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肠动物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20
Ps:打下划线的是我认为重点的地方,同学们可做相应参考。
腔肠动物一、主要特征1.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由内、外胚层与中胶层构成。
2.辐射对称或两辐对称。
3.具消循腔(原肠腔),故称腔肠动物,有口无肛,属低等的后生动物。
4. 具肌肉和神经的分化。
5.有刺细胞,又称刺胞动物。
二、形态构造水螅型个体1. 形态: 基部:分泌粘液体部:圆柱形或扇形,几丁质围鞘触手部:分散分布或集中成一圈2. 生活方式:单独生活或群体个体相互连接以茎状共肉做主体,个体生在主体上水母型个体外部形态:伞部、触手、垂管上伞部、下伞部、缘膜、垂管内部构造(了解)☐胃管系统:垂管、胃(消循腔)、辐管和环管。
☐神经系统:低等原始,一般只由伞部内的神经网、与辐管平行的辐神经和围绕伞部边缘的神经环构成。
☐感觉器官平衡囊:在伞缘触手之间,形似小囊,内有若干平衡石,是水母类的平衡器官。
眼:在触手球上有一个红色、褐色或黑色的眼点,是水母类的感觉器官。
生殖腺:水螅水母类的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位于辐管下面和垂管两侧。
(重要)世代交替:水螅型世代-无性世代水母型世代-有性世代如下图:二、分类:水螅虫纲Hydrozoa钵水母纲Scyphomedusae珊瑚虫纲Anthozoa栉水母纲Ctenophor水螅虫纲Hydrozoa一概述:(了解)☐生活史中一般有世代交替。
☐水螅型体内无隔片(和珊瑚虫纲不同)。
☐水母型有缘膜,一般个体较小,单体或群体,后者有多态现象(管水母目)。
☐中胶层较薄,无细胞结构。
☐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除少数淡水种如桃花水母属外,绝大多数为海产种类,由沿岸到深海均有分布。
☐水螅型个体营附着生活,常密集成群,水母型个体都是浮游的。
二.分类淡水水母目花水母目软水母目硬水母目筐水母目管水母目1.淡水水母目:桃花水母属世界性广泛分布于淡水俗称“桃花鱼”桃花水母是一种濒临绝迹、古老而珍稀的腔肠动物它对水质要求极高,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2.花水母目:⑴.灯塔水母属水母体呈钟形,形似灯泡和灯罩,具丝状触手在胃壁上部或4条辐管与胃相连处有浓密的泡状内胚层细胞。
八年级生物腔肠动物知识点腔肠动物是属于动物界下的一类无脊椎动物,和水母、蜇水母、珊瑚等生物在一起构成了腔肠动物门,也叫做刺胞动物门。
本文将重点介绍腔肠动物的分类、结构和特点等知识点。
一、腔肠动物的分类腔肠动物门包括了海葵、珊瑚、海鞘、水母、蜇水母等生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体内含有一定数量的刺胞细胞,并且嗜中性氨基酸。
腔肠动物早期被归入于昆虫綱,但实际上体内构造和特点更像是一些较进化的软体动物。
二、腔肠动物的结构1. 外形腔肠动物的外形十分多样。
有些形状像身边家蚕一个圆柱形,半边平面的袋状分钟珊瑚,则像花与草在岩石上堆叠,有些还像外壳基本上没有变形的小型海洋生物。
常见具有典型外形腔肠动物代表的分类群有水螅、刺胞动物和钩虾等。
2. 内部腔肠动物的内部可分为两个部分——腔和肠:(1)腔:腔肠动物的腔的类型非常多,从单一的中空隙,到成对的体表腔,再到连通的口腔和某些器官的体腔。
(2)肠:腔肠动物的肠比较短,有两个开口,一个是口腔,位于动物的头部;另外一个是肛门,位于动物的尾部。
三、腔肠动物的特点1. 没有呼吸系统腔肠动物是没有呼吸系统的,他们从体表通过渗透和扩散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2. 刺胞细胞腔肠动物的体内含有大量的刺胞细胞,他们可以用来捕食猎物、自卫、附着等。
3. 成对体表腔一些腔肠动物具有成对的体表腔,这些体表腔在水螅中举足轻重,他们负责水螅的泳动与被动以及得到养分。
4. 单一中空腔有些腔肠动物的内部只有一个单一的中空腔,例如水螅子类的原始设计就非常基础。
四、腔肠动物的意义腔肠动物在地球生命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
腔肠动物可以被用来研究基因组、细胞发育和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问题。
总结:腔肠动物是属于动物界的一个类群,包括了很多种海洋生物,他们的外形各不相同,但内部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点。
这些动物对于我们了解生物演化的历程和生命的意义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物学腔肠动物知识点汇总
1.腔肠动物的概述
(1)生活环境:腔肠动物的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2)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3)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了珊瑚礁。
2.代表动物——水螅
(1)生活习性: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水螅身体的一端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另一端伸展着柔软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以水蚤等小动物为食。
(2)体形
①辐射对称:水螅的身体只能分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辐射对称两部分。
②辐射对称的体形,便于水螅感知周围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结构
①水螅的身体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组成,二者中间填充着它们分泌的胶状物质。
②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
(4)摄食和消化
①摄食:外层分布的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政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多。
刺细胞里大多藏着刺丝和毒液,当遇到猎物时,水螅能迅速弹出刺丝,并将毒液通过刺丝注入猎物体内,将其麻醉或杀死。
②消化:吃进的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
(5)生殖:水螅主要进行出芽生殖,芽体长成小水螅后,从母体上脱落下来,独立生活。
腔肠动物有哪些
1、海蜇又名水母,白皮子,主产于中国东南沿海。
8至9月间,海蜇常成群浮游于海面,有时被冲击而搁浅在海滩,捕捞时,先用长标刺穿其伞体,然后用网捕获。
2、水螅(学名:Hydra),腔肠动物,身体圆筒形,褐色,口周围有触手,是捕食的工具,体内有一个空腔。
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包含有无芽体(Bud)、精巢(Testes),多见于海中,少数种类产于淡水,附着在池沼,水沟中的水草或枯叶上。
3、海葵(学名:Actiniaria)是一种长在水里的食肉动物,属于刺胞动物,六放珊瑚亚纲的一目,是一种构造非常简单的动物,没有中枢信息处理机构,也就是说它连最低级的大脑基础也不具备。
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腔肠动物的特征:2、腔肠动物的代表动物: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水螅3、身体由两层细胞构成------4、外胚层有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的利器,在触角处尤其多5、生殖方式:出芽生殖6、扁形动物的特征:7、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有:可自由运动的涡虫,寄生的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8、日本血吸虫的寄主有-----钉螺和人9、身体由三层细胞构成:10、生殖方式:卵生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1、线形动物特征:12、线形动物的代表动物有:蛔虫、钩虫、蛲虫、丝虫、线虫等13、蛔虫与寄生相适应的特征:14、预防蛔虫病:首先注意个人卫生,不喝不清洁的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15、环节动物的特征:16、环节动物有:蚯蚓(在自然界扮演分解者角色)、沙蚕、水蛭等17、观察蚯蚓:a.体形:长圆筒形b.运动:肌肉和刚毛配合c.呼吸:湿润的体壁(体壁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d.前后:环带靠近前端18、蚯蚓在粗糙的纸上比在光滑的玻璃上爬得快,因为粗糙的纸上摩擦大19、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是为了呼吸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20、软体动物特征:21、软体动物:a 双壳类:河蚌、扇贝、文蛤、縊蛏b 八个贝壳:石鳖c 其他:蜗牛、乌贼、鱿鱼、章鱼、鲍、钉螺22、软体动物有十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大类群23、观察縊蛏:a 贝壳作用:保护b 呼吸器官:腮c 运动器官:足d 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贝壳24、河蚌的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会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
25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
26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27节肢动物特征:包括:昆虫、甲壳动物、蛛形动物(如蜘蛛)。
28昆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两对翅。
(蚂蚁、蝗虫、蜻蜓、蚊、蝇)29蝗虫用气管呼吸,气门是气体进出的门户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虾、蟹、水蚤30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31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四、鱼类32鱼类所以能生活在水中的特点:33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结构特点34鱼类特征:水中生活的其他动物:海马、鲨鱼、泥鳅、中华鲟、四大家鱼两栖类和爬行类35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青蛙、蟾蜍、蝾螈,娃娃鱼。
《腔肠动物》第一部分主要特征腔肠动物包括水螅、水母、海葵、珊瑚等,是两胚层、辐射对称和具有消化循环腔的原始多细胞动物;由于其体内含有一类特殊的刺细胞,故又名刺胞动物。
一、身体体制1、辐射对称概念:通过动物由口面到反口面的中轴或主轴,有许多切面/对称面都能使动物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的身体体制。
辐射对称的体制,是腔肠动物对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的一种适应。
如:水螅、海月水母2、两辐对称(左右辐射对称)概念:通过动物身体的中轴或主轴,只有两个平面/对称面能将动物的身体切成相等的两部分的身体体制。
两辐对称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之间的一种形式。
如:海葵、珊珊二、两个胚层1、外胚层位于身体外层,均由各类细胞构成。
2、内胚层位于身体内层,均由各类细胞构成。
另位于外胚层与内胚层之间有一非细胞的中胶层,中胶层有时极薄和不显著,如水螅的中胶层;有时非常厚,占身体的绝大部分,如水母。
三、体壁细胞的组成及功能(以水螅为例)1、外皮肌细胞位于外胚层,具有保护与运动的机能。
2、内皮肌细胞(又名消化细胞)位于内胚层,具有消化与运动的机能。
3、腺细胞多在内胚层中散布, 能分泌消化酶到消化循环腔中,执行细胞外消化的功能;外胚层腺细胞不常见, 但是水螅基盘的外胚层细胞几乎都是腺细胞,可以分泌粘液供附着之用。
4、间细胞内外胚层均有分布,但外胚层相对较多;间细胞是小圆形的、未曾分化的细胞,具有分化成其它各种细胞潜能。
5、刺细胞和刺丝囊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独有的,因此也是本门动物最主要特征之一。
由间细胞所形成,一般产生于外胚层,特别是在触手上;但某些腔肠动物,内胚层也具有,如海月水母、海葵。
刺细胞具有运动、捕食与防御能作用。
四、散漫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构成:主由感觉细胞、神经细胞与皮肌细胞构成。
作用:感觉细胞接受刺激,神经细胞司传递,皮肌细胞司动作,便形成了感觉和运动的体系。
特点:神经冲动传导无极性。
五、消化腔肠动物具有细胞内和细胞外两种消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