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SSD固态硬盘主控芯片详细介绍.doc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固态硬盘之主控哪家强?_ssd主控芯片排名目录系列文章目录前言一、控制器是什么?二、存储器厂商1.主流2.国产总结前言闪存占据内存市场一半江山,本文介绍主流的闪存控制器厂商。
在国产化背景下,一些国产控制器异军突起,也希望他们弯道超车。
一、控制器是什么?闪存相当于仓库,闪存控制器相当于仓管。
控制器(一般称为**主控**)负责进行对闪存读写擦,负责磨损均衡和速度控制。
所以一款闪存的性能取决于闪存控制器。
二、存储器厂商1.主流1.1 三星(韩国)闪存控制器的研发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它的控制器都是自用,不外卖。
最新PM1743 是PCIE Gen5, SSD 搭载第6代V NAND,读13GB/s,写 6.6GB/s1.2 美满电子(美国)独立的闪存控制厂家,在SSD 控制器领先。
专注于SSD 控制器,主要用于企业级市场。
已不再开发 UFS 和 eMMC 控制器。
最新的MV SS1333 是 PCIE Gen5 SSD, 读 14GB/s,写 9GB/s 1.3 慧荣(美国)在台湾兴起的,在美国上市,2022年5月被美国凌迈科收购,成为美企。
独立的闪存控制厂家,产品范围很广,涵盖SSD/UFS/eMMC.最新的SSD 是SM 8366,是PCIE Gen5, 读写速度都达到 14GB, 超快。
1.4 群联电子(中国台湾)台企,独立的闪存控制厂家,产品范围很广,涵盖SSD/UFS/eMMC/USB. 产品主要是用在消费者领域,现在也涉足工业和车规级别产品。
E 系列是 NVME SSDS 系列是SATA SSDU 系列是 USB还有UFS 3.0 系列, eMMC 5.1 系列。
最新的SSD 是PS5018-E18,是PCIE Gen4,读写都在 7GB/s 以上。
目前已研发 PS7101 是 PCIE Gen5,预计速度是Gen4 的两倍。
2.国产2.1 宏芯宇研发子公司是合肥兆芯电子,主营是eMMC 产品, 也量产 UFS/SSD/USB/NM Card.最新的SSD 是PCIE Gen4,读写都在 7GB/s 以上.公司除了是闪存控制器厂商,也是模组厂商。
认识SSD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和闪存芯片详解SSD(Solid State Disk )俗称固态硬盘,相对原来的主轴旋转,并无机械部分,所以被人称为固态硬盘,就是用闪存芯片替代磁盘介质制造出来的硬盘。
在接口规范和定义、功能以及使用方法与传统硬盘完全相同。
主控芯片和闪存芯片是SSD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原件,也是影响SSD性能的主要因素。
其中主控芯片是SSD的大脑,而闪存芯片则是SSD的数据仓库。
固态硬盘中的“CPU”除了存储部分由闪存芯片负责之外,固态硬盘的功能、工作方式等都由主控芯片负责。
主控芯片在SSD中的作用就跟CPU一样,主要是调度、协调和控制整个SSD系统。
主控芯片一方面负责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另一方面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
除此之外,主控还负责ECC纠错、耗损平衡、坏块映射、读写缓存、垃圾回收以及加密等一系列的功能算法。
由于SSD主控的技术含量不低,能玩得转的其实没几家,主要有Marvell、英特尔、三星、OCZ、SandForce、Jmicro等几个厂商。
主控性能的好换主要取决于这些主控厂商的技术实力。
不同的厂商推出的主控芯片在数据处理能力、算法、对闪存芯片的读取写入控制上会有非常大的不同,直接会导致固态硬盘产品在性能上差距高达数十倍。
所以在挑选SSD,首先得挑选主控,这是SSD性能的基础。
数据的仓库在SSD中,另一个重要角色就是闪存芯片了。
它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SSD的数据仓库,反正“主控芯片”交待存放的东西都要往这里装。
市场上的闪存芯片主要有两类,即SLC(Single Layer Cell 单层单元)闪存芯片和MLC(Multi-Level Cell多层单元)闪存芯片。
SLC的特点是寿命长,理论上极限擦写次数可以达到10万次,因此SLC是目前可靠性最高的闪存芯片,一直是企业级SSD的首选。
但是,高可靠性也带来了高成本,采用SLC闪存芯片的SSD最大的问题在于价格偏高。
ssd主控芯片排名SSD主控芯片排名是指根据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对SSD(固态硬盘)主控芯片进行的排名。
SSD主控芯片是固态硬盘的核心组成部分,决定了固态硬盘的性能和稳定性。
过去几年,随着固态硬盘的普及和发展,SSD主控芯片市场也愈发竞争激烈,许多厂商相继推出了自家的主控芯片。
以下是根据市场反馈和专业评测对SSD主控芯片进行的排名:1. Samsung PhoenixSamsung Phoenix主控芯片是三星旗下高端SSD产品主控芯片之一,采用了新一代的CoreWX架构,拥有卓越的性能和稳定性,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主控芯片之一。
2. Silicon Motion SM2262ENSilicon Motion SM2262EN主控芯片采用了NVMe 1.3协议,并支持PCIe 3.0 x4接口,具备出色的性能和低延迟,适用于高性能的固态硬盘产品。
3. Phison PS5016-E16Phison PS5016-E16主控芯片是Phison最新推出的主控芯片,采用了PCIe 4.0接口,具备超高的带宽和传输速度,是市场上最先进的主控芯片之一。
4. Marvell 88SS1092Marvell 88SS1092主控芯片采用了8通道设计,支持PCIe3.0 x4接口,具备出色的性能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高端固态硬盘产品。
5. Indilinx Barefoot 3Indilinx Barefoot 3主控芯片是索引宁推出的高性能主控芯片,采用了自家的Everest 2架构,具备出色的性能和稳定性。
此外,还有一些厂商推出的自家主控芯片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如Toshiba TC58NCP090GSD、Intel 760p和WD-SanDisk SanDisk controller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SSD主控芯片的技术革新非常迅速,新一代的主控芯片不断涌现,并迅速超越旧款产品的性能。
ssd主控芯片SSD(Solid State Drive)作为一种重要的存储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系统的整体表现。
其中,SSD主控芯片作为SSD的核心组件之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SSD主控芯片的定义、原理、工作方式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详细介绍SSD主控芯片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SSD主控芯片。
SSD主控芯片是一种具有独立智能控制功能的集成电路,负责管理和控制SSD内部的各种操作。
它连接并管理闪存芯片,进行读写操作,实现数据存储和存取等功能。
可以说,SSD主控芯片是整个SSD系统的大脑,影响着SSD的性能表现。
SSD主控芯片的核心原理是使用FLASH存储技术。
它采用了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将数据存储在固态内存芯片中,相对于传统的机械硬盘具有更高的读写速度和更好的耐用性。
而SSD主控芯片的任务就是控制闪存芯片的操作,监控并管理数据的存储、读取和擦除等过程。
其内部通常包括了处理器、存储控制器、数据缓存等多个模块。
SSD主控芯片的工作方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读取、写入、置换和垃圾回收。
在读取阶段,主控芯片通过分析、组织和传输数据,将数据从闪存芯片中读取出来;在写入阶段,主控芯片将待写入的数据分成小块,按照固定算法写入到闪存芯片中;在置换阶段,主控芯片根据SSD的特定算法,将一些已经失效的数据块替换到其他地方,以提供更高效的空间利用;在垃圾回收阶段,主控芯片负责清理垃圾数据,即将已经被删除的数据块回收并重新分配给新的数据。
在SSD主控芯片的发展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首先是容量的提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SSD主控芯片的容量越来越大,可以支持更多的存储空间。
其次是速度的提升,主控芯片通过不断优化算法和结构设计,提高了读写速度,使得SSD的性能不断提高。
再次是功耗的降低,SSD 主控芯片通过改进工艺和设计,使得功耗不断减少,提高了性能稳定性和电池寿命。
最后是功能的丰富化,SSD主控芯片逐渐引入了更多高级功能,比如数据加密、错误校正等,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SSD常见主控简介将遇良才,精兵遇上强将方能成大业。
这句话放在任何一件事物的成败上都是大局宗旨。
对于固态硬盘而言,究竟是SSD主控成就了一款产品,还是成本更高的NADA颗粒左右成败呢?在技术面层层之外,两者的结合决定了一款固态硬盘的最终走向,而做为核心技术的SSD主控,也是我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进入2013年后,主控技术的成熟对厂商和用户双方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新SSD 主控的开发是技术突破的关键,目前SSD市场内六大主控的掌权,孰重孰轻,对于品牌的影响力度如何,我们在文章中一探究竟。
可否六分天下看各品牌SSD主控当前定位在去年我们的评测文章中,对于当时市场内固态硬盘的技术范围而言,主控芯片的单一性是很大的问题点,市场内的品牌数量不少,但屈指可数的SSD主控类别少之又少,且独立主控被少数品牌所控制,主控提升的幅度缓慢,对SSD影响也越来越小,厂商最后也开始在颗粒方面做话题,让用户的眼光从衡量主控最后转移到成本更高的颗粒上,这种转移多少有一些对技术理解的偏差。
六大主控当前市场占有率格局目前消费级固态硬盘市场中,SSD主控种类也增至6种,其实说增至也不算确切,例如消费者并不熟知的JMF系列主控以及LAMD系列主控其实一直生存在部分品牌产品上,我们在今天的文章中也会将市场内目前的六类主控系列进行一个简单的横向分析,所谓的六分天下能否成立,还得看最终用户的定义了。
第一个说到的,也是必须要说到的就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Sandforce-SF2281系列主控,它像是固态硬盘主控的代言词,从入门级产品再到高端生产线,Sandforce从SSD最初进入市场开始无时无刻不围绕着各类产品做话题,你可以说它是跑了目前Sandforce主控可以算是固态硬盘行业内最为常见的主控技术,我们的评测文章中最多的也是该类主控的产品,小到入门级的厂商,大到硬件大佬Intel目前都在延续始终这款主控,但留给很多用户的疑问是:为什么看到Sandforce的数据都是相同的?又该如何挑选Sandforce主控的产品?如何看待Sandforce主控成绩SandForce主控制器是目前采用SSD最多的主控,做为第三方主控,很多入门级品牌都选择用其做为自己的核心控制器。
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主控芯片是SSD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功能是控制和管理SSD的各种操作和功能。
主控芯片的品质和性能直接影响到SSD的性能和可靠性。
固态硬盘主控芯片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Flash 内存管理:主控芯片负责管理固态硬盘中的闪存芯片,包括读写数据、均衡闪存芯片的使用、垃圾回收以及错误校正等。
主控芯片通过优化读写算法和数据排列方式,以及提供TRIM 功能等来延长SSD的使用寿命。
2. 数据缓存管理:主控芯片内部通常搭载有数据缓存,用于临时存储读写操作所需的数据。
主控芯片负责管理数据缓存的分配和回收,以提高SSD的读写性能。
3. 接口控制:主控芯片负责与主机的接口通信,将主机发送的指令转换为对固态硬盘的控制信号,并将SSD传输的数据返回给主机。
常见的接口包括SATA、PCIe等。
4. 故障检测和修复:主控芯片能够监测SSD内部的硬件故障,例如闪存坏块的出现,控制器工作异常等。
当发现故障时,主控芯片会自动对故障进行处理,例如重新映射坏块,使得用户不会因为硬件故障而无法正常使用SSD。
5. 安全性加密:一些固态硬盘主控芯片会提供硬件级别的数据加密功能,通过在主控芯片上集成加密引擎和密钥管理模块,可以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除了以上功能之外,不同的主控芯片还可能具有各种各样的特性和功能,例如支持NVMe协议、提供高速存储缓存、支持硬盘阵列等。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主控芯片在性能和功能上可能存在差异。
在选择固态硬盘时,主控芯片的品质和性能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好的主控芯片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性能,以及强大的数据管理和保护功能。
目前市面上一些常见的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品牌有英特尔、Marvell、Samsung、Phison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自己的主控芯片品牌和型号。
总之,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在SSD的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SSD固态硬盘主控芯片详细介绍一、Marvell主控家族现在Marvell的主流SATA主控一共有88SS9187、88SS9188、88SS9189、88SS9190四款,其中88S9187是Marvell第三代产品,支持SATA 6Gbps接口,8通道设计,另外还支持ECC、硬件AES加密等功能,支持Toggle DDR/ONFI 2接口,而88SS9188则精简到了4通道,其他技术规格基本相同。
88SS9189是第四代产品,规格上和88SS9187差不多,一样是支持8通道32CE闪存,核心频率比上代的高一点,闪存接口升级到Toggle DDR 2/ONFI 3,并且支持TLC闪存,而88SS9190则是四通道的精简版。
上述这四款主控目前有不少的SSD在使用,比如浦科特的M5Pro、M6Pro、建兴睿速T9、闪迪Extreme Pro就用的是88SS9187,浦科特M5S、M6S用的是88SS9188,Crucial MX100、MX200、M550、威刚SP920用的是88SS9189,闪迪的Ultra II则根据不同容量88SS9189和88SS9190两个主控都有用。
88SS1074是Marvell第五代SATA主控,使用28nm CMOS 工艺制造,支持DEVSLP休眠技术,支持15nm工艺的SLC/MLC及TLC闪存,还支持3D堆栈闪存,支持ONFI 3/Toggle DDR 2闪存接口,支持256bit AES加密,主控支持Marvell第三代的NANDEdge纠错及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技术,这对TLC闪存SSD尤为重要,用这款主控的主要有浦科特M7V、闪迪X400和金士顿UV400。
88NV1120是一款入门级主控,主打低价市场,采用ARM Cortex R5双核心架构,使用28nm工艺制作,内建Embedded SRAM来代替外部DRAM,支持ONFI 3.0与Toggle 2.0接口的NAND芯片,为了更好的支持15nm TLC与3D NAND而加入了最新的NANDEdge LDPC校验技术。
ssd主控工作原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SSD(Solid State Drive)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机械硬盘,成为了现代计算机中最为常见的存储设备之一。
而SSD的高速读写以及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主控芯片的优化。
本文将从SSD主控的工作原理入手,为大家详细介绍SSD的内部结构和工作过程。
一、SSD主控芯片的作用SSD主控芯片是SSD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控制整个SSD的读写操作、数据传输和内部状态的管理。
SSD主控芯片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SSD的读写速度、数据稳定性和寿命等多个方面。
因此,SSD主控芯片的设计和制造是SSD制造商的关键竞争力之一。
二、SSD主控芯片的内部结构SSD主控芯片的内部结构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Flash控制器Flash控制器是SSD主控芯片的核心部件,它直接控制SSD中的Flash存储芯片的读写操作。
Flash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将SSD内部的Flash芯片组织成逻辑块,并实现逻辑块的读写操作、数据传输和错误校验等功能。
Flash控制器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SSD的读写速度、数据稳定性和寿命等方面。
2、DRAM缓存DRAM缓存是SSD主控芯片中的一种高速缓存,它用于存储SSD的读写数据和指令,以加快SSD的读写速度。
DRAM缓存的大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SSD的读写速度和响应时间等方面。
3、处理器处理器是SSD主控芯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控制SSD 的整体运行和数据传输。
处理器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SSD的读写速度和响应时间等方面。
4、数据接口数据接口是SSD主控芯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与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数据接口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SSD的读写速度和响应时间等方面。
三、SSD主控芯片的工作原理SSD主控芯片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读取数据当计算机系统需要读取SSD内部存储的数据时,SSD主控芯片会先检测数据的位置和状态,然后将数据从Flash存储芯片中读取出来,并缓存到DRAM缓存中。
聚焦SSD 各固态硬盘厂商主控芯片选择NAND闪存在功耗、速度、数据靠得住性、重量和静音等方面具有超级明显的优势,随着轻薄型笔记本电脑在整个PC市场份额的持续增加,NAND的这些优势变得加倍具有吸引力,基于NAND闪存的固态存储盘(SSD)正在慢慢走入这些应用。
硬盘已经受到后者的庞大要挟。
英特尔与美光的合作,更是催动了整个NAND闪存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制程工艺不断精细,闪存芯片的容量不断上升,而其价钱也愈来愈廉价,尤其是在SSD市场中。
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提升,咱们也加倍期待在不久后,SSD硬盘的价钱能够出现大幅回落的态势。
在今明两年,固态硬盘市场会有蓬勃发展,新一代主控的不断更新,在提升固态硬盘的速度,此刻让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各固态硬盘厂商在主控与芯片方面的选择方案。
Intel主控芯片选择方案Intel做为芯片业的巨头,在硬盘控制器研发方面有着丰硕的经验,也是较早进入SSD领域的厂商,长期维持着业内领先优势,产品性能优秀,为了保证利用寿命,该主控针对民用级SSD进行了写入速度限制。
在Intel 初期产品中,像X25-V与X25-M系列等采用的都是自身的PC29AS21Ba0控制器,性能超卓。
Intel的SSD主控为业内顶尖水平,不过X25-V与X25-M系列相较则是NAND通道数量上进行了一般的精简,这样其写入速度也降低了一般,被限制在40MB,不过其标称随机4KB读写仍然可达25000/2500。
虽然性能比X25-M降低了一些,主要表此刻写入方面,这款产品的定位是针对SSD 的入门级用户。
可是在最新的SATA 6Gbps接口固态硬盘方案上,比如Intel510系列,就并无采用Intel自家的方案,而是利用了Marvell 88SS9174-BKK2,和浦科特M2S系列、海盗船Performance 3系列相同。
不过在芯片选择方面,intel一直选择采用自己的芯片,其SLC NAND的价钱要比MLC高出一倍,它们的编号为29F32G08CAND2,它能够确保长达5年的负载工作,支持50000次开关。
之前也有提到,目前SSD的主控芯片种类众多,价格、性能都参差不齐。
其实,不管是什么硬件,有一点亘古不变的“真理”:那就是一分钱一分货。
● Jmicron主控(山寨SSD最常用)目前SSD市场中充斥着不少廉价的产品,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台湾厂商Jmicron推出的JMF602芯片,由于其推出较早,那个时期其他SSD产品价格都非常高,玩家对SSD的认知、了解也较少。
该款主控芯片推出后,一举打破了SSD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而且标称性能也非常唬人:早期的JMF602A持续读取143MB/s,写入93MB/s,后来改良的602B读取可达170MB/s。
乍一看这个数据非常不错,尽管写入一般,读取可是远远高于机械硬盘,但是厂商却没有公布一个最重要的数据:前面提到的随机读写性能。
该主控由于不支持外部缓存,内部缓存只有区区16K,导致其性能、寿命都和其价格一样的低。
做为SSD最重要的4KB随机IOPS 数值,该款SSD的性能只有个位数。
导致实际使用情况则很不理想,大量小文件随机读写的操作甚至远远低于普通机械硬盘。
由于其设计上的缺陷,更新固件也无法改善其天生的弊端。
当然,厂商心里自然是清楚这一点的,此款产品也没有推出过提升性能的固件。
● Indilinx主控另一家常见的主控厂商Indilinx,这个公司成立仅仅有不到4年的时间,但是其产品性能非常不错,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主控芯片为Indilinx IDX110(Barefoot),其核心拥有一颗ARM7嵌入式处理器,主频为233MHz,支持16~64MB缓存,带有4条16位闪存通道。
其最新版本IDX110M01-LC(ECO)持续读写性能可达230MB/s和140MB/s。
随机读取速度也较低端产品强很多,但是与顶级产品却存在差距。
另外,该厂商经常推出更新固件,使得产品稳定性和性能得以不断改良。
不过,这也是由于该产品初期固件常常存在各种问题。
这也对玩家有一定要求。
对于不喜欢折腾的人来说,选用这样的产品难免会遇到问题,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
一分钟解析固态硬盘SSD主大类的区别,准备换硬盘的看过来!构成SSD的主要IC有主控芯片和NAND闪存,估计有不少人认为单纯看主控就可以知道SSD的性能,其实这是错误的,就像OCZ现在的产品线那样,用的都是SandForce SF-2281主控,但是通过不同的闪存与固件搭配划分出Vertex 3 MAX IOPS、Vertex 3、Agility 3与Solid 3等不同层次的产品,相互之间性能差异比较大,可见SSD 所用的固件与闪存种类都是对其性能有相当大影响的。
今天迅维快修小编就来说说这个NAND闪存SLC、MLC和TLC 三者的区别TLC是闪存一种类型,全称为Triple-LevelCellX3(3-bit-per-cell)架构的TLC芯片技术是MLC和TLC技术的延伸,最早期NAND Flash技术架构是SLC(Single-Level Cell),原理是在1个存储器储存单元(cell)中存放1位元(bit)的资料,直到MLC(Multi-Level Cell)技术接棒后,架构演进为1个存储器储存单元存放2位元。
2009年TLC架构正式问世,代表1个存储器储存单元可存放3位元,成本进一步大幅降低。
如同上一波SLC技术转MLC技术趋势般,这次也是由NAND Flash大厂东芝(Toshiba)引发战火,之后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也赶紧加入战局,使得整个TLC技术大量被量产且应用在终端产品上。
TLC芯片虽然储存容量变大,成本低廉许多,但因为效能也大打折扣,因此仅能用在低阶的NAND Flash相关产品上,像是低速快闪记忆卡、小型记忆卡microSD或随身碟等。
像是内嵌世纪液体应用、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固态硬碟(SSD)等技术门槛高,对于NAND Flash效能讲求高速且不出错等应用产品,则一定要使用SLC 或MLC芯片。
2010年NAND Flash市场的主要成长驱动力是来自于智能型手机和平板计算机,都必须要使用SLC或MLC芯片,因此这两种芯片都处于缺货状态,而TLC芯片却是持续供过于求,且将整个产业的平均价格往下拉,使得市调机构iSuppli在统计2010年第2季全球NAND Flash产值时,出现罕见的市场规模缩小的情况,从2010年第1季43亿美元下降至41亿美元,减少6.5%。
七大主流SSD主控方案全解析上期和大家浅谈了如何选择SSD,这一期我们开始深入介绍。
在SSD三大件中,最有技术含量以及核心技术的“主控芯片”或“主控方案”,以下我们简称“主控”。
要了解主控之前,我们得先对SSD的构成有个初步的了解,SSD是由主控、闪存颗粒和缓存单元组合起来的一块电子集成板。
那我们今天就来具体聊一下这个事关SSD生死的主控。
SSD的主控又有什么用呢?其实,一是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颗粒上的负荷,让所有的闪存颗粒都能够在一定负荷下正常工作,协调和维护不同区块颗粒的协作,二则是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三则是负责固态硬盘内部各项指令的完成。
看完之后是不是一脸懵逼,其实说白了:主控就像是人类的大脑,或是类似于电脑中的CPU,负责指挥、运算以及协调的作用,一款好的主控,可以决定了SSD的性能体验和使用寿命。
虽然主控和CPU是近亲,但却不像CPU那样就一家独大,反观主控市场却是百花齐放,台系、日韩、欧美等都有专注于主控研发的厂商,大厂商还有自己的SSD生产线,从主控到闪存都能够自主研发生产。
主流SSD主控厂商每家主控厂商的产品各有千秋,至今还没有哪款主控能够独领**,接下来让我们分别了解一下各大品牌主控的特点。
英特尔主控说到主控芯片不能不提的就是英特尔,众所周知英特尔在CPU领域可谓无人能望其项背,它同时也代表了SSD主控最顶尖水平。
由于Intel在芯片组南桥的开发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磁盘控制器经验,其固态硬盘控制器产品异常优秀,算法和固件都很先进,实际性能也非常强大。
英特尔主控Intel的产品持续读取和随机读写性能都在业内具有领先地位,不过考虑到产品寿命,Intel主控限制了写入速度,不过在这对于实际使用影响不是很大。
Marvell主控由于英特尔和三星主控都是自给自足,虽然性能的确强大,但是说到市场份额,就不得不说Marvell主控。
Marvell主控,大家很快能想起风靡一时的美光M4。
固态硬盘SSD的主控是什么含义,有什么类型的主控SSD最重要的两部分构成,就是主控和闪存芯片了。
简单的说主控主要充当将领职责,负责控制闪存的识别和读写,而闪存芯片就是在固态硬盘中,充当存储空间的介质。
不同品牌的SSD所用的主控不同,这就关系到固态硬盘的使用速度和寿命。
Indilinx的Barefoot主控:优势体现在持续能力上,随机读写能力偏弱,买了不算吃亏,适合经常传输偏大文件的用户,写入放大中上,寿命不如Intel和SandForce。
10年后Indilinx逐渐不行了,因为随机读写能力才是SSD所需要的。
不过Indilinx并没有坐以待毙,代号为"Martini"的Barefoot改进版出现了,貌似解决了随机性能问题,性能如何还不清楚。
代表产品:OCZ,G.Skill,A-DATA 的部分SSDIntel主控:优势体现在持续读取和低延迟上,随机写入优势明显,写入放大低,寿命有保障,性价比突出,适合作为系统盘。
因为寿命,家用版主控能力被Intel限了,企业版的非常强(X25-E),代表产品:INTEL自家的SSD,以及部分kingston,A-DATA的SSD。
Marvell88SS8014/88SS9174主控:前者性价比不高,没有突出的特点。
后者是Marvell目前的旗舰主控,也是目前唯一支持SATA6G的主控,高端发烧友可以玩玩。
JMicron的JMF602/612主控:602寿命低,随机小文件写入会卡,写入放大高,算法不理想,说JMF602这个系列在性能上是失败作品的话,在市场上却是最大的赢家,山寨SSD最喜欢用的主控之一。
602代表产品:山寨SSD,KingFast,A-DATA的部分SSD;612代表产品WD的SSD。
SandForce主控:优势体现在主控能力上,性价比不高,写入放大超低,寿命有保障,适合作为系统盘和程序盘,官方指标水分大。
代表产品:OCZ的大部分SSD。
SSD 主控芯片性能详解,Marvell 是数据存储解决方
案的市场领先者
众所周知,固态硬盘就是由主控芯片,闪存颗粒和缓存单元组合起来的一块电子集成板。
在这三大件中,采购成本最高的无疑是闪存颗粒,而最优技
术含量以及核心技术的则是主控新品了。
SSD 主控本质是一颗处理器,主要基于ARM 架构,这和手机处理器有相似的一面。
也有部分SSD 厂家采用RISC 架构,使其具备CPU 级别的运算能力。
不同架构、核心/晶体管数量的多少、频率的高低关乎主控的性能。
可以说,一款主控芯片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固态硬盘的实际体验和使用寿命。
那幺
市场上主流的主控品牌有哪些呢?
目前,主流市场主控品牌有,三星,慧荣,群联和Marvell。
三星主控:。
主流SSD主控芯片解析分享到:我要吐槽随着价格的不断降低,用户对于SSD的认知度越来越高,选择SSD来解决平台的性能瓶颈已经成为潮流。
而主板上SRT、三秒开机等功能的加入,也扩展了SSD的用途。
主控芯片是影响SSD性能的最主要因素,挑SSD就是挑主控芯片,那么市场上主流的SSD用的主控芯片是怎样的呢?在SSD中,Page为最小的读写单位,Block为最小的擦除/编程单位,其中1个Page为4KB,1个Block由256个Page组成,1个Plane由2048个Block组成,2个Plane组成1个Die,也就是最小的芯片(4GB)。
Intel主控由于在南桥芯片的开发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磁盘控制器经验,Intel的SSD主控产品异常优秀,算法和固件都很先进,实际性能也很强。
Intel主控Intel是最先在SSD中引入写入放大指标的厂商,其专门为写入放大控制配备DRAM缓存:缓存用来作为储存数据的短期内存,从而比传统SSD主控能更有效率地执行写入操作。
而传统控制器每一次都触发写入动作,即使储存小数据区块时也会写入放大到较大容量的存储块中。
借助优秀的算法,Intel主控的写入放大率仅为1.1 X,读写值已经很接近文档读写真实值。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产品寿命,Intel的主控限制了写入速度,这会影响突发写入速度,但持续写入性能更平衡、优秀,所以Intel主控在性能测试的成绩也许并不是最高的,但读写稳定性绝对是一流的。
SandForce SF-2281从09年推出SF-1000系列固态硬盘控制器开始,SandForce迅速地成为了SSD领域的领导厂商之一。
其成功之道在于产品拥有DuraWrite技术,能发挥MLC NAND闪存的高性能,而且还能提供包括PCB设计和固件在内的一整套设计方案,非常受厂商的欢迎。
SandForce SF-2281 主控SandForce在消费级SSD市场的主力是SF2200系列,SF-2281几乎成为性能级主控的代名词。
常见SSD主控Intel PC29AS21BA0桌面处理器的霸主Intel在SSD领域也有很大的优势,拥有自己的SSD主控制器、固件,以及自主生产的NAND存储,这样在成本控制、芯片供货、软件硬件调试、产品稳定性上都较别的SSD厂商要有优势。
事实上,Intel的SSD也是目前故障率最低的了。
这款主控只有自家产品才能用,首次搭载在08年上市的X25-M这款SSD上面,年代相对久远,现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的Intel 320、310系列使用的也是同一款主控。
PC29AS21BA0刚出来的时候是最快的SSD主控之一了,但现在优势已经不明显,主要是由于主控相对老旧,加上只支持SA TA 3Gbps导致在跟主流6Gbps的产品相对比时劣势很大,使用该主控的Intel 320系列SSD无论在4K随即读写还是持续读写都已经无法跟那些使用新一代主控的SSD竞争。
但拥有FDE(full disk encryption)全盘密匙功能也算是一个附加值吧,虽然普通人也许用不到这种功能。
Intel的SSD都是5年质保,稳定性还是不错的,而且附带的SSD Toolbox也相当的强大,可以很方便的管理硬盘和固件升级,如果纯粹是追求稳定性而不在乎速度的话可以考虑...但是价格不便宜Sandforce SF-2281市面上最最常见的主控就是Sandforce的主控了,而最新的SF-2281更是大受OCZ、海盗船等厂商的欢迎。
Sandforce除了供应SSD主控,还能提供整套SSD方案包括NAND闪存的推荐、PCB设计参考等。
SF-2281的特点就是无论随机读取还是持续读写都非常快,主要是因为它对即将写入的数据进行了大幅度压缩。
通常情况下如果硬盘要写入一定数据,实际写入的数据量其实要大得多,Intel称它们能将这个量控制在1.1倍左右,而SF-2281称它们能降数据压缩到0.5倍,更少的写入量直接减少了写入时间,算是变相增加写入速度吧。
最新SSD固态硬盘颗粒QLC、SLC、MLC、TLC详解概要本⽂从SSD结构出发,详细介绍NAND闪存芯⽚QLC、SLC、MLC、TLC之间的区别、各⾃的优缺点以及其适⽤的⼈群。
?⽬录⼀、剖析SSD⼆、什么是NAND闪存三、单层单元(Single Level Cell,简称SLC)四、多层单元(Multi Level Cell,简称MLC)五、三层单元(Triple Level Cell,简称TLC)六、四层单元(Quad-level cells,简称QLC)七、总结⼋、四种闪存类型的固态硬盘价格任何尝试过SSD的⼈,⽆⼀不能向您证明SSD领先于传统HDD的优点,伴随着应⽤程序的加载速度更快、整体效率更⾼,以及更强的耐⽤性与稳定性,毫⽆疑问,SSD终将会成为每⼀台家庭计算机中的标配。
但您是否曾经想过,在同等容量下,为什么某些SSD⽐其他其他更贵?正如⾼性能赛车⼀样,这⼀切都是关于引擎盖下的学问。
2019最新更新:以往SSD均采⽤SLC、MLC、TLC芯⽚架构,⽽TLC则⽐较普遍。
但科技迅猛发展,⽤户的需求也⽇益增长,如今⼀款新型闪存芯⽚QLC已⾯世。
QLC(四层单元)的容量更⼤,价格也更便宜。
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细节,请继续关注QLC(四层单元)的详细信息。
剖析SSD在详细分析这个问题前,我们可能需要先了解⼀下SSD的内部构造:A.?NAND闪存:SSD储存数据的部分,以⾮易失性,即断电后仍能保存数据的内存块。
?B.?DDR内存:少量的易失性内存(需要电源来维护数据)⽤于缓存未来访问的信息。
C.?主控芯⽚:连接NAND闪存与计算机之间的主要电⼦组件。
什么是NAND闪存?NAND闪存是⽐传统硬盘驱动器更好的存储设备,它使⽤的是⾮易失性存储技术,即断电后仍能保存资料的存储设备。
NAND闪存由多个以(bit)为单位的单元构成,这些位通过电荷被打开或关闭,如何组织这些开关单元来储存在SSD上的数据,也决定了NAND闪存的命名,⽐如单层单元(SLC)闪存在每个存储单元中包含1个位。
硬盘盒主控芯片介绍硬盘盒主控芯片通常由一个嵌入式微处理器和一些外围控制器组成,可以与不同类型的硬盘、闪存设备、固态硬盘等进行配合使用。
它通过提供多种接口标准,例如SATA、USB、eSATA、Thunderbolt等,使外部设备能够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并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同时,硬盘盒主控芯片还能对接口协议进行转换,从而实现不同接口类型之间的互联。
一般来说,硬盘盒主控芯片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硬盘盒主控芯片通过内部的数据缓存机制,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
它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动态调整数据传输速度,避免数据丢失或者传输错误。
2.多种接口支持:硬盘盒主控芯片支持多种接口标准,可以与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进行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和共享。
同时,它还支持多种外部存储设备的连接,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
3.硬件加密与数据保护:硬盘盒主控芯片通常具备硬件加密功能,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安全性。
它采用硬件级别的加密算法和密钥存储,有效防止数据被非法访问和窃取。
4.低功耗和节能设计:硬盘盒主控芯片通常具备节能设计,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通过降低功耗,延长设备的工作时间。
同时,它还支持电源管理功能,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自动调整电源输出,提高设备的能效。
5. 多种驱动和系统支持:硬盘盒主控芯片通常可以兼容多个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例如Windows、Mac OS、Linux等。
用户不需要额外安装驱动程序,即可实现设备与计算机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除了以上的一些基本特点,硬盘盒主控芯片还可能具备其他一些高级功能,例如硬盘健康监测、故障预测、数据恢复等。
这些功能的存在,可以进一步提高硬盘盒的性能和可靠性,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总的来说,硬盘盒主控芯片是硬盘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能和功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硬盘盒的使用体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硬盘盒主控芯片也在不断演进和升级,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和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常见SSD固态硬盘主控芯片详细介绍
一、Marvell主控家族
现在Marvell的主流SATA主控一共有88SS9187、88SS9188、88SS9189、88SS9190四款,其中88S9187是Marvell第三代产品,支持SATA 6Gbps接口,8通道设计,另外还支持ECC、硬件AES加密等功能,支持Toggle DDR/ONFI 2接口,而88SS9188则精简到了4通道,其他技术规格基本相同。
88SS9189是第四代产品,规格上和88SS9187差不多,一样是支持8通道32CE闪存,核心频率比上代的高一点,闪存接口升级到Toggle DDR 2/ONFI 3,并且支持TLC闪存,而88SS9190则是四通道的精简版。
上述这四款主控目前有不少的SSD在使用,比如浦科特的M5Pro、M6Pro、建兴睿速T9、闪迪Extreme Pro就用的是88SS9187,浦科特M5S、M6S用的是88SS9188,Crucial MX100、MX200、M550、威刚SP920用的是88SS9189,闪迪的Ultra II则根据不同容量88SS9189和88SS9190两个主控都有用。
88SS1074是Marvell第五代SATA主控,使用28nm CMOS 工艺制造,支持DEVSLP休眠技术,支持15nm工艺的SLC/MLC及TLC闪存,还支持3D堆栈闪存,支持ONFI 3/Toggle DDR 2闪存接口,支持256bit AES加密,主控支持
Marvell第三代的NANDEdge纠错及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技术,这对TLC闪存SSD尤为重要,用这款主控的主要有浦科特M7V、闪迪X400和金士顿UV400。
88NV1120是一款入门级主控,主打低价市场,采用ARM Cortex R5双核心架构,使用28nm工艺制作,内建Embedded SRAM来代替外部DRAM,支持ONFI 3.0与Toggle 2.0接口的NAND芯片,为了更好的支持15nm TLC与3D NAND而加入了最新的NANDEdge LDPC校验技术。
二、OCZ Barefoot 3
Barefoot 3是OCZ收购Indilinx后推出的第一款主控,这是一颗8通道闪存控制器,支持ONFI和Toggle标准的闪存,支持最大1GB的DDR 2/3缓存,核心还是一颗ARM Cortex 处理器,另外还集成了ECC纠错引擎和随机函数发生器,比较特殊的是内部还有一颗OCZ自己开发的32位Aragon协处理器,支持SSD的RISC指令体系,频率400MHz。
这款主控有IDX500M00和IDX500M10两个版本,其中IDX500M00是Vector系列用的,而IDX500M10则是降频版本,是Vertex系列所用的主控。
三、三星主控
三星的主控基本上都是三星自己的SSD在用,830系列使用是MCX主控,而840及840 Pro使用的则是MDX主控,850 Pro/840 EVO用的是MEX主控,850 EVO 500GB以下的
和750 EVO用的是MGX主控,650用的是MFX主控。
MCX是200MHz的三核ARM 9核心,缓存容量256MB,MDX的核心则换成300MHz的三核Coretex-R4处理器,缓存容量512MB,MEX则是把频率提升至400MHz,并且加入了TurboWrite技术的支持,缓存容量1GB,至于MGX和MFX主控目前所知道的信息并不多,可以知道的是MGX是一个双核主控,而且三星优化了低容量下的随机性能,而MFX可能是一颗4通道主控。
四、台系主控
常见的台系主控包括智微Jmicron、慧荣Silicon Motion 和群联Phison三家公司的主控它们的成本低廉相当受SSD 厂家欢迎,现在有相当多的SSD在用这三家的主控。
补充:硬盘常见故障:
一、系统不认硬盘
二、硬盘无法读写或不能辨认
三、系统无法启动。
系统无法启动基于以下四种原因:
1. 主引导程序损坏
2. 分区表损坏
3. 分区有效位错误
4. DOS引导文件损坏
正确使用方法:
一、保持电脑工作环境清洁
二、养成正确关机的习惯
三、正确移动硬盘,注意防震
开机时硬盘无法自举,系统不认硬盘
相关阅读:固态硬盘保养技巧
一、不要使用碎片整理
碎片整理是对付机械硬盘变慢的一个好方法,但对于固态硬盘来说这完全就是一种折磨。
消费级固态硬盘的擦写次数是有限制,碎片整理会大大减少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
其实,固态硬盘的垃圾回收机制就已经是一种很好的磁盘整理,再多的整理完全没必要。
Windows的磁盘整理功能是机械硬盘时代的产物,并不适用于SSD。
除此之外,使用固态硬盘最好禁用win7的预读(Superfetch)和快速搜索(Windows Search)功能。
这两个功能的实用意义不大,而禁用可以降低硬盘读写频率。
二、小分区少分区
还是由于固态硬盘的垃圾回收机制。
在固态硬盘上彻底删除文件,是将无效数据所在的整个区域摧毁,过程是这样的:先把区域内有效数据集中起来,转移到空闲的位置,然后把问题区域整个清除。
这一机制意味着,分区时不要把SSD的容量都分满。
例
如一块128G的固态硬盘,厂商一般会标称120G,预留了一部分空间。
但如果在分区的时候只分100G,留出更多空间,固态硬盘的性能表现会更好。
这些保留空间会被自动用于固态硬盘内部的优化操作,如磨损平衡、垃圾回收和坏块映射。
这种做法被称之为小分区。
少分区则是另外一种概念,关系到4k对齐对固态硬盘的影响。
一方面主流SSD容量都不是很大,分区越多意味着浪费的空间越多,另一方面分区太多容易导致分区错位,在分区边界的磁盘区域性能可能受到影响。
最简单地保持4k对齐的方法就是用Win7自带的分区工具进行分区,这样能保证分出来的区域都是4K对齐的。
三、保留足够剩余空间
固态硬盘存储越多性能越慢。
而如果某个分区长期处于使用量超过90%的状态,固态硬盘崩溃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所以及时清理无用的文件,设置合适的虚拟内存大小,将电影音乐等大文件存放到机械硬盘非常重要,必须让固态硬盘分区保留足够的剩余空间。
四、及时刷新固件
固件好比主板上的BIOS,控制固态硬盘一切内部操作,不仅直接影响固态硬盘的性能、稳定性,也会影响到寿命。
优秀的固件包含先进的算法能减少固态硬盘不必要的写入,
从而减少闪存芯片的磨损,维持性能的同时也延长了固态硬盘的寿命。
因此及时更新官方发布的最新固件显得十分重要。
不仅能提升性能和稳定性,还可以修复之前出现的bug。
五、学会使用恢复指令
固态硬盘的Trim重置指令可以把性能完全恢复到出厂状态。
但不建议过多使用,因为对固态硬盘来说,每做一次Trim 重置就相当于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擦写操作,对磁盘寿命会有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数据信息的存储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现在多家存储厂商推出了自己的便携式固态硬盘,更有支持Type-C接口的移动固态硬盘和支持指纹识别的固态硬盘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