=πr2=π( )22.综合应用。
投影出示P27练习3~4题,先由4人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总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四.作业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1、能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
2、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图案。
3、欣赏各种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看到这些生活中美丽的图案,你想说什么?3、揭示课题:图案设计二、探究新知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1 、提问:这个花瓣图案是如何通过图形A得到的?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3、小组汇报,展示各自的方法与结果。
(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4、鼓励创新。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5、小结:这朵美丽的花瓣图案,原来是由基本图形A,通过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变换得到的。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单元比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数学好玩………………………………………………… 4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总复习………………………………………………… 28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篇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任六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
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勤于动脑,乐于探究。
但有几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稳定,作业需要老师不断督促,思维反应慢。
这就要求我在新学期里,不断探究、完善教法,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和独创性,使之善于思维,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学段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以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2)经历探索事物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发展测量、试图、作图等技能。
(3)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
2、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5)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
(6)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整理与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总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与代数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图形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统计与概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综合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
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可能性》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介绍《可能性》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教材内容,该课程主要介绍了概率与可能性的概念,并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概率计算的能力。
本文将对该课程进行评课,分析教材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评估其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课程的进一步改进提供建议。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可能性》是数学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引入概率和可能性的概念,向学生介绍了概率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教材内容包括了概率的定义、事件的分类与计数、概率的计算公式等。
其中,通过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引导学生了解和应用概率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组织结构教材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案例引入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概率。
教材通过多个问题的讨论和解决,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3.教材特点–简明扼要:教材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图示,向学生介绍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和掌握。
–系统全面:教材通过有机的编排,将概率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概率知识体系。
–注重实际应用:教材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概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分析1.教学目标–理解概率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掌握事件的分类和计数方法;–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概率的概念和应用场景。
–理论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例,介绍概率的定义、事件的分类和计数方法、概率的计算公式等。
–问题讨论与解决: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拓展练习:提供一系列的拓展题目,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手段–板书:使用板书方式将概率的定义、事件的分类、概率的计算方法等内容进行梳理和整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可能性第1课时可能性的大小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盒子及不同颜色的小球若干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抽过奖吗?中了吗?前两天我去买东西,遇见超市搞抽奖活动。
我感觉这次抽奖很简单,就是摸球,摸到绿球有奖,摸到红球就没有奖。
商家会怎样放球?为什么?如果你是顾客,你希望商家怎样放球?为什么?2.导入:其实,中奖率高低与可能性大小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可能性大小这个问题,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找到抽奖时中奖率低的真正原因。
(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回顾梳理,整理复习1.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能发生的,也有很多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还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同学们能举例说说吗?(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2)汇报:预设生1: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
生2:人不可能长翅膀。
生3:时间不可能倒流。
生4:妈妈今年可能会带我去外婆家过寒假。
生5:明天可能会下雨。
生6:小鸟不可能在水里飞。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在生活中,有的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的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
我们要学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4)请你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现象或事物。
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师:我在盒子里面放了10个红球、8个白球和4个绿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请同学们根据以前的学习讨论,并说明原因。
(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2)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汇报。
预设生1: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红球的数量最多。
生2: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最小,因为绿球的数量最少。
(3)提问:现在老师想让摸到绿球的可能性变大些,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变小些,你有哪些办法呢?预设生1:可以增加绿球的数量,这样摸到绿球的可能性就变大了。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北师大版六班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复习内容:教材练习四的内容。
复习目标:1.进一步把握三种常见的统计图,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能依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能依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洁的问题。
3.能对统计图中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教学重点:能依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洁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教学预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同学活动(二次备课)一、学问梳理(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第五单元《数据处理》的学问我们都已经学完。
关于这部分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回顾并解决问题。
(二)梳理反馈,建构网络。
组织同学回顾本单元学问,在小组内沟通汇总后进行汇报。
1.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它可以清晰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统计图的选择:依据它们各自的特点结合实际需求。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晰表示各部分数量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晰描述各部分的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晰反映事物的变化状况。
3.数据的整理:可以分段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4.复式折线统计图: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可以把两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然后绘制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清晰地看出数据分布状况及集中趋势。
二、针对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
(1)组织同学读题,理解题意。
(2)思索:依据题目要求想一想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较为合适?生:由于要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状况,所以应选择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3)同学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4)展现同学完成的统计图。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2题。
(1)让同学读题后说一说找到的数学信息。
生1:这是扇形统计图,在这道题中整个圆表示奇思家12月生活总支出;生2:奇思家12月生活支出有服装、文化、食品、水电气、赡养老人和其他。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5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1)一、引入课题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北京奥运会金银铜牌图)还记得在我国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健儿们一共获得了多少枚这样的奖牌?(100枚)运动健儿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骄傲!这些奖牌什么形状的?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形的事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形)看来,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老师带来了一些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想看看吗?(课件展示)从这些事物中,我们同样找到了圆,有的是利用了圆的美观,有的是利用了圆的特性。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和发现它的奥秘!出示课题:认识圆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圆和平面直线图形的区别课前,老师请大家自己在家里画一个圆并剪下来,请大家拿出你做的圆!请你像老师这样用手摸一摸圆形的边,观察一下圆形,说一说,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比较圆和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区别,知道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 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圆这种曲线图形吧!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请大家把手上的这个圆对折一次(师出示大圆演示),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你发现了什么?这两条折痕相交吗?再换不同的方向对折一次,有几条折痕?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师板书,课件演示)请同学们在你的圆上描出圆心,并用字母O表示。
(2)半径和直径(学生自学课本56页并用线段划出定义。
)除了圆心,你知道圆还有什么部分吗?(板书:半径直径)那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呢?下面请大打开书56页自学一下,并用红笔把概念划出来读一读。
(学生自学完。
)请同学来说说什么叫半径?(学生读出概念,然后课件演示)什么叫圆上任意一点?请你在自己的圆上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r表示。
谁来说说什么叫直径?(学生读出概念,然后课件演示)请你在自己的圆上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表示。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教案5篇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 能正确的听、说、读、写词汇holiday, last, early, meet, before能正确的听,说,读词汇 fun, National Day, a film, wonderful2. 能正确的听、说、句型What (else) did you do??We/I?3. 能正确地运用对话中的日常交际用语和三会句型 Did you like the film?It was a funny cartoon. We all liked it very much.. Were there any fruit trees on the farm? There were apple trees, orange trees and pear trees.4. 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5. 能运用本课所学语言谈论过去所做的事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教学难点:能比较流畅的朗读对话,并能在掌握对话的基础上运用本课所学语言谈论过去所做的事情。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a.单词,句型卡片。
b.练习题纸。
(每人一张)c.设计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多媒体教学的设施。
2.板书准备预先写好课题Unit 5 On the farm教学过程:Step 1 Greeting and warming-up1. T-Ss greet.(师生问好,活跃课堂,拉近师生距离)2. T: Look at this man, what’s his job?Ss: He is a farmer.T: His name is Macdonald. He has a beautiful farm.Before class, let’s listen to a song, it’s about Macdonald and his farm.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1. Teach: National Day ,holiday, lastT: What day/date is it today?出示CAI指名回答 These seven days is this week.(CAI出示 this week) These seven days was last week.( CAI出示 last week)T: What date was it? 指名回答T: Yes. It was the first of October.And it was the National Day. (CAI出示National Day领读)When National Day comes ,we usually have a long holiday . I had a wonderful holiday.2 .T: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I did this National Day holiday?You can ask me what did you do?指名几个学生提问,可提醒学生看黑板上早已贴好的句子。
可能性
泗县刘圩镇四山小学于礼洋
教学目的:
1、通过“猜测——实验——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黄、白色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天气预报画面
提示:请你看画面,猜一猜,播放的是什么电视节目?
师:做气象研究的叔叔阿姨们根据科学的预测就能告诉我们最近几天的天气情况,这多奇特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做“小小预测家”。
二、创设情境,试验探究
活动(一):体验“一定”、“不可能”事件的发生
组织4名学生上台与老师做摸球游戏,在盒中放入5个白球,让学生分别在盒中摸出一个球,然后出示给其他学生看,而后放入。
师:看到你们摸球老师也想玩,现在我也摸一个,你们猜猜,老师手上拿的球是什么颜色的呢?为什么呢?(板书:一定)
问:那我摸出来的球可能是黄色的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
过渡:是不是我们周围所有事件的发生都能预先确定呢?我们接下来做游戏,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活动(二):感受“可能”事件的发生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主题情景图)
(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个纸盒(告知学生盒中内装9个白球1个黄球)(2)提出问题:假如8个人依次轮流摸球,请想一想,摸到可能是什么球?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最大?(由每组的组长组织活动,教师巡视)
2、探索研究,得出结论
(1)猜测
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操作、体验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球游戏,把每次摸得得结果记录在书中的表格中,然后把球放回去再摸。
(3)统计摸球的结果,看一看:摸到的什么球次数多?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少?3、交流、验证
各小组将摸的结果进行交流,看一看是不是同样的结果,实际摸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测是否吻合。
小结:因为白球的数量多,摸的可能性就大;而黄球的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4、扩展
指导学生做课本P84“试一试”中的1、2题。
(1)第一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的结果: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还可能是红球。
(2)第二题。
请学生拿出学具转盘,如果我们随意转动转盘,当它自动停下来后,指针落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大?落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十次),然后汇报结果。
小结:刚才通过同学们的活动我们验证出:蓝色的区域大,指针落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就大;黄色区域小,指针落在白色区域的可能性就小。
活动(三):抛硬币
1、接下来我们来抛一抛手中准备好的硬币,每人抛十次,注意做好统计。
2、学生活动并汇报统计结果。
3、小结:正反两面向上的次数都差不多,为什么?请观察硬币的两面有什么特点?(只有两个面)因为硬币只有两个面,也就是区域相等(板书:区域相等),所以我们就说落地后正反两面向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板书:可能性相等)小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也可能相等,所以,我们要做个科学的“小小预测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P85“练一练”的第一题。
(1)课件出示题目,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组织学生把自己的推测结果和想法与同伴交流。
2、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班交流。
3、“抽签游戏”。
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在全班交流。
4、思考题:
盒子里装8个白球,两个黑球,2个黄球,闭上眼摸出两个球,结果有几种可能,请列举出来。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在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1、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2、小结: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具有可能性,请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藏有很多的数学问题等着大家去发现,去解决。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