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救生设备使用管理及检查养护须知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4
船舶安全设备使用和维护规范随着全球海洋贸易的不断发展,船舶安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变得尤为重要。
正确的使用和维护船舶安全设备可以确保乘客和船员的安全,避免风险和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来论述船舶安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规范,以提高船舶运输的安全性。
一、船舶安全设备的分类和功能船舶安全设备根据其功能不同可以分为救生设备、消防设备和导航设备。
救生设备包括救生圈、救生衣、船用救生艇等,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保护乘客和船员的生命安全。
消防设备包括消防泵、灭火器等,可以有效应对火灾风险,保护船舶免受火灾的威胁。
导航设备包括罗经、测深仪等,可以确保船舶在海上航行时的准确导航。
二、船舶安全设备的日常使用规范1.定期检查:船舶安全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包括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和工作状态。
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设备,如救生圈和救生衣,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确保其充气和穿戴正常。
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设备,如船用救生艇,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其各项功能正常。
2.保养维护:船舶安全设备的保养维护至关重要。
应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其处于最佳状态。
对于消防设备,如灭火器,应每半年进行一次保养,包括检查灭火剂的充注情况和压力状况。
对于导航设备,如罗经,应每年进行一次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标志标识:船舶安全设备应有清晰的标志和标识,便于乘客和船员在紧急情况下找到和使用。
每个救生圈和救生衣上应标有使用说明和紧急联系方式。
每个灭火器上应标有使用方法和有效期。
船舶上的导航设备应有清晰的标志和指示,以便船员正确操作和导航。
三、船舶安全设备的紧急使用规范1.救生设备的使用:在紧急情况下,船舶乘客和船员应熟悉救生设备的使用方法。
使用救生圈时,应将圈套住腰部,系好绳子,并确保圈上的信号灯正常工作。
使用救生衣时,应正确穿戴,系好扣带,并确保衣上的口哨和救生灯齐全。
使用船用救生艇时,应按照指示进行操作,确保艇的平稳下水和乘坐。
2.消防设备的使用:在火灾发生时,船舶乘客和船员应迅速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船舶救生设备维护保养须知1.总则1.1按《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修正案、《国际救生设备规则》和中国船级社的规范要求以及主管机关的规定配备了船舶救生设备。
1.2本须知规定了“新鉴真”轮救生设备的保养要求,旨在规范对救生设备的维护保养、试验和检查,确保救生设备始终处于正常立即可用状态。
2.职责2.1各主管人员按《船舶检修、养护责任分工》的规定,分别负责对船舶救生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试验和检查。
2.2三副、三管轮为船舶救生设备维护保养责任人,对救生设备的维护保养试验和检查应分别记入《消防救生设备检查试验保养记录本》和《船舶应急设备试验、检查、修理记录簿》,全部的检查记录责任人应签名。
2.3船长、轮机长、大副负责对船舶救生设备的维护保养、试验和检查进行指导、检查并签名。
2.4公司安技部应对救生设备维护保养检查试验情况进行监督并在《消防救生设备检查试验保养记录本》及《船舶应急设备试验、检查、修理记录簿》签名。
3.维护保养计划3.1三副、三管轮分别负责制订船舶救生设备的年度维护保养、试验和检查计划,并报大副、轮机长列入“船舶年度维修计划表”。
3.2三副、三管轮制定的船舶救生设备年度维护保养、试验和检查计划应满足《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修正案、中国船级社、主管机关的要求。
3.3船舶救生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试验和检查,应依据所制定的维护保养计划进行。
任何检查、保养和修理应按照救生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检查、试验与保养方法进行。
3.4制订维护保养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在计划实施时能确保救生设备的可靠性。
3.5维护保养计划应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图示予以表达。
3.6救生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的内容应包括:1)润滑点示意图,并标明所用的润滑剂。
2)可替换部件一览表。
3)备件来源一览表等。
3.7救生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所涉及项目应包括下列设备和设施:1)救生艇(包括兼救助艇)及其属具。
2)快速救助艇及其属具。
文件编号: I-SS-19 版本/修改: 2012/0 生效日期: 2012-04-16编写:安监部审核:殷焕宇批准:曹致俊救生设备维护保养须知1总则1.1船舶应按《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修正案、《国际救生设备规则》和船舶所入船级社的规范要求以及船旗国主管机关的规定配备救生设备。
1.2本须知规定了船舶救生设备的保养要求,旨在规范各船对救生设备的维护保养、试验和检查,确保救生设备始终处于正常立即可用状态。
2职责2.1各主管人员按《船舶检修、养护责任分工》的规定,分别负责对船舶救生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试验和检查。
2.2三副、三管轮为船舶救生设备维护保养责任人,对救生设备的维护保养试验和检查应分别记入《消防救生设备检查试验保养记录本》和《船舶应急设备试验、检查、修理记录簿》,全部的检查记录责任人应签名。
2.3船长、轮机长、大副负责对船舶救生设备的维护保养、试验和检查进行指导、检查并签名。
2.4公司机海务监督员应对救生设备维护保养检查试验情况进行监督并在《消防救生设备检查试验保养记录本》及《船舶应急设备试验、检查、修理记录簿》签名。
3维护保养计划3.1三副、三管轮分别负责制订船舶救生设备的年度维护保养、试验和检查计划,并报大副、轮机长列入“船舶年度维修计划表”。
3.2三副、三管轮制定的船舶救生设备年度维护保养、试验和检查计划应满足《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修正案、船舶所入船级社、船旗国主管机关的要求。
3.3船舶救生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试验和检查,应依据所制定的维护保养计划进行。
任何检查、保养和修理应按照救生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检查、试验与保养方法进行。
3.4制订维护保养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在计划实施时能确保救生设备的可靠性。
3.5维护保养计划应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图示予以表达。
3.6救生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的内容应包括:1)润滑点示意图,并标明所用的润滑剂。
2)可替换部件一览表。
3)备件来源一览表等。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船舶消防、救生设备管理须知编号:DLHBC-JZ-XZ-021版本号:2.1审核人:批准人:受控状态:受控发布日期: 2019年5月15日实施日期: 2019年5月15日船舶消防、救生设备管理须知文件1.目的为加强船舶消防、救生物品管理,保证船舶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单位船舶消防器材、救生设施的管理和使用。
3.职责3.1 大副(三副)和轮机长(三管轮)负责船舶消防、救生设备的管理工作3.2 甲板、轮机部各主管人员按相关制度的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持消防、救生设备处于立即可用的良好状态。
4.消防设备管理须知4.1 水灭火系统水灭火消防系统包括消防泵、消防管系、消防栓、消防水带、通岸接头、接扣和水枪等。
4.1.1 消防泵是水灭火系统的主要设备,由机舱管轮负责维修保养,在航状态时,必须符合可用的良好状态。
4.1.2 消防栓、消防水带、接扣和水枪应按规定合理配置,并配套齐全,色泽鲜明醒目,放置地点有明显标志,高度适宜取用方便。
4.1.3 消防栓阀门应保持活络,周围不应堆放杂物,装载甲板货物时,应留有足够空隙,以便接卸水带接扣和开关阀门。
4.1.4 配备通岸接头,备齐螺栓、螺帽、垫片和垫圈,存放于明显易见并便于取用的地方。
4.1.5 每次出航前或消防演习时,(应急)消防泵应进行出水试验。
如有故障要及时排除或修复,冬季应及时检查甲板管系残水是否放尽,避免管路冻裂,影响应急使用。
4.2 固定灭火系统固定灭火系统主要指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4.2.1 固定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固定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是机舱和货泵舱、油漆间等其它舱室封闭灭火的专项设备。
由机舱管轮负责维修保养。
当船舶在航状态时,必须符合即刻可用要求。
固定灭火系统室门口应配置应急钥匙,站室内气瓶组应放置牢固,禁止堆置或悬挂杂物,以免影响操作,拉索及导向滑车应定期加油润滑,所有阀门必须保持活络。
固定灭火系统操作箱附近应有该系统管系分布路线和阀门的控制及操作示意说明图,还应有经船长批准的操作规程。
船舶救生消防设备维护须知Ship life-saving fire equipment maintenance Instruction1.固定式气体(CO2)灭火系统保养须知Fixed gas (CO2) fire-extinguishing system maintenance guidelines1.1.适用范围:有固定式气体(CO2)灭火系统的船舶。
Applicable scope: equipped the fixed gas (CO2) extinguishing system on board.1.2.保养负责人:三副。
Maintenance supervisor :3/O1.3.保养周期:Maintenance period:1.3.1.每季度常规检查,三副与水手长共同检查,内容为站室钢瓶操纵装置、通风装置、通讯设备及声、光报警装置。
Routine examination, to be carried out by 3/O and bosun, items are as follow cylinder control device, ventilating devic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and sound and light alarm device.1.3.2.所有管路每2年用压力0.5Mpa空气作畅通试验;每4~5年进行试验压力至少为0.7Mpa气密试验;瓶头阀至分配阀箱的管段每8~10年进行压力为11.8Mpa的液压试验;管路液压试验后,应将流体排除干净。
All piping to be carried out the blowing off test with 0.5Mpa compressed air every 2 years interval, air tightness test to be carried out with 0.7Mpa compressed air every 4-5 years interval, hydraulic test of the pipe between the cylinder head valves and the distributing box to be carried out with 11.8Mpa compressed air every 4-5 years interval, piping hydraulic test, the residues should be excluded clean fluid.1.3.3.每五年管系(自分配阀至喷头段)压力试验。
船舶消防设备和救生设备的管理对于船舶安全至关重要。
良好的管理能够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以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本文将重点介绍船舶消防设备和救生设备的管理措施。
一、船舶消防设备的管理1. 设备选购:在购买船舶消防设备时,需要选择符合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的设备,并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购买时应与可靠的供应商合作,避免采用低质的设备。
2. 定期检查和维护:船舶消防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具体包括消防水泵、消防栓、灭火器、灭火系统等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
3. 培训和演习:船员需要定期接受相关消防设备的使用培训,熟悉操作方法和应急措施。
同时,定期进行船舶消防演习,以检验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船员的应急能力。
4. 更新和升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船舶消防设备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以适应新的安全要求和标准。
船舶管理者要密切关注相关技术发展,及时更新和升级设备。
5. 灾难事故分析:对于发生的灾难性事故,需要进行详尽的事故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提高船舶的防火能力。
二、船舶救生设备的管理1. 设备选购:购买船舶救生设备时,需要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设备,并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船舶救生设备包括救生衣、救生艇、救生圈、救生筏等,购买时要查验设备的质量和证书。
2. 定期检查和维护:船舶救生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具体包括救生衣和救生艇的充气装置、救生圈和救生筏的充气和封闭装置等的定期检修和维护。
3. 培训和演习:船员需要接受相关救生设备的使用培训,熟悉救生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应急措施。
同时,定期进行船舶救生演习,提高船员的应急能力。
4. 更新和升级:船舶救生设备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以适应新的安全要求和标准。
船舶管理者要及时关注相关技术发展,购买更新的设备。
5. 灾难事故分析:对于发生的救生事故,需要进行详尽的事故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提高船舶的救生能力。
第一章灭火系统维护保养打算1、消防总管、消防泵、消火栓、包括水带、水枪和国际通岸接头〔一〕每周一次(1)检查主消防泵,保持良好状态。
(2)检查应急消防泵:为冷启动配备的加热装置;专用燃油足够供泵在最大负荷下运行至少 3 小时,在机舱外贮存足够燃料供泵再运行15小时;启动系统和/或止回阀的运行状况,截止阀和考克的工况。
检查泵浦在所需要的压力下的运行状况〔20 分钟〕;应急消防泵处所:泵处所四周被隔热,如与机舱直接相通,设有气闸或远控水密门且工作正常。
水带箱的铰链正常,每个水带箱均配备扳手,水带存放位置适宜、数量符合防火把握图的要求,水带密封圈正常。
消防水带箱四周有水枪,全部水枪处于工作状态,水枪数量足够,系两用水枪〔喷雾/水柱〕。
有足够的消防栓和水带接头,开关正常。
〔二〕每月一次消防总管在有压力下用小锤检查,特别留意:污泥易积聚的地方、易腐蚀的地方及检查通向机舱的消防总管上的截止阀是否正常。
国际通岸接头应配有标准法兰盘,四套螺栓和螺母,一个密封圈。
〔三〕每季度一次水灭火系统的各开关、阀件检查、加油活络,水带检查、重卷。
水灭火系统的喷水系统操作须知是否永久显示,检查给水泵在系统压力下降时的自动启动功能,管系是否有腐蚀或渗漏迹象,机舱外部的安排器应处于良好把握状态,随机检查喷嘴状况。
〔四〕每半年一次除锈,补油漆、标志。
〔五〕每年一次全面除锈,油漆,重做各类标志。
检查消防泵、应急消防泵马达的风叶、连接轴;紧固接线柱、检查接线盒。
马达把握箱:紧固接线柱、检查过载继电器、清洁继电器接触器。
检查应急消防泵的电磁阀动作时间,检查活络限位开关。
检查消防泵、应急消防泵的考必令。
全面检查水消防系统各部件的性能,并进展完整的效用试验和水压试验。
承受船检的[年度检验] 。
〔六〕每2..5 年一次必要时,拆检消防泵、应急消防泵。
承受船检的[期间检验] 。
〔七〕每5 年一次承受船检的[特别检验] 。
2、固定式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一〕每周一次对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的主控面板进展外观清洁、检查。
救生消防设备维护保养须知1工作职责1.1驾驶员总体负责救生消防设备的登记及维护保养工作。
1.2各设备主管人员负责主管救生消防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1.3船长负责监督检查救生消防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2工作流程2.1维护保养2.1.1救生消防设备的维护保养按须知文件《船舶和设备检查养护周期和分工表》的规定进行。
2.1.2驾驶员应将本船的救生消防设备在《救生消防设备登记簿》上做好具体记录,在登记时应将各类救生消防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摆放地点、有效日期等等登记清晰,若设备发生变化,应准时更新。
2.1.3各类救生消防设备应张贴标志。
2.1.4驾驶员工作调动时应将《救生消防设备登记簿》和船舶的救生消防设备交接清晰。
2.2维护保养工作要求2.2.1救生筏2.2.1.1救生筏摆放位置应宽敞平坦,确保能正常使用,不准在筏四周堆置阻碍筏投落的物件。
2.2.1.2救生筏除按规定进行系固外,不得再用其它绳索捆绑,以阻碍使用。
2.2.2救生圈2.2.2.1救生圈应按置在明显不受风浪冲击又易取的位置(不得缚压),不准随便动用。
5.2.2救生圈上应做好船名,船籍港及编号的标记。
2.2.3救生衣2.2.3.1船员保管的救生衣,应放置在各自的救生衣架或床铺四周,不行系牢,不得藏在衣柜内或随处摆放,更不准作为枕头使用,旅客使用的救生衣必需按规定放置在规定的地点。
2.2.3.2救生衣受潮后,不行放在炉子边或蒸汽管上烘烤。
2.2.3.3救生衣应编号,并标明船名及船籍港,附有口哨。
2.2.4水灭火系统2.2.4.1出水龙头四周不得堆集物件。
2.2.4.2水龙带及喷咀应放置在水龙头四周的肯定地点,不准作它用。
2.2.4.3水龙头的出口如系螺纹式,平常应盖上盖头,爱护接头螺丝纹不受操作,并防止堵塞。
2.2.4.4水龙带不行在烈日下暴晒或烘烤,用完后应吊高凉晒,如有油污应以清水及软肥皂用软刷洗净,不能用钢丝刷、沙子及强碱水洗刷。
2.2.4.5冬季寒冷时,甲板水龙头及水管应加包扎,使用后应将存水放净,以防冻结。
救生器材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救生器材管理,保证船舶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条例》及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制定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船舶的救生器材的配备、维护和管理。
第三条救生器材是指船舶上为应急救生所配备的供船员和乘客使用的设备和装备。
包括但不限于救生衣、救生圈、救生艇、救生筏、救生梯等。
第四条船东、船舶经营者应建立健全船舶救生器材管理制度,确保救生器材齐全、完好、有效,以确保船舶在遇险情况下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和救生。
第二章救生器材的配备第五条船舶的救生器材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配置,具体配备标准应根据船舶的类型、载质量、航行区域、航行季节等因素进行确定。
第六条船舶的救生器材应当按照国际和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选用和配置,并且应当具备相应的检验证书和合格证明。
第七条救生器材的配备要求应当在船舶检验时进行合格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救生器材应当立即进行更换或修理。
第八条船舶的救生器材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分区域配置,且在易燃易爆区域、高温区域及其他特殊场所应当额外配置救生器材,以满足安全需要。
第九条船舶的救生器材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第十条船舶的救生器材配备清单应当定期进行更新,确保与船舶实际情况相符,并且应在船上进行明显标识和公示。
第三章救生器材的维护管理第十一条船舶的救生器材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第十二条船舶的救生器材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定期的检验和测试,记录检验结果并备案。
第十三条船舶的救生器材在使用过程中如有损坏或失效,应当立即进行修理或更换,并且记录维修情况并备案。
第十四条船舶的救生器材维护管理应当建立相关的文件档案,记录救生器材的清单、定期检查记录、定期维护记录等。
第十五条船舶的救生器材维护管理应当建立专门的责任人,负责对救生器材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船舶救生消防设备维护须知解析前言船舶救生消防设备是保障船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装置,因此维护船舶救生消防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船舶救生消防设备的维护须知进行解析。
船舶救生设备维护救生衣救生衣是船舶上最基本的救生设备之一,其保证船员在海上逃生时能够保持体温并保护身体不受伤害。
对于救生衣的维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救生衣的气密性是否良好,一旦发现气密性不足,应该立即更换。
2.定期对救生衣进行冲洗并晾晒,以保证使用时干燥。
3.将救生衣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以免受潮或者霉变。
救生筏救生筏是船舶上另外一个重要的逃生装置,可供船员在遇到紧急情况下逃生使用。
对于救生筏的维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救生筏的气密性是否良好,一旦发现气密性不足,应该立即更换。
2.定期对救生筏进行人员集训,并检查救生筏是否完整、是否有漏气等问题。
3.定期对救生筏进行检查,必要时更换补给品等配件。
救生艇救生艇在航海途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逃生工具,对其维护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救生艇的气密性和实用性是否好,一旦发现问题应尽早更换或者修复。
2.对救生艇的驳船电池和划橹进行定期维护。
3.对救生艇配备的设计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必要时进行补充或者更换失效器材。
船舶消防设备维护灭火器灭火器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消防设备,其使用对于灭火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对于灭火器的维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灭火器压力表的指针位置是否在绿区,一旦低于绿区则应该立即更换或者充装。
2.定期进行灭火器外壳的清洗,并且盘点和补充需要的灭火剂。
3.定期培训船员使用灭火器技能,并配备灭火器操作手册。
消火栓消火栓的内部为了长时间使用,应做好以下几点维护:1.定期进行水压测试和实际检查,确保其正常使用情况。
2.检查空气水泡量,必要时进行空气检查补充;3.消火栓的消防栓和消防设施螺丝应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
消防水泵重要的消防水泵,其维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电机、转子、轴承、泵鱼等部件是否好,则会关键影响消防水泵的使用寿命。
1.目的规范船舶救生设备的使用及养护管理,确保救生设备始终处于正常可用状态。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船舶救生设备的使用管理和检查养护。
3.船舶救生设备3.1船舶应按《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修正案和船舶所入船级社或船舶检验机构的规范要求以及船旗国主管机关的规定配备救生设备、器材。
3.2船舶救生设备、器材主要包括:3.2.1救生艇(包括救助艇)及其属具、降落设备与登乘设备。
3.2.2救生筏及其存放及降落设备、静水压力释放器。
3.2.3救生圈及其自亮灯、自发烟雾信号、可浮救生索。
3.2.4救生衣和衣灯、救生服、保温用具。
3.2.5逆向反光材料、抛绳设备。
3.2.6视觉信号: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手持火焰信号、漂浮烟雾信号。
3.2.7通用紧急报警设备、有线广播、雷达应答器(SART)。
3.2.8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无线电应急示位标(EPIRB)。
4.使用管理4.1三副负责对全船救生设备、器材和设施的检查和管理;二副负责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和EPIRB的检查和管理;三管轮负责救生艇机及机械装置的检查和管理。
4.2船用救生设备、器材按其说明书、《训练手册》的指导进行正确使用,并由三副负责每二个月内对全船救生设备进行使用方法和救生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讲授情况记入《航海日志》;新船员上船后,结合新聘/转岗职责熟悉,尽快并不迟于其上船后两个星期,安排其进行使用船舶救生设备和器材的熟悉和训练。
4.3船舶应制定救生艇(包括救助艇)、救生筏等关键性设备操作须知,并予以张贴。
4.4船舶救生设备、器材应放置在取用方便的规定地方,取用通道不能阻塞。
4.5每次救生演习时,要对常用救生设备进行使用或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6船舶救生设备和器材消耗、短缺或损坏时,三副应及时提出配置申请,予以补充。
5.检查养护5.1维护保养5.1.1船舶按《船舶及设备预防检查和维护保养须知》规定的明确分工,以及《船舶及设备预防检查和维护保养周期表》规定的维护保养周期对救生设施、设备和器材进行妥善地维护保养。
船舶救生设备维护保养及救生艇操作须知一、船舶救生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性1.定期检查和维修定期检查船舶救生设备的状态和性能,包括救生艇、救生衣、救生圈等等,确保这些设备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如发现问题,需要及时予以修复或更换。
2.处理救生装备救生装备应妥善保管,存放在易取用的地方,并保持干燥,以防潮湿和腐蚀。
救生衣、救生圈等需要定期检查气体压力、补充干粉等,确保其可靠性。
3.培训船员船舶上的船员需要定期进行救生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正确的操作步骤,并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使用救生设备。
4.进行演练和检查定期进行救生演习和实际操作检查,以确保船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并熟悉救生设备的使用情况。
这样可以熟悉救生设备操作的同时,也可以评估救生设备的可靠性。
救生艇是船舶上最重要的救生设备之一,下面是救生艇操作的一些重要事项。
1.出发前的检查在救生艇出发前,需要检查艇体的完整性、救生艇设备的完好情况,确保所有的设备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还要检查救生艇的漏水情况和艇体的稳定性等,以确保艇体的可用性。
2.上船准备所有乘客和船员都需要佩戴救生衣,并确保救生衣的固定带牢固可靠。
同时,要检查救生艇是否能够正常放下,并确保船员掌握正确的放艇和启动顺序。
3.紧急情况下的操作在紧急情况下,船员需要迅速而有序地进入救生艇,并按照事先约定好的顺序和位置进行坐稳。
船员需要掌握救生艇的操作技巧和启动装置,适时地释放救生艇,并为每个救生艇安排负责的驾驶员。
4.救生艇的操作驾驶员需要熟悉救生艇的操纵装置,包括舵轮、油门和推进器等。
在操作救生艇时,需要注意船艇的平衡和稳定,以及控制速度和方向的准确性。
5.与其他船只的接触在救生艇操作过程中,务必避免与其他船只或障碍物发生接触。
驾驶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6.坐稳和保持平衡乘客和船员需要在救生艇内坐稳,并保持平衡,以减少救生艇在海上行驶时的颠簸和震动。
7.救生艇的返回和停靠救生艇返回船舶或岸上时,驾驶员需要选择适当的速度和角度,以确保顺利返回,并安全地停靠艇体。
船舶救生设备维护保养及救生艇操作须知1 目的本文对船舶救生设备维护保养和救生艇操作要求作了具体规定,旨在规范船舶救生设备的维修养 护工作和救生艇操作,保证所有救生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和正确操作救生艇。
2 适用范围本文适用于进入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船舶3 船舶救生设备的检查船舶救生设备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周期及检查项目详见附录一《船舶救生设备检 查表》,检查情况由大副记入《航海日志》和《船舶救生设备检查表》。
4 船舶救生设备的保养和检修船舶必须按附录二《船舶救生设备保养、检修表》的内容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并由大副将检验 和维护保养等内容记录在《月度设备维护和预防检修项目执行情况表》上。
5 船舶救生设备的润滑船舶必须按附录三《船舶救生设备润滑要求》的内容,对需要润滑的地方进行标识,并对标识点 进行定期润滑。
6 可替换部件电池、手持火焰信号、漂浮烟雾信号、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救生索、吊艇索、救生圈、救生衣、 抛绳器、救生艇属具和备品、手提灭火器等。
7 备件来源一览表由三副负责登记后备忘,详见附录四《救生设备来源、备品登记表》8 救生艇安全操作须知8.1 除演习操作及应急救助外,不得随意使用救生艇。
放艇须经船长同意。
港内放艇,事先还应 得到当地港口当局海事部门批准。
8.2 除"应变部署表"规定外,操艇人员由船长决定,非机动艇不少于 7人,机动艇不少于 5人, 其中必须有驾驶员(或持证艇员)1 人,轮机员1 人,水手2 人,机匠1 人,由驾驶员(或持证艇员)担 任艇长并指派同艇人员中受过训练的人作副指挥,艇长携带手提对讲机与船舶保持联系。
所有乘员必 须穿救生衣,听从艇长指挥。
8.3 收放艇由大副或水手长负责指挥和进行预检,机械部分由轮机长派人检查。
8.3.1 放艇前,应检查、配齐艇内属具及备品,机动艇尤应检查储油是否充足,并须发动机器一 次。
吊艇机械应进行运转试验,制动器应完好。
一、总则1. 为确保船舶在遇险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人员救助和撤离,保障船员和旅客的生命安全,根据《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我公司注册的船舶,包括但不限于客船、货船、油船等。
二、管理职责1. 船舶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检查船舶救生设备的管理工作。
2. 船舶船长负责船舶救生设备的全面管理,确保救生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3. 船舶三副负责救生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救生设备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4. 船舶全体船员应熟悉救生设备的操作方法,并按规定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三、救生设备的管理要求1. 救生设备的配备应符合SOLAS公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 救生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3. 救生设备应按照规定存放,不得随意移动或损坏。
4. 救生设备的使用期限应符合规定,超过使用期限的设备应及时更换。
5. 救生设备的标识、标签应清晰、完整,便于识别。
四、救生设备的检查与维护1. 船舶三副应定期对救生设备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1)救生设备的外观、结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2)救生设备的标识、标签是否清晰、完整;(3)救生设备的存放位置是否安全、合理;(4)救生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是否完整。
2. 检查中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并及时上报船舶管理部门。
3. 救生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应按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或相关规定进行。
五、救生设备的操作与演练1. 船舶全体船员应熟悉救生设备的操作方法,包括:(1)救生衣、救生圈的穿戴和使用;(2)救生筏、救生艇的启动、使用和回收;(3)救生信号的发射和使用。
2. 船舶应定期组织救生设备操作演练,确保船员熟练掌握救生设备的操作方法。
3. 演练过程中,船长和三副应监督指导,确保演练效果。
六、奖惩措施1. 对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救生设备处于良好状态的船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1.目的规范船舶消防设备的使用、管理以及检查养护,确保船舶消防设备始终处于正常可用状态。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船舶消防设备的使用管理和检查养护。
3.船舶消防设备3.1船舶应按《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修正案和船舶所入船级社或船舶检验机构的规范要求以及船旗国主管机关的规定配备消防设备、灭火器具。
3.2船舶消防设备、器材主要包括:3.2.1消防总管、消防泵(包括应急)和消防栓,包括水带、水枪和国际通岸接头;3.2.2固定式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自动喷水器、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3.2.3固定式灭火系统和其它灭火设备;3.2.4手提式灭火器(包括备用)、消防水桶、砂箱、砂桶、防火毯、太平斧等;3.2.5消防员装备(防护衣、头盔、长筒靴和手套、安全灯、呼吸器等);3.2.6紧急逃生呼吸装置(如有);3.2.7通用紧急报警系统、船内广播系统;;3.2.8通风系统包括挡火闸、挡烟闸、风机及其控制装置;3.2.9燃油供应的应急切断;3.2.10防火门,包括其控制装置;3.2.11易燃气体探测系统(如有)4.使用管理4.1三副负责对全船消防设备、器材的监督检查和管理;轮机长对机舱消防设备负有管理责任,同时确保消防泵、通风系统、燃油应急切断等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4.2船用消防设备、器材按其说明书、《训练手册》的指导进行正确使用,并由三副负责按规定每二个月开展全船消防设备使用方法和消防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讲授情况记入《航海日志》;新船员上船后,结合新聘/转岗职责熟悉,尽快并不迟于其上船后两个星期,安排其进行使用船舶灭火设备和器材的熟悉和训练。
4.3对消防泵(包括应急)、固定式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固定式灭火系统、燃油供应应急切断等关键性设备应按规定制定操作须知、步骤或流程图等,并予以张贴。
4.4船用消防设备应放置在取用方便的规定地方,并有明显标记,不得随意动用。
取用通道不能阻塞。
4.5船用消防设备的放置地点、数量应详细标注在防火控制图上。
船舶救生设备的使用原则
船舶救生设备的使用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按照规定佩戴:船舶救生设备包括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筏等,船员和乘客在船舶上必须按照规定佩戴合适的救生设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自救或被他人救助。
2.熟悉使用方法:船员和乘客应该熟悉救生设备的使用方法,
包括救生衣的穿戴和调整、救生圈的投掷和抓握、救生筏的展开和上下船等。
3.定期检查和维护:船舶救生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
其功能正常、完好无损。
在出航前和船舶安全检查中,必须对救生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4.遵循安全流程:在紧急情况下,船员和乘客应该按照安全流
程行动,如立即穿戴救生衣、跟随船员指挥、集合到集结点等,保持冷静并有秩序地进行救生行动。
5.不滥用和乱用救生设备:在正常情况下,船员和乘客不得滥
用和乱用救生设备,不得将救生设备用于非紧急情况下的活动,避免造成浪费和不必要的危险。
总之,船舶救生设备的使用原则是确保船员和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自救或被他人救助的基本要求,必须按照规定佩戴、熟悉使用方法、定期检查和维护、遵循安全流程,并避免滥用和乱用救生设备。
1.目的
规范船舶救生设备的使用及养护管理,确保救生设备始终处于正常可用状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船舶救生设备的使用管理和检查养护。
3.船舶救生设备
3.1船舶应按《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修正案和船舶所入船级社或船
舶检验机构的规范要求以及船旗国主管机关的规定配备救生设备、器材。
3.2船舶救生设备、器材主要包括:
3.2.1救生艇(包括救助艇)及其属具、降落设备与登乘设备。
3.2.2救生筏及其存放及降落设备、静水压力释放器。
3.2.3救生圈及其自亮灯、自发烟雾信号、可浮救生索。
3.2.4救生衣和衣灯、救生服、保温用具。
3.2.5逆向反光材料、抛绳设备。
3.2.6视觉信号: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手持火焰信号、漂浮烟雾信号。
3.2.7通用紧急报警设备、有线广播、雷达应答器(SART)。
3.2.8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无线电应急示位标(EPIRB)。
4.使用管理
4.1三副负责对全船救生设备、器材和设施的检查和管理;二副负责双向甚高频无线
电话和EPIRB的检查和管理;三管轮负责救生艇机及机械装置的检查和管理。
4.2船用救生设备、器材按其说明书、《训练手册》的指导进行正确使用,并由三副
负责每二个月内对全船救生设备进行使用方法和救生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讲
授情况记入《航海日志》;新船员上船后,结合新聘/转岗职责熟悉,尽快并不迟
于其上船后两个星期,安排其进行使用船舶救生设备和器材的熟悉和训练。
4.3船舶应制定救生艇(包括救助艇)、救生筏等关键性设备操作须知,并予以张贴。
4.4船舶救生设备、器材应放置在取用方便的规定地方,取用通道不能阻塞。
4.5每次救生演习时,要对常用救生设备进行使用或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6船舶救生设备和器材消耗、短缺或损坏时,三副应及时提出配置申请,予以补充。
5.检查养护
5.1维护保养
5.1.1船舶按《船舶及设备预防检查和维护保养须知》规定的明确分工,以及《船舶及
设备预防检查和维护保养周期表》规定的维护保养周期对救生设施、设备和器材
进行妥善地维护保养。
5.1.2三副负责船上常用救生设备和器材的检查、登记和申请配置,水手长、木匠配合
三副做好船上常用救生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5.1.3三副负责编制船舶救生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查计划,该计划应满足《1974年国
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修正案和船舶所入船级社或检验机构的规范要求以及
船旗国主管机关的要求,并报大副列入《船舶年度预防检修计划表》。
5.1.4三副对船舶救生设备的检查维护情况记录在《消防、救生设备检查养护记录表》,
并在每月底前汇总报告大副。
5.2每周检查和试验:
5.2.1试验通用报警设备。
5.2.2艇机进行一次正、倒车运转试验,总时间不少于3分钟。
5.2.3对救生(助)艇、筏、降落设备进行目视检查,包括吊钩、释放装置等。
5.2.4如果天气和海况允许,救生艇(自由降落式除外)应在不载人的情况下从其存放
位置移至能够表明降落设备满意工作所需位置。
5.3每月检查及试验:
5.3.1救生(助)艇及其属具:艇的结构状况及释放设备、电力供给系统(如有)、排
水系统、操纵系统、艇机和推进系统。
5.3.2救生(助)艇释放装置:活动部件、钢丝绳、吊艇钩、刹车装置、供气系统等。
5.3.3吊艇架:吊艇钢丝、滑车和活动部件的润滑;限位开关性能;艇架结构。
5.3.4救生筏及筏架;救生服/保温用具;试验供集合和弃船用的应急照明。
5.3.5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电池测试。
5.3.6只要天气和海况允许,结合演习,救生艇(自由降落式除外)应在不载人的情况
下从其存放位置放出。
5.4三个月检查和试验:
结合救生演习,每艘救生艇(含救助艇)至少降落下水一次,并在水面操纵,但
国内航行船舶可以在每3个月内至少扬出1次并每半年降落下水操作1次。
5.5六个月检查和试验:
5.5.1检测雷达应答器(SART)、无线电应急示位标(EPIRB)一次。
5.5.2自由降落救生艇至少降落下水并在水面操纵一次,如不可行时可模拟降落一次。
5.6年度检查:
5.6.1气胀式救生筏及其静水压力释放器由船检机构认可单位进行检修,并出具证书。
5.6.2救生艇释放装置在年度检验时进行检查和操作试验,认可的检修机构出具证明。
5.6.3卫星示位标(EPIRB)在无线电安全证书到期日前三个月内,或周年日前后三个
月由认可单位进行操作检测,以及不超过5年的间隔在经认可的单位进行检修。
5.7救生艇吊艇索进行定期检修时如发现超过规定标准或使用达到5年则应予换新。
5.8救生(助)艇降落设备进行彻底检查,绞车制动器进行动力试验,并出具证明。
6.记录
6.1三副负责将本船救生设备登记在《消防、救生设备登记表》上,在船保存五年。
6.2救生设施、设备和器材的检查和试验结果由三副记入《消防、救生设备检查养护
记录表》,保存五年;其中每周、每月的检查还应记录在《航海日志》。
6.3三副负责的每两月循环的救生知识讲授及使用训练记录在《航海日志》。
6.4新上船人员熟悉、训练救生设备按《新聘转岗人员熟悉职责程序》规定记录。
6.5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无线电应急示位标的检查、测试由二副(或电子员)记录
在《船舶应急设备测试记录簿》上。
6.6认可单位进行的检修、检测,由船技部安排进行,船舶保存其出具的相关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