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鼠灭蟑后老鼠蟑螂密度监测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2.69 KB
- 文档页数:4
灭蟑情况汇报
近期,我对灭蟑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汇报,以下是具体情况:
首先,我们对灭蟑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和调查。
通过对各个区域的蟑螂密度进行测算和分析,我们发现蟑螂主要集中在厨房、卫生间和垃圾堆放区域。
这些地方通常是蟑螂的栖息地和觅食地,因此成为了蟑螂滋生的重要源头。
其次,针对不同区域的蟑螂密度,我们采取了相应的灭蟑措施。
对于厨房和卫生间,我们加强了日常清洁工作,保持环境整洁;对于垃圾堆放区域,我们增加了垃圾桶的清理频率,减少蟑螂的觅食来源。
同时,我们还对蟑螂聚集的地方进行了喷洒杀虫剂,以迅速降低蟑螂的数量。
在灭蟑工作中,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蟑螂的繁殖能力强,一旦蟑螂种群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容易导致蟑螂数量的快速增长。
其次是蟑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对于一些常规的杀虫剂可能产生抗药性。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更新灭蟑方法,采取更加有效的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灭蟑工作。
首先,我们将加大对蟑螂栖息地的清理力度,减少蟑螂的栖息条件。
其次,我们将研究并使用新型的杀虫剂,以提高对蟑螂的控制效果。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员工的卫生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灭蟑工作的重视程度。
总的来说,通过对灭蟑情况的全面汇报和分析,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蟑螂滋生的原因和分布情况,并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灭蟑工作的力度,不断改进控制方法,以确保蟑螂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为员工和客户营造一个清洁卫生的工作环境。
四害密度检测记录日期:2024年10月15日地点:XX市XX社区天气状况:晴天检测人员:张三、李四检测时间:9:00-11:30检测范围:社区内所有楼栋、道路、公共区域检测工具:纸条、文具、温度计、显微镜等检测目的:了解并记录社区四害(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的密度情况,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检测记录:1.社区楼栋内部检测:-9:00-9:30:对10栋楼的公共通道、电梯间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无蚊子、苍蝇、蟑螂和老鼠迹象。
-9:30-10:00:对5栋楼的垃圾处理区进行检测,发现有苍蝇密度较高。
可能是由于垃圾处理不及时导致的。
-10:00-10:30:对10栋楼的地下室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存在少量老鼠迹象和蟑螂。
建议加强地下室的防治措施。
2.社区道路公共区域检测:-10:30-11:00:对社区主干道进行检测。
发现苍蝇密度较高,可能与周边商户的垃圾处理不当有关。
-11:00-11:30:对公园和绿化带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无四害迹象,环境卫生良好。
总结分析:通过本次检测记录,可以看出社区内四害密度整体不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在垃圾处理区和地下室存在苍蝇、老鼠和蟑螂的迹象,需要加强相关防治工作。
同时,社区主干道上的苍蝇密度也较高,需要加强商户的垃圾处理和卫生管理。
公园和绿化带的环境卫生良好,不存在四害问题。
建议:1.垃圾处理区应加强垃圾分类和定期清理,确保及时处理垃圾,减少苍蝇密度。
2.加强地下室的防治工作,采取药饵、粘鼠板等方式对老鼠和蟑螂进行防治。
3.商户应自觉遵守卫生管理规范,每日及时清理垃圾,避免吸引苍蝇。
4.定期对社区进行四害检测,做好防控措施和环境卫生管理。
5.提高社区居民对四害防治的意识,弘扬卫生文明理念,共同维护社区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蟑螂密度监测分析分析新津县2008-2009年蟑螂密度监测资料,及时掌握蟑螂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累基础数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纸调查。
结果新津县2008年和2009年蟑螂密度分别为0.4/张和1.41只/张,侵害率分别为13.68%和18.25%;种类上以德国小蠊占优势,分别占95.02%和97.24%;密度和侵害率以宾馆最高,分别为1.58只/张、24.17%和3.84只/张、43.33%;季节消长蟑螂密度分别在7~10月和6~10月处于高峰,侵害率分别在5~10月和5~9月处于高峰。
结论新津县2009年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均比2008年有所上升,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宾馆为主。
病媒生物(鼠、蚊、蝇、蟑螂)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方式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提供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提供依据。
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和《成都市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草案),2008-2009年对新津县蟑螂密度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点的选择在城区随机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2处、宾馆1处、医院1家和居民区1个,共6处,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1.2 监测时间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1次。
1.3 监测方法[1~2]应用粘捕法。
统一用粘蟑纸(规格:17×10cm),用甜鲜面包为诱饵(2g/片),每处布放10张粘蟑纸。
市场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和宾馆布放在操作间和餐厅,医院布放在病房,居民区在各户的厨房,晚放晨收。
灭鼠、灭蟑工作总结灭鼠、灭蟑工作总结「篇一」为进一步降低鼠密度,预防鼠害及鼠类传播疾病的发生,切实保障整个XX部门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区爱卫办有关文件精神,为推进建设健康城区,让鼠害远离市民,我们凤凰社区积极响应,在社区内全面展开了秋季灭鼠活动,及时召开了社区工作灭鼠专题会议,制定了具体措施,落实了工作进程,现总结如下:一、首先在XX部门中成立了一个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展开灭鼠工作。
二、制定了本次灭鼠工作的具体计划及实施意见,落实专项负责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程序,要求做到灭鼠活动全面铺开。
三、开展了灭鼠宣传活动,利用黑板报宣传、健康卫生宣传专栏张贴宣传画,并利用组长会议把精神传达到每个群众中去,并在部门门口张贴告示宣传。
四、积极开展灭鼠投药工作,投药数量为25公斤,做到了各小组都投放灭鼠药,每个垃圾桶前都有灭鼠药。
五、对辖区内出现鼠迹的共建单位及时进行灭鼠指导与灭鼠投药。
六、在投药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自查和补课,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处应投药的地方,投药率达100%。
灭鼠、灭蟑工作总结「篇二」为减轻城市鼠害,预防鼠类疾病,保障全体师生身体健康,配合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在区爱卫会的指导下,在区教体局的领导下,学校认真开展了春季灭鼠活动。
现简要总结如下:一、加强了组织领导。
把灭鼠工作作为改善环境,提高师生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陈永怀校长为组长的病媒生物防制领导小组,由病媒生物防制专业人员具体实施灭鼠工作,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行动,扎实有效地抓好灭鼠工作。
陈校长指示要认真做好灭鼠工作,确保安全工作,大队部要配合灭鼠活动,搞好环境卫生。
二、加强宣传,广泛发动。
灭鼠工作是群众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学校把灭鼠宣传工作纳入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等形式大力开展灭鼠防病宣传教育,宣传安全知识,要求老师和学生注意饮食卫生,提高他们自我保护能力和人人参与灭鼠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
少先大队配合开展了清理卫生死角活动,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大方。
蟑螂防治后现场勘察报告蟑螂防治后现场勘察报告日期:YY年MM月DD日现场地址:(详细描述现场地址)现场勘察人员:(列出参与勘察的人员姓名)概述:在此次现场勘察中,我们对蟑螂防治措施实施后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评估。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收集到的信息,以下是我们的勘察报告:1. 现场卫生状况:我们注意到现场的卫生状况相对较好。
废物和食物残渣得到妥善处理,厨房和卫生间维持清洁,并定期清理。
2. 蟑螂种类:我们在现场发现蟑螂活动迹象。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收集到的样本,我们确认现场存在XX种蟑螂(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蟑螂种类)。
3. 蟑螂活动区域:我们注意到蟑螂活动主要集中在厨房和卫生间的暗处和潮湿区域。
这包括废物处理区、下水道、水槽、厨房电器背后和周围的缝隙等。
4. 防治措施:根据现场情况,我们建议采取以下蟑螂防治措施:- 进行室内和室外喷洒杀虫剂,重点喷洒在蟑螂活动区域和可能隐藏蟑螂的地方。
- 密封和修补可能存在的裂缝和缝隙,以减少蟑螂的进入和隐藏地点。
- 清理和消毒下水道和垃圾桶,以减少蟑螂的食物来源。
- 提供蟑螂密封盖和陷阱,以监测和捕捉蟑螂。
5.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蟑螂再次出现,请注意以下事项:- 维持室内卫生,定期清理食物残渣和垃圾。
- 保持水槽、厨房电器等区域的清洁和干燥。
- 定期检查和维护下水道,确保无堵塞和漏水。
结论:根据我们的勘察和评估,蟑螂防治措施已取得良好效果,蟑螂数量明显减少。
然而,为了避免蟑螂再次滋生和扩散,我们建议继续进行上述防治和预防措施。
备注:如有需要,可随时联系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咨询和服务。
勘察人员签名:(签名)公司名称:(公司名称)。
四害密度监测情况报告篇一:紫云县2011年病媒生物密度调查报告紫云县2011年病媒生物密度调查报告前言:鼠、蚊、蝇、蟑螂(以下简称“四害”)是城区重要的病媒生物,既可传播病原,危害人体健康,也可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开展“四害”密度调查和监测,掌握其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可为虫媒和鼠传疾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警信息,也是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的重要步骤,根据安顺市创建卫生城市“四害”监测密度监测要求,县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于2011年8月1日至2010年8月15日在统一培训后分组对县城进行了为期半月的鼠、蚊、苍蝇、蟑螂密度的抽样调查,以了解紫云县城“四害”生物密度及分布情况。
为创卫工作中消杀“四害”提供理论数据支持,及对消杀后效果评价作对比。
材料方法: 为了确保我县“四害”密度调查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和监测数据真实、可信,依据全国爱卫会《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GB/T23795-23798)制定方案并行抽样调查,抽取紫云县城东南西北中各有代表性的点开展病媒生物密度调查。
具体结果:1、鼠密度监测:鼠密度调查抽取外环境包括:建筑工地(客车站、金桂小区在建工程)、公共绿地(格凸大道及大园盘)、2个农贸市场。
单位或居民区院内、紫云宾馆后面至农贸市场之间任何一段河沟两岸各100米延长线,共计400米延长线。
采用目测鼠迹法。
记录外环境4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单位为“鼠迹数/100m”。
外环境鼠迹阳性数=鼠迹数/4。
结果:表1表1.外环境鼠迹表环境类型延长米(m) 鼠迹阳性(处) 鼠迹数/100m建筑工地100 3 3公共绿地100 1 1农贸市场150 6 4居民区院内 501 2合计 400 123内环境包括重点单位:2个农贸市场、沿格凸大道的饭店、(松山、紫云)宾馆、饮食店、屠宰场、红十字会医院、县医院、民中和二中学校学生食堂、车站等,监测面积折合房间200间(15平方米折算1间,以实际监测到的面积计算房间数,下同)。
学校四害密度监测情况报告篇一:XX市2003年四害密度监测结果XX 市 2003 年四害密度监测结果为了解本地区四害的种群和季消长情况,科学制订除四害计划,为创建卫生城市提供正确资料,依据《xx 省四害密度监测技术方案》,开展四害密度监测。
现将监测结果汇总如下:一、监测方法:蝇和蚊密度监测:从 4 月至 11 月,蝇密度每旬监测一次。
蚊密度每月监测一次。
蝇密度监测,按区划分,每个区设 4 个监测点,分别为饭店、农贸市场、绿化和小区,每个监测点放 3 只诱蝇笼。
蚊密度监测按区划分设 2 个监测点,蚊密度采用人工小时法。
鼠和蟑螂密度监测,从 1 月至 12 月,每月监测一次,鼠密度监测每个区设 2 个监测点,蟑螂密度监测每个区设 4 个监测点。
二、监测结果:1、鼠密度:1-12 月共布鼠夹 14059 只,捕鼠 57 只,鼠密度为 0.43%。
其中褐家鼠捕 35 只,占 61.40%;小家鼠捕 16 只,占 28.07%;黄胸鼠 5 只,占8.77%,其它鼠 1 只,占 1.76%。
2003 年与 2002 年相比,布夹数提高 180.84%,鼠密度下降10.42%,其中褐家鼠捕获率上升 94.44%,小家鼠上升了 166.67%。
由于今年布鼠夹数量比去年多布了近 1 万只,而且布夹地点也多选择在了郊区,因而捕获数量有所上升,也捕获到了黄胸鼠和其它鼠。
(见表 1)。
表 1:2002 年与 2003 年捕鼠总数鼠种分类褐家鼠 (只) 18 35 +94.44 黄胸鼠 (只) —— 5 ---小家鼠 (只) 6 16 +166.67 1 其它(只)年份布夹数 (只) 5006 14059捕鼠数 (只) 24 57 +137.5鼠密度 (%) 0.48 0.43 -10.422002 2003倍数(%) +180.842、蝇密度:4 至 11 月,共放 192 只诱蝇笼,捕蝇 3599 只,蝇密度为 18.74 只/笼*天。
爱卫4季度蟑密度监测分析报告第一篇:爱卫4季度蟑密度监测分析报告蓟县第四季度蟑螂密度监测分析报告按照市除害站的总体安排部署,四季度,县爱卫办密度监测站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对我县的蟑螂密度进行了两次监测,具体情况如下:一、监测方法此次监测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两部分。
室内环境监测采用粘捕法,室外环境监测采用目测法。
二、监测地点室内环境监测的场所有:餐馆、超市、商场、糕点制售、歌厅、洗浴、食品加工、宾馆饭店、医院、居民住户、大中小学校、单位食堂12种类型,共计监测34个单位,房间357间。
室外环境监测的场所有:污水井、自来水井、餐污井、垃圾存放点4种类型,每种类型监测6处。
三、监测结果1、内环境2012年10月份:蟑螂密度0.42只/张/夜;蟑螂侵害率11.30。
2012年12月份:蟑螂密度0.36只/张/夜;蟑螂侵害率10.56%。
四季度室内环境监测蟑螂平均密度0.39只/张/夜;蟑螂侵害率10.93%。
2、外环境2012年10月份外环境共目测30平方米,蟑螂总数4只,平均每平方米0.13只。
2012年12月份外环境共目测30平方米,蟑螂总数0只,平均每平方米0只。
四季度外环境密度平均每平方米0.07只。
3、监测数据对比(1)四季度室内环境的监测平均密度为0.39只∕张∕夜,比今年三季度下降0.07只/张/夜;平均侵害率为10.93%,比今年三季度下降1.74%。
外环境的平均监测密度为0.07只∕㎡,比今年三季度下降0.16只/㎡。
室内环境监测蟑螂密度分别是:宾馆饭店监测密度为0.37只∕张∕夜,比今年三季度下降0.14只/张/夜;餐馆监测密度为0.30只∕张∕夜,比今年三季度下降0.16只∕张∕夜;超市、商场监测密度为0.48只∕张∕夜,比今年三季度下降0.49只∕张∕夜;中小学校监测密度为0.38只∕张∕夜,比今年三季度上升0.14只/张/夜;糕点制售监测密度为0.71只∕张∕夜,比今年三季度上升0.11只∕张∕夜;歌厅监测密度为0.25只∕张∕夜,比今年三季度下降0.25只∕张∕夜;洗浴监测密度为0.33只∕张∕夜,比今年三季度上升0.14只∕张∕夜;居民住户监测密度为0.4只∕张∕夜,比今年三季度上升0.1只∕张∕夜;医院监测密度为0.65只∕张∕夜,比今年三季度下降0.08只∕张∕夜;单位食堂监测密度为0.66只∕张∕夜,比今年三季度上升0.22只∕张∕夜;食品加工监测密度为0.62只∕张∕夜,比今年三季度下降0.31只∕张∕夜;酿造厂监测密度为0只∕张∕夜。
xxxxx“四害密度监测(灭后监测)监测报告监测时间:2022 年12月10日至2022年12月12日监测地点:x x x x x监测单位:xxxxx监测人:_审核人:目录一、监测总结 (1)二、结论及分析 (2)三、建议 (2)四、鼠密度监测数据 (3)五、蚊密度监测数据 (7)六、蝇密度监测数据 (9)七、蟑螂密度监测数据 (10)一、监测总结以下监测结果为xxxxx数据整合结果老鼠:1、室内鼠密度:0%(室内粘捕活鼠密度)、0%(室内鼠迹阳性率);2、外环境鼠密度:路径指数 0;3、防鼠设施合格率:99%蚊子:1、小型积水蚊虫密度控制水平为路径指数:02、大中型积水蚊虫密度为采样勺指数:0;平均每阳性蚊虫幼虫和蛹数:0只。
3、外环境成蚊停落指数为:0.16苍蝇:1、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2、室内成蝇密度控制水平为有蝇房间阳性率为:0%,阳性间蝇密度为:0只/间。
3、室外蝇类孳生,蝇类孳生地阳性率为:0%。
4、防蝇设施合格率为:100%。
蟑螂:1、蜚蠊成若虫侵害率为:0%,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数小蠊为:0,大蠊为:0只。
2、蜚蠊卵鞘查获率为:0%,平均每阳性间(处)卵鞘数为:0只。
3、蟑迹查获率为:0%。
二、结论及分析根据以上调查结果,1、本月鼠监测密度:室内鼠侵害率为0%,办公室、食堂、厂区的侵害率就目前监测情况看没有发现。
单位整体外环境均未发现有鼠迹,鼠侵害率(阳性鼠迹)为0。
2、本月蚊虫总密度:我公司在单位的办公区门口、绿化区、厂房外采用人诱停落法共诱捕成蚊1只,外环境的停落指数为0.16只/(人.min)存在的蚊虫情况密度较低。
根据幼蚊(蛹)的特点采用路径法与勺捕法进行监测,均为发现幼蚊(蛹)存在的情况。
3、本月苍蝇总密度:我中心在单位内的办公楼、厂房、食堂进行目测法监测,均为发现蝇类存在的情况,有蝇房间阳性率为0%,室外蝇类孳生地阳性率为0%。
4、本月蟑螂监测密度:我中心在单位内的办公室、食堂及厂区内均采用目测法进行监测,检测房间数一共为95,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数大蠊为0只、小蠊为0只、卵鞘数为0只均为发现蟑螂数,蟑螂成若虫侵害率为0%。
泸州市江阳区鼠类、蝇类、蚊类、蟑螂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监测报告目的:了解江阳区鼠类、蝇类、蚊类、蟑螂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制定相应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江阳区瓦窑坝粮库作为监测点,采用标准中号捕鼠夹捕鼠,对捕捉的鼠类分类计数,对不同鼠类种群制作标本保存;在特殊行业、垃圾处理场、机关、居民区、绿化地带等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选择5个监测点监测,作为4~11月定点监测对象,采用蝇笼捕捉法,对捕捉的蝇类毒杀后分类计数,对不同蝇类种群制作标本保存。
将江阳区16个乡镇街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在5个片区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的1个组或社区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取5户居民户,采用电动吸蚊器定时吸蚊,对捕捉的成蚊毒杀后分类计数,对不同蚊类种群制作标本保存;在江阳区城区随机抽取5个单位作为监测点,采用使用统一规格捕蟑盒诱捕,对捕获蟑螂分类计数。
不同种类制作标本保存。
结果:共捕获鼠类三种35只,优势鼠种是褐家鼠,占鼠类种群的77%。
总体季节消长为7~8月高峰。
监测发现的蝇类种群有三科、5属、8种,优势种群为丝光绿蝇、,铜绿蝇、大头金蝇、分别占种群的28%,25%,16%。
总体季节消长5~7月份高峰。
监测发现的蚊类种群共5种。
其优势种群为: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分别占种群的40.45%,27.24%,21.51%。
总体消长趋势为:6月、9月呈现两个高峰,6月为最高峰,9月为次高峰。
监测发现的蟑螂种群有4种,优势种群为东方大蠊和德国小蠊,分别占40%与32%。
总体季节消长为:3月份出现,6月份高峰。
结论:鼠类是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蝇类是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蚊类是乙脑、疟疾等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蟑螂已被证明携带约100余种对脊椎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蠕虫卵、原虫,还可以作为念珠棘虫、短膜壳绦虫、瘤筒线虫等多种线虫的中间寄主。
能携带,保持并排出病毒;掌握了我区鼠类、蟑螂、蚊类、蝇类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我们可以对相应传染病作出预测预报,可以采取相应的防鼠灭鼠、防蚊灭蚊、灭蟑、防蝇、灭蝇措施,控制相应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第1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四害(老鼠、蚊子、苍蝇、蟑螂)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任务。
为有效控制四害密度,减少疾病传播,本年度,我单位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全面开展灭鼠除四害工作。
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目标1. 有效地控制老鼠、蚊子、苍蝇、蟑螂的密度,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2. 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
三、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1. 成立了灭鼠除四害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2. 制定并完善了灭鼠除四害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二)广泛宣传动员1.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灭鼠除四害的重要性。
2. 通过社区宣传栏、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居民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开展技术培训1. 组织专兼职人员进行灭鼠除四害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2. 定期邀请专家开展讲座,传授灭鼠除四害先进经验。
(四)开展专项整治1. 开展春季灭鼠活动,投放鼠药、堵塞鼠洞,降低鼠密度。
2. 开展夏季灭蚊蝇活动,清除蚊蝇孳生地,减少蚊蝇密度。
3. 开展秋季灭蟑螂活动,清除蟑螂孳生地,降低蟑螂密度。
(五)加强日常管理1. 加强对公共场所、居民小区、餐饮行业等易孳生四害的场所进行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加强对灭鼠除四害药品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
四、工作成效(一)四害密度明显降低通过本年度的灭鼠除四害工作,老鼠、蚊子、苍蝇、蟑螂的密度明显降低,有效控制了疾病传播风险。
(二)居民卫生意识提高通过广泛宣传和培训,居民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社会效益显著灭鼠除四害工作的开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 部分居民对灭鼠除四害工作的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
四害密度监测情况报告篇一:紫云县2011年病媒生物密度调查报告紫云县2011年病媒生物密度调查报告前言:鼠、蚊、蝇、蟑螂(以下简称“四害”)是城区重要的病媒生物,既可传播病原,危害人体健康,也可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开展“四害”密度调查和监测,掌握其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可为虫媒和鼠传疾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警信息,也是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的重要步骤,根据安顺市创建卫生城市“四害”监测密度监测要求,县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于2011年8月1日至2010年8月15日在统一培训后分组对县城进行了为期半月的鼠、蚊、苍蝇、蟑螂密度的抽样调查,以了解紫云县城“四害”生物密度及分布情况。
为创卫工作中消杀“四害”提供理论数据支持,及对消杀后效果评价作对比。
材料方法: 为了确保我县“四害”密度调查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和监测数据真实、可信,依据全国爱卫会《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GB/T23795-23798)制定方案并行抽样调查,抽取紫云县城东南西北中各有代表性的点开展病媒生物密度调查。
具体结果:1、鼠密度监测:鼠密度调查抽取外环境包括:建筑工地(客车站、金桂小区在建工程)、公共绿地(格凸大道及大园盘)、2个农贸市场。
单位或居民区院内、紫云宾馆后面至农贸市场之间任何一段河沟两岸各100米延长线,共计400米延长线。
采用目测鼠迹法。
记录外环境4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单位为“鼠迹数/100m”。
外环境鼠迹阳性数=鼠迹数/4。
结果:表1表1.外环境鼠迹表环境类型延长米(m) 鼠迹阳性(处) 鼠迹数/100m建筑工地100 3 3公共绿地100 1 1农贸市场150 6 4居民区院内 501 2合计 400 123内环境包括重点单位:2个农贸市场、沿格凸大道的饭店、(松山、紫云)宾馆、饮食店、屠宰场、红十字会医院、县医院、民中和二中学校学生食堂、车站等,监测面积折合房间200间(15平方米折算1间,以实际监测到的面积计算房间数,下同)。
蟑螂防治后现场勘察报告(原创版)目录1.蟑螂的基本信息2.蟑螂的传播和危害3.蟑螂防治的方法4.防治后的现场勘察报告正文一、蟑螂的基本信息蟑螂,属于昆虫纲蜚蠊目,是一类具有很强适应性的昆虫。
目前已知种类达到 500 余种,其中大部分为野栖类型,它们主要生活在草丛、树木、洞穴等自然环境中。
蟑螂的传播能力非常强大,从发源地非洲大陆,通过海运商船、货物等途径,被带到南美、东欧和南亚的港口城市,逐渐扩散到温带地区,甚至北方寒冷地区。
现如今,蟑螂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城市害虫之一。
二、蟑螂的传播和危害蟑螂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和人类活动,不断扩散到新的地区。
它们在寻找食物和栖息地的过程中,可能会携带病菌和病毒,从而给当地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蟑螂繁殖能力强,数量众多,它们在居民区的厨房、卫生间等场所活动,传播病菌,引发各种疾病。
同时,蟑螂还会损害食物、衣物等生活用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蟑螂防治的方法针对蟑螂的危害,人们采取了许多防治措施,如使用蟑螂药、蟑螂屋等。
蟑螂药有多种类型,如喷雾剂、毒饵、凝胶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在使用蟑螂药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确保安全有效。
此外,还可以通过蟑螂屋等捕捉设备,来降低蟑螂数量。
四、防治后的现场勘察报告在蟑螂防治工作结束后,需要对现场进行勘察,以评估防治效果。
现场勘察时,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蟑螂数量:通过对现场蟑螂数量的统计,可以直观地了解防治效果。
如果蟑螂数量明显减少,说明防治措施有效。
2.蟑螂活动痕迹:通过观察现场蟑螂的活动痕迹,如粪便、蜕皮等,可以判断蟑螂是否还存在活动。
3.药物使用情况:检查现场药物的使用情况,如药物剂量、使用范围等,以评估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4.环境卫生状况:评估现场环境卫生状况,如清理垃圾、封堵缝隙等,以了解环境改善对蟑螂防治的影响。
检查灭鼠灭蟑灭蚊蝇活动简报【检查灭鼠灭蟑灭蚊蝇活动简报】1. 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家庭和社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害虫问题,特别是鼠类、蟑螂、蚊子和苍蝇等。
这些害虫不仅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健康造成了威胁,还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这些害虫,检查灭鼠、灭蟑、灭蚊蝇活动的开展变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旨在全面评估这些活动,提供深度和广度兼具的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参与相关活动。
2. 灭鼠活动简报2.1 简报概述自XX年启动以来的灭鼠活动,在整个社区范围内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组织专业的灭鼠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鼠类密度监测、饵剂投放和防鼠设施维修等。
这些措施不仅降低了鼠类数量,还明显改善了社区的卫生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2.2 问题分析与对策尽管灭鼠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些居民对灭鼠活动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对灭鼠活动的抵触情绪。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他们的意识,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灭鼠活动中来。
另外,由于鼠类的繁殖能力强,所以灭鼠活动不能仅仅依靠一次投放饵剂完成,还需要定期检查和补充。
我们也需要加强社区的卫生管理,减少鼠类的食物来源,从而更好地控制鼠类的数量。
3. 灭蟑活动简报3.1 简报概述经过我们的努力,灭蟑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使用安全有效的药剂和器械,蟑螂数量显著下降,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我们还积极宣传灭蟑的重要性,并向居民提供蟑螂防治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蟑螂问题。
3.2 问题分析与对策尽管灭蟑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蟑螂的繁殖速度快,难以完全根除。
我们需要持续加大灭蟑力度,特别是对于一些易被蟑螂隐藏的地方,如下水道、墙洞等,要进行更加彻底地清除。
我们还需要加强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蟑螂防治的重视程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灭蟑活动中。
4. 灭蚊蝇活动简报4.1 简报概述灭蚊蝇活动是为了预防蚊媒传播的疾病,保护居民的身体健康。
灭鼠前、后鼠密度和蚤指数检测结果
灭鼠前
1、鼠密度检测:在疫点室内投放150个鼠笼,方法为每10㎡间房布1个,共2天,共投放鼠笼300个,捕到活鼠26只(黄胸鼠20只,褐家鼠6只);室外投放150个鼠夹,方法为沿墙脚或田埂每5米布1个,共2天,共投放鼠夹300个,捕到活鼠14只(黄胸鼠12只,褐家鼠2只)。
笼夹均为晚放晨收。
笼、夹的鼠密度分别为8.7%和4.7%。
2、蚤指数检测:在捕到的40只鼠中,有20只鼠带蚤,共发现蚤12匹,蚤指数为0.6。
3、地面游离蚤指数检测:在疫点室内放150张以上粘蚤纸,方法为每间房布5张,四脚及中心各1张,晚放晨收,共捕到鼠蚤32匹,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21。
灭鼠后:方法同前。
1、室内投放鼠笼300个,捕到活鼠2只(为褐家鼠);室外共投放鼠夹300个,捕到活鼠1只(为黄胸鼠)。
笼的鼠密度为0,夹的鼠密度0.3%。
2、蚤指数检测:在捕到的2只鼠中,未发现鼠蚤,蚤指数为0。
3、地面游离蚤指数检测:在疫点室内放150张以上粘蚤纸,方法为每间房布5张,四脚及中心各1张,晚放晨收,共捕到鼠蚤5匹,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3。
2009-2011年绵竹市蚊、蝇、鼠和蟑螂密度监测魏清明,鲜红,周道兴,段丽华,欧燕,冯竞[摘要]目的了解绵竹市蚊、蝇、鼠和蟑螂季节消长规律及种群构成,为制定防制对策,控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
结果2009-2011年监测平均蚊密度1.22只/灯.小时,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平均蝇密度2.41只/笼, 家蝇为优势蝇种;平均鼠密度1.27%,四川短尾鼩为优势鼠种;平均蟑螂密度0.78只/张, 德国小蠊为优势种。
蚊、蝇、蟑螂密度高峰在7-9月,鼠密度无明显季节高峰。
不同年度鼠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场所蚊、蟑螂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近3年绵竹市蚊、蝇、鼠、蟑螂密度和种群构成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蚊;蝇;鼠;蟑螂;密度Density Monitoring of Mosquitoes, Flies, Mice and Cockroaches in Mianzhu, 2009-2011 WEI Qing-ming, XIAN Hong, ZHOU Dao-xing, DUAN Li-hua, OU Yan, FENG Jing Mianzhu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ianzhu 618200, SichuanProvince,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density characteristics of mosquitoes, flies, mice and cockroaches in each season and their population composition, thus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establish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Methods Mosquito-trapping lamps were employed to for monitoring mosquito density, and successively: fly-trapping cage for fly density, clamp-biting for mouse density and glue-catching for cockroaches density. Results The mean mosquito density was 1.22/lamp/h, and Culex fatigans were the dominant ones; the mean fly density was 2.41/cage, and Musca domestica are the dominant ones; the mean mouse density was 1.27%, and Sichuan short-tailed shrew were the dominant ones; the mean cockroaches density was 0.78 /piece, and the blattella germanica were the dominant ones. The peak season for density of mosquitoes, flies and cockroaches were between July and September, while the mouse density had no evident season peaks. The mouse density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years had statistical meanings, and the mosquito and cockroaches density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places had statistical meanings. Conclusion During 2009-2011, there is no evident change in the “four injurious insects” density and population composition.Key words mosquitoes; flies; mice; cockroaches; density; population composition ——————作者单位:绵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绵竹 618200)作者简介:魏清明,男,副主任医师,流行病学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可能发生变化。
学校四害密度监测情况报告篇一:XX市2003年四害密度监测结果XX 市 2003 年四害密度监测结果为了解本地区四害的种群和季消长情况,科学制订除四害计划,为创建卫生城市提供正确资料,依据《xx 省四害密度监测技术方案》,开展四害密度监测。
现将监测结果汇总如下:一、监测方法:蝇和蚊密度监测:从 4 月至 11 月,蝇密度每旬监测一次。
蚊密度每月监测一次。
蝇密度监测,按区划分,每个区设 4 个监测点,分别为饭店、农贸市场、绿化和小区,每个监测点放 3 只诱蝇笼。
蚊密度监测按区划分设 2 个监测点,蚊密度采用人工小时法。
鼠和蟑螂密度监测,从 1 月至 12 月,每月监测一次,鼠密度监测每个区设 2 个监测点,蟑螂密度监测每个区设 4 个监测点。
二、监测结果:1、鼠密度:1-12 月共布鼠夹 14059 只,捕鼠 57 只,鼠密度为 0.43%。
其中褐家鼠捕 35 只,占 61.40%;小家鼠捕 16 只,占 28.07%;黄胸鼠 5 只,占8.77%,其它鼠 1 只,占 1.76%。
2003 年与 2002 年相比,布夹数提高 180.84%,鼠密度下降10.42%,其中褐家鼠捕获率上升 94.44%,小家鼠上升了 166.67%。
由于今年布鼠夹数量比去年多布了近 1 万只,而且布夹地点也多选择在了郊区,因而捕获数量有所上升,也捕获到了黄胸鼠和其它鼠。
(见表 1)。
表 1:2002 年与 2003 年捕鼠总数鼠种分类褐家鼠 (只) 18 35 +94.44 黄胸鼠 (只) —— 5 ---小家鼠 (只) 6 16 +166.67 1 其它(只)年份布夹数 (只) 5006 14059捕鼠数 (只) 24 57 +137.5鼠密度 (%) 0.48 0.43 -10.422002 2003倍数(%) +180.842、蝇密度:4 至 11 月,共放 192 只诱蝇笼,捕蝇 3599 只,蝇密度为 18.74 只/笼*天。
【工作总结模板】一、精心组织,安排实施根据县爱卫会灭鼠灭蟑活动工作安排,我局召开了工作部署动员会,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并确定了专职人员负责除害工作。
二、广泛宣传,加强培训我局成立了秋季灭鼠灭蟑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开展宣传发动活动,向群众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提高了群众对四害危害的认识,引导广大群众科学、自觉地开展除害防病活动,达到全民参与的目的。
三、科学除害,规范药械我局采用粉剂法、目测鼠迹法和粘鼠板监测法,对辖区内鼠情进行了鼠密度灭前、灭后监测,保证投药率100%,到位率100%,,覆盖率100%。
为确保卫生防病工作的万无一失,同时符合相关工作要求,我局严格按照病媒生物防制药品及器械选用条件,使用县爱卫会认证推荐的高效、低毒药械。
我局定期对辖区内进行检查与现场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查遗补漏并积极配合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保证了灭杀效果。
四巩固提高,探索长效机制我局实施方案制定周密细致、宣传发动广泛深入、药械配送及时迅速、密度监测科学规范、具体实施扎实有效、灭杀效果成效明显。
但在灭鼠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个别人员对除害防病工作重视不够,日常工作不扎实,存在突击性,人员培训指导不到位。
今后,我局将继续加大对灭鼠除害工作的宣传培训、监督检查力度,并不断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灭鼠工作方法,建立灭鼠长效机制,确保鼠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鼠传疾病的发生,改善群众生存质量,为大家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
我县自八七年被省爱卫会授予“无鼠害县”荣誉称号以来,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十分珍惜这一荣誉,二十多年来持之以恒地保持并巩固发展这一成果。
灭鼠防病保粮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爱卫会的悉心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们始终如一地积极履行“六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政府组织、经费落实、足量购饵、责任落实、规范操作、强化督导”,灭鼠防病工作早已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规道,保持了在全市领先水平。
2017年11月老鼠、蟑螂密度
监测情况报告
按照创卫评审工作需要,我县于10月灭鼠灭蟑后,由县爱卫办组织,我中心于11月16日至17日在县城区开展了一次鼠密度和蟑螂密度监测活动。
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一、监测人员及时间
1、监测时间:2017年11月16日—17日开展监测。
2、人员:中心安排了9名工作人员分3个小组开展监测工作。
二、监测范围和场所
本次主要对餐饮企业、农贸市场、宾馆、医院、超市等重点场所进行监测。
全县共设10个监测点,包括2个农贸市场、2个宾馆、2个大型餐饮企业、2个医院、2个超市。
三、监测方法
1、鼠密度:本次监测统一使用“鼠夹法”,指以1日12小时内布放的鼠夹中有鼠被夹数所占比例计算鼠害程度的一种测定方法。
每个监测点以15平方米布放1-2个鼠夹为标准布放50个鼠夹,共计布放500个鼠夹,以阳性鼠夹数计算鼠密度。
(以15平方米为1个标准间)
2、蟑螂密度:本次监测统一使用粘蟑法,将粘蟑纸放
置在蟑螂经常活动或藏匿的部位,检查记录放置12h后粘捕到的蟑螂数。
共计布放300块粘蟑胶,以阳性粘胶数计算蟑螂密度。
四、监测结果
全县共布放鼠夹500块,12小时后统计阳性房间数为,根据结果计算阳性鼠夹率(鼠密度)为45÷486×100% = %。
共布放粘蟑胶300块,12小时后发现有效粘蟑胶300块,无效粘蟑胶0块,捕获蟑螂1781只,根据结果计算阳性粘蟑胶率(蟑螂密度)为1781÷300 = 6。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年11月20日
各监测点鼠密度监测情况统计表
各监测点蟑螂密度监测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