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学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7.63 MB
- 文档页数:96
物理治疗学第一篇:物理治疗学概述物理治疗学是一种运用自然物理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进行治疗的学科。
它以物理手段作为治疗手段,通过调节人体组织结构的物理特性,促进机体对疾病的恢复和治愈,既能够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物理治疗学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电疗、磁疗、超声波、热疗、冷疗、光疗、水疗等。
这些手段都具有一定的物理学特性,如电疗能够利用电流的生物电效应促进神经和肌肉组织的恢复,超声波疗法能够利用声波的机械效应促进软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物理治疗学的适应症广泛,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如运动损伤、神经系统疾病、风湿病、骨质疏松症等。
同时还可用于康复医学领域,并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的效果。
当然,物理治疗学也有一定的限制和禁忌症。
如高热症、恶性肿瘤、严重心肺疾病等,就不建议使用物理治疗学进行治疗。
总之,物理治疗学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能够对疾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篇:物理治疗学的常见方法1、电疗。
电疗是一种通过电流的生物电效应来促进神经、肌肉组织的恢复和治愈的物理治疗方法。
电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改善神经功能,常用于运动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治疗。
2、磁疗。
磁疗是利用磁场对人体产生的生物物理效应,对人体组织进行治疗的方法。
磁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细胞活性,具有一定缓解疼痛、促进软组织恢复的作用。
3、超声波。
超声波是利用超声波机发出的高频声波,通过机械效应对人体组织进行治疗。
超声波能够渗透到身体深层组织,对肌肉、韧带、关节等形成的损伤进行修复和再生,常用于运动损伤、风湿病、牙科治疗等。
4、热疗。
热疗是通过提高局部温度,促进身体对慢性疾病、创伤和疲劳等进行治疗的方法。
热疗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和炎症,有助于软组织的恢复。
5、冷疗。
冷疗利用低温对身体组织产生的生物物理效应,促进身体对急性损伤和炎症的恢复和治愈。
常用于咳嗽、头痛、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物理治疗学:是研究如何通过各种类型的功能训练、手法治疗,并借助于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来提高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的一种专门学科,是康复治疗的基本构成、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治疗师特别是国内目前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物理治疗师:是指实施物理治疗的临床医务工作者,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新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既不属于医生的范畴,也不属于护士的范畴。
它和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等同属于医学相关类的专业人才。
随意运动:运动时没有任何外力(包括手力或器械力)的参与,动作完全由肌肉的主动收缩来完成。
助力运动:运动时动作的完成部分由患者主动收缩肌肉,部分需要借助于外力的帮助来完成。
外力可以来自于机械(如滑轮、悬吊等),也可以来自于健侧肢体或他人的帮助。
抗阻力运动:运动时必须克服外部的阻力才能完成动作,又称为负重运动。
阻力可以来自于器械或手力,多用于肌肉的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
悬吊练习:利用挂钩,绳索和吊带组合将拟活动的肢体悬吊起来,使其在去除肢体重力的前提下主动运动,类似于钟摆样运动。
被动运动:运动时肌肉不收缩,肢体完全不用力,动作的整个过程由外力来完成。
外力可以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治疗人员实施,也可以是自己完成的被动运动。
运动再学习疗法: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视为一种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以神经生理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行为科学等为理论基础,以脑损伤后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为理论依据。
认为实现功能重组的主要条件是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活动,练习的越多功能重组就越有效,特别是早期练习相关的运动。
而缺少练习则可能产生继发性神经萎缩或形成不正常的神经突触。
MRP主张通过多种反馈(视、听、皮肤、体位、手的引导)来强化训练效果,充分利用反馈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屈伸运动:关节沿冠状轴运动,导致相关的两骨互相接近角度减少时为屈曲,反之为伸。
内收、外展运动:关节沿矢状轴运动导致骨向正中线移动为内收,相反方向则为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