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格式:pptx
- 大小:457.33 KB
- 文档页数:28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亲爱的何医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简称“营养不良”,又称“蛋白质摄入不足”。
主要因蛋白质或总热量长期摄入不足引起,多见于婴幼儿。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减轻或水肿,严重者常有脏器功能紊乱。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严重营养不良已显著减少,肥胖儿明显增多。
但轻度营养不良仍较常见,贫困地区及弱势群体中仍可见到中、重度营养不良病例,全社会应予关怀。
■病因1) 饮食不当:例如母乳不足未及时添加适当食物;骤然断奶后添加辅食不能为婴儿适应;人工喂养时代乳品调配过稀或量过少;长期偏食、摄入不足诱发营养不良。
2) 疾病引起:常见迁延性腹泻,急慢性传染病等,反复呼吸道感染,寄生虫病及先天性畸形等,使摄入、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或消耗过多。
3) 先天不足:早产、双胎、多胎需要营养相对多,因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导致营养不良。
■临床表现营养不良同时缺乏总热量及蛋白质,二者缺乏的程度可不平行,因而临床表现亦有差异。
营养不良分为消瘦型及水肿型两类,消瘦型以总热量缺乏为主,兼有蛋白质缺乏,又称为能量营养不良;水肿型以蛋白质严重缺乏为主,而总热量接近需要量,又称蛋白质营养不良,多发生于单纯谷粉喂养的小儿,轻者表现虚肿,重者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夸希奥科综合征,泥膏样体质是营养不良性水肿的一种特殊类型。
营养不良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减少,以后逐渐消瘦、体格生长发育减慢、甚至停顿。
皮肤干燥、苍白、松弛、多皱、弹性减低。
头发枯黄易折断、脱落。
肌肉松弛或萎缩,肌张力低下,可出现腹胀或舟状腹。
常伴贫血,可为营养性混合性贫血,多种维生素缺乏,最常见维生素A缺乏,亦可见微量元素铁、锌等缺乏表现。
严重者全身皮下脂肪消失呈皮包骨样,貌似老人。
由于机体反应性差,重症合并感染时,反而无明显反应如发热、中性粒细胞升高等,易于漏诊。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名词解释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一种由于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蛋白质和能量导致的营养不良症,通常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地区,尤其是影响儿童和孕妇。
此类营养不良症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轻度-中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严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轻度-中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症状包括营养不良、体重下降、消化不良和免疫系统异常。
严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能导致严重的生长障碍、智力障碍和死亡。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指因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而导致的营养不良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PEM是全球最主要的儿童健康问题之一,在发展我国家尤为普遍。
在预防和治疗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下面我们将就此进行详细讨论。
一、加强膳食教育膳食教育是预防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关键措施之一。
人们需要了解什么样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能量,并且要学会合理搭配食物。
学校、社区、医院等场所可以开展相关的膳食教育活动,向民众普及营养知识,提高他们的营养意识。
二、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贫困地区的人民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膳食结构单一,食物种类和数量都受到了限制,往往很难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
政府和社会应该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经济水平,从而改善他们的饮食状况。
三、加强营养补充对于已经患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患,需要及时进行营养补充。
可以通过进食富含蛋白质和能量的食物,或者进行口服或静脉补充营养素等方式来帮助病患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
四、培训专业人员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防治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帮助更多的患者预防和治疗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五、加强监测与评估对于营养不良状况,需要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与评估,特别是对于易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人裙,如婴幼儿、孕妇、老人等,需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语在全球范围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要防治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包括加强膳食教育、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条件、加强营养补充、培训专业人员、加强监测与评估等。
只有通过多管齐下的努力,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生,保障人民的健康。
六、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预防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重要措施之一。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能量,而且可以提供宝宝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者健康教育
(一)疾病简介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指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二)健康指导
1.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到恢复正常为原则。
(1)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消化能力和对食物耐受情况逐渐调整饮食。
(2)轻度营养不良患儿在维持原膳食的基础上,较早添加含蛋白质和高热能食物。
(3)中度及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热能和营养物质应由低到高,逐渐增加。
(4)母乳喂养患儿开始以患儿食欲为准,何时想吃奶何时喂,不予限制。
(5)无母乳者开始给予稀释牛奶,少量多次喂予,5日后逐渐增加奶量及浓度,并减少喂奶次数。
(6)较大患儿除给予乳制品外,可给予豆浆、蛋类、肝末、肉末、鱼泥等高蛋白食物。
(7)各种程度的营养不良均注意维生素及无机盐的补充。
尤
其是维生素A及钾、镁,各种蔬菜及水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2.补充营养物质:合理的给予能量及维生素的供给,每日给予蔬菜及水果。
3.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功能。
4.建立良好饮食习惯。
5.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做好口腔护理。
6.注意做好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7.提供舒适的环境,合理安排生活,减少不良刺激,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以促进新陈代谢,保证充足睡眠,利于生长发育。
8.每周测量1次体重,门诊随访。
【疾病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英文名】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缩写】【别名】energy-protein malnutrition;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ICD号】E46【概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因食物供应不足或疾病因素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病,临床上表现为消瘦(marasmus)和恶性营养不良综合征(kwashiorkor)。
消瘦是由于长期在膳食中缺乏热量、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素的结果,或患者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有障碍所引起。
此型以能量缺乏为主,兼有蛋白质缺乏,表现为进行性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水肿及各器官功能紊乱。
恶性营养不良则表现为膳食中蛋白质缺乏突出,而热能的供应还是够的,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性水肿。
但大多数患者是介于两者之间,轻型的慢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被忽视,它影响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易患病又不易康复。
【流行病学】本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在不发达国家发病比较普遍,特别是在自然灾害与战争时期,食品和粮食供应不足时发病率更高,是影响小儿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严重疾病之一。
本病各年龄人群都可发生,但以婴幼儿为多见。
继发性营养不良则多为疾病所诱发。
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中,以及年长儿童和成人中发生的营养不良以继发性为多。
据统计住院病人中发病率可达28%~80%。
【病因】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因严重蛋白质缺乏和(或)严重能量摄入不足引起。
原因有以下几种:①摄入不足:饥荒、战争或经济落后造成食品匮乏或不平衡。
精神失常、神经性厌食和上消化道梗阻等疾病病人不能如常人正常摄食。
②消化吸收不良:伴发于其他疾病的顽固而长期的呕吐、腹泻及消化吸收障碍。
③机体需要增加而供给不足:多见于婴幼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肿瘤、结核、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均增加体内各种营养物质消耗,若补充不足也可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疾病定义:是指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临床上常见3种类型: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
1. 长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是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粥、米粉、奶糕等淀粉类食品喂养等。
较大小儿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早餐过于简单或不吃早餐等引起。
2. 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的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 消耗量过大糖尿病、大量蛋白尿、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临床表现: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随后患儿体重下降。
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皮下脂肪的消耗首先是累及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颊。
因皮下脂肪减少首先发生于腹部,故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病程的进展,营养不良程度由轻变重,各种临床症状也逐步加重。
起初仅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变薄、皮肤干燥,但身高(长)无影响,精神状态正常;继而患儿体重和皮下脂肪进一步减少,身高(长)停止增长,皮肤干燥、苍白,肌肉松弛;病情进一步加剧时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消失,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额部出现皱纹如老人状,肌肉萎缩呈皮包骨样,身高(长)明显低于同龄人,精神萎靡、反应差,或抑郁与烦躁交替出现,食欲低下,腹泻和便秘交替,体温偏低脉细无力。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题库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题库如下。
1.简答题
营养不良分度是指体重低于正常值的10%~25%。
最先出现的临床症状是体重不增,此后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首先为腹部,最后为面颊,出现身长低于正常。
2.单选题
营养不良时患儿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为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部。
腹部皮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
3.单选题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常见并发症有:营养性贫血,易患各种感染,腹泻迁延不愈,自发性低血糖,而维生素D 缺乏的症状不明显,所以佝偻病较少见。
4.单选题
男,2岁,身高80cm,体重7.5kg。
皮肤较松弛。
股部皮下脂肪约0.3cm,该小儿的营养状况属于:A.正常B.Ⅰ度营养不良C.Ⅱ度营养不良D.Ⅲ度营养不良E.极重度营养不良
5.单选题
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或消失,首先为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部。
腹部皮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
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
以上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部分题库,供您参考,建议您查阅资料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医院儿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者护理常规营养不良,又称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由于机体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
主要临床特征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水肿,常伴有各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由于蛋白质、脂肪长期供给不足,导致自身组织被消耗,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的改变。
如由于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导致的低血糖症;体内脂肪大量消耗,使血清胆固醇下降;蛋白质供给不足而消耗增加,形成负氮平衡,致血清蛋白下降,低蛋白性水肿。
细胞外液常呈低渗状态,血钙、血钾偏低,并伴有锌、硒等微量元素缺乏;消化液及酶分泌减少,活性减低,影响各种营养素消化吸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博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搏细弱;肾浓缩能力减低,尿比重下降;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失常,反应迟钝,条件反射不易建立;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
治疗原则:本病现无特异性的治疗,多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素,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功能,祛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
本病多能治愈,但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生长发育所受影响较为明显,智力发育迟缓可能是永久性的,年(月)龄越小,其远期影响越大。
一、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喂养因素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及时添加辅食;人工喂养儿,食物的质和量不当,如长期喂哺单纯淀粉食物,缺乏蛋白质和脂肪;骤然断乳,婴儿还不能适应新的哺喂食物;能量需要量增加,供给量却不足;小儿饮食习惯不良,如吃饭不定时、厌食、偏食等均可引起营养不良。
2•疾病因素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如消化系统疾病、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症,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以及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导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可以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引起营养不良。
3.先天因素早产、多(双)胎易引起营养不良;宫内感染、孕母疾病可致营养低下;胎盘或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可导致胎儿营养不足或宫内生长发育阻滞,常成为婴儿营养不良的先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