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空间发展战略综述
- 格式:ppt
- 大小:17.02 MB
- 文档页数:51
蕲春县蕲州镇总体规划(2016-2030)蕲春县蕲州镇总体规划(2016-2030)Th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of Qizhou town,Qichun county(2016-2030)规划文本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蕲春县蕲州镇人民政府蕲春县蕲州镇总体规划(2016-2030)Th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of Qizhou town,Qichun county(2016-2030)项目名称:蕲春县蕲州镇总体规划(2016-2030)项目委托单位:蕲春县蕲州镇人民政府规划设计单位: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甲级证书号:141175)院长:陈海忠教授项目负责人:黄亚平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首批注册规划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项目组成员:王智勇、陶德凯、吴挺可、郑加伟、赵璨、郑有旭、仲早莺、周坤、高雅清、李纯、赵天如、龚子逸、杨柳目录第1章总则 (1)第2章发展目标与定位 (2)第3章发展模式、路径与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全域空间框架.. (5)第5章镇区用地布局 (9)第6章产业发展规划 (10)第7章旅游发展规划 (12)第8章综合交通规划 (13)第9章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8)第1节镇区公益服务设施规划 (18)第2节全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9)第10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2)第1节给水工程规划 (22)第2节雨水工程规划 (24)第3节污水工程规划 (24)第4节电力工程规划 (25)第5节邮政通信工程规划 (26)第6节燃气工程规划 (26)第7节环卫设施规划 (27)第8节综合防灾设施规划 (27)第11章生态格局与空间管制 (29)第12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31)第1节环境保护规划 (31)第2节生态建设规划 (32)第13章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规划 (32)第1节镇区历史古镇保护规划 (32)第2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36)第14章绿地景观风貌规划 (37)第1节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37)第2节镇区景观风貌规划 (40)第3节全域景观风貌规划 (40)第15章重大行动计划及近期项目库 (41)第16章政策保障机制 (43)第17章实施与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武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文案武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武汉作为中国内地的中心城市,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武汉的发展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分析武汉的发展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其GDP持续增长,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武汉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汽车、钢铁、化工等行业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武汉也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
2. 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能源、信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武汉长江大桥、汉口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
同时,武汉还积极推广智能城市建设,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支持。
3. 教育与科技:武汉是中国重要的教育城市之一,拥有多所著名高校,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这些高校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也孕育了许多科技创新企业。
武汉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4. 生活品质提升:随着城市发展,武汉居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城市的绿化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武汉还注重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
二、未来趋势展望1. 产业升级:武汉将继续推进产业升级,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和培育。
在新材料、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武汉将加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和技术水平。
2. 区域协同发展: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武汉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交通、能源、产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格局,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武汉将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构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江夏区简介江夏区原为武昌县,是武汉市的南大门,素有“楚天首县”之美誉。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现为武汉市新型城区,总面积2018平方公里,人口68万人。
江夏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是武汉市江南唯一的远城区,地处武汉1+8城市圈南部枢纽,北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接壤,西与武汉市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极具产业吸纳辐射功能。
武广高铁、京广铁路、107国道并行纵贯全境,京珠、泸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长江傍西而过,23个深水泊位正在建设,公路网络遍布全区,交通枢纽地位十分明显。
江夏风光旖旎,资源丰富。
全区耕地、山林、水面各占版图面积的1/3,境内大小湖泊136个,其中,有“天然绿宝石”之称的梁子湖水域面积45万亩,为全国少有的无污染特大湖泊。
江夏人文荟萃,民风淳朴。
“中山舰”名扬四海,“明皇陵”气势恢宏,“赤壁古战场”金戈铁马,“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尽展英烈风采。
众多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让人流连忘返。
勤劳、善良、好客的江夏人民,定会让你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区内人才济济,20余所高等院校云集我区,每年为社会提供万余名多领域、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江夏区环境优美,服务优良。
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创业发展环境,是投资兴业、商居旅游的首选之地。
近几年,全区累计引进各类项目600余个,协议投资总额840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9家,国内500强企业13家。
近年来,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发展体系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基地;以现代都市农业为取向,大力发展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农业,建成了水产、牲猪、家禽、苗木、蔬菜、果茶等六大类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以重点项目集聚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具有较强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区域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休闲旅游中心。
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1%,全口径财政收入66.34亿元,增长55.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42亿元,增长52%;规模工业总产值444.25亿元,增长45.3%;工业增加值127.96亿元,增长3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48亿元,增长1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增长3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2%。
江夏区政府工作报告江夏区,地处中国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市的南大门,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几篇江夏区政府工作报告,一起看一下吧!江夏区政府工作报告篇1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及“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一个率先、三个示范”战略思路和“三个江夏”奋斗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较好完成了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0亿元,同比增长1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增长12.6%;规模工业增加值271亿元,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5亿元,增长12.5%;外贸出口2.5亿美元,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69万元,增长12%。
过去的一年,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
扎实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工业企业服务月”活动,帮助企业协调与解决规划用地、行政审批、设施配套、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问题,共同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上汽通用武汉基地项目总投资追加到293亿元,一期年产整车24万辆,产值220亿元,整车二期和发动机项目进展顺利,20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建成投产。
全区新增“小进规”企业30家、重点税源户155家,66家重点企业税收保持增长。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各类项目22个,完成招商引资总额418亿元,增长20%。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新开工项目25个,计划投资54亿元;新竣工项目18个,完成投资44亿元,采埃孚、延锋等一批重点项目如期建成。
江夏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方案一、项目概述1.项目区概述1.1江夏区概况江夏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武汉市江南唯一的远城区,地处武汉“1+8”城市圈南部枢纽。
东与鄂州、大冶毗邻,南与咸宁交界,西与武汉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北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接壤,具有近距离吸纳两大国家级开发区产业辐射的区位优势。
武广高铁、京广铁路、107国道并行纵贯全境,京珠、泸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长江傍西而过,23个深水泊位正在建设,公路网络遍布全区,交通枢纽地位十分明显。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现为武汉市新型城区。
截至2013年,全地域行政区域面积2008.9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223.9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785平方公里。
历次托管区域面积357.91平方公里,全区实际面积1651.07平方公里。
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2013年末,全地域常住人口8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0万人,农村人口40.4万人。
有汉、回、苗等26个民族。
区辖7个行政街道,1个乡,2个镇和金水办事处,5个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有52个居民委员会,268个村民委员会,2 708个村民小组。
2.项目目的项目以武汉市江夏区为规划范围,通过收集项目区基础资料,运用土地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现代GIS技术为支撑,结合江夏区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完成江夏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寻求符合江夏区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3.项目任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核心是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作用是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
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镇农业休闲观光园总体规划(讨论稿)目录1.背景研读与现状分析1.1乌龙泉镇(现乌龙泉街)简介1.2乌龙泉镇自然及经济发展现状1.3项目由来1.4项目设计单位简介1.5项目依据1.6项目建设地点环境分析1.7项目建设的SWOT分析2.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2.1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2战略定位及商业活动策划2.3功能分区2.4功能分区图2.8主要景点及路线规划3.基础设施规划3.1交通系统规划图3.2给排水规划3.3电力官网规划4.分区规划(略)5.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略)6.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略)7.资金概算与资金筹措(略)8.效益分析(略)1.背景研读与现状分析1.1乌龙泉镇(现乌龙泉街)简介概况乌龙泉街地处江夏区中部,距武汉市城区29公里,离区政府所在地统访仅8公里。
东邻架子湖,西切107国道,南与山坡乡接壤,北临纸访街。
境内京广铁路、纸贺公路贯穿而过。
全街版图面积179.9平方公里。
其中集镇面积8平方公里。
全街总人口51340人;其中农业人口29471人,非农业人口2I869人。
乌龙来属滨湖丘陵地带,街域内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在1100一1250毫米之间,全年无霜期为260天左右。
乌龙泉早年当地人烟稀少,冷落荒凉,野兽出没,杂草丛生。
据、传清代末年在此建有龙王庙一座;有僧人,庙前有两口泉井并列,水温冬暖夏凉,四季长流,水色乌黑等清,恰似龙眼仰视苍天,人们习称这对条并为龙泉,乌龙泉由此而得名,沿用至今,龙王庙已无残迹,二一并存在位于一将军山西南山脚下京广铁路西20米左右处,现为武钢矿区用水。
解放后,乌龙泉地区属武昌县、金口区的太平乡和山坡乡所辖汉华乡的一部分:1951年改底纸坊区,1952年划归大.;区(即土地堂区,1953年改为十、区),1955年仍改底纸坊区;1963年设立为乌龙泉公社,1982年撤销并成立乌龙泉镇;l.1996年撤县设区时改为江夏区乌龙泉镇;1998年5月撤销乌龙泉镇,设立乌龙泉街;2001年5月,乡镇规模合并时,原土地堂主并入,成立为新的乌龙泉街至今。
武汉江夏区:奋力率先建成大光谷南部生态新城背景:江夏区是武汉长江以南唯一的新城区,素有“楚天首县”之美誉。
近年来,江夏区紧紧围绕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一个率先,三个示范”的总体奋斗目标,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以工业超常规发展推动“三化”协调同步发展,以此带动各项工作实现跨越,经济综合实力已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县域榜首。
嘉宾:胡亚波职务:武汉市江夏区区长访谈时间:2013年6月XX日文字实录:卓越城市禀赋下嘹亮的“工业倍增”号角主持人:胡区长,您好。
首先请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江夏区率先建成大光谷南部生态新城的基本条件。
胡亚波: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今年是我在江夏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深感江夏是一片极具发展潜力的热土。
江夏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条件和优势:——江夏的交通十分便捷。
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广高铁纵贯全境;沪蓉高速和京珠高速在此交汇;全长35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可常年开行5000吨级以上船舶,已建成500吨级重装码头,23个深水泊位即将动工建设;武汉江南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和7号线将延伸至江夏,境内“铁、水、公、空、轨”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正在形成。
——江夏的科教实力雄厚。
我们拥有20多所高等院校,常年在校大学生20余万人,国家P4实验室、717所、719所、722所等10余家科研机构落户江夏。
——江夏的生态环境优美。
境内天禀地赋,三分秀水,三分青山,三分沃壤。
梁子湖、斧头湖、鲁湖等主要湖泊面积600平方公里,常年保持较好的水质,掬水可饮,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江夏的文化底蕴深厚。
“天下黄姓出江夏”、三国赤壁古战场、中山舰、京剧鼻祖谭鑫培等为代表的历史人物和名胜古迹都孕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江夏的产业基础雄厚。
庙山开发区、藏龙岛开发区、大桥新区、金港新区是“工业倍增”的主战场,全区已形成现代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
位于金港新区投资140亿元的上海通用汽车产业园也已全面启动建设,去年以来,我们举全区之力服务上海通用项目,以空前的决心创造了决战决胜的“江夏速度”。
推进武汉市江夏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刍议我国城镇化建设不应该只是注重和追求简单的人口空间上向城镇集中发展的路径,应该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
近年来,江夏区坚持走江夏特色城镇化之路,建设”一城十镇百社区”、实现就地城镇化,全面推进特色梯形结构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努力建设武汉大光谷南部宜居生态新城。
标签:统筹城乡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指的是更好地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推进经济快速发展,推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生活更加和谐,促进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市和乡镇和谐发展,建设个性鲜明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更好地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解决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的主要途径。
一、武汉市江夏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十一五”期间,全区累计投入50多亿元,用于新建和改善城乡道路交通、供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新建了文化大道、天子山大道、阿尔斯通大件通道等一批骨干道路,建成江夏市民休闲活动中心、世纪广场、谭鑫培公园等一批市政亮点工程,打造出政务一条街、江郡华府高端住宅小区等一批标志性建筑群,在全市率先建成纸坊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了金口深水码头、长山口垃圾卫生填埋场、郑店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一批配套工程。
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131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8.7平方米,供排水管网总长度980公里,城镇绿化面积293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7. 43平方米。
目前,纸坊主城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逐步提升。
庙山、藏龙岛、大桥新区三座新城,产业发展和城镇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拉近了江夏与武汉中心城区的距离,金港新区全面铺开上海通用武汉基地建设蓝图,一个20万人口的现代化汽车新城即将崛起。
五里界伊托邦小城镇、郑店欧式风格的泰晤士小城镇、安山森林小城镇等一批特色小城镇迅速崛起,成为全市小城镇建设的亮点。
讨论改变江夏“区富民穷”的经济发展模式我持这么一个观点:江夏区财政收入增加了,并不代表江夏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江夏区政府有钱了,江夏百姓的有可能跟以前一样穷。
如果能理解这个观点,请继续往下看;如果你认为,江夏区财政和税收大幅增加,你的日子也一定同步增长的,不要浪费时间看了还要骂人。
江夏经济总量近年的确是在大幅增长,江夏百姓的收入也在增长,但是,这两个增长的幅度不仅不同步,还差距巨大。
也就是说,区富,民穷。
为什么是这种局面呢?因为江夏财政的增长,是建立在大型项目的招商和卖地收入之上的。
大型项目,尤其是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他们会给地方财政贡献巨大,但对拉动百姓收入影响是很小的。
而政府为了保障这些项目的落户以及征收土地,近几年是没精力照顾百姓生活的,也就是说近几年,百姓不要指望招商引资的项目能带来自身收入的增长。
别看路修漂亮了、市政建设上去了,那不是为你准备的,那是为招商环境准备的。
如何让江夏的经济发展,既能让财政有钱,也让百姓富裕呢?我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讨这个问题,并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请大家集思广益,增补、修改、完善,并使这个讨论更有意义,影响江夏的未来。
我给江夏区经济发展的模式是:纸坊新城区及以北,还是按原计划,卖地、招商引资,招大项目,保证地方财政盈余,有力气办大事;而纸坊老城区及以南区域直至贺胜桥,地也卖不出钱,不如放手大力发展作坊经济,一旦有了规模,吸引全国客商,不是难事。
在现在网络信息时代,有一批注重网络宣传的作坊,让各地客商只要找这种信息,大量、反复搜到的是江夏的厂家,很容易让人形成一种感觉:这类产品,江夏成市场。
他乡之石,可以攻玉。
先列举几个经济发展得极好的地区的案例:1、广东。
亲爱的80后们,应该是吃着话袋装梅制品和膨化食品长大的,70年代则是给孩子买这些零食。
如果你记性再好一点,能记得当年这些食品的广告,如果留心些,能记得这些食品的包装袋上的内容。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产地:潮州。
如果再细一点:潮州庵埠镇。
精心构筑南部生态新城匠心打造“三个升级版”示范区江夏
跨越发展持续释放新能量
向卉珍;王夫之;董纯福
【摘要】<正>江夏,建城已逾2300余年,素有''''楚天首县''''之美誉。
作为国家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武汉正在全力打造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四大产业板块,而江夏正是大光谷、大车都这两大板块的主战场,江夏的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产业集群效应更加突出,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进一步加快。
江夏,已连续8年蝉联全省县域经济榜首,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总产值跨入''''千亿元俱乐部'''',生产总值连续跨越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名称】《湖北画报:上旬》
【年(卷),期】2017(000)002
【总页数】9页(P32-40)
【作者】向卉珍;王夫之;董纯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精心构筑南部生态新城匠心打造"三个升级版"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