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5.24 MB
- 文档页数:5
学前儿童游戏功能教案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阶段,游戏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获得丰富的经验、培养各种能力、发展社交技能,并且在乐趣中探索和学习。
因此,设计一份合理的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至关重要。
一、教案目标1. 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 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3. 提升儿童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4. 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二、教案内容1. 游戏1:拼图游戏目标: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方法:准备一套适合儿童年龄的拼图,让儿童自行拼装。
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能力适当增加难度,如增加拼图的块数或拼图的复杂程度。
2. 游戏2:角色扮演游戏目标: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方法:准备一些常见的角色扮演道具,如医生服装、厨师帽等,让儿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儿童在扮演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分享。
3. 游戏3:追逐游戏目标:培养儿童的运动能力和专注力。
方法:在室内或室外选择一个安全的场地,设定追逐游戏的规则,让儿童进行追逐和逃跑。
可以增加一些障碍物或规定特定的动作,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4. 游戏4:拍手游戏目标: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听觉观察力。
方法:设计一些需要儿童根据听到的指令进行拍手的游戏,如“听到奇数拍手,听到偶数不拍手”。
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提升儿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并培养他们的听觉观察力。
三、教案实施1. 创设适宜的环境: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游戏环境,并准备好所需要的游戏道具和材料。
2. 游戏引导:向儿童解释游戏规则和目标,并示范游戏的过程。
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并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 游戏反馈:游戏结束后,与儿童一起回顾游戏的过程和结果,鼓励他们分享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
4. 游戏评估:根据儿童的表现和反馈,评估游。
前 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推进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种变革是全方位的,不仅是幼儿园办学模式、教育课程设置、教育内容的改变,更是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的变革,幼儿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一的德、智、体方面的发展,而是要通过适合儿童发展的健康、活动、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满足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儿童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
游戏是儿童的生活,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儿童由个体的人向社会人转化的重要途径。
游戏是儿童快乐的源泉,游戏具有神秘的力量。
了解游戏的本质对于认识儿童世界,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寻找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为了适应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发展,更好地将《纲要》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适宜性的教育、生活化的教育”等理念,转化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并指导于幼儿教育的实践,现在将有关儿童游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整合,编写《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课程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特殊教育的必修课程。
全书共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关于儿童游戏的理论概述,主要是解释游戏的本质、特点与作用、儿童游戏的不同分类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游戏理论。
第二部分:第四章至第八章,关于儿童游戏的实施应用,重点探讨了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各类游戏的指导及游戏中观察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部分:第九章,儿童游戏指导的案例,为教育工作者实际应用游戏提供操作的范例与指导建议。
教材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强调学习的实用性,具有以下特点:1.适应《纲要》精神,以五大领域活动作为教材内容的基点,突出新时期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课程实训手册一、前言《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强调通过游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同时培养教师在游戏观察、设计与指导方面的能力。
本实训手册旨在通过丰富的实训项目和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掌握有效的游戏指导策略,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目标1. 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重要性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多方面促进作用。
2. 掌握观察学前儿童游戏的方法,能够准确分析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和需求。
3. 学会设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兴趣的游戏活动,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和环境。
4. 掌握有效的游戏指导策略,能够在游戏中适时介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5. 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共同为儿童创造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体验。
三、实训内容与案例实训项目一:学前儿童游戏观察目标:掌握观察学前儿童游戏的方法,理解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和发展需求。
案例:选择幼儿园的一个游戏区域(如积木区、角色扮演区等),学生进行分组观察。
观察前,明确观察目的、记录方式和注意事项。
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儿童的游戏行为、情绪变化、互动情况等,并尝试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观察结束后,小组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儿童在游戏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求,提出初步的指导建议。
实训项目二:游戏设计与准备目标:学会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游戏活动,准备适宜的游戏材料和环境。
案例:以“小小建筑师”为主题,设计一项结构游戏活动。
首先,分析中班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确定游戏目标(如培养空间想象力、手眼协调能力等)。
然后,准备各种积木、积塑等结构材料,以及辅助材料(如小人偶、车辆模型等),创设一个富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游戏环境。
同时,制定详细的游戏规则和指导流程,确保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
实训项目三:游戏实施与指导目标:掌握有效的游戏指导策略,能够在游戏中适时介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案例:在实施“小小建筑师”游戏时,教师首先通过故事讲述或实物展示激发儿童的兴趣,引导儿童了解游戏规则和材料使用方法。
第六章户外游戏的组织和指导一、单项选择题1.幼儿在户外活动中,通过学习运动的基本技能,提高运动质量,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使身体和运动能力都得到提高,这是()A.身体活动B.学习运动C.通过运动学习D.教学游戏【解析】B “学习运动”是指幼儿在户外活动中,通过学习运动的基本技能,提高运动质量,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使身体和运动能力都得到提高。
2.下列游戏中,适合小班幼儿的户外集体游戏是()A.滑梯游戏B.沙包游戏C.模仿小免跳D.接力赛跑【解析】C 本题考查适合小班幼儿的户外集体游戏。
小班幼儿不喜欢玩竞赛、运动量大的活动,习惯以独立运动为主,因此,教师在安排小班幼儿的户外集体游戏时,应安排活动量小、动作技能不高、规则简单的游戏,如模仿小兔跳、小鸟飞等。
A、B两项是适合小班幼儿的户外自由游戏,D项是适合中班幼儿的户外集体游戏。
3.关于户外游戏的分类,错误的是()A.按照幼儿游戏组织形式,分为户外自由游戏和户外集体活动B.按照有无使用游戏器材,分为户外徒手游戏和户外运动器械游戏C.按照户外游戏场内设施及区域,分为独自游戏、建构游戏、协同游戏和规则游戏D.按照幼儿游戏活动量大小,分为小活动量的户外游戏活动和大活动量的户外游戏活动【解析】C 本题考查户外游戏活动的分类。
身体游戏、社会性游戏、建构游戏、戏剧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是按照户外游戏场内设施及区域的分类。
独自游戏、协同游戏、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属于按照游戏的社会性的分类。
4.指导小班幼儿户外自由游戏时,需要安排适宜的游戏时间,一般每次不超过()A.2小时B.30分钟C.1小时D.15分钟【解析】D 本题考查小班幼儿户外自由游戏的时间。
组织小班幼儿户外自由游戏时,为避免大中班幼儿对小班幼儿的碰撞,可适当错开大中班幼儿户外游戏的时间,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每次户外游戏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5.我国明确规定,寄宿制幼儿园幼儿每日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A.2小时B.3小时C.1.5小时D.2.5小时【解析】B 本题考查户外游戏活动的时间安排。
幼儿游戏与指导学前教育专业众所周知,幼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教育要求也与其他阶段的教育有所不同。
在幼儿的教育中,游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幼儿游戏的本质是孩子们通过玩耍、探索、模仿等方式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在指导学前教育专业中,理解和运用幼儿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幼儿游戏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游戏帮助幼儿建立和培养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能力。
通过游戏,幼儿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此外,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提高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因此,掌握幼儿游戏的原理和方法,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从业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指导学前教育专业需要了解幼儿游戏的分类和特点。
幼儿游戏可以分为自发游戏、规则游戏和角色游戏等。
自发游戏是幼儿在自主选择和自由发挥的情况下进行的游戏,这种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规则游戏是在一定规则下进行的游戏,帮助幼儿学习遵守规则、合作和竞争。
角色游戏是幼儿扮演不同角色模仿生活中的情景,这种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
了解这些分类和特点,可以帮助指导学前教育专业的从业者更好地选择和设计适合幼儿发展的游戏。
第三,幼儿游戏需要合适的指导和引导。
幼儿的游戏是有目的和有意义的。
指导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是教育者的责任。
例如,在角色游戏中,教育者可以扮演角色,与幼儿互动,引导他们表达感受和模仿生活中的情景。
在规则游戏中,教育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遵守规则,促进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然而,指导也必须有度。
教育者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尊重幼儿的创造力和自主性,不干涉他们的游戏过程。
最后,幼儿游戏与指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幼儿游戏为指导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了一种有效和有趣的教学工具。
通过游戏,幼儿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指导学前教育专业也为幼儿游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