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药物临床应用m
- 格式:ppt
- 大小:205.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24卷第5期2006年5月中医药学刊CH I NESE ARCH I VES O F TRAD I T I O NAL CH I NESE M E D I C I NEVo.l24No.5M ay.2006中医药学刊护肝片治疗药物性肝细胞损伤22例临床分析蒋学禄1,罗杏娟2,江彩珍3(1.浙江省中医院,浙江杭州310006;2.杭州市不孕不育专科医院,浙江杭州310008;3.建阳市中医院,福建建阳354200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护肝片治疗药物性肝细胞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药物性肝细胞损伤诊断标准:丙氨酸转氨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或A LT/碱性磷酸酶(ALP 5。
笔者对药物治疗妇科病时并发肝细胞损伤22例患者,给予护肝片每次4片,每日3次治疗。
结果:疗效判定:治疗后ALT或ALT/ALP值降至正常为治愈;升高值下降二分之一及以上为有效;升高值下降不足二分之一为效果不明显;未下降为无效。
护肝片治疗1个月为1疗程,每疗程结束复查肝肾功能1次,正常后停药,若治疗1个疗程无效或有效但4个疗程仍未降至正常改用其他治疗方案。
本组患者治愈率81.8%,有效率18.2%。
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护肝片治疗药物性肝细胞损伤安全、有效。
关键词:肝细胞损伤;护肝治疗;护肝片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276(200605-0805-02由于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故药物性肝损伤并发症也比较常见。
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本院妇科接受药物治疗的妇科病人中并发肝细胞损伤22例,给予护肝片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2~57岁,平均39.6岁。
接受药物治疗的妇科病为:妇科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或和附件良性包块、月经病等。
主要用药(用药时间:抗癌化疗药9例(累计20~60天、性激素药7例(2 ~5个月、中成药或中草药6例(6~24个月。
常规保肝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 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分析郑晓会 (天津武清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天津 301700)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保肝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8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保肝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AST、TbiL、GG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肝区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疲乏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常规保肝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应用于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治疗中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缩短患者症状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肝损害;药物性;常规保肝疗法;异甘草酸镁;治疗疗效肝脏是人体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药物和毒物经其生物转化后排出体外[1]。
若肝脏出现病理改变,会对药物代谢产生影响,引发不良症状,造成肝损伤。
临床上常见的抗菌、抗结核、中草药物均可损伤肝脏,形成药物性肝损害,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干预,会导致肝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临床常规的保肝疗法主要是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氨基酸类、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缓解时间慢、不良反应多,治疗安全性较低。
异甘草酸镁是第4代甘草酸制剂,有研究显示,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还能促进肝细胞增殖,加速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恢复[2]。
本研究旨在探讨常规保肝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8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应用异苷草酸镁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2-09-10T14:57:37.5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潘晓华[导读] 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比较,研究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潘晓华(上海市浦东新区南华医院 201300)【摘要】目的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比较,研究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对照组10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2周、4周后观察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组各项疗效评价指标(ALT、AST、TBil)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快速降低患者ALT、AST、TBil水平,有利于患者肝功能的较快恢复,异甘草酸镁注射剂有效性,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异苷草酸镁【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105-0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乙肝病毒在肝内反复活动,易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癌,危及患者生命。
而抗炎、保肝治疗是肝炎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甘草酸制剂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抑制多种炎症介质释放及具有膜稳定作用,是抗炎保肝的常用药物,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病。
现为研究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故对异甘草酸镁注射剂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现将本实验的结果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