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记叙文之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教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42.62 KB
- 文档页数:9
记叙文讲解——内容概括、中心主旨一考查内容概括一.内容概况1、概括全文内容点拨:首先明确文章主要表现的人物,有时还必须点明特定环境或特定背景,接着抓住与中心相关的关键情节,最后再加上事件的结果。
思路一般为:谁在怎样的背景下,有怎样的举动,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A、阅读下文,完成题目歌,一条无尽的路王宗仁这次重返高原,我心力太重,都因为一首歌。
生命有各种无奈,人都应该顽强地活着,要执著地追求。
我总以为在这个氧气只有内地一半的世界屋脊上,说句话都喘得像失去脚跟似的站不稳,唱歌?不敢想。
即使想吧,谁能唱出一颗心?可我万万没有想到,却是这些脸庞被紫外线照射得紫红泛黑的五大三粗的战士唱的一首歌,把我的五脏六腑搅得翻江倒海。
那歌是一条无尽的路,一半含着寂寞和思念,一半含着血与泪。
今天的酸楚在这歌的音符中,明天的黎明在这歌的余音里。
在高原的军营里不管谁唱起这首歌,都是以泪洗面,情动昆仑。
那是足以使我支撑一生的歌声,让我甩掉了许多虚幻的梦想。
我在高原所有的感觉都是从这支歌开始的,又从这支歌结束。
我坚信数年乃至数十年以后,风吹长空,闪电驰过,我耳畔仍会有这歌声——儿当兵到多高多高的地方/儿的手能摸到娘看见的月亮/娘知道这里不是杀敌的战场/儿却说这里是献身报国的好地方儿当兵当到多远多远的地方/儿的眼望不见娘炕头的灯光/儿知道娘在三月花里把儿望/娘可知儿在六月雪里把娘想/寄上一张西部的雕像/让娘记住儿现在的模样……我的眼前交替出现着两幅画面:在冰山雪岭间守卫国门的士兵和手扶家门思念儿子的母亲。
高原军人同样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骨肉,他们有本该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有妻室儿女。
但是,他们最思念的是母亲。
母亲——娘,这是一个脸上刻满皱纹饱经沧桑但却使人青春焕发的形象;这是一支百唱不厌永远都不过时的歌;这是一个走到天涯海角都牵动着儿心的情结。
我终于明白了这首题为《西部好儿郎》的歌为什么在高原军营里流传这么广。
战士们被暴风雪围困在山上吃冰咽雪的时候,围着篝火唱;在国境线上单独执勤时,咀嚼着单调枯燥的日子唱;在被可恶的高山病折磨得死去活来时,望着天边遥远的星辰唱。
第12 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首行缩进2 字符)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概括方法:人物+ 事件+ 结果+ 主旨1、把握文章六要素是什么。
2、利用六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夏日原野上的追赶相关知识点精讲,标题加粗,正文宋体 5 号,单倍行距,⑴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
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些当然是有意义的。
然而,如果要把它们说成是我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
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⑵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⑶那是一年夏天的事。
我在山里放羊。
山坡下有一块瓜地。
酷热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
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
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
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了,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⑷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
虽然他的大喝给我极大的恐惧,但是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
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
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⑸夏日里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
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位追我而来的老人。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私塾国际学府学科教师辅导教案组长审核:学员编号:年级:初二课时数:3课时学员姓名: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职利莹授课主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学目的1.掌握概括文章内容的四种方法2.主要理解并掌握要素归纳法3.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这几种方法教学重难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授课日期及时段2017年x月x日x:00-x:00教学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知识回顾课程导入最近特别火的电影,讲的主要是什么内容?例题解析看自行车的女人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
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
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
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
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
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
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过掏出了一把零钱。
“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
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
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
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
记叙文内容概括概念:概括文章内容,就是要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以简洁的语言准确概括全文或指定语段的内容。
常见题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指定语段主要内容/文中主要讲了那几件事?概括方法:六要素归纳法:即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信息提取和整合。
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形下做了什么事,最终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答题时根据具体情况,部分要素可以舍弃)标题扩展法:读懂标题所表达的意思,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标题扩展成一句通顺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使意思表达更加完整、全面。
多问几个为什么?是谁?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样?关键问题法: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抓住关键事件,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摘录句段法:摘出文章中心句或利用文章的句子(词语)简单进行重组,依据中心句进行概括总结。
段意合并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分段可以按时间顺序、事件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
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
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叙文主旨概括:概念: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者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思想感情,就是文章的主旨。
常见题型: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谈谈启示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例如《最后一课》的主旨:本文通过记叙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是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的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常见应对方法:从文章题目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学个性化教学设计年级:教师: 科目:班主任:日期: 时段:课题记叙文主旨归纳教学目标重难点透视考点知识点剖析序号知识点预估时间掌握情况1 60分2 30分3 30分教学内容记叙文的主旨,即它的主要用意,意义或者目的所在,也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各种描写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
小学阶段将其称作中心思想。
文章主旨包括多个层面,1文中想要说明的道理。
2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3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4作者对某种社会现实的看法;等等。
阅读一篇记叙文须把握其主旨,才算真正读懂文章。
故初中大大小小的考试当中尤其喜欢关注这个知识点,可算逢考必出。
一:分析文章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
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文章的主旨。
如《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题目就能告诉读者如下初步信息:这篇文章是写来赞美白杨的。
故通过对标题的分析能初步确定文章主题。
二:分析文中关键句文章当中有一些关键句段能够展示文章的主旨,这些关键句段可从如下方面来分析。
A文章的开头/结尾句或者段。
很多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或者段落都起到提示文章主旨的作用,文章开篇常常点题,一些开头会用到一些警示性的语言,对我们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有启示性作用。
而许多结尾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并且某些结尾本身就直接点明了文章中心,在阅读中重点抓住这些东西,对把握文章中心很有帮助。
B文章中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
一般情况下,记叙文的议论句以及抒情句都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作者常常会在这些句子当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阐述道理,或抒发情感。
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句子。
【抒情句标志参考:强烈的感叹或反问等语气/出现直接抒发某种情感(悲伤,喜悦,流泪等)词语);等等。
议论性句子参考标志:对某事或某人做出评价的句子】C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句子。
一些文章为了强调某种想法或道理或情感,往往使某个句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好几次。
这个句子通常情况下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对理解文章主旨有极大帮助。
四年级语文教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师版)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概括方法:人物+事件+结果+主旨本文讲述了一个小孩在放羊时偷了一颗西瓜,被一个老人追赶的故事。
作者思考了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认为它们应该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影响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在故事中,作者在XXX偷了一个大西瓜,被一个老人追赶。
尽管老人腿脚不太利索,但作者还是感到害怕。
然而,当他开始跑时,他充满了自信,认为老人追不上他。
在奔跑中,作者感到了生命中的喜悦和兴奋,他甚至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孩在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思考了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并强调它们应该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
②他问母亲,母亲告诉他,同桌考第一是因为他一直在努力研究,而自己只是想考第一而没有付出实际行动。
③母亲还告诉他,成功不是靠想象得来的,而是需要努力和行动的结果。
④最后,孩子明白了,决定从现在开始付出实际行动,努力研究,争取取得好成绩。
有一个孩子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同桌能轻松考第一,而自己却只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他向母亲请教,母亲告诉他,同桌之所以能考第一是因为他一直在努力研究,而自己只是想考第一却没有付出实际行动。
母亲还告诉他,成功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通过努力和行动得来的。
最后,孩子明白了,决定从现在开始付出实际行动,努力研究,争取取得好成绩。
去旅行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在现实中,我们总是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实现。
有人把旅行当作是奖励自己的方式,有人则是为了寻找生活的意义。
无论是哪种情况,攒钱去旅行都需要一定的计划和耐心。
B在攒钱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先确定旅行的目的地和时间,然后制定一个合理的预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来节省更多的钱。
比如,减少外出用餐的次数,购买实惠的衣物和日用品,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等等。
C同时,我们也可以寻找一些额外的收入来源,比如兼职工作或者副业。
记叙文阅读:归纳文章主旨一、知识要点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记叙文的主旨,就是作者通过所记叙的人、事、景、物等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情感(观点、态度)。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层面:①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②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③作者的观点及态度④文章想要说明的道理。
阅读一篇记叙文必须把握其主旨,才算真正读懂文章。
二、考点链接1、要求直接概括文章主旨,如:读完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题。
2、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间接概括文章主旨。
如:最后一段说“xxx”,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3、考察对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察对主旨的理解,如:文章以“xxx”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根据阅读感受谈启示(体会、看法)。
如,xxx的事迹给了你什么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文章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方法归纳(一)分析文章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直接或间接的表达出文章的主旨。
如《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很明显地揭示了文章的内容及主旨:赞美白杨。
(二)分析文中关键语段1、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很多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的段落都起到提示文章主旨的作用,文章开篇常常点题,一些开头会用到一些警示性的话语,对我们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有启示性作用。
而许多结尾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并且某些结尾本身就直接点明了文章中心。
在阅读中,重点抓住这些东西,对把握文章中心很有帮助。
2、文章中议论或抒情的语段议论性句子的标志:对某事或某人直接作出评价抒情性句子的标志:强烈的感叹或反问语气;直接抒发某种情感(悲伤、喜悦等)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在文中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作者往往会在这些语句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阐述道理,或抒发情感,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句子。
3、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在某些文章中,作者往往使某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以此来强调某种想法或情感,这个句子在通常情况下就是文章中心。
4、文章中主要人物的语言以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描写人物形象上,而人物语言是人物内心最主要的标志,作者很可能把文章主旨放在主要人物的语言中表达。
记叙文讲解——内容概括、中心主旨一考查内容概括一.内容概况1、概括全文内容点拨:首先明确文章主要表现的人物,有时还必须点明特定环境或特定背景,接着抓住与中心相关的关键情节,最后再加上事件的结果。
思路一般为:谁在怎样的背景下,有怎样的举动,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A、阅读下文,完成题目歌,一条无尽的路王宗仁这次重返高原,我心力太重,都因为一首歌。
生命有各种无奈,人都应该顽强地活着,要执著地追求。
我总以为在这个氧气只有内地一半的世界屋脊上,说句话都喘得像失去脚跟似的站不稳,唱歌?不敢想。
即使想吧,谁能唱出一颗心?可我万万没有想到,却是这些脸庞被紫外线照射得紫红泛黑的五大三粗的战士唱的一首歌,把我的五脏六腑搅得翻江倒海。
那歌是一条无尽的路,一半含着寂寞和思念,一半含着血与泪。
今天的酸楚在这歌的音符中,明天的黎明在这歌的余音里。
在高原的军营里不管谁唱起这首歌,都是以泪洗面,情动昆仑。
那是足以使我支撑一生的歌声,让我甩掉了许多虚幻的梦想。
我在高原所有的感觉都是从这支歌开始的,又从这支歌结束。
我坚信数年乃至数十年以后,风吹长空,闪电驰过,我耳畔仍会有这歌声——儿当兵到多高多高的地方/儿的手能摸到娘看见的月亮/娘知道这里不是杀敌的战场/儿却说这里是献身报国的好地方儿当兵当到多远多远的地方/儿的眼望不见娘炕头的灯光/儿知道娘在三月花里把儿望/娘可知儿在六月雪里把娘想/寄上一张西部的雕像/让娘记住儿现在的模样……我的眼前交替出现着两幅画面:在冰山雪岭间守卫国门的士兵和手扶家门思念儿子的母亲。
高原军人同样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骨肉,他们有本该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有妻室儿女。
但是,他们最思念的是母亲。
母亲——娘,这是一个脸上刻满皱纹饱经沧桑但却使人青春焕发的形象;这是一支百唱不厌永远都不过时的歌;这是一个走到天涯海角都牵动着儿心的情结。
我终于明白了这首题为《西部好儿郎》的歌为什么在高原军营里流传这么广。
战士们被暴风雪围困在山上吃冰咽雪的时候,围着篝火唱;在国境线上单独执勤时,咀嚼着单调枯燥的日子唱;在被可恶的高山病折磨得死去活来时,望着天边遥远的星辰唱。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讲义编号:组长审核: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是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我们只要把文章标题稍加扩充,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认真读全文。
(2)以文章标题为中心,顺次提出一二个或二三个相关问题。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回答出所提出的问题。
(4)把答案组织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概括《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主要内容: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儿,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儿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儿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可怜的小女孩儿!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车渐斩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
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
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呵,这是一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
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
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
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