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监测实施方案20160323
- 格式:docx
- 大小:33.23 KB
- 文档页数:6
清除蟑螂行动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清除蟑螂行动方案策划书》一、引言蟑螂是一种常见且令人讨厌的害虫,它们不仅会传播疾病,还会破坏食物和家居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为了有效清除蟑螂,保障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制定本行动方案策划书。
二、目标通过本次清除蟑螂行动,在一定时间内显著降低蟑螂的数量和密度,减少蟑螂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营造一个干净、卫生、无蟑螂的居住环境。
三、行动范围本次行动覆盖[具体区域名称],包括居民小区、商业场所、办公区域等。
四、行动时间[具体开始时间]-[具体结束时间]五、行动步骤(一)前期准备1. 组建专业的蟑螂清除团队,包括专业的灭虫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
2.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蟑螂的生活习性、繁殖特点、分布范围等信息,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清除策略。
3. 准备必要的灭虫工具和药剂,如杀虫剂、蟑螂诱饵、粘蟑板等。
4. 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蟑螂危害的认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清除行动中来。
(二)环境整治1. 清理卫生死角,清除垃圾、杂物、食品残渣等蟑螂容易滋生的物品。
2. 修复破损的门窗、墙壁、管道等,防止蟑螂进入室内。
3.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干燥整洁,减少蟑螂的生存环境。
(三)物理防治1. 使用粘蟑板:在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放置粘蟑板,引诱蟑螂粘住并捕杀。
2. 安装捕蟑器:在厨房、卫生间等重点区域安装捕蟑器,捕捉蟑螂。
3. 封堵缝隙:用密封胶等材料封堵蟑螂可能进入的缝隙,防止蟑螂进入室内。
(四)化学防治1. 选择高效、低毒、环保的杀虫剂: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
2. 重点处理区域:对蟑螂密度较高的区域,如厨房橱柜底部、垃圾桶周围、墙角等进行重点处理。
3. 注意安全:使用杀虫剂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药剂,同时要注意药剂的存放和使用安全。
(五)持续监测与评估1. 在行动期间,定期对蟑螂的数量和密度进行监测,了解清除效果。
2.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清除策略和方法,确保行动的有效性。
附件浙江省鼠、蚊、蝇、蟑螂四害密度监测方案一、监测范围与监测点设置每个街道确定为一个监测点。
在各个监测点中按监测的技术方法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场所作为调查点。
调查点在该监测点范围内不需要固定设置。
二、监测方法(一)鼠密度监测1.场所类型及数量1.1外环境建筑工地(折迁工地)100米延长线,公共绿地100米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100米延长线,河湖两岸100米延长线,共计400米延长线。
如街道辖区内无建筑拆迁工地或河湖,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他场所类型中。
1.2室内: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下同)食堂1个,农贸市场1个,食品制售或商场1个。
1.3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每年2月、4月、9月和11月各监测一次,全年共监测4次。
3.监测方法3.1 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
记录外环境4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计算方法为“鼠迹数/延长线长度×100%。
”3.2 室内:采用粘鼠板法。
将粘鼠板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记录放置24小时后粘捕到的鼠数。
密度计算方法为“粘捕鼠只数/粘鼠板张数×100%”。
每个餐馆布放5张粘鼠板,每个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各布放10张粘鼠板,每次室内监测共在5类场所布放50张粘鼠板。
(二)蚊密度监测1.各街道、开发区的监测场所类型及数量1.1居民区2个,单位2个,检查外环境。
1.2池塘或河流等大中型水体2个。
2.监测时间每月监测1次,全年共监测12次。
3.监测方法3.1在居民区和单位,检查各类有水容器、坑洼积水中有无蚊幼虫(或蛹),密度计算方法为:有蚊幼虫(或蛹)的积水处数/积水容器(下水道)数×100%。
3.2对池塘或河流,用500ml长柄勺取水,检查有无蚊幼虫(或蛹),每隔10米取水1勺,取水总勺数大于50勺。
病媒⽣物蟑螂密度监测实施⽅案病媒⽣物蟑螂密度监测实施⽅案⼀、总则根据“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印发全国病媒⽣物监测⽅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6〕215号)中《全国病媒⽣物监测⽅案》(以下简称《监测⽅案》)要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制定了《全国病媒⽣物监测实施⽅案》(以下简称《实施⽅案》。
(⼀)监测点的设置各省(⾃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根据本地⽣态环境特点、传染病流⾏情况和卫⽣创建⼯作需求设置本地常规监测点。
在全国常规监测基础上,每个省份选择2~5个地级市(其中应包括1~2个国家卫⽣城市)作为国家级监测点,每个国家级监测点⾄少选2个县(区)开展监测⼯作。
现有国家级监测点原则上保持不变,⽬前尚⽆国家级监测点或监测点数量不够的省份,根据⽣态环境特点、传染病流⾏情况等因素提出增加和设⽴监测点的申请,经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评估后确定。
(⼆)监测类群与⽅法本⽅案对于国家级监测点、常规监测点的不同病媒⽣物⽣态学及抗药性监测⽅法提出如下要求(见表1-1)。
(三)监测频次、时间本⽅案对国家级监测点、常规监测点的不同病媒⽣物及抗药性监测频次、时间提出如下要求(见表1-2)。
(四)数据收集、上报与分析反馈各省按照《监测⽅案》和《实施⽅案》组织开展本辖区的病媒⽣物监测⼯作,各监测点负责调查、收集和整理辖区内的病媒⽣物监测数据,在每次监测⼯作结束后3个⼯作⽇内通过电⼦邮件将本监测点原始记录表和汇总表逐级上报并汇总,按表1-2的时间要求,将国家级监测点监测记录表和汇总表、常规监测点汇总表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邮箱bmjiance@/doc/2f341e7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e5.html )。
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下级单位监测数据完整性和科学性进⾏逐级审核,如发现问题,通过电话逐级通知数据报送单位。
数据报送单位在3个⼯作⽇内对数据核实或解释,并重新上报监测数据。
附件4蟑螂监测实施方案1. 监测生境的选择监测区县可选择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餐饮环境、医院、居民区各不少于2处,按照粘捕法开展监测,或参照GB/T 27773-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蜚蠊》中相关要求(附录4-1)选择抽样量和生境按目测法开展监测。
每监测区县选择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餐饮环境、医院、居民区各不少于2处。
国家级监测点每个市选择不少于2个区县。
2. 监测时间粘捕法全年监测,至少两个月监测一次,监测时间为奇数月的上旬。
目测法一年至少进行两次,每半年完成50%监测抽样数量。
3. 监测方法国家级监测点必须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每处监测生境每次可同时参照目测法进行所在生境蟑螂活动痕迹的监测(检查生境类型和数量同粘捕法)。
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纸(规格:170mm*100mm )调查,粘蟑纸中央放2克新鲜面包屑等作为诱饵,每处布放不少于10张粘蟑纸,晚放晨收,记录粘捕到的蟑螂种类,以及雌、雄成虫和若虫数,同时记录有效粘蟑纸数(见表4-1,汇总表见4-3)。
市场和超市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和宾馆布放在操作间和餐厅,医院布放在病房,居民区布放在厨房。
每个标准间(房间数按15m 2/间折算)放置1张,若监测点面积不足,须另加相同环境类型场所。
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纸必须更新。
目测法:参照GB/T23795-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中目测法进行。
在监测房间内选择蟑螂栖息活动的场所,用手电筒照明,检查并记录每个场所3min 内观察到的蟑螂种类、数量、活卵鞘数和蟑迹(空卵鞘壳、死尸、残尸等)数(见表4-2,汇总表见4-3)。
4. 统计和计算 (1)粘捕法100%有效粘蟑纸数粘捕到蟑螂的粘蟑纸数蟑螂粘捕率⨯=100%监测总房间数监测到蟑螂的房间数蟑螂侵害率⨯=有效粘蟑纸数(张)捕获蟑螂总数(只)蟑螂密度(只/张)=(张)粘捕到蟑螂的粘蟑纸数捕获蟑螂总数(只))=蟑螂密度指数(只/张(2)目测法100%监测总房间数间数有蟑螂/卵鞘/蟑迹房侵害率⨯=(间)有活蟑螂/卵鞘房间数数(只)监测到活蟑螂/卵鞘总密度指数(只/间)=5. 标本收集对于监测捕获的蟑螂,选择体态完整者分类鉴定,并做成针插标本备查,以便于标本复核和质量控制。
病媒生物(四害)监测方案为科学、规范、统一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确保“健康重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全国爱卫办《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及重庆市爱卫办《健康重庆病媒生物防制行动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具体实际,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掌握监测对象的密度、分布,进行趋势分析,确定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健康酉阳”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密度变化和当地媒传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监测范围辖区内宾馆饭店、餐馆、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医院、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居民区、建筑工地、公共绿地、池塘、河两岸、公厕、垃圾中转站、码头、车站等场所内外环境。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一)鼠密度监测1、监测点的选择全镇按东(石堤)、西(金线)、南(杉岭)、北(二坪)、中(大溪)五个不同方位的村设置监测点,监测场所及数量为:(1)外环境:建筑工地(拆迁工地)400m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500m延长线,河两岸300m延长线,码头、车站等场所外环境300m 延长线,共计2000m延长线。
(2)室内:餐馆10个、宾馆饭店2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2个、农贸市场1个、商场超市2个。
2、监测时间7月、11月,每月上旬监测1次。
3、监测方法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
记录外环境2000m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单位为:鼠迹数/1000m。
室内:采用粘鼠板法。
将粘鼠板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记录放置一夜后粘捕到的鼠数。
密度单位为:粘鼠板阳性率(%)。
每个餐馆布放2张粘鼠板,每个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各布放10张粘鼠板,每次室内监测共在5类场所,布放100张粘鼠板。
消杀蟑螂实施方案书一、背景介绍。
蟑螂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生命力顽强,繁殖迅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蟑螂不仅会污染食物,传播疾病,还会对家庭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消杀蟑螂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要彻底清除家庭和公共场所的蟑螂,切断其传播疾病的途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实施方案。
1. 环境清洁。
首先,要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食物残渣、垃圾,保持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干燥和整洁。
这样可以减少蟑螂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从根本上减少蟑螂的滋生。
2. 密封隔离。
其次,要对家庭和公共场所进行严密的密封隔离,修补漏洞,堵塞缝隙,尤其是厨房、卫生间等易受蟑螂侵扰的地方。
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断蟑螂的入侵途径,减少蟑螂的滋生和繁殖。
3. 使用药物。
针对已经出现的蟑螂,可以选择使用专业的消杀蟑螂药物,如喷雾剂、粉剂等,对蟑螂的栖息地和活动场所进行喷洒和撒布。
同时,也可以使用粘虫板、蟑螂屋等物理性灭蟑工具,将蟑螂引诱并捕捉。
4. 定期清理。
定期对家庭和公共场所进行清理和消毒,特别是厨房、卫生间等易受蟑螂侵扰的地方。
可以使用消毒水、消毒液等对地面、墙壁、厨具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从根本上杜绝蟑螂的滋生和繁殖。
四、预防措施。
除了以上的消杀蟑螂实施方案外,我们还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对蟑螂的监测和预警,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加强密封隔离措施,避免蟑螂的再次滋生和传播。
五、总结。
消杀蟑螂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和预防措施,才能彻底清除蟑螂,保障人们的生活健康和安全。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家庭和公共场所远离蟑螂的困扰,创造一个清洁、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四害密度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为准确地把握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病媒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和把握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供给依据,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监测意义(一) 把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推测预报和处理应急大事积存根底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供给依据。
(三) 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把握供给技术支撑。
二、监测范围依据甲方要求填写三、常规监测频次1.成蚊密度:每月监测 2 次,两次监测间隔时间不得少于 7 天;2.蚊幼密度:每月监测 1 次;3.苍蝇密度:每月监测 1 次;4.蟑螂密度:每月监测 1 次;5.鼠类密度:每月监测 1 次;以上监测工程以月为统计单位,并在每月现场监测工作完毕后五个工作日内将监测数据及监测报告上报甲方。
四、监测方法1、成蚊密度监测:承受诱蚊灯光诱法。
每个监测点布放诱蚊灯2 盏,监测时间从当地日落 20 分钟后开头,诱集 6 小时以上,其次天,将集蚊盒从诱蚊灯中取出,对捕获蚊虫进展种类鉴定、计数,并将诱蚊灯监测数据结果填入附件一《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内。
成蚊密度计算:成蚊密度〔只/晚〕=捕获蚊虫数/灯数2、白纹伊蚊诱蚊诱卵指数监测:承受诱蚊诱卵器法。
每个监测点各布放 100 个诱蚊诱卵器,连续放置 4 天,第四天检查、收集诱到的成虫及蚊卵,将诱蚊诱卵器监测数据结果填入附件二《诱蚊诱卵器监测记录表》内。
诱蚊诱卵指数计算:诱蚊诱卵指数=阳性诱蚊诱卵器总数/回收诱蚊诱卵器总数×100%3、成蝇密度监测:承受笼诱法。
每个监测点布放 5 个诱蝇笼,在居民区和公园承受红糖食醋做诱饵、在餐饮和城中村承受隔夜鱼肠做诱饵,每次放置 6 个小时,上午 9-10 时布放,下午 3-4 时收回,收笼后,用药杀死捕获蝇类,同时对捕获蝇类进展种类鉴定、计数,并将诱蝇笼监测数据结果填入附件三《蝇类监测记录表》内。
灭蟑螂工作实施方案一、前言。
蟑螂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在人类居住的环境中繁殖迅速,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灭蟑螂工作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将从预防、监测、灭杀和清除蟑螂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阐述,以期达到最佳的灭蟑螂效果。
二、预防措施。
1. 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和干燥,定期清理垃圾,避免食物残渣和油脂积聚,减少蟑螂的滋生地。
2. 封堵隐患,修补房屋漏洞和裂缝,封堵下水道和排水口,减少蟑螂的进入途径。
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厨房、卫生间等潮湿和易藏污垢的地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蟑螂栖息繁殖。
三、监测方法。
1. 粘虫板监测,在厨房、卫生间等蟑螂常出没的地方设置粘虫板,定期检查,了解蟑螂的活动情况。
2. 饵剂监测,设置含有诱饵的监测器具,通过蟑螂的取食情况来判断蟑螂的密度和分布。
3. 嗅觉监测,利用蟑螂的嗅觉敏感性,设置特制的监测装置,吸引蟑螂进入,以便及时发现蟑螂的活动轨迹。
四、灭杀方法。
1. 生物灭杀,利用天敌、寄生虫等天然生物因素,对蟑螂进行灭杀,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 化学灭杀,选用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对蟑螂进行喷洒或喷雾灭杀,达到迅速有效的灭蟑效果。
3. 物理灭杀,采用高温、低温等物理手段,如蒸汽灭杀、冷冻灭杀等,对蟑螂进行灭杀,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清除方法。
1. 清除尸体,对已死亡的蟑螂尸体,及时清理和处理,避免腐烂产生异味和继续吸引其他蟑螂。
2. 消毒消炎,对蟑螂活动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消炎处理,杀灭蟑螂留下的病菌和卵。
3. 清除栖息地,对蟑螂的栖息地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切断蟑螂的生存环境,阻止其再次滋生。
六、总结。
通过以上的预防、监测、灭杀和清除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灭除蟑螂,保障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定合理的方案,以期取得最佳的灭蟑螂效果。
希望本方案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共同为创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蟑螂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蟑螂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以污染食物、传播疾病等行为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危害。
因此,对蟑螂进行监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蟑螂监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二、监测目标。
1. 监测对象,主要监测室内环境中的蟑螂种类和数量。
2. 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包括住宅、餐饮场所、医院、学校、工厂等各类场所。
三、监测方法。
1. 粘虫板监测法,在蟑螂常出没的地方设置粘虫板,如厨房、卫生间等,通过观察粘虫板上蟑螂的数量和种类来进行监测。
2. 蟑螂诱捕监测法,利用蟑螂喜欢的食物或气味作为诱饵,设置蟑螂诱捕器,通过观察诱捕器中蟑螂的数量和种类来进行监测。
3. 直接观察法,在可能藏匿蟑螂的地方进行直接观察,如厨房的暗处、下水道等,通过观察蟑螂的活动情况进行监测。
四、监测频次。
1. 常规监测,对于人口密集、易滋生蟑螂的场所,如餐饮场所、医院等,建议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2. 特殊监测,对于已发现蟑螂的场所,应加强监测频次,密切观察蟑螂的数量变化,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五、监测记录与分析。
1. 监测记录,对每一次监测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监测时间、地点、监测方法、蟑螂数量和种类等信息。
2. 监测分析,定期对监测记录进行分析,了解蟑螂的分布规律和数量变化趋势,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六、监测结果应用。
1. 风险评估,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蟑螂滋生的风险评估,确定重点防治区域。
2. 防治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蟑螂防治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
3. 效果评估,监测结果也可用于评估防治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效果。
七、结语。
蟑螂监测是蟑螂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了解蟑螂的分布和数量,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工作。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蟑螂监测实施方案,对于减少蟑螂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所述的监测方案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四害密度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为准确地掌握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病媒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和控制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监测意义(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 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二、监测范围根据甲方要求填写三、常规监测频次1.成蚊密度:每月监测2次,两次监测间隔时间不得少于7天;2.蚊幼密度:每月监测1次;3.苍蝇密度:每月监测1次;4.蟑螂密度:每月监测1次;5.鼠类密度:每月监测1次;以上监测项目以月为统计单位,并在每月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将监测数据及监测报告上报甲方。
四、监测方法1、成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光诱法。
每个监测点布放诱蚊灯2盏,监测时间从当地日落20分钟后开始,诱集6小时以上,第二天,将集蚊盒从诱蚊灯中取出,对捕获蚊虫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并将诱蚊灯监测数据结果填入附件一《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内。
成蚊密度计算:成蚊密度(只/晚)=捕获蚊虫数/灯数2、白纹伊蚊诱蚊诱卵指数监测:采用诱蚊诱卵器法。
每个监测点各布放100个诱蚊诱卵器,连续放置4天,第四天检查、收集诱到的成虫及蚊卵,将诱蚊诱卵器监测数据结果填入附件二《诱蚊诱卵器监测记录表》内。
诱蚊诱卵指数计算:诱蚊诱卵指数=阳性诱蚊诱卵器总数/回收诱蚊诱卵器总数×100%3、成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
每个监测点布放5个诱蝇笼,在居民区和公园采用红糖食醋做诱饵、在餐饮和城中村采用隔夜鱼肠做诱饵,每次放置6个小时,上午9-10时布放,下午3-4时收回,收笼后,用药杀死捕获蝇类,同时对捕获蝇类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并将诱蝇笼监测数据结果填入附件三《蝇类监测记录表》内。
成蝇密度计算:成蝇密度(只/笼)=诱蝇总数/诱蝇笼总数4、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
灭蟑螂工作方案1. 背景介绍蟑螂是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繁殖迅速、适应性强,对人们的健康和居住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控制蟑螂的繁殖和减少它们对人们的困扰,我们需要制定一项灭蟑螂的工作方案。
2. 目标和原则2.1 目标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彻底灭除蟑螂,并确保它们无法再次滋生和繁殖。
2.2 原则•科学性和规范性:制定的措施和方法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并且要遵守相关的环保法规。
•综合施策:采取多种灭蟑螂措施的结合,提高灭蟑螂的效果。
•市场化运作:选择市场上合适的产品和服务,确保工作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 工作计划3.1 检查与评估在制定工作方案之前,我们需要首先进行灭蟑螂的现场检查和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蟑螂的种类和数量。
•检查蟑螂的栖息地和活动轨迹。
•评估蟑螂对人们的危害程度。
•分析蟑螂滋生的原因和条件。
3.2 措施和方法根据检查和评估的结果,我们可以制定一系列的灭蟑螂措施和方法,包括以下几种:3.2.1 卫生管理保持室内和周边环境的卫生是灭蟑螂的首要措施之一。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清理室内和周边的食品残渣和垃圾。
•定期清洁厨房、卫生间等容易滋生蟑螂的区域。
•消除潮湿和黑暗的环境,给蟑螂提供较差的生存条件。
•封堵裂缝和孔隙,减少蟑螂的藏身之地。
3.2.2 化学灭蟑化学灭蟑是灭蟑螂的常用方法之一。
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喷洒杀虫剂:在蟑螂活动的区域喷洒有效的杀虫剂,包括户外和室内区域。
•室内熏蒸:使用熏蒸剂对室内进行全面蟑螂灭除。
3.2.3 机械灭蟑机械灭蟑主要是利用物理方法和设备来捕捉和消灭蟑螂。
常用的机械灭蟑方法包括以下几种:•贴饵剂和黏虫板:将诱饵放置在特制的粘性板上,吸引并捕捉蟑螂。
•电击器:通过给予蟑螂电击来灭杀它们。
•捕获器具:使用专门的捕获器具,如蟑螂夹,来捕捉和移除蟑螂。
3.3 定期检测和维护蟑螂的滋生和繁殖周期较短,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测和维护机制,以确保灭蟑螂的效果能够持久。
灭蟑螂实施方案引言蟑螂是一种常见的害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它们繁殖力强,传播疾病,还可以对食物、水源、电线等造成损坏。
为了保障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实施有效的灭蟑螂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灭蟑螂实施方案,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1. 确定蟑螂种类和程度分析在制定灭蟑螂实施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蟑螂的种类和程度进行分析。
不同种类的蟑螂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灭蟑螂方法和工具。
更进一步,通过对蟑螂程度的分析,可以确定蟑螂的密度和分布情况,以帮助决定灭蟑螂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
2. 清除蟑螂的栖息地蟑螂通常选择潮湿、黑暗和不易触及的地方作为栖息地。
对于家庭住宅来说,这些地方通常包括厨房、卫生间、地下室、垃圾箱等。
清除蟑螂的栖息地是灭蟑螂方案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2.1 清洁措施•保持室内干燥清洁,清除食物残渣、油脂等蟑螂喜欢的食物来源;•定期清洁垃圾箱,确保垃圾箱无漏洞和无污渍;•注意清洁下水道和排水沟,防止蟑螂通过管道进入室内。
2.2 封堵入口•检查门窗等可以作为蟑螂进入室内的入口,修理或封堵有缺陷的地方;•安装防蟑螂网或门窗密封条,有效阻止蟑螂进入室内。
3. 使用灭蟑螂剂和粘虫纸灭蟑螂剂和粘虫纸是最常见的灭蟑螂工具,能够高效地捕捉和杀灭蟑螂。
3.1 灭蟑螂药剂•选择具有毒杀蟑螂效果的灭蟑螂药剂,如氯氰菊酯等;•根据蟑螂种类和程度进行合理使用,可以利用喷雾、粉剂、胶水等不同形式的药剂。
3.2 粘虫纸•将粘虫纸放置在蟑螂的常出没地,如厨房、餐厅等;•粘虫纸上涂抹诱蟑剂或食物,增加吸引力。
4. 手动捕捉和清除手动捕捉和清除蟑螂可以有效地降低蟑螂的密度,减少室内蟑螂数量。
4.1 蟑螂贴板•贴板上涂抹诱蟑剂,放置在蟑螂经常活动的地方;•蟑螂一旦粘住,将贴板迅速丢弃。
4.2 使用真空吸尘器•使用吸尘器吸尘蟑螂,确保吸入蟑螂的灭活;•把吸尘器内的蟑螂尽快处理。
5. 持续监测和预防灭蟑螂并不是一次性的过程,持续监测和预防蟑螂的再次出现至关重要。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中心各科室:为科学、规范、统一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全国爱卫办《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及年初创卫办工作会议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掌握监测对象的密度、分布,进行趋势分析,确定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创立国家卫生县城”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密度变化和当地媒传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组织实施(一)疾控中心地病科负责组织实施,检验科协助实施。
技术负责人:技术组人员:(二)职责。
按《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开展现场监测工作,并做好监测记录,收集相关监测资料及影像记录,做好监测分析总结,并上报爱卫办和创卫办。
三、监测范围(一)监测点的设立。
选定城区5个监测点为病媒生物监测点,由地病科负责、检验科协助开展监测工作。
(二)监测范围。
监测点辖区内宾馆饭店、招待所、餐馆、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医院、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居民区、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汽车站等场所内外环境。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一)鼠密度监测1.监测点的选择(1)外环境: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单位或居民区院内,汽车站等场所外环境等环境延长线,共计 m延长线。
(2)室内:餐馆10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5个、商场超市5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5个、农贸市场2个。
2.监测时间:2、4、6、8、10、12月,每月中旬各监测1次。
3.监测方法。
外环境:采用路径法。
记录外环境m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单位为:处/km 。
室内:室内:目测鼠迹法。
目测法记录房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灭蟑螂的实施方案蟑螂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喜欢在潮湿、阴暗的地方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灭除蟑螂,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实施方案。
下面就介绍一下灭蟑螂的实施方案。
首先,要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蟑螂最容易滋生的地方就是在脏乱的环境中,因此要做好卫生防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要经常清理家里的垃圾,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
厨房、卫生间等潮湿的地方要经常清洁,保持干燥。
另外,要注意食物的存放,尽量将食物密封保存,避免给蟑螂提供食物来源。
其次,要使用专业的灭蟑工具和药剂。
市面上有很多专门用于灭蟑的药剂和器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进行使用。
在使用药剂的时候,要注意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正确使用,避免对人体和宠物造成伤害。
另外,要选择一些对环境友好的产品,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再者,要对可能的蟑螂藏身之处进行全面的清理和处理。
蟑螂最常见的藏身之处就是在厨房的角落、电器后面、墙缝等地方。
在灭蟑的时候,要对这些地方进行全面的清理和处理,将蟑螂的藏身之处彻底清除,避免它们再次滋生。
最后,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灭蟑螂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定期对居住环境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蟑螂的踪迹并进行处理。
另外,要做好预防工作,对可能的蟑螂滋生地点进行加强防护,避免蟑螂再次滋生。
总的来说,灭蟑螂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需要全面的卫生防护工作、科学的灭蟑工具和药剂、全面的清理和处理以及持续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只有做到全方位的防治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和灭除蟑螂,营造一个清洁、整洁的生活环境。
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这个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共同营造一个无蟑无害的生活环境。
社区螳螂防治工作管理办法为了维护社区环境卫生,并防止蜂螂等害虫滋生,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制定本《社区嶂螂防治工作管理办法》。
一、工作目标L全面清除社区内的螳螂和其他害虫,杜绝害虫滋生和繁殖。
2.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工作职责1.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社区进行嶂螂防治。
定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害虫。
2.社区居民应当积极配合嶂螂防治工作。
及时清理家庭垃圾、厨余垃圾等,并妥善存放。
做好家庭环境清洁卫生工作。
3.在社区设立专门的蜂螂防治检查站,定期检查社区环境卫生状况。
对发现的害虫进行处理,做好记录和汇总工作。
4.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应当对社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餐馆、食品销售场所等进行巡查,确保其卫生状况符合相关标准。
5.对于发现的害虫滋生点,要及时采取药物喷洒或其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害虫彻底清除。
6.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
定期开展嶂螂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向居民普及嶂螂防治的方法和技巧。
三、工作要求L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要明确工作职责,并加强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7.科学规划,制定合理的嶂螂防治方案。
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嶂螂防治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8.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居民、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餐馆、食品销售场所等应当共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社区环境卫生。
9.加强监管,保障质量。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螳螂防治工作的监管,确保螳螂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10注重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意识。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应当注重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群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四、工作效果1.社区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2.社区内的嶂螂和其他害虫得到有效控制,杜绝了害虫滋生和繁殖。
3.社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餐馆、食品销售场所等卫生状况得到改善,保障了居民的饮食安全。
附件4
蟑螂监测实施方案
1. 监测生境的选择
监测区县可选择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餐饮环境、医院、居民区各不少于2处,按照粘捕法开展监测,或参照GB/T 27773-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蜚蠊》中相关要求(附录4-1)选择抽样量和生境按目测法开展监测。
每监测区县选择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餐饮环境、医院、居民区各不少于2处。
国家级监测点每个市选择不少于2个区县。
2. 监测时间
粘捕法全年监测,至少两个月监测一次,监测时间为奇数月的上旬。
目测法一年至少进行两次,每半年完成50%监测抽样数量。
3. 监测方法
国家级监测点必须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每处监测生境每次可同时参照目测法进行所在生境蟑螂活动痕迹的监测(检查生境类型和数量同粘捕法)。
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纸(规格:170mm*100mm )调查,粘蟑纸中央放2克新鲜面包屑等作为诱饵,每处布放不少于10张粘蟑纸,晚放晨收,记录粘捕到的蟑螂种类,以及雌、雄成虫和若虫数,同时记录有效粘蟑纸数(见表4-1,汇总表见4-3)。
市场和超市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和宾馆布放在操作间和餐厅,医院布放在病房,居民区布放在厨房。
每个标准间(房间数按15m 2/间折算)放置1张,若监测点面积不足,须另加相同环境类型场所。
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纸必须更新。
目测法:参照GB/T23795-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中3.3目测法进行。
在监测房间内选择蟑螂栖息活动的场所,用手电筒照明,检查并记录每个场所3min 内观察到的蟑螂种类、数量、活卵鞘数和蟑迹(空卵鞘壳、死尸、残尸等)数(见表4-2,汇总表见4-3)。
4. 统计和计算 (1)粘捕法
100%有效粘蟑纸数
粘捕到蟑螂的粘蟑纸数
蟑螂粘捕率⨯=
100%监测总房间数
监测到蟑螂的房间数
蟑螂侵害率⨯=
有效粘蟑纸数(张)
捕获蟑螂总数(只)
蟑螂密度(只/张)=
(张)
粘捕到蟑螂的粘蟑纸数捕获蟑螂总数(只)
)=
蟑螂密度指数(只/张
(2)目测法
100%监测总房间数
间数
有蟑螂/卵鞘/蟑迹房侵害率⨯=
(间)
有活蟑螂/卵鞘房间数数(只)
监测到活蟑螂/卵鞘总密度指数(只/间)=
5. 标本收集
对于监测捕获的蟑螂,选择体态完整者分类鉴定,并做成针插标本备查,以便于标本复核和质量控制。
6. 附表及附录:
表4-1 蟑螂密度监测记录表(粘捕法) 表4-2蟑螂密度监测记录表(目测法) 表4-3 蟑螂密度监测汇总表
附录4-1评价城镇蜚蠊控制水平的抽样数量表
表4-1 蟑螂密度监测记录表(粘捕法)
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地点:省(市、自治区) 市区(县) 街道(乡)监测地点:环境类型: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医院□宾馆□居民区□投放张数: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表4-2 蟑螂密度监测记录表(目测法)
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地点:省(市、自治区) 市区(县) 街道(乡) 监测地点:环境类型: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医院□宾馆□居民区□其他□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表4-3省市年月蟑螂密度监测汇总表
填表单位:填表人: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