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研究性学习报告共16页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16
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性学习报告《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头记,有以甄士隐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的整个故事。
故事整体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
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读罢《红楼梦》,心里酸酸的。
不知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
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
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
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
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
首先力推的,就是宝玉和黛玉的红粉痴恋。
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
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
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
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
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1.故事简介女娲炼石补天时,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见其可爱,送到凡间。
不知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阅增删、分出章回。
姑苏阎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甄失女遭难后出家。
贾雨村中进土,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后教林黛玉读书。
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
黛玉进荣国府。
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
英莲卖,买主为薛蟠。
薛蟠虽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但贾雨村胡乱判案,放了薛蟠。
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也一同到荣国府住下。
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梅花。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薛宝钗曾得癞头和尚赠金锁治病,后一直佩带。
黛玉忌讳金玉良缘之说,常暗暗讥讽宝钗,警告宝玉。
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离家求仙学道。
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姑苏,他的族弟贾瑞调戏凤姐,被凤姐百般捉弄而死。
秦可卿病死。
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
林如海死后,黛玉只得常住荣府。
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家。
荣国府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
元宵之夜,元春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
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大观园。
宝玉和黛玉一同欣赏《西厢》。
赵姨娘深恨凤姐,便请马道婆施魔法,让凤姐、宝玉中邪几死。
癞和尚、跛道人救好二人。
黛玉暮春时伤落红写《葬花辞》。
宝玉让晴雯撕扇子以博她一笑。
史湘云劝宝玉会官员,宝玉说黛玉从不说这种混账话;恰巧黛玉路过听到,深喜知心。
王夫人丫环金钏儿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赶出投井而死。
贾政大怒,将贾宝玉打得皮开肉绽。
大观园中无所事事,探春倡导成立诗社。
第一次咏白海棠,宝钗夺魁;第二次作菊花诗,林黛玉压倒众人。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为风姐庆生辰。
行酒令黛玉引了几句《西厢》曲文,被宝钗察觉。
黛玉写出《秋窗风雨夕》。
贾赦垂涎贾母丫环鸳鸯。
薛蟠在一次宴席上调戏柳湘莲。
其妾香菱(即英莲)到大观园学诗。
研究性学习——《红楼梦》专题研究1. 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部非常复杂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次文档旨在通过研究,探索《红楼梦》中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内容,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作品。
2. 《红楼梦》的背景与特点2.1 历史背景《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创作于18世纪,是一部以贾府家族为主线,通过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朽。
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巅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问题也愈发突出。
2.2 文学特点《红楼梦》是一部独特而复杂的小说,它以丰富的细节和精妙的描写著称。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独特的叙述方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诗词,增加了文学性和艺术性。
3. 主题研究3.1 家族衰落与社会困境在《红楼梦》中,贾府作为一个封建家族,面临着家族衰落和社会困境的双重压力。
贾府虽然是一个富有、庞大的家族,但内部充斥着欺骗、争斗和奢靡的现象。
这种内部矛盾导致了家族的衰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朽。
3.2 女性地位与命运《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从黛玉、宝钗到凤姐、元春等人,她们的命运各异,却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
贾府的女性无权无势,只能依附于男性,她们的命运基本由男性决定。
这一主题在《红楼梦》中得到了深入的展示,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待遇。
3.3 真实与虚幻世界的对立《红楼梦》中的故事和人物都存在两个层次的世界,一是现实世界,一是梦幻世界。
梦幻世界中的人物和情节虽然看似虚幻,但却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现实。
这一对立体现了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4. 人物形象研究4.1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之一,他是一个才华横溢、情感丰富的人物。
研究性学习报告红楼梦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研究性学习报告红楼梦篇一:红楼梦人物研究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1]红楼梦人物研究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1.课题的来由《红楼梦》是我们四大名著之一,从清至今,人们对它的拜读不但没有减少半分,反而与日俱增。
这都缘于它所描写人物的多样性,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使我们爱恨交加。
对于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
也许是最吸引大家的。
随着我们成长,对这个也有深入了解。
看过刘心武的“百家讲坛”,认识到这不只是三人的感情纠葛,更大的意义在于三人后的家庭,社会背景的深入。
因此,我们决定去探究。
也许只会是冰山一角,也许九牛一毫,但领略一番它的内涵,也并非无所收获。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感受《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悲欢离合,体验人生的丰富内涵,走进《红楼梦》,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在阅读的基础上,鉴赏分析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命运走向的合理性,从而更好的把握名著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意义,更好的了解文学反映生活的本质特征。
3.成员分工指导老师:组长组员4.活动步骤,内容(1)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2)搜集与《红楼梦》相关的人物评论与分析。
(3)制定表格,研究各种不同学说之间的主要差异。
(4)对书中的某一人物提出自己相对独立的观点。
(5)提交经验论文,制成开题报告。
5.研究计划时间内容1-6周查阅资料确定课题7-10周开题报告会上网调查、实验调查10-17周筛选资料,形成论文17-20周展示研究成果,结题报告4.活动步骤,内容(1)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2)搜集与《红楼梦》相关的人物评论与分析。
(3)制定表格,研究各种不同学说之间的主要差异。
(4)对书中的某一人物提出自己相对独立的观点。
(5)提交经验论文,制成开题报告。
5.研究计划时间内容1-6周查阅资料确定课题7-10周开题报告会上网调查、实验调查10-17周筛选资料,形成论文17-20周展示研究成果,结题报告4.活动步骤,内容(1)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2)搜集与《红楼梦》相关的人物评论与分析。
红楼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作为一部经典之作,《红楼梦》一直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精妙绝伦的艺术表现吸引着读者。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红楼梦》这一文学作品,力求揭示其中的深层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
二、《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可追溯到18世纪中国清代的社会环境。
其作者是曹雪芹,他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自己对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塑造了《红楼梦》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复杂多变的情节。
三、《红楼梦》的主要内容《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为中心,展现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历程和爱恨情仇。
小说描绘了贾府的荣华富贵和家族成员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爱情、权力和钱财等议题的深刻思考。
四、高中生研究内容1.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探讨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分析他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背后所蕴含的道德和伦理观2. 《红楼梦》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手法•分析小说的叙事方式、语言运用和情节安排,探讨其艺术魅力所在•比较《红楼梦》与其他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揭示其独特之处3. 《红楼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探讨小说中所描绘的家族生活和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分析小说对当时社会风尚和民俗习惯的揭示,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启示五、结论通过对《红楼梦》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刻意义。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高中生对《红楼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激发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促进其人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陈寿.《红楼梦讲义》.中华书局.。
红楼梦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性学习报告《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头记,有以甄士隐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的整个故事。
故事整体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
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读罢《红楼梦》,心里酸酸的。
不知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
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
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
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
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
首先力推的,就是宝玉和黛玉的红粉痴恋。
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
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
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
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
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在大观园的一干姊妹之中,迎春与惜春才华最为平庸,其中迎春以软弱与麻木而著称,“二姑娘的诨名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而惜春则一直就只让人记得她的年幼。
在大观园数次联诗欢聚的活动中,鲜少她们的参与。
在此,我们只能从她们不多的出场表现中,并结合两人相关判词来考察两人的性格色彩。
从身世上来看,迎春是贾赦庶出之女,而惜春是贾敬之女,由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时的情形,我们可以推知,迎春、惜春、探春都是在贾母身边长大并受其教养的,而贾母正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拥护者,对孙女们所读的书,只一句,“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由此可见,在贾母论调为主的教育氛围之下,再加上迎春、惜春个人天资有限,她们在才华上平淡的表现也是很自然的了。
她们唯一在园中所作的诗作便是元春省亲时奉旨所作的御制诗。
作为贾府千金,封建大家庭的条条框框对个人的束缚,在迎春与惜春的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她们虽有与元春有着同样高贵的黄色的出生,但是因其性格、际遇的不同,而呈现出了不同的色调。
先说迎春,在初次出场中,对她的描述是,“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正因她的可亲与温柔,以致被自己的乳母欺负到了头上来。
她的个性里又是一味的要息事宁人,却偏偏命里注定地嫁与了“中山狼”,那样的是非任是想息也息不了,委曲求全的结果只能是命归黄泉。
她的黄应是接近香菱的柔黄色,因其出身高贵,且又少了几分香菱的灵秀,迎春的黄色更为大气而滞重一些,但究其主色调还是十分柔和高雅的,类似于鹅黄色。
黄色消极悲观的一面在迎春与惜春的身上格外明显。
她们自小生活在贾府中,没有像宝玉那样受到万千宠爱,所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种大家族的繁冗而沉重,如果说迎春表现出更多的是一种鸵鸟政策,眼不见为净,那么惜春则表现出了一种决绝,一种为了保全自身而甘愿与他人划分界线到干干净净的地步。
也许是因为年幼的缘故,在情感交流上,她与探春、迎春都不甚亲,更不要说外来的钗黛等人。
红楼梦诗词研究《红楼梦》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部作品,同时也可以说是最复杂的一部作品。
的确,《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
说到《红楼梦》,很多人都会立刻想到宝黛钗三人曲曲折折的爱情,还有整个贾氏家族内部的勾心斗角。
其实《红楼梦》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细节的东西值得去注意。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
它那行云流水般的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
《红楼梦》中的大量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
《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有口皆碑,无人不晓。
《红楼梦》中诗词最出彩的,就当是其中的隐含语了,作者曹雪芹别具匠心的将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前身结局精心的藏在了人物的判词中和人物所写的诗词中。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歌词等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待出来。
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
“宝玉看“副册”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册”,见第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两株枯木是“林”字,雪谐“薛”音)。
下面就是这首判词。
第一句是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
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
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
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
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禁书《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
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
但读者同这个典型总是有些隔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她对周围恶浊的环境太适应了,并且有时还不自觉地为恶势力帮一点小忙。
胡文彬先生关于《红楼梦诗词选》的报告(一)胡文彬先生关于《红楼梦诗词选》的报告(一)胡文彬先生关于试魁抄《红楼梦诗词选》的报告(第一部分)博主按:这里刊发的一篇长文是胡文彬先生关于“嘉庆初年前后”一本《红楼梦》诗词选的研究报告。
胡文彬先生的道德文章素为我所敬重,但是他的这篇报告又使我对一些重要的问题产生了疑惑。
例如,我确信“列藏本”是后世抄配的,但是胡先生的报告却指出这个《红楼梦诗词选》抄录的第64回回前诗却完全同于“列藏本”独有的回前诗。
“列藏本”是抄的《红楼梦诗词选》吗?或者,《红楼梦诗词选》抄了“列藏本”?这后一种可能性看来是不存在的。
再或者,尽管“列藏本”是个后世的抄配本,但它仍然保留了部分早期抄本上的文字?在没有作通盘认真深入的研究之前,我不敢贸然大发议论,所以把胡先生的报告先全文整理上来,供大家认真研究分析,讨论辩驳。
胡先生在他的感言中提出,应该慎重对待每一个抄本及其批语,我想,这样审慎的态度还是应该的。
《红楼梦》诞生之后,多以80回抄本作为载体在读者中传播,这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
①说来也是机缘凑泊,笔者最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的藏书中发现了一部清嘉庆初年的抄本《红楼梦诗词选》。
经过仔细研读之后,可以确认这部抄本《红楼梦诗词选》的“底本”竟然是一部鲜为人知的清代抄本《红楼梦》!我之所以如此说,一是这部抄本除了少数的几位收藏者之外,“鲜为人知”。
在我所见的各种版本目录专书中从无有人著录。
亦不见百年红学专书专文中有人提及此抄本。
二是此抄本中所抄录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诔文、小启有相当重要的“异文”绝不同于已经发现的十余种早期抄本。
我相信,本报告的发表不仅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早期脂评抄本确实存在,而且必将对早期抄本演变和流传的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内容。
一、抄本《红楼梦诗词选》的概貌与抄录年代抄本《红楼梦诗词选》,一函一册,五十六叶(合112页),外框高23厘米,宽14.7厘米;版心高16.5厘米,宽11.1厘米。
初中语文《红楼梦》研究性学习报告900字左右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初中语文《红楼梦》研究性学习报告900字左右篇一:红楼梦研究性学习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的探讨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一主三仆:史湘云:翠缕、笑儿、篆儿。
贾探春:侍画、翠墨、小蝉。
贾宝玉:茗烟、袭人、晴雯。
林黛玉:紫鹃、雪雁、春纤。
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
贾迎春:彩凤、彩云、彩霞。
贾宝玉传说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单留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该石自经锻炼之后,通了灵性,可大可小。
一僧一道见后,便在石上镌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几个字,投它入世,成为贾政与王夫人的次子—贾宝玉。
他是封建叛逆者。
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于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
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贾宝玉的种种叛逆思想,当然被封建正统人物视作“草莽”、“不肖”。
他和林黛玉真心相爱,互为知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他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终因双方思想不和,且无法忘怀精神上的伴侣林黛玉,婚后不久,宝玉就出家当和尚去了外貌描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