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3
简述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x
工业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工业分布的一组决定性因素。
它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是指那些决定工业的因素,如原材料储备、企业的资金实力、生产技术等。
这些因素主要决定了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外在因素是指那些限制工业发展的因素,如社会经济状况、政治稳定性、交通网络等。
这些因素主要决定了工业区位的形成。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更加复杂的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区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
首先,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经营能力得到了提升,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经营策略考虑选择合适的区位来发展生产。
其次,近年来,许多政府采取了政策措施和投资改革,促进了交通网络的完善,改善了交通运输的便利性,从而更有利于工业落户。
最后,科技的进步也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使企业可以在更加有利的条件下进行生产。
总之,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工业区位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使工业分布更加灵活,发展更加活跃。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思路分析:
知识点总结:
1.工业的概念: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运用动力(燃料、电能等)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
2.工业区位
(1)理想区位: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交通便利、市场前景广阔。
(2)最优区位:综合考虑多种成本,总成本最低。
3.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水源等。
(2)人文因素
①经济效益: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从运输成本、能源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看)
②环境因素: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业,多建在环境质量良好的地方;环境因素往往通过环境保护法规、环境质量标准等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③社会因素:国家政策、文化、个人偏好等也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4.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各种区位因素的影响变化及原因总结如下表所示。
第53课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区位因素。
学习目标1.能够结合实例,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厂址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必备知识梳理1.原因:社会的发展和_的进步。
2.表现[方法技巧]图示法理解和记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从图示可知,市场、劳动力素质和信息通信网络对工业的影响力增强;原料的影响力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而减弱。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1.工业集聚2.工业分散[注意]工业分散一般会把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而把产品设计、研发等高附加值的环节保留在本地区。
产业转入地应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增强产品竞争力,加大品牌培植力度。
[典例][2023·全国乙卷]2000年以后,世界打火机生产中心转移到湖南省邵东市。
邵东市由原来几家生产作坊快速形成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并相继成立打火机行业协会和打火机出口监管委员会。
2009年,多家企业组建了一家集研发、组装、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
目前,邵东市每年生产的一次性打火机占世界同类打火机总产量的70%。
据此完成(1)~(3)题。
(1)邵东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快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打火机产业生产链短②打火机产业附加值低③当地有打火机创新技术④当地有打火机产业基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邵东打火机产业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的主要作用是()A.控制各企业发展规模B.协调与外地生产联系C.监督产品质量与价格D.引领产品研发和营销(3)除技术创新外,支撑邵东打火机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①快捷的对外交通②稳定的市场需求③有效的企业组织④较高的产品价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题能力培养][答案](1)(2)(3)[2021·浙江1月选考]目前半导体产业布局呈现分散趋势,形成全球生产系统。
下图为半导体产业链示意图。
课时55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原因: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2.表现(1)原料、能源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
(2)交通运输、消费市场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
(3)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工业生产实现了设计与加工的空间分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复杂产品的各种组件可以在全球采购。
因此,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其总部更趋向布局在市场广阔的地方。
(4)在发达的物流支撑下,区位选择更看重信息的通达性。
(5)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使区位选择发生了很大变化。
(6)保鲜、包装、冷藏运输的发展,使得一些本需临近市场的工厂,转而临近优质原料地。
1.科技的进步2.政策的变化(1)巩固国防需要:20世纪50年代,在攀枝花建钢铁厂。
(2)改革开放政策:20世纪80年代,在深圳建经济特区。
(3)缩小地区差距:20世纪末的西部大开发。
3.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1)环境要求标准提高,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迁移到环境容量大的地区。
(2)劳动力成本增加,会导致劳动密集型工业外迁。
(3)城区地价增加,会增加工业生产成本,导致工业向郊区迁移。
(全国文综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信息技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区位因素,对其他区位因素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传统区位因素(如原料因素、土地因素、劳动力因素等)的作用逐步减弱,同时使一些新区位因素(如科技因素、知识因素、创新因素等)的作用得以突显。
本题组以中国温州的服装企业M公司为载体进行层层设问。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比法等,提高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提取并加工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从而
加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实例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环境观,初步树立人地
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教学难点】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课前预习】
1、区位因素的变化:由于和的发展,一些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降低了对、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2、环境因素:大气污染型企业应布局在地带;水源污染型企业应布局在;固体废弃物污染型企业应布局在。
3、其他因素
(1)政策因素:在的影响下,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区位因素也会产生影响。
(2)企业决策者的因素,有时甚至会成为主导因素。
【自主学习】
读图“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及教材相关内容,列表比较鞍钢、宝钢的区位因素。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思考大型钢铁企业转向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科学技术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铁矿石2
材料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运输船:“Berge Stahl”号。
全长343米,总载重吨位高达万吨,最大吃水深度23米。
科技进步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区位选择对原料、动力(燃料)的依赖程度;区位选择对信息的依赖程度;区位选择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程度,而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交通与市场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2、环境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1)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有哪些,应如何布局
(2)严重污染水源的工厂有哪些,应如何布局
(3)严重污染空气的工厂有哪些,应如何布局
3.分析下面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在西部一些非纺织原料产区或消费密集区、经济欠发达地区,陆续建设了一批纺织工业中心。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材料三:20世纪末国家为谋求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大了在西部地区发展工业的力度。
材料四:王老板酷爱高尔夫球,他原本计划到老家投资建厂,后来由于听说那儿没有高尔夫球场而最终放弃这个计划。
材料五:广大港澳同胞、海外华人回国、回乡投资建厂。
【课堂练习】
1、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
B、运输条件的改进
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
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要下降
2、上海宝山钢铁企业的区位选择反映了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是()
A、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B、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C、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D、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3、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
下图中的A、B、C、D、E五处可供选址,该地盛行东风。
据此并读图回答问题。
(1)印染厂宜选址于,理由是。
(2)水厂宜选址于,理由是。
(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理由是。
(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理由是。
(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理由是。
【课后作业】
如果在郑州兴建一个钢铁厂,是否合理请阐述你的理由。
【学习反思】
1.这节课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还有哪些知识点需要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