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标准版)
- 格式:docx
- 大小:230.54 KB
- 文档页数:9
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存在问题1、我国蔬菜生产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蔬菜生产在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设施栽培技术、无公害生产新技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对蔬菜品种改良及其产业化方面都得到迅猛发展,并取得了长足进步。
截止l999年底,我国蔬菜人均占有量已达到31lkg。
另一方面,蔬菜生产面临的生态问题,如三废污染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和有机肥污染等而导致蔬菜质量下降,安全性受到威胁等,给绿色蔬菜的生产带来良好的市场空间。
绿色蔬菜,是绿色食品中的一种,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蔬菜的统称。
2001年4月,一项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的“无公害食品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菜篮子”为突破口,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自此,绿色蔬菜革命已在我国悄然兴起,正在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将会造福于整个社会。
一、我国绿色蔬菜生产现状蔬菜是绿色食品产品中发展速度较快,整体水平较高的一类产品。
从1990~1998年,我国共有95家企业的144个蔬菜产品注册绿色食品标志,占全国绿色食品产品总量的14.2%,绿色食品蔬菜实物产量达328.8亿kg,种植面积l9万hm2。
但从总体上,绿色蔬菜的种植面积仅占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的1%,年绿色蔬菜产量仅占垒国蔬菜总产量的1%,且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北京、山东开发的绿色蔬菜产品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7.8%和25.7%,而在四川、甘肃、新疆、海南、宁夏等省(区)还没有开发。
在我国蔬菜总量呈结构性、区域性和季节性明显过剩的情况下,发展绿色食品蔬菜潜力巨大。
蔬菜产品是较为特殊的商品,多以鲜食为主,许多产品无包装而直接进行零售,消费者难以区分哪一种是绿色蔬菜。
并且有些绿色食品蔬菜企业不能完全按照绿色食晶生产技术规程操作。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仍然是“重治轻防”,农药和亚硝酸盐残留量超标仍是我国蔬菜产品的瓶颈。
二、发展绿色蔬菜的前景我国是蔬菜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发展绿色蔬菜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和潜在的国内市场。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措施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8期周辉无公害蔬菜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蔬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商品蔬菜,近年来,由于蔬菜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种类多、危害大,菜农防治病虫害大多以喷施化学农药为主,而且农药使用剂量越来越高,导致蔬菜农药残留量增大。
一、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1、生产技术规程不能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开展无公害蔬菜技术推广的主要技术法规是技术规程。
但目前的规程还有许多实际问题。
(1)规程中一些指标描述方法不通俗易懂,如用d代表天数,用min代表分钟,用h代表小时等。
(2)有些措施执行起来相当困难。
如农药安全间隔期对一些随时采收的蔬菜执行起来较困难。
一方面要求间隔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像黄瓜还要间隔1~2d就得采收。
(3)生产过程牵涉到许多因素是不断变化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使得在指导无公害生产中,如何实现规程的要求还存在许多具体工作。
2、生产技术要点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要经过认证,获得证书。
对土壤、水和大气监测这3项蔬菜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5010-2002 的规定。
上游没有污染源,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的壤土地块,避开厂矿、医院,无工业“三废”污染的远郊区及非地方病高发区。
基地距主干公路线100m以外,防止PAHS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对于现有蔬菜基地距主干公路100m 以内的可以改种绿化树苗苗圃等。
3、技术规程宣传不够深入目前了解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生产者所占比率非常低,甚至领导决策层也不知道最基本的要求。
生产中常见规程得不到贯彻执行的现象。
二、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1、初步探索出治理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办法,蔬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获得有效的解决途径蔬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早就引起我国蔬菜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同时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环境容量、迁移规律以及在植物体内的富集状况等做了大量的研究。
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实践及对策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蔬菜产业也面临着一些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问题。
比如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添加剂使用等问题在市场上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健康隐患。
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以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从蔬菜质量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面展开阐述。
一、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蔬菜质量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尤其是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比例高达20%,重金属超标的蔬菜比例也在10%左右,这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会在蔬菜中添加一些化学合成的防腐剂、着色剂等添加剂,这些都直接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
二、存在的问题1. 农药残留问题突出。
农药的使用量呈逐年增加趋势,而且不少农民在使用农药时不注意掌握使用方法、剂量和稀释度,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严重。
2. 重金属超标现象普遍。
一些地区由于工业污染严重,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蔬菜生长在这些土壤上就会吸收大量的重金属,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3. 添加剂乱用。
一些商家为了美化蔬菜的外观、延长保质期,会随意添加一些化学合成的添加剂,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 加强农药使用管理。
建立健全的农药购买和使用登记制度,加强对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规范农药使用,减少农药残留。
2. 加强土壤环境保护。
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对重金属超标地区的整治力度,保障蔬菜种植基地的土壤环境安全。
3. 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管,严格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防止添加剂乱用。
4. 加强监督执法。
建立健全的蔬菜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加大对市场上蔬菜质量安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存在问题的蔬菜及时进行处置。
5. 完善法律法规。
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蔬菜产业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蔬菜的消费量逐渐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生产结构不合理、产销衔接不畅、品质安全难以保障等,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蔬菜产业向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围绕蔬菜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促进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意识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 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蔬菜生产中存在着地域分散、标准统一度低等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难以保障。
2. 加工和销售环节问题:蔬菜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蔬菜销售面临着市场波动大、价格波动频繁等问题。
3. 农民收入问题:部分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蔬菜产业无法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4. 产业链协同问题:蔬菜产业链条长,其中各环节之间协同不够紧密,导致资源浪费、效益不高。
5. 技术创新不足:蔬菜产业缺乏技术创新动力,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步伐。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蔬菜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也制约了蔬菜产业为国民经济带来更大贡献的能力。
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寻找有效对策,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推动蔬菜产业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提升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从而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企业更加全面地了解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蔬菜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本研究也旨在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国民健康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2. 正文2.1 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值逐年增长,产量也在不断提高。
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作者:王桂军王玉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4年第01期[摘要] 食品安全已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食品中与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每天都不可缺少的则是蔬菜。
然而当前生产的蔬菜又是污染最严重的,因此生产和发展无公害蔬菜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大事情[关键词] 蔬菜生产问题办法[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096-0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蔬菜的食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生产无公害蔬菜成为当前蔬菜生产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无公害蔬菜即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蔬菜产品。
一、存在的问题1.肥料的不规范使用化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蔬菜增产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蔬菜生产中农家肥使用量少而化肥却超标使用,不是按照蔬菜种类和生长时期按需施肥,而是认为化肥越多越好,特别是含氮高的化学肥料用量过大,造成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蔬菜产品品质下降。
2.农药的不规范使用农药作为蔬菜生产中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但是许多菜农对农药安全使用知识的不了解,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盲目使用化学农药,增加使用次数和农药使用剂量,造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的伤害。
有的菜农由于农药浓度过高造成蔬菜畸形花、畸形果的产生,出现大量的落花、落果现象;在农作物整个生长期造成叶片枯萎、落叶、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给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是蔬菜残留毒物检测不过关在蔬菜上市前,应由质量检测部门对蔬菜中重金属、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等有毒物质残留状况进行全面检测,保证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内(或参照国际)的食品卫生标准或相应地区的有关标准。
但实际中我们对蔬菜的产前、产中、产后监督力度不够。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分重视。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指出“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为首位[1]。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2001年4月,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和认证体系建设取得了极大进展,但从总体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出。
1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现状1.1管理职能交叉,管理职责不清目前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主要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农工商分离,产加销脱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权限分散在农业、贸易、工商、环保、卫生等不同部门,都依据相应的工作职能和行业法规,各自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测。
这种多头管理的现象导致部门职责不清,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管理脱节,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同时,目前仍缺少对政府管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制度化措施。
各部门通过立法的途径使其部门利益法定化,这种法律的部门化,进一步加剧了部门之间职能的重复交叉,而且大多的管制政策出台颁布后没有较好的事后监督和评估[2]。
1.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体系建设不完善(1)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上,表现在制定和颁布主体分散化,标准交叉现象严重。
农业标准从计划的提出、制定到审批发布涉及政府多个部门,部门职责不清,管理分散,相互掣肘,不仅导致管理的低效率,而且不可避免地造成技术标准重叠、交叉甚至技术内容矛盾的现象。
同时,标准制定不科学、透明度低,标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差,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的参与主体较少,标准的制定程序不规范,缺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咨询的过程。
(2)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上,一方面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自检能力薄弱。
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基地建立检测点的建设仍不足,大部分生产经营者还没有能力建立检测设施[3]。
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蔬菜产业是农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结构的变化,蔬菜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产业化程度不高、质量安全难以保障、市场竞争激烈等。
本文将从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进行探究,以期为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问题分析1. 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蔬菜生产主要以散户方式为主,规模小、管理难度大。
农户的生产水平和技术素养不高,无法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导致产业化程度偏低。
这不仅给生产带来一定的不便,同时也影响了蔬菜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2. 质量安全难以保障部分地区的蔬菜生产存在着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如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存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这不仅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我国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 市场竞争激烈蔬菜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市场需求量大。
由于产地众多、品种繁多,蔬菜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波动大、利润空间小,使得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益受到损害,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问题对策1. 加强产业化建设为了提高蔬菜产业的产业化水平,需要加强产业化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的散户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转变。
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政策支持农业合作社的建设,引导农户组织成为合作社,集中开发土地、规模化种植,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水平。
2. 加强质量监管在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方面,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蔬菜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
要加强蔬菜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控,避免污染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
推行绿色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性。
为了促进蔬菜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恶意炒作、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可通过政策引导,支持蔬菜产业在市场方面的创新和升级,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蔬菜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最新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蔬菜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最新版)摘要:通过对当前蔬菜产品安全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面发展的对策,以期为蔬菜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安全生产;现状;问题;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蔬菜等农产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以及上海世博会,大量的外国游客涌入至国内,对蔬菜生产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
但最近,国内许多地方又曝出不少有毒蔬菜的报道,使得人们更多的注意到蔬菜的安全品质上,而蔬菜安全品质作为蔬菜品质的最基本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消费者对蔬菜产品的第一要求。
由于过去在农业生产中的一些不良生产方式和其他各种因素造成当前蔬菜安全生产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通过对当前我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1蔬菜产品的安全现状最近几年,蔬菜产品的安全品质得到了很大重视。
首先就是政府部门的重视,国家农业部对无公害农产品的品质要求、操作过程以及产地要求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制定了相应的一些标准,其中包括对各种农产品生产的产地标准、农药化肥使用标准、农产品品质标准等,各个省、市、自治区也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了一些省级标准,同时对一些主要蔬菜品种的生产技术进行规范,从而大大加强了标准的可操作性[1-2]。
我国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指出“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为首位[1]。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2001年 4月,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和认证体系建设取得了极大进展,但从总体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出。
1 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现状1.1管理职能交叉,管理职责不清目前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主要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农工商分离,产加销脱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权限分散在农业、贸易、工商、环保、卫生等不同部门,都依据相应的工作职能和行业法规,各自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测。
这种多头管理的现象导致部门职责不清,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管理脱节,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同时,目前仍缺少对政府管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制度化措施。
各部门通过立法的途径使其部门利益法定化,这种法律的部门化,进一步加剧了部门之间职能的重复交叉,而且大多的管制政策出台颁布后没有较好的事后监督和评估[2]。
1。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体系建设不完善(1)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上,表现在制定和颁布主体分散化,标准交叉现象严重.农业标准从计划的提出、制定到审批发布涉及政府多个部门,部门职责不清,管理分散,相互掣肘,不仅导致管理的低效率,而且不可避免地造成技术标准重叠、交叉甚至技术内容矛盾的现象。
同时,标准制定不科学、透明度低,标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差,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的参与主体较少,标准的制定程序不规范,缺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咨询的过程。
(2)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上,一方面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自检能力薄弱。
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基地建立检测点的建设仍不足,大部分生产经营者还没有能力建立检测设施[3]。
蔬菜生产质量安全与管理措施蔬菜菜产品安全--概念广义:主要有3个方面,即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产安全。
狭义:强调的是质量安全,主要指生产出来的蔬菜产品及其在消费过程中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或潜在的不良影响。
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蔬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质量是否符合各项营养指标或是否变质;第二,蔬菜产品在生产、运输、贮藏及销售过程中是否受到污染,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污染物是否超过相关的标准。
保障蔬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问题的战略性意义:第一,它是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第二,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
第三,是与国际接轨和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一、影响蔬菜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根据来源不同,影响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农业种植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产品保鲜包装贮运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产品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农业生产中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潜在危害等四个方面。
(1)蔬菜种植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
包括因投入品不合格使用或非法使用造成的农药、硝酸盐、生长调节剂、添加剂等有毒有害残留物,产地环境带来的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石油烃、多环芳烃、氟化物等有机污染物,以及六六六、滴滴涕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2)产品保鲜包装贮运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
包括贮存过程中不合理或非法使用的保鲜剂、催化剂和包装运输材料中有害化学物等产生的污染。
(3)产品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如黄曲霉毒素、沙门氏菌、禽流感病毒等。
(4)农业生产中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潜在危害。
如外来物种侵入、非法转基因品种等。
二、如何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从产地到餐桌的多个环节。
根据生产过程先后,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应当通过产地环境清洁、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测、包装储运过程可靠、产品履历可追溯、法规标准认证有保障,以及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和风险评估等方面来实现。
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1. 引言1.1 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在蔬菜生产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壤污染、病虫害防治、气候变化影响、农药残留和市场需求变化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蔬菜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和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对于土壤污染问题,可以加强土壤监测和修复工作,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推广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技术。
对于气候变化影响,可以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推广节水灌溉和避灾减灾技术。
对于农药残留问题,可以加强农药残留监测和管理,推广有机认证和安全生产技术。
对于市场需求变化问题,可以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发布,培育特色品牌和推广营销模式。
综合利用这些对策和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蔬菜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土壤污染问题及其对策土壤污染是影响蔬菜生产质量和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化肥、农药、重金属等农业活动的排放和运用。
土壤污染会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健康。
为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探讨:1.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强调生态平衡和循环利用,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有助于减少土壤污染的发生。
2. 实施土壤修复:通过土壤修复技术,能够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健康的危害。
3. 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合理处理农业废弃物,减少对土壤的污染,避免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对土壤和植物造成伤害。
4. 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监管,遏制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减少土壤污染的风险。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污染对蔬菜生产的影响,保障蔬菜的质量和安全,促进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其对策。
病虫害是蔬菜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蔬菜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标准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91
蔬菜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标
准版)
摘要:通过对当前蔬菜产品安全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面发展的对策,以期为蔬菜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安全生产;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蔬菜等农产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以及上海世博会,大量的外国游客涌入至国内,对蔬菜生产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
但最近,国内许多地方又曝出不少有毒蔬菜的报道,使得人们更多的注意到蔬菜的安全品质上,而蔬菜安全品质作为蔬菜品质的最基本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消费者对蔬菜产品的第一要求。
由于过去在农业生产中的一些不良生
产方式和其他各种因素造成当前蔬菜安全生产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通过对当前我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
主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1蔬菜产品的安全现状
最近几年,蔬菜产品的安全品质得到了很大重视。
首先就是政府部门的重视,国家农业部对无公害农产品的品质要求、操作过程以及产地要求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制定了相应的一些标准,其中包括对各种农产品生产的产地标准、农药化肥使用标准、农产品品质标准等,各个省、市、自治区也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了一些省级标准,同时对一些主要蔬菜品种的生产技术进行规范,从而大大加强了标
准的可操作性[1-2]。
其次是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等的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目前,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各式各样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其中基本包括各种蔬菜品种,在一些大城市,基本上都能实现无公害蔬菜的周年供应。
2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但当前蔬菜生产中仍面临着许多威胁蔬菜产品安全品质的问题,
主要包括: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和前些年人们环保意识的缺乏,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三废”和生活污物排放及农用化学品大量施用造成农田土壤、农区水系及大气质量严重退化;大棚蔬菜由于连年耕作,造成土壤盐渍化严重,大棚蔬菜生产条件不断恶化,连作障碍显著。
由于不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管理以及蔬菜产品产后分级和加工等缺乏,造成蔬菜商品的安全品质不能满足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导致许多产品供过于求,但是优良的产品不足,特别是符合绿色农产品要求的商品蔬菜还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生活需要。
2.1生产环境的恶化导致的安全性问题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包括土、水、气的质量,是支配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农业加大投入,农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普遍存在着以农产品增产、高产为目标,注重农业投入的产量效应,忽视环境效应的问题。
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农业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农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质量退
化、农产品安全性的问题正日益严重地暴露出来。
据调查,中国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已达2000万hm2,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6,其中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城市和工矿区的郊区,而蔬菜生产的主产区往往也是这些地区,主要表现为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的污染,其中包括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农业用水水体富营养化等,从而造成蔬菜生产基地的环境恶化,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对蔬菜的安全生产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是制约蔬菜安全生产一个重要因素[3-4]。
大棚蔬菜栽培过程中由于土壤盐渍化及连作障碍而造成的蔬菜作物生长不良及品质下降,从而导致蔬菜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
我国很多蔬菜主产区都已有多年的蔬菜种植历史,蔬菜大棚连年种植,导致土壤盐渍化严重。
我国目前在设施农业的配套技术方面仍很落后,普遍存在将露地施肥习惯直接转移于设施农业中的现象,设施连作障碍严重,随着设施应用年限的延长,其内部土壤的理化性状和营养平衡遭致破坏,导致蔬菜各种生理病害及土传病害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及品质[5-6]。
菜农为了改善这种生产状况,过量施用化肥,导致蔬菜安全品质受到影响。
2.2不科学的生产方式造成安全性问题
蔬菜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种种不科学的生产方法,比如过量依赖化肥、不科学按规定使用农药以及在采后预处理过程如清洗、包装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无公害要求造成的二次污染等。
一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造成的蔬菜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
由于过量施用氮肥和化肥搭配不合理,每年转化成污染物而进入环境的氮素达1000万t左右,化肥的大量施用在造成土壤、灌溉水硝酸盐污染的同时,也使得作物本身过量的积累,从而造成这方面的安全性问题,而蔬菜是一类容易富集硝酸盐的作物,特别是一些叶菜类蔬菜,过度使用无机化肥是造成蔬菜体内硝酸盐积累过量的主要原因。
据一份对北京、上海、天津等七大城市调查,123种主要蔬菜品种中,硝酸盐轻度污染以下的仅占27.6%,中高度和严重污染的占72.40%,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推算不能食用的蔬菜已达26.80%,特别是叶菜。
过量及不合理施用化肥是蔬菜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污染的主要原因[7]。
二是不科学的使用农药而造成的问题。
尽管我国已明确可以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种类以
及各类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标准,规定可使用的农药中90%以上为高效、低残留农药,但仍有部分菜农为了追逐更高的经济利益,不顾法律法规非法使用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和一些无公害蔬菜禁止使用的农药,造成大量的有毒蔬菜注入市场,对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此外,农药使用不科学还表现在使用时间和剂量上,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对农药的使用并不是绝对禁止,一些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果合理使用,不会对蔬菜安全造成影响,但是如果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安全间隔期,盲目地增加农药用量或增加使用次数,也会对蔬菜的食品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
没有掌握好农药安全间隔期是当前农药对蔬菜食用安全性主要威胁[8-9]。
3发展对策
3.1加强优化农业环境质量的研究,改善蔬菜生产环境
农业环境质量的退化和恶化是中国农产品污染严重的根源,农业环境质量的保护是蔬菜产品安全的有力保障。
因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基础研究,提出中国土壤生态环境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硝酸盐等污染表征方法、临界指标与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
法,制定蔬菜安全生产的环境体系标准,建立起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监测、评价与预警系统、市场准入制度等农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重金属等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特别是生物修复实用技术的研究,提高土壤的安全生产能力。
通过科学的研究,根据污染程度及用途的不同,实施一些行之有效的土壤治污和土壤修复方法,并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研究,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方法,力图既能有效地进行农业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又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农业生产,同时提供所产农产品的安全品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3.2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促进蔬菜生产技术研究
更换新品种,可以使蔬菜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提高10~20个百分点。
一项新技术、一种新型覆盖材料的应用,往往伴随着整个生产技术体系的变革,可带来30%~50%甚至更多的增产增收的效果[10]。
依靠科技的进步,推广良种良法来发展蔬菜生产,不仅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能较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主要表现在选育引进优良品种(如抗病品种、品质优良品种和
稀有品种等)以及配套栽培管理方法;结合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特别是注重有机肥料的使用;采用先进科学的灌溉方法;引进和研发新型覆盖材料等。
通过使用和推广良种良法,可大大降低蔬菜无公害生产的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最大限度地降低蔬菜安全生产的成本,增强无公害蔬菜的市场竞争力。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