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名词解释集锦

专业名词解释集锦

专业名词解释集锦
专业名词解释集锦

2012.11.23

被动大陆边缘- 名词解释

释文:又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Atlantic type continental margin)。即通常所说的稳定大陆边缘,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大陆边缘。其地壳是洋壳到陆壳的过渡,大陆和海洋位于同一刚性岩石圈板块内的过渡带。它没有海沟俯冲带,早期裂开阶段位于板块内部,随后被动地随着裂开的板块而移动,故无强烈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它以生成巨厚的浅海相沉积、岩浆活动微弱和地层基本上未遭变形而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鲜明对照。被动大陆边缘由宽阔的大陆架、较缓的大陆坡以及缓坦的大陆陆基组成。通常年轻的稳定大陆边缘陆架较窄;发育成熟的稳定大陆边缘具有广阔的陆架区。陆架下界(陆架坡折)的平均深度约130 米。陆坡的坡度相对陆架显著增加,世界大陆坡的平均坡度为4°17′,比陆架的坡度大20 倍左右。陆坡地形十分崎岖,常被海底峡谷切割。陆基是大陆坡与深海平原之间的过渡区,坡度十分平缓,由巨厚的浊流、等深流和滑塌沉积物组成,可形成许多海底复合扇。是伸展作用体制下大陆岩石圈减薄和大幅度沉陷形成的活动微弱的大陆边缘。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有非洲边缘(北部除外)、澳大利亚西部和印度半岛的南部边缘等。北美东侧的大西洋沿岸是现代正在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它开始形成于美洲与非洲分开后的晚三叠世。空间上呈一系列与大陆边缘相平行的长条形盆地,由两部分地层组成:下部地堑型盆地充填了晚三叠世陆相粗碎屑堆积和火山岩,分布于靠内陆一侧;上部为拗陷成因的厚7~12 千米、大致呈水平产状的侏罗纪到新近纪的海相沉积。它们形成向海加厚的楔体叠置在下伏厚度减薄的过渡型地壳之上。被动陆缘的生成源于岩石圈拉伸所导致的上地幔物质上涌,减薄了的地壳通过铲状正断作用在地表形成复杂的地堑系;来自上地幔的熔岩沿裂隙上升,铺满新出现的海底,最终建造起正常厚度的大洋壳。破裂不整合标志着陆壳断开的时间。随着洋盆扩大,它外侧的陆壳逐渐远离以中脊为代表的热流中心;它的冷却沉陷造就了其上巨厚的被动陆缘沉积岩。

造山带

orogen

经受强烈褶皱及其他变形而形成的规模巨大的线(带)状大地构造单元。由一定地质历史时期中的活动带演化而成,并相对于稳定的克拉通存在。

地槽学说中的造山带是指一定构造旋回时期的大型长条形活动带(见地槽),在经历先下沉后上升的构造运动、并在强烈构造变形或岩浆活动过程中最后由强烈隆起的造山运动而形成,是地槽演化的终结产物,又称为褶皱带。板块构造学认为,造山带是岩石圈板块的会聚敛合边界(见海沟)上的重要地质标志,也是板块碰撞(见大陆碰撞)的直接产物。造山带的平面分布和走向是随刚性板块边界的形态和碰撞过程的不同而各异。地质时期中的造山带具有以下特征:①都是强烈构造变形区,其中岩层强烈褶皱断裂,沉积厚度的梯度变化大,多发育大量的浊积岩、混杂堆积、低成熟度的碎屑岩和磨拉石。②沿造山带走向,刚性板块因碰撞有时可出现双变质带;在垂直造山带方向上因板块俯冲消亡,使火山活动的岩石化学组分具一定规律的变化,即由大洋向大陆方向,岩石由拉斑质钙碱系列而变成碱性系列。③造山带中的蛇绿岩套或蛇绿混杂堆积为呈带状分布的无根透镜层状体,并被认为是古洋壳的碎片,是板块碰撞的消减过程中洋壳成楔状断片的残留体,是古海洋关闭消失的证据。

构造岩石单位

(structural rock unit)是指构造变形复杂、变质程度较高(一般为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侵入体。它们的原生结构构造已基本消失,以致无法进行岩石谱系单位划分或归并,只能按照变质岩石类型进行等级划分,如分为片麻岩体、片麻杂岩、片麻岩套等,进行填图。

构造岩石地层单位系列

(structure rock stratigraphic unit series)是指岩石地层经强烈的构造改造,使原来沉积叠覆关系遭受破坏而形成的一套岩层序列。由于是构造作用对岩石地层进行了即符合构造运动规律又受岩石强干性制约的分割,从而形成构造岩石地层单位。每一构造岩石地层单位的界面为构造界面,可分为不同空间、不同时代的岩石地层拼贴和就地改造作用的岩石地层两种,还可划分为岩组、岩段、岩群等。

构造岩石事件填图方法(mapping method of structural rock event)是在块状无序变质岩区的地质填图方法。在这里,组成的主要岩石单元是变质深成侵入体及表壳岩系,在经受强韧性变形改造后,形成以条带状、片麻状、片状为主的岩石,并形成构造平行化接触关系。通过对各类变质深成侵入体的鉴别和对变基性岩墙群、包体、表壳岩的性质、变形特征、接触关系等研究,仍可划分出不同等级的构造岩石(层)单位。通过对其追索填图,查明区内构造型式,并阐明地质事件演化。

印支运动- 地壳运动

即印度支那运动。三叠纪中期至侏罗纪早期的地壳运动。由印度支那半岛(中南半岛)得名。该时期形成的褶皱带称印支褶皱带。20世纪上半叶中国许多地质学家对这一时期的地壳运动作过大量研究,并分别以“象山运动”、“艮口运动”、“淮阳运动”等命名。对这期运动,有人认为属于晚期海西运动,有人认为属于早期燕山运动。1945年黄汲清将阿尔卑斯运动划分为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3个旋回。印支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发展影响很大,它改变了三叠纪中期以前“南海北陆”的局面。包括川西、甘肃和青海南部等地的“雪山海槽”全部褶皱升起;海水退至新疆南部、西藏和滇西一带,仍属特提斯型海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大部分已由浅海转为陆地。从此中国南北陆地连为一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陆地环境。(邢嘉明)

中生代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在全球都是非常活跃而强烈的。在我国称这个时期的地壳运动为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

汇聚型边界,又称消亡边界,是两个相互汇聚、消亡的板块之间的边界。消亡板块易形成海沟,造山带。相当于海沟或地缝合线。可分为两个亚类:大洋板块在海沟处俯冲潜没于另一板块之下,称为俯冲边界,现代俯冲边界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缘;大洋板块俯冲殆尽,两侧大陆相遇汇合开始碰撞称为碰撞边界,欧亚板块南缘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是典型的板块碰撞带的实例。

消亡边界——板块挤压的地方也有两种情况:其一:陆壳和陆壳之间,也就是陆地上的消亡边界。将形成高大的山脉,如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消亡边界在阿尔卑斯一带,是一个著名的造山带。还有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喜玛拉雅山系。其二,如果是大洋板块和陆地板块的挤压消亡边界,那么在大洋的一侧将形成海沟。陆地板块的一侧如果是在海里就要形成岛弧,在陆地上就要形成山脉。如亚洲东部的一系列岛弧和贯穿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

淘宝常用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淘宝常用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基础统计类】 1、浏览量(PV):店铺各页面被查看的次数。用户多次打开或刷新同一个页面,该指标值累加。 2、访客数(UV):全店各页面的访问人数。所选时间段内,同一访客多次访问会进行去重计算。 3、收藏量:用户访问店铺页面过程中,添加收藏的总次数(包括首页、分类页和宝贝页的收藏次数)。 4、浏览回头客:指前6天内访问过店铺当日又来访问的用户数,所选时间段内会进行去重计算。 5、浏览回头率:浏览回头客占店铺总访客数的百分比。 6、平均访问深度:访问深度,是指用户一次连续访问的店铺页面数(即每次会话浏览的页面数),平均访问深度即用户平均每次连续访问浏览的店铺页面数。【月报-店铺经营概况】中,该指标是所选月份日数据的平均值。 7、跳失率:表示顾客通过相应入口进入,只访问了一个页面就离开的访问次数占该入口总访问次数的比例。 8、人均店内停留时间(秒):所有访客的访问过程中,平均每次连续访问店铺的停留时间。 9、宝贝页浏览量:店铺宝贝页面被查看的次数,用户每打开或刷新一个宝贝页面,该指标就会增加。 10、宝贝页访客数:店铺宝贝页面的访问人数。所选时间段内,同一访客多次访问会进行去重计算。 11、宝贝页收藏量:用户访问宝贝页面添加收藏的总次数。 12、入店页面:单个用户每次浏览您的店铺时查看的第一个页面为入店页面。 13、出店页面:单个用户每次浏览您店铺时所查看的最后一个页面为出店页面。 14、入店人次:指从该页面进入店铺的人次。 15、出店人次:指从该页面离开店铺的人次。 16、进店时间:用户打开该页面的时间点,如果用户刷新页面,也会记录下来。 17、停留时间:用户打开本店最后一个页面的时间点减去打开本店第一个页面的时间点(只访问一页的顾客停留时间暂无法获取,这种情况不统计在内,显示为“—”)。 18、到达页浏览量:到达店铺的入口页面的浏览量。 19、平均访问时间:打开该宝贝页面到打开下一个宝贝页面的平均时间间隔。(用户访问该宝贝页后,未点击该页其他链接的情况不统计在内,显示为“—”) 20、全店宝贝查看总人次:指全部宝贝的查看人次之和。 21、搜索次数:在店内搜索关键词或价格区间的次数。

客户关系管理复习资料

客户关系管理复习资料 左毅 一.名词解释 1.客户关系管理:CRM是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市场营销、销售管理、客户服务和支 持等经营流程信息化,实现客户资源有效利用的管理软件系统。其核心思想是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满意度,改善客户关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关系营销:所谓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 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 3.让渡价值:让渡价值=客户总价值-客户总成本客户总价值包括客户在购买和消费过程 中所得到的全部利益,这些利益可能来自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或形象价值。 客户总成本包括客户为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所支付的货币成本,以及购买者预期的时间、体力和精神成本。 4.顾客份额:顾客份额,也可形象地称为"钱袋份额",是指一家企业在一个顾客的同类消 费中所占的比重,是比市场份额更为准确的成功衡量标准。 5.客户生命周期:客户生命周期是指从一个客户开始对企业进行了解或者企业欲对某一客 户进行开发开始,直到客户与企业的业务关系完全终止且与之相关的事宜完全处理完毕的这段时间。客户生命周期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演变,清楚刻画了客户关系水平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轨迹。 6.客户终生价值:也称为客户寿命期价值,是指某特定客户或客户群在与企业保持交易关 系的整个存续期间可能创造的总利润的净现值。 7.RFM分析法:RFM分析法是衡量客户价值和客户创利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根据客户 购买间隔、购买频率和购买金额来计算客户价值的一种方法。 8.客户金字塔模型:就是根据客户盈利能力的差异为企业寻找、服务和创造能盈利的客户, 以便企业把资源配置到盈利能力产出最好的客户身上,也就是说细分出客户层级(铂层客户、金层客户、铁层客户、铅层客户)。 9.定制营销:也称为一对一营销、个体营销、个别化营销,是指把每一位客户视为一个潜 在的细分市场,并根据每一位客户的特定要求,单独设计、生产产品并迅捷交货的营销模式。 10.频次营销:是指企业采取一定的手段鼓励客户多次购买本企业的产品,以提升销量(奖 励频繁采购或大量的顾客)。 11.大众市场营销:由于客户群体的需求无差异,因此可以用同一种产品来满足这些客户群 体的需求。 12.客户满意:客户满意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一种产品的感知效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 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 13.客户忠诚:一种从行为的角度,将客户忠诚定义为客户对产品或者服务所承诺的一种 重复购买的行为;另一种基于态度的观点,把客户忠诚定义为对产品或者服务的一种偏好和依赖。 14.基本期望:客户认为理应从产品和服务中得到满足的本需要。 15.潜在期望:超出基本期望的、客户并未意识到而确实存在的需要。

当代名词解释15级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伤痕文学:在七八十年代,“文革”是中国人无法回避的事件,也是作家思考表达的焦 点。由此产生了伤痕文学,无情地揭露了文革造成的社会问题,极力伸张人道精神,努力恢复人在文学创作中的主体地位。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最先出现的文学创作潮流。“伤痕文学”较早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的,是刘心武的《班主任》(《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接着,卢新华的《伤痕》(《文汇报》1978年8月11日) 发表,“伤痕文学”因此得名。 伤痕小说的代表作品: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莫应丰《将军吟》、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韩少功《月兰》、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郑义《枫》、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亚平《神圣的使命》。 反思文学: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伤痕文学在社会内容 上的扩展和深化。它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建国以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古华《芙蓉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路遥《人生》、王蒙《布礼》《蝴蝶》、张贤亮《绿化树》《灵与肉》、茹志鹃《被剪辑错了的故事》、韩少功《西望茅草地》、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谌容《人到中年》、刘真《黑旗》、叶文玲《心香》、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鲁彦周《天云山传奇》。 改革文学:改革文学是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为题材的作品。因为长期存在的弊端和不 能忍受的落后状况,使人们在反思的同时迫切要求实行改革。所以改革文学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相继出现的文学现象。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贾平凹《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浮躁》,何士光《乡场上》,张洁《沉重的翅膀》,柯云路《三千万》,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男人的风格》,张炜《秋天的愤怒》,王蒙《坚硬的稀粥》。 元小说:“元小说”就是有意暴露叙事行为或者虚构性的小说。马原的元小说惯用的就是 作者直接在作品中露面,使作者、叙述者和叙述对象三位一体。马原混居在小说内部参与故事、接触人物。与“人物”交朋友。 全景式报告文学:全景式报告文学又叫宏观报告文学,巨型报告文学,它是~种多视 角、多侧面、全方位展示社会生活的报告文学,是一种吸收了多学科的思维理论形式、善于综合地、立体地反映社会现象的广角镜式报告文学。 文化散文: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 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又称“学者散文”或“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预’”,从文化视觉来关照表现对象,但与历史文化反思的作品相比在美学风格上往往表现出理性的凝重与诗意的激情以及浑然一体的气度。代表作家及作品:余秋雨《文化苦旅》 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创作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一种文学创作现象。新写实小 说注重冷静地展示下层社会人们的庸常生态,注重在对世俗人生的叙写中含蓄地表达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味的思考,在对生活琐事的极端关注与对故事情节的相对淡然中,突出了对生活真实性的热情和强调。

职业卫生常见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常见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 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劳动者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研究改善劳动条件的一门学科,其首要的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以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是指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由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职业禁忌证(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是指某些疾病(或某种生理缺陷),其患者如从事某种职业,便会因职业性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易于发生事故,则称此疾病(或生理缺陷)为该职业的职业禁忌证。 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是指职工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有毒物质,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使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或死亡的事件。 有害物质(harmful substances)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有毒物质(toxic substances)作用于生物体,能使机体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危害因素(hazardous factors)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有尘作业(dusty work)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 有毒作业(toxic work)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含量超过国家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 职业接触限值:(OELs)指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最高容许浓度(MAC):指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均不得超过的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TLV—TWA):指正常8小时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短时间接触限值(TLV—STEL):这是在不超过TWA的情况下,指每次接触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此浓度指在8小时内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的浓度。

专业名词解释集锦

2012.11.23 被动大陆边缘- 名词解释 释文:又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Atlantic type continental margin)。即通常所说的稳定大陆边缘,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大陆边缘。其地壳是洋壳到陆壳的过渡,大陆和海洋位于同一刚性岩石圈板块内的过渡带。它没有海沟俯冲带,早期裂开阶段位于板块内部,随后被动地随着裂开的板块而移动,故无强烈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它以生成巨厚的浅海相沉积、岩浆活动微弱和地层基本上未遭变形而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鲜明对照。被动大陆边缘由宽阔的大陆架、较缓的大陆坡以及缓坦的大陆陆基组成。通常年轻的稳定大陆边缘陆架较窄;发育成熟的稳定大陆边缘具有广阔的陆架区。陆架下界(陆架坡折)的平均深度约130 米。陆坡的坡度相对陆架显著增加,世界大陆坡的平均坡度为4°17′,比陆架的坡度大20 倍左右。陆坡地形十分崎岖,常被海底峡谷切割。陆基是大陆坡与深海平原之间的过渡区,坡度十分平缓,由巨厚的浊流、等深流和滑塌沉积物组成,可形成许多海底复合扇。是伸展作用体制下大陆岩石圈减薄和大幅度沉陷形成的活动微弱的大陆边缘。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有非洲边缘(北部除外)、澳大利亚西部和印度半岛的南部边缘等。北美东侧的大西洋沿岸是现代正在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它开始形成于美洲与非洲分开后的晚三叠世。空间上呈一系列与大陆边缘相平行的长条形盆地,由两部分地层组成:下部地堑型盆地充填了晚三叠世陆相粗碎屑堆积和火山岩,分布于靠内陆一侧;上部为拗陷成因的厚7~12 千米、大致呈水平产状的侏罗纪到新近纪的海相沉积。它们形成向海加厚的楔体叠置在下伏厚度减薄的过渡型地壳之上。被动陆缘的生成源于岩石圈拉伸所导致的上地幔物质上涌,减薄了的地壳通过铲状正断作用在地表形成复杂的地堑系;来自上地幔的熔岩沿裂隙上升,铺满新出现的海底,最终建造起正常厚度的大洋壳。破裂不整合标志着陆壳断开的时间。随着洋盆扩大,它外侧的陆壳逐渐远离以中脊为代表的热流中心;它的冷却沉陷造就了其上巨厚的被动陆缘沉积岩。 造山带 orogen 经受强烈褶皱及其他变形而形成的规模巨大的线(带)状大地构造单元。由一定地质历史时期中的活动带演化而成,并相对于稳定的克拉通存在。 地槽学说中的造山带是指一定构造旋回时期的大型长条形活动带(见地槽),在经历先下沉后上升的构造运动、并在强烈构造变形或岩浆活动过程中最后由强烈隆起的造山运动而形成,是地槽演化的终结产物,又称为褶皱带。板块构造学认为,造山带是岩石圈板块的会聚敛合边界(见海沟)上的重要地质标志,也是板块碰撞(见大陆碰撞)的直接产物。造山带的平面分布和走向是随刚性板块边界的形态和碰撞过程的不同而各异。地质时期中的造山带具有以下特征:①都是强烈构造变形区,其中岩层强烈褶皱断裂,沉积厚度的梯度变化大,多发育大量的浊积岩、混杂堆积、低成熟度的碎屑岩和磨拉石。②沿造山带走向,刚性板块因碰撞有时可出现双变质带;在垂直造山带方向上因板块俯冲消亡,使火山活动的岩石化学组分具一定规律的变化,即由大洋向大陆方向,岩石由拉斑质钙碱系列而变成碱性系列。③造山带中的蛇绿岩套或蛇绿混杂堆积为呈带状分布的无根透镜层状体,并被认为是古洋壳的碎片,是板块碰撞的消减过程中洋壳成楔状断片的残留体,是古海洋关闭消失的证据。

客户关系管理词汇大全

當一家企業實施CRM的時候,CRM的專用辭彙的發展對開發商業模式和溝通變得至關重要。 理解CRM術語對開發新商業模式和促使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變得非常關鍵。專案經理和業務骨幹需要溶入到這些CRM辭彙中。在這裏,我們定義主要的應用模組,部件和經營策略。在本文中,我們引用了許多應用模組的功能描述,例如,機會管理,交流管理,問題處理,銷售訂制,銷售激勵,E-mail反應管理系統,記錄系統等等。 CRM策略(The CRM Strategy) 也稱做客戶資源管理(Customer Asset Management)或客戶交互管理(Customer Interaction Management)。CRM是全公司範圍的策略,通過圍繞客戶細分重組公司,滿足客戶需求,連接客戶和供應商等手段來最大化利潤和客戶滿意度。關鍵的CRM技術投資能提供更好的客戶理解度,增加客戶聯繫管道,客戶互動以及對客戶管道和企業後臺的整合。CRM的應用範圍包括技術輔助式銷售(Technology-enabled Selling, TES),客戶服務和支援(Customer Service and Support, CSS)和技術輔助式行銷(Technology-enabled Marketing, TEM)。 1、TES(Technology-enabled Selling):也稱做銷售自動化(Sales Automation)。它是指在所有的銷售管道中,包括現場/移動銷售(Field/Mobile Sales),內部銷售/電話銷售(Inside Sales/Telesales),銷售夥伴(Selling Partner),線上銷售(Web Selling)和零售應用技術來達到提升銷售的目的。TES的目標是把技術和好的流程整合起來實現銷售隊伍效率的不斷提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教学文案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 释集锦

精品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3、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4、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6、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血色黄昏》(老鬼)等。 7、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如《内奸》(方之)、《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布礼》(王蒙)、《人到中年》(谌容)、《芙蓉镇》(古华)等。 15、寻根小说(寻根文学):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等。 16、学者散文(文化散文、哲理散文或大散文):在8090年代散文创作中,有些作者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了一些融会学者理性思考和个人感性表达的文章,这类随笔式的散文被称为学者散文或者文化散文。如金克木、张中行、余秋雨等;学者散文作者大都有较为丰厚的学术修养,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中,不特别注重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在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较为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学理知识的渗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 4.新时期文学: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1977年8月十一大宣布“文革”以粉碎四人帮结束,并把文革之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为“新时期”。文学界虽将文革之后的文学成为“新时期文学”。事实上,直到1978年5月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才是新时期的真正到来。 5.九叶诗人:“九叶诗派”是40年代,由穆旦、唐祈、唐湜、陈敬容、郑敏、袁可嘉、辛迪、杜运燮、杭约赫等所构成的诗派。它在80年代“文学化石”的发掘运动中重新被发现,并因1981年出版《九叶集》获得了“九叶派”这一名称。九叶派的主要创作阵地是《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他们努力探索“现实主义”与中国现实的结合,为新诗发展做出了贡献。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房地产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十一、房地产专业术语 1、问:什么是商品房? 答: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开发建设的房屋,均按市场价出售。商品房根据其销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外 销商品房和内销商品房两种。 2、问:什么是外销房? 答:外销商品房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的,取得了外销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的房屋,外销商品房可以出售给国内外(含港、澳、台)的 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 3、问:什么是内销房? 答:内销商品房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的,取得了商品房销售许可证的房屋,内销商品房可以出售给当地企事业单位和居民。 4、问:什么是复式住宅? 答:复式住宅是受跃层式住宅启发而创造设计的一种经济型住宅。这类住宅在建造上仍每户占有上下两层,实际是在层高较高的一层楼中增建 一个1.2米的夹层,两层合计的层高要大大低于跃层式住宅(复式为 3.3米,而一般跃层为5.6米),复式住宅的下层供起居用,炊事、进 餐、洗浴等,上层供休息睡眠和贮藏用,户内设多处入墙式壁柜和楼 梯,中间楼板也即上层的地板。因此复式住宅具备了省地、省工、省 料又实用的特点,特别适合子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居住,既满足 了隔代人的相对独立,又达到了相互照应的目的。 5、问:什么是跃层式住宅? 答:跃层式住宅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新颖住宅建筑形式。这类住宅的特点是,内部空间借鉴了欧美小二楼独院住宅的设计手法,住宅占有上下 两层楼面,卧室、起居室、客厅、卫生间、厨房及其它辅助用房可以 分层布置,上下层之间的交通不通过公共楼梯而采用户内独用小楼梯 联接。跃层式住宅的优点是每户都有二层或二层合一的采光面,即使 朝向不好,也可通过增大采光面积弥补,通风较好,户内居住面积和 辅助面积较大,布局紧凑,功能明确,相互干扰较小。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8.朦胧诗: 70年代末80年代初,围绕《今天》杂志,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一批年轻诗人纷纷发表诗作,以其思想感情的复杂隐蔽,与艺术形式上的不同引起强烈反响。1980年8月《诗刊》发表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从诗的阅读上的朦胧、晦涩展开对这一诗潮的争论,这些年轻诗人的创作也由此命名为“朦胧诗”。代表作有:舒婷《致橡树》《双桅帆》《神女峰》etc. 顾城(童话诗人)《一代人》《远和近》《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小巷》;北岛《回答》《红帆船》杨炼《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礼魂》是朦胧派的主将之一; 江河《祖国啊,祖国》。 孙绍振概括其三个美学原则,不屑于做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不屑于表现自我情感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回避写那些我们习惯了的人物的经历、英勇的斗争和忘我的劳动场景。简言之: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地反映趋向主动的创造。他们推动当代形诗歌打破自我封闭,探索与人类广泛文化积累建立联系和对话的可能性。坚持诗歌的写作,放在对个体的生存价值的确认的基础上;开始当代诗歌语言的革新,激活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生命的试验。 2、“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3、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4、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5、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

市场营销名词解释大全

市场营销学名词解释大全 1.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以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计划、组织、执行、控制的应用科学。 2.市场营销:是指从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出发合理配置自己的资源,通过满足对方需要实现自己目标的活动过程。 3.市场:是指具有特定需要和欲望,而且愿意并能够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求或欲望的全部潜在顾客。 4.市场营销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交换和关系,而对设计方案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 5.负需求:是指绝大多数人对某种产品感到厌恶,甚至愿意出钱回避它的一种需求状况。 6.无需求:是指目标市场对产品毫无兴趣或漠不关心的一种需求状况。 7.潜伏需求:是指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有强烈的需求,而现有产品或服务又无法使之满足的一种需求状况。 8.下降需求:是指市场对一个或几个产品的需求呈下降趋势的一种需求状况。 9.不规则需求:是指某些物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在一年不同季节,或一周不同日子,甚至一天不同时间上下波动很大的一种需求状况。 10.充分需求:是指某种物品或服务目前的需求水平和时间等于预期的需求水平和时间的一种需求状况。 11.过量需求:是指某种物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超过了企业所能供给或所愿供给的水平的一种需求状况。 12.有害需求:是指市场对某些有害物品或服务的需求。 13.市场营销管理哲学:也就是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处理企业、顾客、社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所持的态度、思想和观念。 14.生产观念:是指导企业营销行为的最古老的观念之一。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哪些可以随处买得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营销的商业哲学。 15.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价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 16.推销观念:或称销售观念,是为许多企业所采用的另一种观念。它认为,消费者通常表现出一种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如果听其自然的话,消费者一般不会足量购买某一企业

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汇总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文化界说 1.华夏集团:中华民族远古的三大文化集团之一,发源于黄河流域,分为姬姓的皇帝氏族和姜 姓的炎帝氏族。后来华夏集团战胜了其他两个集团,巩固了其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2.丝绸之路:连接汉和西域的交通干线。西汉时期张骞出使大月氏时开辟。丝绸之路贯穿中亚, 连接欧洲和北非,使得汉与西域的文化、艺术交流更加密切。 3.汉化:少数民族受到汉族影响,其文化与汉文化趋同的现象。少数民族的远远落后于汉民族 的文化,少数民族内迁时,受到处于强势地位的汉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的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4.胡化:汉人民主动或者被动向少数民族文化学习的过程。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原文化和汉文 化产生了初步的交流,隋唐时期,中原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密切。汉人吸收了少数民族的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丰富了汉文化的内容,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5.文字狱: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案由多是涉及眷恋前朝,否定清朝的 正统地位等。文字狱对汉族的知识分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 二、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与历史地理 1.国野制:国即城,城之外为郊,郊之外为野。西周时期周王和诸侯之间只有政治上的统属关 系,没有行政上的治理支配关系。国野制反映了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统而不治的关系。 2.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最早的地方管理制度。基本特征是,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 任命,代表皇帝对地方进行管理。春秋时期晋国实行,战国时期普遍实行,秦国时期全面实行。标志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维护了国家统一。 3.行省制:起源于魏晋时期的行台。元世祖将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改称行中书省,行 省制正式诞生。行省制巩固了辽阔的疆土,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一直沿用到今天。 4.推恩令: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意见,命令各个诸侯王将自己的领土分封给自己的兄弟儿子, 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有利于国家的安定统一。 5.藩镇:唐朝时,为了边境防御少数民族的需要,而出现的兼统数州的节度使辖区,叫做藩镇。 后来节度使权利逐渐扩大,割据一方,形成了“藩镇割据”,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6.分封制: 三、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 1.五礼:指我国古代吉礼、嘉礼、军礼、宾礼、凶礼五种礼仪,主要内容分别是,祭祀之礼、 和合人际关系之礼、接待宾客之礼、军队操演征伐之礼和哀愍吊唁之礼。五礼包括了经济、

市场营销重点名词解释知识讲解

第一章营销:创造和获取顾客价值 1.市场营销marketing:定义为企业为从顾客处获得利益回报而为顾客创造价值并与之建立稳固关系的过程。 2.需要needs:人类的需要是一种感到缺乏的状态,包括对食品、服装、温暖和安全的基本生理需要,对归属和情感的社会需要,以及对知识和自我表达的个人需要。这些需要并不是由市场营销者创造出来的,它们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固有部分。 欲望wants:欲望是人类需要的表现形式,受到文化和个性的影响。欲望由一个人的社会背景所决定,是明确表达的满足需要的指向物。 需求demands:在得到购买能力的支持时,欲望就转化为需求。在既定的欲望和资源条件下,人们会选择能够产生最大价值和满意的产品。 3.市场营销近视症marketing myopia:销售人员常犯的错误是关注自己提供的特定产品甚于关注这些产品产生的利益和体验。他们过于关注自己为现有欲望开发出来的产品,而忽略顾客需要的变化。 4.市场提供物market offering:即提供给市场以满足需要、欲望和需求的产品、服务或体验的集合。 5.交换exchange:是一种为从他人那里得到想要的物品而提供某些东西作为对价的行为。6.市场market:是某种产品的实际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的集合。 7.营销管理marketing manage:定义为选择目标市场并与之建立有价值的关系的艺术和科学。 8.生产观念production concept:认为消费者会青睐买得到的、价格低廉的产品。所以,管理应该集中于提高生产和分销效率。 产品观念product concept:认为消费者会偏好那些具有最高质量、性能水平和富有创新特点的产品。在奉行这种观念的企业中,市场营销战略往往集中于持续的产品改善。 推销观念selling concept:认为如果不采用大规模的促销努力,消费者不会购买足够多的产品。它关注的是达成销售交易,而非建立长期的、有价值的客户关系。 市场营销观念marketing concept:认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在于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了解目标顾客的需要和欲望,并使顾客感到满意。 社会营销观念societal concept:对单纯的市场营销观念忽略消费者短期欲望与其长期福利之间可能存在冲突提出质疑。它认为市场营销战略应该以维持或改善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向顾客递送价值。 9.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可以广义地理解为通过递送卓越的顾客价值和满意,来建立和维持有价值的客户关系的整个过程。它涉及获得、维持和发展顾客的所有方面。 10.顾客感知价值customer-perceived value:指与其他竞争产品相比,顾客拥有或使用某一种市场提供物的总利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异。 11.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取决于顾客对产品的感知效能与顾客预期的比较。如果产品的效能低于预期,顾客不满意。如果效能符合预期,顾客满意。如果效能超过预期,顾客非常满意或者惊喜。 12.消费者创造的市场营销customer-generated marketing:随着控制力的增强,消费者自己开始创造并发布品牌的信息和讨论。公司也越来越多地邀请消费者在形成品牌信息和广告时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13.伙伴关系管理partn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在创造顾客价值和建立牢固的客户关系时,企业自己无法孤军奋战,而必须与市场营销伙伴密切合作。除了善于客户关系管理外,市场营销者还必须擅长伙伴关系管理。市场营销者应与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其他人竭诚伙

建筑工程专业术语及名词解释

建筑工程专业名词及解释 1、基坑:基坑是指为进行建筑物(包括构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5米的基坑叫做深基坑,基坑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开挖深度大于10米。三级:开挖深度小于或等于7米。二级:介于一、三级以外的基坑。 2、建筑工程意外伤害保险:《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38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费由施工单位支付。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支付意外伤害保险费。意外伤害保险期限自建设工程开工之日起至竣工验收合格止。”根据这个条款,分包单位的从事危险作业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费是由总承包单位支付的。 3、工程质量保证金:建设单位全部或者部分使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按工程价款结算总额5%左右的比例预留保证金,社会投资项目采用预留保证金方式的,预留保证金的比例可以参照执行发包人与承包人应该在合同中约定保证金的预留方式及预留比例。 4、墙裙:墙裙,又称护壁,很直观、通俗的说就是立面墙上像围了裙子。这种装饰方法是在四周的墙上距地一定高度(例如1米5)范围之内全部用装饰面板、木线条等材料包住,常用于卧室和客厅。 5、勒脚:勒脚是建筑物外墙的墙脚,即建筑物的外墙与室外地面或散水部分的接触墙体部位的加厚部分。勒脚的高度不低于700mm。勒脚部位外抹水泥砂浆或外贴石材等防水耐久的材料,应与散水、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 6、普通烧结砖泛霜:原材料黏土中含有的硫酸镁或硫酸钙等可溶性硫酸盐受潮吸水溶解,随着砖内的水分的蒸发而在砖的表面产生盐析现象,一般为白霜。呈晶体析出时,使砖面剥落,抗冻性减小,影响工程质量。 7、水泥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得小于45分钟);终凝时间:硅酸盐水泥不得大于390分钟/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大于600分钟。(混凝土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小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大于10h) 8、堆积密度:疏松状(小块、颗粒纤维)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砂的松散堆积密度:>1350kg/m3;碎石的堆积密度:1480kg/m3。 9、表观密度: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材料质量。砂的表观密度:>2500kg/m3;碎石的表观密度:2700kg/m3。 10、和易性:砼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工作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的含义。 11、砂率: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12、砼抗压强度:150mm的立方体试件,标养室(20±2℃,相对湿度95%以上),养护28天龄期,测得抗压强度,fcu表示,单位N/m㎡或MPa。普通砼强度范围C15—C80。13、砼表观密度:普通砼的表观密度2000-2800kg/m3,一般工程中设计的砼密度为2350-2450之间,可以取2400kg/m3。 14、砖的单位(经验)用量:标准砖512块/m3(529块)。每块砖的实际体积是(240*115*53)=立方米,加砂浆的体积是*{+灰缝}*{+灰缝}=立方米.那么每立方米墙体用砖是1/=529块.砂浆用量是1/=684块.684-529=155块*=立方米(计算没考虑损耗) 15、钢筋的单位理论质量:m。 16、砼抗渗性:用抗渗等级表示:P4、P6、P8、P10、P12五个等级。 17、砂浆的强度等级:边长的立方体试件;、M5、、M10、M15、M20六个等级。 18、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材料: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

客户关系管理复习资料

客户关系管理复习资料 0.5 一、名词解释(4个,共20分) 1、客户关系管理 CRM是企业的一种经营哲学和总体战略,它采取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来获取客户数据,运用发达的数据分析工具来分析客户数据,挖掘客户的需求特征、偏好变化趋势和行为模式,积累、运用和共享客户知识,并进而通过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客户提供具有优异价值的定制化产品或服务来管理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客户关系及其组合,通过有效的客户互动来强化客户忠诚,并最终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之间的合理平衡的动态过程。 2、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 3、客户让渡价值(CDV, Customer Delivered Value)指客户购买产品或服务所实现的总价值与客户购买该项产品或服务付出的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是指客户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所得到的全部利益。 4、客户关系生命周期是指一个客户开始对企业进行了解或企业欲对某一客户进行开发开始,直到客户与企业的业务关系完全终止且与之相关的事宜完全处理完毕的这段时期。 5、客户资产企业当前客户与潜在客户的货币价值潜力,是在某一计划期内,企业现有的与潜在的客户在忠诚于企业的时间里,所产生盈利的折现价值之和。 6、CRM战略:指企业为了优化管理客户资源,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而制定由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所支撑的长远规划和长期目标。 7、利基市场战略(Market-nicher strategy) 是指企业为了避免在市场上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发生正面冲突而受其攻击,选取被大企业忽略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力量薄弱的、有获利基础的小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的营销战略。 8、客户满意:客户满意就是客户需要得到满足以后的一种心理反应,是客户对产品或服务本身或其他特性满足自己需要程度的一种评价。 9客户互动是指为了在市场上为客户提供能够为其带来优异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信息的潜在内涵和各种互动技巧,努力在客户的购买流程中发展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10、营销生产率:是指评价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营销投入与产出之间相互关系的工具。 11、服务生产力:是指服务组织所具有的、利用其投入而向客户提供与其期望相匹配的服务质量的一种能力。 二、简答题(5个,共50分) 1、简述CRM的本质。 答:1)终极目标是客户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客户资源对企业除了市场价值(即客户购买企业的产品、服务,使企业的价值得以实现)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优势如果企业的忠诚客户在企业的市场中占据相对较大的份额,那么就会为企业带来相应的壁垒,形成规模优势,也会降低企业的成本。 (2)品牌优势企业只有提供高质量的、令客户满意的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获取客户的正面宣传。 (3)信息价值客户信息对企业来讲是最为重要的价值,它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以及对客户消费行为的把握。 (4)网络化价值客户的网络化价值是指有一商业客户使用你的产品服务,该商业客户的客户为了便于与它进行商业行为,也会采用你的产品服务,该商业客户的客户的客户也可能采用你的产品服务,因此形成了一种网络化的消费行为。 2)CRM在本质上是企业与客户的一种竞合博弈 企业——投入与收益的平衡点 客户——需求满足与支出的平衡点 全局平衡——在信息完全和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企业和客户之间的需求平衡。 3)CRM以企业与客户的双向资源投入与管理为特征 关键任务之一:明确客户投入到企业中的资源类型及其希望从企业那里得到的资源回报类型。 情感层面的资源交换、知识层面的资源交换、行为层面的资源交换。通过有效地管理客户关系,企业可以成功地影响客户投资于企业的资源组合--双赢。 2、简述CRM的分类。 答:1)运营型客户关系管理运营型客户关系管理(Operational CRM)是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指通过呼叫中心、网站、直销、传销等形式与顾客实现互动。 2)合作型客户关系管理 协作型CRM,旨在实现客户沟通所需手段与客户互动渠道的集成和自动化,通过协作界面的使用,使得客户、员工、商业伙伴实时交流,保障他们都能得到完整、准确、可靠而统一的信息。 3)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 对上面两部分的应用所产生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产生相应报告和客户智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 三、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是形成于文革结束初期的一种创作模式,因卢新华小说《伤痕》而得名,以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为发端之作。这类作品的特征是:揭露与控诉文革期间的极左政治给人们带来的肉体和精神的创伤,具有强烈的政治化色彩和情绪化倾向,代表作有莫应丰《将军吟》、古华《芙蓉镇》等。 2.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其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创作并行,主要内容是包括文化守成和文化反思两个方面,整个寻根文学思潮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是知青作家。代表作家作品有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 3.新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是一种产生于90年代,以新历史主义为其主要历史观的文学形式。这类小说重视重叙历史,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作品富有深广的思想文化底蕴,摒弃了革命历史小说的对立模式,注重历史反思,发掘人性,努力将历史的真实凸现出来,反对文学的纯形式分析,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和文学史。代表作家作品有刘震云《故乡面和花朵》、刘恒《苍河白日梦》 4.反思文学:是伴随着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而形成的一种文学类型,它们突破了“伤痕文学”题材仅限于“文革”的界限,将思想上的触角伸向“反右”和“大跃进”等政治运动,进行是非评判和深入思考。它于1979年上半年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拨乱反正的政治需要,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王蒙《蝴蝶》等。 5.新写实小说: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有池莉《烦恼人生》、方方《桃花灿烂》、刘震云《一地鸡毛》。 6.朦胧诗派:朦胧诗派是一个联系松散的是个派别。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也没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难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的一个崛起的师群,他们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和鄙弃。。朦胧诗派的主要成员有北岛《回答》、顾城《一代人》、舒婷《致橡树》。 7.改革文学:改革文学面对“伤痕”和“废墟”,呼唤城市、乡村的“现代化目标,蒋子龙以工业小说为主,取得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改革文学思潮是一个集中了很多作家的大的文学思潮,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不为官方所肯定,而改革文学无论官方、民方都很瘦欢迎。改革文学表现出的冲击力很大,超出了文学爱好者的范围。从时间上来说,1979年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为开先河的作品;但黄金季节是1981到1985年,85年到87年为落潮期。除蒋子龙外,其他改革文学的作品有《男人风格》、《花园街五号》、《沉重的翅膀》等。柯云路地《新星》是改革文学的高峰之作,它也给改革文学画上了句号。至此,改革文学也退出了最喧嚣的舞台。 8.探索剧:指8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中晚期出现的意象富有求新精神和新锐特点的戏剧,他打破了日益僵化的戏剧旧有模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方法,发挥创造者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戏剧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