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学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7.63 MB
- 文档页数:96
物理治疗学第一篇:物理治疗学概述物理治疗学是一种运用自然物理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进行治疗的学科。
它以物理手段作为治疗手段,通过调节人体组织结构的物理特性,促进机体对疾病的恢复和治愈,既能够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物理治疗学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电疗、磁疗、超声波、热疗、冷疗、光疗、水疗等。
这些手段都具有一定的物理学特性,如电疗能够利用电流的生物电效应促进神经和肌肉组织的恢复,超声波疗法能够利用声波的机械效应促进软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物理治疗学的适应症广泛,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如运动损伤、神经系统疾病、风湿病、骨质疏松症等。
同时还可用于康复医学领域,并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的效果。
当然,物理治疗学也有一定的限制和禁忌症。
如高热症、恶性肿瘤、严重心肺疾病等,就不建议使用物理治疗学进行治疗。
总之,物理治疗学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能够对疾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篇:物理治疗学的常见方法1、电疗。
电疗是一种通过电流的生物电效应来促进神经、肌肉组织的恢复和治愈的物理治疗方法。
电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改善神经功能,常用于运动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治疗。
2、磁疗。
磁疗是利用磁场对人体产生的生物物理效应,对人体组织进行治疗的方法。
磁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细胞活性,具有一定缓解疼痛、促进软组织恢复的作用。
3、超声波。
超声波是利用超声波机发出的高频声波,通过机械效应对人体组织进行治疗。
超声波能够渗透到身体深层组织,对肌肉、韧带、关节等形成的损伤进行修复和再生,常用于运动损伤、风湿病、牙科治疗等。
4、热疗。
热疗是通过提高局部温度,促进身体对慢性疾病、创伤和疲劳等进行治疗的方法。
热疗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和炎症,有助于软组织的恢复。
5、冷疗。
冷疗利用低温对身体组织产生的生物物理效应,促进身体对急性损伤和炎症的恢复和治愈。
常用于咳嗽、头痛、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物理治疗学:是研究如何通过各种类型的功能训练、手法治疗,并借助于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来提高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的一种专门学科,是康复治疗的基本构成、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治疗师特别是国内目前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物理治疗师:是指实施物理治疗的临床医务工作者,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新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既不属于医生的范畴,也不属于护士的范畴。
它和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等同属于医学相关类的专业人才。
随意运动:运动时没有任何外力(包括手力或器械力)的参与,动作完全由肌肉的主动收缩来完成。
助力运动:运动时动作的完成部分由患者主动收缩肌肉,部分需要借助于外力的帮助来完成。
外力可以来自于机械(如滑轮、悬吊等),也可以来自于健侧肢体或他人的帮助。
抗阻力运动:运动时必须克服外部的阻力才能完成动作,又称为负重运动。
阻力可以来自于器械或手力,多用于肌肉的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
悬吊练习:利用挂钩,绳索和吊带组合将拟活动的肢体悬吊起来,使其在去除肢体重力的前提下主动运动,类似于钟摆样运动。
被动运动:运动时肌肉不收缩,肢体完全不用力,动作的整个过程由外力来完成。
外力可以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治疗人员实施,也可以是自己完成的被动运动。
运动再学习疗法: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视为一种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以神经生理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行为科学等为理论基础,以脑损伤后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为理论依据。
认为实现功能重组的主要条件是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活动,练习的越多功能重组就越有效,特别是早期练习相关的运动。
而缺少练习则可能产生继发性神经萎缩或形成不正常的神经突触。
MRP主张通过多种反馈(视、听、皮肤、体位、手的引导)来强化训练效果,充分利用反馈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屈伸运动:关节沿冠状轴运动,导致相关的两骨互相接近角度减少时为屈曲,反之为伸。
内收、外展运动:关节沿矢状轴运动导致骨向正中线移动为内收,相反方向则为外展。
康复医学中的物理治疗康复医学是致力于帮助患者恢复最佳生理、精神和社会功能的医学领域。
作为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治疗在促进疾病康复和健康维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康复医学中的物理治疗。
一、物理治疗的定义和作用物理治疗是通过运用物理因素和技术手段,对身体进行疾病干预和康复的治疗方法。
它基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特点,通过机械、热能、光能、电能等物理因素的应用,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物理治疗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缓解疼痛:物理治疗可通过温热疗法、电疗、按摩等手段,刺激机体产生生理反应,缓解疼痛症状。
2. 恢复功能:物理治疗中的运动训练和康复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力量、灵活性和平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的功能。
3. 减少残疾:物理治疗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强度和维持关节活动范围,帮助患者减少残疾情况。
4. 预防疾病:物理治疗可通过改变身体姿势、锻炼肌肉群、加强心肺功能等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二、物理治疗的常见手段和技术物理治疗中有多种常见的手段和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电疗:通过应用电流刺激患者的神经和肌肉,改善神经传导,促进肌肉收缩,提高神经系统功能。
2. 热疗:通过应用热能,如热敷、水疗、红外线照射等手段,增加血流量,松弛肌肉,减轻炎症。
3. 冷疗:通过应用冷能,如冰敷、冷包、冷浴等手段,减少疼痛和肌肉炎症反应。
4. 磁疗:通过应用磁场,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5. 运动训练:通过体位调整、主动和被动运动等手段,增强患者的肌力、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6. 按摩:通过手法技巧,刺激肌肉组织和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
三、物理治疗的应用领域物理治疗广泛应用于多种病症和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领域:1. 骨骼和关节系统:物理治疗可用于骨折、关节炎、脊柱问题等病症的康复,通过运动训练、温热疗法等手段促进骨骼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2. 神经系统:物理治疗可用于中风、脑损伤、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通过电疗、运动训练等手段促进神经再生和恢复。
物理治疗学精华知识点总结康复治疗内容: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疗法、康复工程、康复护理、文体疗法、职前训练、社会服务等。
物理疗法定义:研究和运用物理因子预防及治疗病、伤、残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
分类:按物理性能(物理因子)分为人工物理因子(能)和自然物理因子。
人工物理因子:电、光、声、磁、力、热、冷、水。
自然物理因子:空气、日光、气候、泥、沙。
影响物理疗法的因素(1)刺激强度:剂量、时间、面积是治疗三要素;不同强度刺激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剂量大、时间长、面积广显示治疗量大,反之治疗量小:(2)应用方法:同强度刺激,使用方法不同,产生反虑亦不同,如并置与对置、移动法与固定法、接触法与非接触法。
(3)刺激部位:同一物理因子相同强度和方法作用于人体不同部位,其反应有差异,如紫外线对暴露部位与非暴露部位。
(4)个体因素:个体差异对PT作用有一定影响,包括年龄、性别、肤色、体质、职业、心理作用、精神状态等,如白人与黑人、脑力与体力、大人与儿童等。
(5)外界环境因素:季节、气候、地区、温湿度等不同条件对理疗作用有一定影响,如冬季喜热(6)其它因素:治疗仪性能、操作者经验、人为错误等。
物理疗法适应症:PT适应证非常广泛,涉及临床各科炎性疾病、软组织损伤、慢性病等,最为密切的是骨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有功能障碍的病、伤、残者,如偏瘫、截瘫、肌萎缩、肌力下降、骨折后关节活动障碍、骨关节损伤、脑血管疾病、神经损伤等。
物理疗法的禁忌证: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活动性出血、高热、体质虚弱、体内有金属异物(如心脏起搏器、金属内固定)等。
有些是绝对禁忌症,有些是相对禁忌症,视情况而定。
电疗法(学)分类:直流电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低频电疗法:感应电、超刺激、间动电等;中频电疗法:电脑中频、调制中频电疗等:高频电疗法:超短波、微波、短波疗法等;运动疗法:又称治疗性运动、医疗体育(体疗)。
是根据病情特点和患者的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或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一种治疗方法运动疗法的目的:最大限度恢复ADL和劳动运动能力,减少残疾和功能障碍。
物理治疗学第一章概论物理治疗学:英文缩写是PT,是研究如何通过功能训练、手法治疗,并借助于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来提高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的一种专门的医学相关类学科。
物理治疗范畴:三大类①以功能训练为主要手段,又称为运动治疗或运动疗法。
②以各种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冷、热、水等为主要手段,又称理疗。
③手法治疗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①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
②增强心肺功能。
③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④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⑤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⑥调节精神和心理抗阻力运动:运动时必须克服外部的阻力才能完成,又称负重运动。
(常用于肌力已达到3级或以上的患者,分为抗等张阻力运动、抗等长阻力运动、等速运动。
)第二章关节活动技术按运动轴对关节的分类及举例1.单轴关节:①滑车关节(指间关节肱尺关节)②车轴关节(圆柱关节)(近远侧桡尺关节)2.双轴关节:①椭圆关节(桡腕关节)②鞍状关节(拇指腕掌关节)3.三轴关节或称多轴关节:①球窝关节(肩关节)②杵臼关节(髋关节)③平面关节(肩锁关节腕骨和跗骨间诸关节)影响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生理:①拮抗肌的肌张力。
②软组织相接触。
③关节的韧带张力。
④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情况。
⑤骨组织的限制。
病理:①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
②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黏连或痉挛。
③肌力降低。
④关节本身病变。
第三章体位转移技术1.独立转移的基本原则①水平转移时,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高度尽可能相等,尤其是四肢瘫痪者转移时。
②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的物体应稳定。
轮椅转移时必须先制动,活动床转移时应先锁住床的脚轮,椅子转移时应将其置于最稳定的位置。
③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应尽可能靠近。
若两者之间有距离,可使用转移滑板。
④床垫和椅面应有一定的硬度。
越硬越好,以利患者转移。
⑤应当教会患者利用体重转移,如利用倾斜力、翻滚力、摆动惯性以增加起身的动量。
⑥转移时应注意安全。
第一章物理治疗学概述物理治疗学(理疗学)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及延缓衰老等的专门学科。
所应用的物理因子包括人工、自然两类:人工物理因子如,光、电、磁、声、温热、寒冷等;自然物理因子如矿泉、气候、日光、空气、海水等。
通常所说的理疗指的是利用人工物理因子疗法如电疗法、光疗法、磁疗法、超声疗法、热疗法、冷疗法、水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而利用自然物理因子疗法如:气候疗法、日光疗法、海水疗法、矿泉疗法、泥疗法、空气浴疗法等属疗养学范畴。
一、物理治疗定义应用光、电、声、热、力等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之为物理治疗。
研究物理疗法的作用机理、临床应用、治疗剂量、治疗方法、操作技术等的学问,称为物理治疗学(简称理疗学)。
理疗学是独立的一门学科。
物理疗法可用于保健、预防、治疗、康复,它是康复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理疗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一)预防方面的作用理疗、体疗、疗养具有锻炼作用,合理而适量的应用可促进各种生理活动,增强机体的调节功能,提高对外界各种刺激因素的适应能力。
其预防作用表现在:1.预防因气候急剧变化或新的气候条件带来的不良反应。
2.预防某些职业病,如矿井、坑道、地铁及潜艇等作业人员的紫外线缺乏症。
3.预防和减轻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如污染手术或术后伤口有炎症反应,应及时采用紫外线、超短波疗法可预防感染;预防术后粘连及关节功能障碍可用音频电、太阳灯、蜡疗、超声波疗法等。
(二)综合治疗方面的作用理疗涉及所有临床科室,治疗病种在260种以上,与药物、手术等综合治疗可缩短病程,且具有下述优越性:1.一种物理因子有多种治疗作用:如紫外线有消炎、止痛、促进维生素D形成及加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2.副作用少:用于一般疾病的物理治疗剂量,对人体一般无明显副作用。
3.作用可相对集中病变部位:与药物联合应用时可改善局部药物浓度及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有较好的疗效。
4.与药物、放疗、化疗、及手术等有协同作用,如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治疗伤口感染比单一用直流电疗法或单一用药物治疗效果好;射频疗法与化疗、放疗联合应用可减轻化疗、放疗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物理治疗学物理治疗学是一门通过运动、物理手段和设备来预防、评估、治疗和管理疾病、创伤和残疾的学科。
它是医疗专业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经过系统的训练和实践,物理治疗师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物理治疗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各种物理手段和技术,改善人体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通过运动、按摩、热、冷、电流、光疗等方法,物理治疗师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物理治疗师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功能受损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他们会通过各种评估工具和测试,如肌力测试、神经功能测试、关节运动范围测量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根据患者的需要,物理治疗师会给予不同的物理治疗方法和技术,如康复运动训练、推拿按摩、热敷、电疗、超声波治疗等。
在物理治疗中,康复运动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运动训练,物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运动范围、恢复平衡和协调能力。
运动训练不仅可以促进伤口愈合,还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康复运动训练,物理治疗师还可以使用其他物理治疗手段和设备进行治疗。
例如,推拿按摩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紧张和炎症。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松弛肌肉和减轻疼痛。
电疗可以通过电流的刺激促进神经和肌肉的功能恢复。
超声波治疗可以提高组织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促进伤口的愈合和修复。
物理治疗学还包括康复设备和辅助器具的使用。
例如,平衡板、弹力带、杠铃等器械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训练。
助行器、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恢复独立行动能力。
总的来说,物理治疗学是一门专门解决人体功能损伤和残疾的学科。
通过运动、物理手段和设备的应用,物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物理治疗学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物理治疗学(理疗部分)第一章1、物理因子的主要治疗作用:①抗菌、消炎②镇痛、镇静③兴奋神经--肌肉④促进伤口愈合,加速骨伽形成⑤增强集体免疫力2、理疗治疗剂量与疗程:①从小剂量了、开始(中小剂量---促进,大剂量—抑制,超大---坏死)②时间:急性:15~20分/次慢性:3~8分/次疗程:12~20次③疗程间隔2周、一年不超过4个疗程3、发展:现代物理治疗学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38年美国成立了物理治疗师学会1943年英国成立了物理医学会1947年,美国成立了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委员会1951年成立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1969年国际康复医学会成立第十八章直流电疗法1、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作用:①对人体产生生物理化做的基础②电解及电解产物③电泳与电渗④酸碱度改变(阴极产生碱性电解产物、阳极产生酸性电解产物)⑤改变组织含水量阴极:组织水分增加,蛋白分散升高阳极:组织水分减少,蛋白分散度降低⑥组织兴奋性变化阴极:兴奋性升高阳极:兴奋性降低2、生理作用:①促进血液循环②调节神经系统:阳极下神经兴奋性降低;阴极下兴奋性升高;③促进伤口愈合,骨伽形成:阴极有促进伤口肉芽生长,软化瘢痕,松解粘连和促进消散等作用阳极有减少渗出的作用。
④静脉血栓溶解3、治疗作用:①、促进骨折愈合适量的直流电阴极刺激可促进骨痂形成,促进骨再生和修复作用。
②、消炎、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阳极有脱水作用,可减轻组织水肿和渗出;阴极可治疗慢性炎症和久不愈合的溃疡。
③、镇静和兴奋作用全身治疗时,下行的电流起镇静作用,上行的电流起兴奋作用;局部治疗时,阳极周围组织兴奋性降低,阴极下兴奋性增高。
④、对癌症的治疗利用直流电电极下产生的强酸和强碱杀死癌细胞。
4、进行直流电疗法前:①询问患者是否有感觉障碍,认知障碍②治疗的局部皮肤是否有破损③接通电源④询问患者感觉5、主电极(刺激电极):小电极的电流密度大,引起的反应强烈,称~副电极(无刺激电极):大电极的电流密度小,引起的反应较弱,称~6、治疗剂量:低流量,小电流7、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①、特点:●直流电能将药物离子经完整皮肤导入体内●药物保持原有的药理性质●阳离子只能从阳极导入,阴离子只能从阴极导入②、导入途径:直流电直接导入离子只达皮内,主要堆积在表皮内形成“离子堆”,以后通过渗透作用逐渐进入淋巴和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