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及中俄两国革命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十月革命简单的说就是爆发于俄历十月由布尔什维克党所领导的武装起义。
具体的可以说是俄国1917前后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斗争革命。
对于十月革命的特点有以下的认识。
首先:就是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可以说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是一次革命的两个阶段。
一个发生在二月,一个发生在十月。
二月革命是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的一场民主革命,由于后来是资产阶级建立临时政府,可以说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月革命可以说是一场偶然的事件,由于群众上街游行所引发的武装起义,起义过程中成立许多的苏维埃,有工人代表、士兵代表、农民代表等。
这就造成了二月革命一个突出的特点,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大资产阶级与大地主结合的产物,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相比,他有着完整的政府机构,因而是主要政权。
同时好得到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支持。
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从刚产生起就以革命政权机关的身份发布命令管理国家事务。
它得到掌握武装力量的工人和士兵的支持。
十月革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所领导的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的武装起义,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这也是俄国革命的定型阶段。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是一场大革命下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即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它们两者之间相距几个月,说明十月革命所存在的一个特点: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时间很短。
但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次:就是十月革命的发生其存在着偶然因素,造成了俄国革命中的偶然性与必然的性相结合的。
这些造成了后面社会发展的失调。
偶然性,就是二月革命爆发的偶然,时间上的。
虽说在这场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党做出了一些宣传,但其并没有领导这场革命,是人民群众的的自觉作用的。
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这必然性。
俄国发生革命是必然的,发生十月革命也是必然的,当时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掌握了权力,但是其进行着与沙皇一样的事件就是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其必然会走上灭亡的道路。
十月革命有什么特点俄国十月革命,内战获胜的红军一方称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十月革命有什么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十月革命的特点十月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的一次革命,因为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7日,也就是俄历的10月25日,所以被称之为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革命,可以说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十月革命拥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下面就介绍一下十月革命特点。
首先说的十月革命的特点需要介绍的是十月革命是一次全新的革命性质,打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观念,在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再者从十月革命所走的道路来看,这次革命采取的是在中心城市举行大规模的起义,起义成功之后在逐渐的扩展到中小城市和农村,是由于俄国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
第三个特点是从革命的阶段来看,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紧密相连,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封建专制的统治,建立起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十月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的革命,是一次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这么短的时间内十月革命完成了两个急剧发展的性质不同的革命。
第四个特点是十月革命是在和平夺取政权没有能够实现的情况下才选择的暴力革命方式,是一场无产阶级通过暴力夺取政权的成功先例。
总而言之,十月革命具有以往任何一次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十月革命特点决定了十月革命必将是一次开辟了人类新纪元的革命。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联系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是发生在俄国的革命,二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的3月8日,当时的俄历为二月,所以称之为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7日,当时的俄历为十月份,所以称之为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是由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发起的革命,但是两者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下面就比较一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中国与俄国革命的异同摘要:1.中俄革命共同点2.中俄革命的不同点3.中俄革命的结果十月革命后,苏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
它对包括旧中国在内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起了巨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
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模式,为新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但由于两国过渡时期国际国内形势、领导人的策略等因素,两国又有许多差异相同点:1 .政治上:①都是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暴力方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权。
②排除内忧外患,为过渡提供了安定的国内环境。
苏俄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1921年基本排除内忧外患。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通过追歼残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开展三反五反等措施巩固了新政权,为实现过渡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③都以法律的形式把过渡时期的成果确立下来。
1936年苏共八大通过新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两部宪法成为两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2.经济上:①都采取过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过渡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
苏俄在1921年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1950年至1952年底,中共恢复和发展国营企业;在1953至1957年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改造。
②都开展有计划地国民经济建设,并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坚实的后盾。
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个计划,到1957年,第一个五个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③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完成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
苏联在1927年联共十五大上确立农业集体化方针,到1936年,苏联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得以实现,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从1953年到1956年,中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十月革命的道路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比较
2007-11-12 21:32:28|分类:历史|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都在各自的国家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但是我们却发现中国和俄国的革命道路区有很多不同点,下面我们也通过一个表格来找找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俄国的十月革命的道路的不同点。
通过上表的对比,我就很快得出了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道路和俄国的十月革命的道路的异同点,并且找到了不同的原因。
这深化了我们对中国新民主义革命道路和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认识。
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比较俄国1905年革命和十月革命俄国1905年革命和十月革命都是发生在20世纪初的俄国,这两场革命都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点:背景:1905年革命:1、20世纪初,俄国大体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入帝国主义时期。
但是俄国帝国主义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产生的。
它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性。
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是在沙皇政权的庇护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
俄国的资本主义同君主专制制度,同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份地占有制共存,它被资本主义前的关系的层层密网缠绕着。
俄国作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不属于领先部分,但占据着特殊重要的地位。
它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
在俄国,不仅有垄断资本的无情剥削,而且有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的残酷压迫。
俄国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无产阶级同沙皇专制制度和垄断资本的矛盾,农民大众同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富农的矛盾,国内少数民族同沙皇政府的矛盾,俄国人民同西方帝国主义的矛盾,沙俄帝国主义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沙俄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的矛盾。
所有这些矛盾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各种矛盾中的丑恶因素也相互勾结,狼狈为奸。
俄国成为世界上各种矛盾最集中最尖锐的地方。
它也是各种压迫——封建专制的、资本主义的、殖民地的、军事的——表现得最野蛮最残酷的地方。
2、1903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建立。
它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是俄国工人运动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推动了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列宁主义的诞生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成为俄国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指导思想。
十月革命:1、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危机之中。
作为参战国之一的沙皇俄国在战中中接连失利,致使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物价飞涨,卢布价格暴跌,腐败和投机倒把现象横行,而当局无作为。
统治阶级上层内部斗争加剧。
战争激化了各种矛盾,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一片混乱。
2019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是什么?特点:1、理论: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道路:城市中心道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联;4、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而持有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俄国临时政府实质上是由俄国社会革命党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等社会主义者为主要成员的政府,而并非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府”.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以暴力手段打击俄国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宪政民主党等主要竞争对手,强制驱散由社会主义者为主的立宪会议,推翻民主宪政、建立布尔什维克党的一党专政.反对者还指出“冬宫之夜”并未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由于列宁承诺会在革命后为人民带来和平,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此次革命后被枪决.革命引起了西方社会极度的恐慌,并支持俄国的对抗势力,希望扼杀革命,从而引发战争,托洛斯基说苏维埃的权力是由内战建立的,事实上俄共的权力是在内战后才建立起来的.十月革命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获得的胜利.第一个宣称为实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因此诞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上由此获得了更广泛的影响,传统资本主义世界收到极大的冲击.不过,也有人认为此革命是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触发了此后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达大半个世纪的对抗也从此开始,直至冷战结束,苏联解体。
-------------精选文档-----------------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1)十月革命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
(2)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3)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中俄两国革命道路:
1、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武装(暴力)夺取政权。
异:俄国是城市暴动道路;中国是农村保卫城市道路。
2、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队伍力量相对强大;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家,农民阶级力量强大,而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3、认识:无产阶级革命是以暴力为基础。
走什么道路须按国情决定,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
可编辑。
中俄比较相同点:都是采用武装斗争的方式不同点:中国是走农村包围城市,而俄国是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苏(俄)中两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异同河北省南皮县第一中学刘金成十月革命后,苏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
它对包括旧中国在内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起了巨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
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模式,为新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但由于两国过渡时期国际国内形势、领导人的策略等因素,两国又有许多差异。
相同点:1.政治上:①都是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暴力方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权。
这为过渡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俄国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为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②排除内忧外患,为过渡提供了安定的国内环境。
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英法美等国敌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发动叛乱。
为此,苏俄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1921年基本排除内忧外患。
新中国成立后,一方面以美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和外交孤立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另一方面,国民党残余势力严重威胁新政权。
中共通过追歼残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开展三反五反等措施巩固了新政权,为实现过渡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③都以法律的形式把过渡时期的成果确立下来。
1936年苏共八大通过新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两部宪法成为两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2.经济上:①都采取过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过渡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
苏俄在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中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允许自由贸易”。
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什麽不同夺取政权的方式不同:俄国是先夺取城市政权,而后夺取全国胜利;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
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垄断组织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也聚集在城市,作为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城市,在全国就具有一种特殊的重要地位,它的变革必然引起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追随.所以十月革命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它们在城市中的力量颇为强大,而在农村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城市无产阶级力量的薄弱,使中国共产党无法在城市中取得革命的胜利.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农村经济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就为革命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所以,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就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革命,它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其中特别是:第一,它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直接援助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从多方面促进和加强了中国革命与世界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联合,使中国革命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援助。
十月革命的直接打击目标是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俄国资产阶级是国际帝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月革命推翻了这个阶级的统治,也就直接减轻了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压力。
特别是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对被压迫民族采取了和平、友好的政策,它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了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固然,十月革命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面临的最大压迫,仍然是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面临的反帝斗争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但是,由于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因此,十月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不是孤立的了,而是同世界人民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斗争连在一起了,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变化。
作者: 叶伯华
出版物刊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9-124页
主题词: 十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俄国二月革命;两次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革命;正确理解;苏维埃
摘要: <正> 1917年,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加深、阶级斗争日益激化。
整个俄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发生了巨大的震荡和变化。
在这一年内,俄国发生了两次革命,即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这些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并对整个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俄国的两次革命,就其所面临的任务、性质、动力、结果等方面,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共同的地方,并受一定的客观规律的制约。
深入比较这两次革命,对于正确理解这些事件,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学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如果把1917年的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俄国十月革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
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二、革命的经过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1)十月革命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
(2)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3)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中俄两国革命道路:
1、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武装(暴力)夺取政权。
异:俄国是城市暴动道路;中国是农村保卫城市道路。
2、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队伍力量相对强大;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家,农民阶级力量强大,而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3、认识:无产阶级革命是以暴力为基础。
走什么道路须按国情决定,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