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学自主设计性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25
机能学实验课程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张金娟,熊英,叶兰,等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第7期机能学实验是一门对生物体正常机能、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作用规律进行研究的实验课程【1],是将生理学、药理学与病理生理学3门学科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是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该课程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开拓创新与团结协作精神。
机能学实验是医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在给定实验目的、要求条件或指定实验仪器的情况下,由学生根据实验要求独立查阅资料、制订实验方案f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方法选择、实验过程设计、实验步骤拟订等)并实施的实验【2]。
近年来,设计性实验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导向,其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口棚。
我校自2000年开设机能学实验课以来,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自2002年起,尝试在机能学实验课程中开展设计性实验,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设计性实验教学实验设计对于在读本科生而言,是一个高要求、高难度的科学研究过程,但同时也是对学生自主掌习能力和科研素质培养的有效手段圈。
在设计性实验教学中,应以“设计性实验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进行相关教学内容与进度的安排。
1.1设计性实验教学目的在机能学实验课程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机能学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初步掌握文献检索、实验设计、科学实验、实验数据采集、统计学处理和论文撰写的方法与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树立团结协作意识。
1.2设计性实验教学要求设计性实验的总体要求:由学生自行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且属机能学的课题,按照实验方案设计原则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再以PPT形式汇报实验方案(即开题报告),接着进行实验方案的修改及预实验,然后按修改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准备并完成正式实验,最后以学术论文形式汇报研究成果。
虚拟实验具体内容介绍(1)机能学基础性虚拟实验教学软件包含四个相对独立的操作实验:家兔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蟾蜍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大鼠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小鼠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
所有内容全部采用人机互动的虚拟仿真操作来完成,同时配合动画演示,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知识。
我们以大小鼠和蟾蜍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举例说明:《大、小鼠基本操作综合实验》介绍了大、小鼠在实验中经常用到的几种基本操作,通过虚拟操作的演示和互动,把实验中的重点、难点表示出来,使学生通过该虚拟实验,熟悉大小鼠实验的各项基本操作,掌握实验的重点。
虚拟实验操作流程及技术点描述:大小鼠的捉持主要采用动画演示的形式,生动体现了捉持的要点。
大小鼠的固定,又分为徒手固定,固定板固定,头部固定以及固定器固定。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固定方式,对大小鼠进行固定。
大小鼠的分组与编号;分组演示了如何使用Excel软件取得随机数字后分组。
编号着重介绍了背毛单色标记法。
常用给药方法的虚拟操作:灌胃法,皮下注射法,皮内注射法,肌肉注射法,腹腔注射法,静脉注射法.部分采用透视或同步放大局部让学生更直观更系统的学习以上的给药方式及注意事项。
常用麻醉方法的虚拟操作:通过虚拟实验——吸入麻醉和腹腔注射麻醉,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常用麻药的使用及配制方法。
大小鼠取血的虚拟操作:分为摘眼球取血法,眼眶后静脉丛穿刺取血法,心脏取血,腹主动脉采血法。
大鼠处死方法的演示,脊椎脱臼法,急性失血法,麻醉致死法,气体窒息致死法,击打法。
大鼠主要脏器摘取:学生可动手摘取虚拟大鼠的主要脏器,可掌握各主要脏器的位置和摘取后的性状。
家兔的基本实验虚拟操作内容包括:家兔麻醉方法,颈部手术包含颈部皮肤切开、分离皮下筋膜、气管插管、颈动脉插管、颈外静脉插管、颈部迷走神经、交感神经、降压神经分离等内容,家兔腹部手术包含回盲部肠系膜分离术、输尿管插管术、膀胱插管术等内容,家兔腹股沟手术主要含分离股动脉股、静脉插管或股神经,以备动脉放血、静脉输血输液、注射药物等内容。
医学机能学开展设计性实验课的实践与思考汇报人:日期:目录CONTENCT •引言•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现状•设计性实验课在医学机能学中的实践•开展设计性实验课的优势与不足•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医学机能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涉及人体生理、病理生理和药理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培养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通常采用验证性实验为主,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开展设计性实验课成为了必要手段。
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探讨开展设计性实验课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研究意义通过开展设计性实验课,旨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02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现状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实验技能和方法,加深对医学机能学的理解。
课程内容包括动物实验、组织切片观察、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实验等,涉及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
课程目标是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概述010203当前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演示和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
由于实验课程的时间和场地限制,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较少,无法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内容相对单一,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无法满足学生对于能力提升的需求。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导致学生无法全面掌握医学机能学的知识和技能。
实验课程中动物实验等项目存在伦理和道德问题,需要更加重视和规范实验操作流程。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的问题与挑战03设计性实验课在医学机能学中的实践确定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明确设计性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能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机能实验学是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为基础,通过对三学科实验教学的优化、融合、重组形成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是以动物实验和人体功能观察为手段,探讨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及其在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下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是机能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技能、基本的经典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局部手术操作;掌握常用实验溶液的配制方法:学会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处理;学会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从而提高对功能学科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对科学工作严谨求实的作风,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妇产、急救医学、眼耳鼻喉科学、医学美容、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法医学专业(方向)医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每一实验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68学时。
四使用教材:《机能学实验指导》,自编,石京山,4版,2006年。
Ⅱ正文实验一概述一教学目的(一)明确机能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一次实验,在实验中不断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掌握BL-410、BL-420E和ASB240U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操作。
机能自主设计实验题目——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班级:08临床甲班组别:第二大组第3小组组长:刘学成组员:魏东雪李金泽李航张春梅李玲缺血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摘要】本实验分成A、B组,分别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机体功能方面来观察缺血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而A组用动脉夹分别夹住肝静脉、肝门静脉、腹腔动脉和胆总管造成肝全缺血5min,再松开动脉夹再灌注5min,如此反复三次,进行缺血预处理[1]。
然后在夹闭动脉夹20 min后打开动脉夹,再灌注30 min,造成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家兔的心率、股动脉内压,呼吸频率可以维持在良好状态。
表明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B组缺血10 min,再灌注15 min,造成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家兔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机体功能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再使缺血30 min,再灌注45 min。
前一次各项指标好于后者。
表明随着缺血再灌注的时间的延长,其造成的损伤越大。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实验目的】掌握对兔子肝脏血管分布了解,熟练操作夹闭血管。
掌握气管插管,动脉血压测定,呼吸换流器应用,对机能实验技术全面练习。
学习缺血再灌注的影响,分析数据处理数据,运用所学知识联系临床,进行分析比较,为以后临床实践铺路。
【实验原理】肝脏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肝脏的血容量相当于人体总量的14%。
成人肝每分钟血流量有1500-2000ml。
肝的血管分入肝血管和出肝血管两组。
入肝血管包括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属双重血管供应。
出肝血管是肝静脉系。
肝动脉是肝的营养血管,肝血供的1/4来自肝动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动脉,将直接来自心脏的动脉血输入肝脏,主要供给氧气。
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肝血供的3/4来自于门静脉,门静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静脉,把来自消化道含有营养的血液送至肝脏“加工”。
专业人体机能实验心得大全(14篇)专业人体机能实验心得大全(14篇)篇一第一段:引入(Background)。
机能实验课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形式,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我在参加机能实验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机能实验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二段:主体一(Value)。
机能实验课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机能实验课则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机能实验课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出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第三段:主体二(Challenge)。
然而,机能实验课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首先,机能实验课需要教师对实验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准备和开展机能实验课时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机能实验课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如果学生基础差,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或者无法实验成功。
第四段:主体三(Improvement)。
为了克服机能实验课存在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首先,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实验设计和操作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另外,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制定实验的目标和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机能实验课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和教学功能。
第五段:结尾(Conclusion)。
总之,机能实验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机能实验课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只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克服挑战并不断完善,机能实验课必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平台。
机能实验学课程内容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汝海龙;刘传飞;林国华;张丽慧;赵剑波;陈维亚【摘要】整合后的机能实验学以综合性实验为主体,通过实验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集器官、系统功能的"正常-异常-用药-恢复到正常"的客观系统的知识于一体,培养医学生从正常人体机能到机能异常及纠正失常的整体性、系统性、连贯性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期刊名称】《健康研究》【年(卷),期】2010(030)004【总页数】4页(P318-320,封3)【关键词】机能学实验;实验改革;内容整合【作者】汝海龙;刘传飞;林国华;张丽慧;赵剑波;陈维亚【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部,浙江,杭州,310036;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部,浙江,杭州,310036;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部,浙江,杭州,310036;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部,浙江,杭州,310036;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部,浙江,杭州,310036;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部,浙江,杭州,3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以下简称“三理”)同属于医学机能学科,这三个学科的课程连贯性强,分别观察机体在正常生理、病理和药物作用下生命活动变化的规律,教学实验采用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基本相同,传统的教学模式人为地将完整的机能活动分割开来,使学生的知识严重脱节,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我们尝试将同属于医学机能学科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课程实验从三门课程中独立出来,并整合成为机能学实验。
整合后的机能学实验以综合性实验为主体,集器官、系统功能的“正常-异常-用药-恢复到正常”的客观系统的知识于一体的,通过实验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无形中使学生将三门课程的知识融为一体,以此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使知识系统化并让基础知识顺利向临床过渡。
传统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教学均由相关教研室负责,各自为政,互不沟通。
以创新性、探索性实验深化机能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作者:熊英,李玲,王岚,吴艳俊,张金娟,叶兰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35期熊英1,李玲*1,王岚2,吴艳俊1,张金娟1,叶兰1(1.贵州医科大学机能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医科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0)摘要: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机能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
面对当前设计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尝试选拔优秀的实验设计,深入开展探索性、创新性实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系统培养,有效提升了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能实验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5-0274-02作者简介:熊英(1977-),女(汉族),湖北武汉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机能实验学;李玲(1963-),女(汉族),四川仪陇县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药理学,机能实验学。
*通信作者:李玲,Liling63@。
机能学实验作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现已成为实验教学的重要平台以及基础课程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课程。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对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近年来推出并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1],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
我校机能实验室自2003年起在临床医学等专业中开设了学生设计性实验课程[2],旨在通过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
总结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目前设计性实验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 )学生选题重复率高,在每届学生中具有创新性的实验设计不多;(2)实验设计中方法相对简单,基本为定性实验,课题研究不够深入;(3)实验论文缺乏科学性,数据缺乏统计学意义;(4)由于课程学时数和实验室资源有限,以至于部分创新性的实验设计无法深入开展。
在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思考摘要:在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综合设计实验,可以有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文就机能学实验教学的内容、设计性试验的意义、在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
以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说明设计性实验对机能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为设计性实验方法的教学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能学实验;教育教学;设计性实验机能学课程是同时具备生理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实验课程内容核心的一项新生实验教学课程。
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教育有着显著的效果,也是对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之一,对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与学生们创新意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机能学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性实验是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部分之一。
目前,机能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主要分为三大类,包括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对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教学及设计性设计实验教学。
而随着近些年,实验机能逐渐向一体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因此,对设计实验的机能实验教学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1]。
开放式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在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灵活运用课程体系前两阶段所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设计性实验研究,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当代大学素质教育的理念。
设计性实验教学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针对与此相关的未知问题,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创新探索、设计与研究[2]。
可以看出,设计实验实施的基本流程与科学研究是一致的。
通过实验阶段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在机能实验教学的设计安排中,为了充分体现其价值,应在基本础知识理论和基础技能培训后进行设计性设计实验[3]。
以此学生才能对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得到更好的掌握,设计性实验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搭建实践、创新的研究平台。
-——370--——第3l卷第6期吉林医药学院学报V01.31N o.6 2010年12月Jour nal of Ji li n M ed i cal C ol l eg e D e c.2010文章编号:1673-2995(2010)06-0370-02机能学实验课教学实践与探索教学研究郑中华1,钟秀宏1,杨淑艳1,沈楠2,李霜3(吉林医药学院:1.病理教研室,2.实验中心机能实验室,吉林吉林132013;3.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吉林吉林132001)关键词:机能学;实验课;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实验学作为一门独立性、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有自己的学术特点,它的各种技术、方法在相关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一直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以单纯验证课堂理论教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为主要目的,这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时代。
如何营造一种既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建立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是当今高校改革的重要课题。
机能实验学课程,是教学改革的产物,构建后的医学机能实验学绝非是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大拼凑,它是将原来的生理、病理生理、药理三门学科的实验课程有机结合,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也是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独立学科。
它可使学生从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使学生从信息获得者转为探索者,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吉林医药学院按着“专业特殊能力教育、高素质创新能力教育”的原则,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为培养目标,在今年2007级临床本科班的机能课实验领域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把教学实践与体会介绍如下。
l优化更新经典实验。
使之发展为综合性实验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后,安排机能综合性实验。
机能学实验室学习总结(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2.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呼和浩特 010000)【中图分类号】c45机能实验学是医学实验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应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
随着医学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医务人员素质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
机能学实验室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
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三门学科的实验内容有机的融合起来形成了一门综合实验课程。
一、人员管理与结构机能学实验室主任主要负责教师的科研研究及教学实验课,还定期组织教师和教辅人员学习及讨论科研和实验课需要改进的不足。
机能学实验室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实验课及学生的自主科研工作和给予教师科研的课题帮助。
机能学实验室教辅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所有机能实验课的准备及各实验室仪器维护,和库房的保管及所有实验课的药品配伍工作。
并且每个教辅人员都能独立完成所有机能实验课的准备及科研实验室的准备工作,并具还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教学改革机能学实验室在承担着大量教学任务同时还应大力开展及帮助教师、研究生等科研工作和机能实验学教材的编写与更新,主要分为:1、机能实验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主要注重学生的常用仪器和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软件的介绍及使用。
2、机能学基础实验:是通过经典的实验,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熟悉和掌握各种手术器械的使用,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实验报告等,为学习机能综合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机能学综合实验:是以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为主线,将每一系统的生理、药理、病理生理的内容有机融合成为综合性实验,通过①观察动物在正常状态下其功能活动规律;②复制某些疾病的急性动物模型后,观察其病理状态下功能活动的改变,并探讨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和机制;③自行选择和利用某些药物及手段进行治疗,并分析其药物学作用原理及其作用机制等。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机能学实验课中的应用探讨摘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挖掘出学科思政点与相关思政教育元素,并积极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融合渗透。
在机能学实验这门综合性课程教学工作中,为增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师则需要充分发挥出该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功能,突出实验教学的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机能学实验前言:课程思政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的全员育人与全方位育人,提倡先成人、后成才。
在传统的课程思政教育中,普遍存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对独一、融合不恰当、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为此,高校教师则应当善于把握具体专业课程教育中的思政教育契机,使得教育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
机能学实验课程是医学生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涵盖了生理学、药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学科实验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学科特色。
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会关注学生们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会更加注重学生自身在实验中对学科理论知识的实验应用,而在这一过程当中融入相应的课程思政教育,则能够增强学生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与灵活运用能力,还可以同步实现其医学人文素养、道德能力素质以及科研创新精神等的综合发展提升[1],在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促使他们逐步成长为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负荷现代社会需求的优秀医学工作者。
一、机能学实验教学中思政教育内容挖掘1.动物伦理在机能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会运用到相应的实验小动物,此时,教师则可以趁机为学生讲解动物伦理,并着重为学生强调生命的平等性,无论是人还是动物,生命都是可贵的,对于用于实验的小动物而言,他们尽管没有言语表达,但是所作出的牺牲与贡献是值得每一位以学生尊敬并尊重的。
在实际的实验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强调实验纪律来凸显出对实验动物的关爱,不随意玩笑打闹、尽可能减少不必要实验操作给实验动物所造成的痛苦、按照规范要求处理实验完毕后的动物尸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