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理治疗学概述教学提纲
- 格式:ppt
- 大小:13.59 MB
- 文档页数:61
《物理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物理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治疗技术以教给学生生物物理治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主要讲述物理治疗的基本理论、常见物理因子和运动疗法的主要治疗技术。
教学内容以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技术为主,并介绍国内外物理治疗学新成果、新技术与临床应用。
他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康复治疗工作所必备的康复治疗方法、技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岗位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得到基础。
教学时数180时,主要采用讲授、实训的模式,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二、课程目标
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熟练掌握康复临床上常用得到物理治疗技术,能够应用物理治疗技术对功能障碍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列如下: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物理因子疗法和物理疗法的基本知识。
2.掌握各类物理治疗技术的操作方式。
、适应症、禁忌症与注意事项以与治疗安全防
护措施。
【能力培养目标】
1.熟练掌握临床常见运动疗法技术。
2.熟练掌握物理因子技术。
3.具备康复对临床常见功能障碍选择治疗技术的能力。
4.能对康复临床常见功能障碍进行功能恢复的训练操作。
【素质教育目标】
1.皮痒刻苦钻研、勤奋向上的学习精神。
2.培养治病救人、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物理治疗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专业使用)Ⅰ前言本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康复治疗学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
本书系统介绍了物理治疗的种类及各种技术的作用原理、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技术、注意事项等专业知识,本书坚持“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三特定”(特定对象、特定限制、特定要求)的原则,结合全国高等学校康复治疗专业教学的特点,并与康复治疗师的考试大纲及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精心组织编写,使之更适合于运动康复、康复治疗专业教学,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的运动疗法、神经发育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技术,为在毕业后从事康复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另外见习时间长达18学时,能将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将在校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更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本书共分三十一章,第一章为概论,它概括阐述了物理治疗学的定义、范畴、治疗作用、发展史及展望,详细介绍了学习内容及常见检查及治疗方法。
其余章节为各论,分别介绍不同的物理治疗方法(概述、定义、适应症、禁忌症、每种治疗注意事项),除配备了与本书内容相匹配的光盘和习题集外,增加了实践指导,有利于学生扩大学习范围和复习参考之用。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见习18学时;理论与见习学时之比3:1。
四教材:《物理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燕铁斌,第2版,2013年。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深入了解和掌握物理因子的产生机理和治疗原理,以及相应的技术操作和安全防护知识。
二、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电疗、光疗、声疗、热疗、冷疗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熟悉并掌握物理因子治疗仪器的操作和安全防护要求。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物理因子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和并能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4.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减轻病症,促进康复。
三、课程内容1.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概述1.1物理因子治疗的发展和应用概况1.2物理因子治疗的分类和治疗范围1.3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作用与优点2.电疗技术2.1电流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2.2常用电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3电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3.光疗技术3.1光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3.2常用光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3.3光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4.声疗技术4.1声波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4.2声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4.3声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5.热疗技术5.1热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5.2常用热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5.3热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6.冷疗技术6.1冷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6.2常用冷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6.3冷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四、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讲授理论知识,介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练习,进行实际病例和模拟情境的操作训练。
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际物理因子治疗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4.小组讨论: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或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辩论,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参考书目:1.《物理疗法学》2.《物理医学与康复学》3.《康复治疗学》4.《物理治疗学》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
人体系《实用物理治疗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实用物理治疗学二、教学对象:本科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四、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五、课程目标与任务: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认识人体运动过程中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使学生充分了解利用物理治疗解决疾病的方法。
通过实习操作学会基本操作技能。
在重视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学习与实际的联系,为今后教学、科研、训练工作打下基础。
六、教学内容要求与时数(一)理论部分第一章物理治疗学概论掌握物理治疗学的定义,了解物理治疗学的分类及物理治疗学的作用机制,熟悉物理治疗学的临床应用,了解物理治疗学与康复医学的关系。
第二章直流电疗法和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熟悉直流电疗法的有关理化基础知识,掌握直流电对人体的生理作用,熟悉直流电疗法的操作技术。
熟悉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的原理及离子进入人体后的去向,掌握离子导入疗法离子导入的深度及数量,掌握离子导入疗法的优缺点,熟悉离子导入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了解直流电及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第三章低频电疗法熟悉低频电疗法的基本知识,掌握低频电疗法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各种低频电疗的治疗特点(感应电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间动电疗法、TENS疗法、电睡眠疗法、直角脉冲脊髓通电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掌握低频电疗法的生理作用。
熟悉低频电疗法的治疗技术和方法,熟悉低频电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四章中频电疗法熟悉中频电疗法的基本知识,掌握低中频电疗法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各种中频电疗的治疗特点(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掌握中频电疗的生理作用。
熟悉电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了解低、中频电流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第五章高频电疗法熟悉高频电疗法的基本知识,熟悉高频电疗法的分类,掌握高频电对人体作用的特点。
掌握共鸣火花疗法的生物物理学特征及生理治疗作用。
熟悉短波疗法的生物物理学特征,熟悉短波电流的生理和治疗作用以及治疗技术和方法。
掌握超短波的生物物理学特征,掌握超短波生理及治疗作用,熟悉其治疗技术,熟悉短波和超短波的注意事项以及禁忌症和适应症。
物理治疗:第一章:概论物理治疗学:是研究如何通过功能训练、手法治疗,并借助于电、光、声、热、磁、冷、水、力等物理因子来提高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的一种专门的医学相关类学科。
物理治疗可分为三大类:运动疗法(功能训练为主)、理疗(各种物理因子为主)、手法治疗。
一、运动治疗范畴(一)、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根据是否借助外力分为:①主动运动(是指肌肉主动收缩所产生的运动。
根据运动时有无外力的参与又分为随意运动、助力运动和抗阻运动)②主动助力运动(运动动作一部分由肌肉主动收缩来完成,一部分是借助于外界的力量的来完成。
分类有器械练习、悬吊练习、滑轮练习。
)③被动运动(运动时肌肉不收缩,肢体完全不用力,动作的整个过程由外力来完成。
有a、关节可动范围运动,具有维持关节现有活动范围,预防关节挛缩的作用。
b、关节松动术: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被动活动患者关节,以达到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疼痛的目的。
常用手法:包括关节的牵引、滑动、滚动、挤压、旋转等)。
根据是否使用器械分为①徒手运动②器械运动。
(二)、增强肌肉力量的技术与方法:肌力训练是根据超量负荷的原理,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来改善或增强肌肉的力量根据肌肉收缩的方式分为等长收缩(静力性收缩)和等张收缩(动力性收缩)。
根据是否施加助力分为非抗阻力运动(包括主动运动和主动助力运动)和抗阻力运动(包括等张性、等长性、等速性抗阻力运动)。
(三)、牵伸软组织的技术与方法:牵伸:是指拉长痉挛或缩短软组织的治疗方法,其目的主要为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发生不可逆组织挛缩。
根据牵拉力量来源,牵拉方式和持续时间,可把牵伸分为手法牵伸、器械牵伸和自我牵伸(在牵拉治疗中,还常常使用主动抑制的方法)(四)、基于神经生理法则的治疗技术(五)、基于运动控制理论的治疗技术运动再学习治疗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六)、增强心肺功能的技术与方法放松性运动耐力性运动二、物理因子范畴(一)、电疗法根据所采用电流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频率大于0HZ,小于1000HZ的电疗设备均属于此类疗法,包括感应电疗法,电兴奋疗法,电睡眠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S(包括经皮神经刺激TENS和功能性电刺激FES)、微电疗法等)、中频(频率大于1000HZ(1KHZ),小于100KHZ的电疗设备均属于此类疗法,包括音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等)、高频(频率在100KHZ~300GHZ的电疗设备均属于此类疗法,包括短波疗法和超短波疗法等)三大类,还有直流电疗法(药物离子借助直流电导入称为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静电疗法。
物理治疗学教学大纲《物理治疗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Physical Therapy总学时:124,实验学时:30学分:适用专业:康复治疗学一、前言物理治疗学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理疗)两大内容。
重点介绍在现代康复医学中较为实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并介绍国内外物理治疗的新成果、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物理治疗学是康复治疗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是神经康复、肌肉骨骼康复等临床应用课程的基础。
要求学生通过基础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掌握物理治疗基础理论、各类物理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操作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物理治疗学讲述物理疗法的定义和基本内容、治疗作用;常用物理治疗技术包括关节活动技术、体位转移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牵引疗法、平衡与协调训练、步行功能训练、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包括Bobath技术、Brunnstrom方法、Rood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强制使用运动疗法、心肺功能训练、声光电磁等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方法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临床应用等内容。
基本要求1. 掌握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的基本内容2. 掌握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的治疗作用3. 掌握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4. 熟悉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的作用机制5. 熟悉常用物理因子治疗仪器的种类教材《物理治疗学》,主编: 燕铁斌,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08年1月第一版物理治疗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概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物理治疗学是康复治疗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了解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及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
二、讲授内容1、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
2、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
3、学习物理治疗学的要求。
三、教学时数 3四、授课方法课堂讲授第二章关节活动技术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关节运动与正常关节活动度的维持2. 掌握生理运动与附属运动3. 掌握上下肢关节活动技术基本方法二、讲授内容1. 制动对关节活动的影响2. 被动运动技术与主动活动技术3. 上肢关节活动技术4. 下肢关节活动技术5. 躯干活动技术6、持续被动运动作用与方法三、教学时数 6四、授课方法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第三章体位转移技术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偏瘫、截瘫、脑瘫患者体位转移技术2. 了解体位转移技术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二、讲授内容1. 偏瘫患者体位转移技术2. 截瘫和四肢瘫患者体位转移技术3(脑瘫患儿体位转移技术三、教学时数 6四、授课方法课堂讲授和病房见习偏瘫、截瘫患者体位转移方法第四章肌肉牵伸技术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熟悉肌肉牵伸技术的作用2. 掌握上、下肢肌肉牵伸技术与临床应用3. 掌握肌肉肌肉牵伸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二、讲授内容1. 软组织牵伸基础和作用2. 肌肉被动和主动肌肉牵伸3. 上肢肌肉牵伸方法和注意事项4. 下肢肌肉牵伸方法和注意事项5. 脊柱肌肉牵伸技术三、教学时数 9四、授课方法课堂讲授和实验室操作练习上、下肢肌肉牵伸技术第五章关节松动技术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 掌握关节松动技术基本概念、适应症;2. 掌握关节的生理运动、附属运动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3. 掌握关节松动技术基本手法;4(掌握关节松动技术的作用、适应症与禁忌症二、教学内容1(关节松动技术的作用;2(关节的生理运动、附属运动的基本概念、关系;3(上肢和下肢关节松动技术基本手法;4(关节松动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三、教学时数 9四、授课方法课堂讲授和实验室操作上、下肢关节松动技术第六章肌力训练技术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肌力训练技术的基本原则2、掌握增强上、下肢肌群肌力训练基本技术 3. 掌握肌力训练技术的临床应用4. 掌握肌力训练技术的注意事项二、讲授内容1. 肌力训练基本技术被动训练技术、主动训练技术、抗阻力训练技术2. 上肢肌群肌力训练技术3. 下肢肌群肌力训练技术4、头颈和躯干肌群肌力训练技术三、教学时数 9四、授课方法课堂讲授和实验室操作,分组进行上肢肌群肌力训练技术、下肢肌群肌力训练技术、头颈和躯干肌群肌力训练技术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