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英语下册《燕子》课件 苏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5.25 MB
- 文档页数:32
燕子的歇息美(静态美)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燕子停息的美。
总结全文线索:本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燕子歇息的美。
主题: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
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机,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可爱。
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
• 模仿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来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植物。
《燕子》公开课件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燕子》一课。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第一部分,介绍燕子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第二部分,通过《燕子》一文,分析燕子的动作、神态以及与人类的亲密关系;第三部分,学习生字词和优美的句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优美的词语描绘燕子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表达的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感悟生活中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优美的词语描绘燕子的特点。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朗读感悟,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燕子图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燕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燕子的特点,引入新课。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了解课文大意。
3. 详解课文:讲解生字词,分析燕子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亲密关系。
4. 朗读感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讲解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学到的词语和修辞手法,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
六、板书设计1. 《燕子》2. 生字词:轻盈、剪刀、呢喃、亲密、追逐、翩翩起舞。
3. 优美句子:燕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剪刀似的尾巴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你最喜欢的动物,要求用到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熊猫。
它那憨态可掬的样子总是让人忍不住微笑。
熊猫有着圆圆的脸庞,黑黑的眼圈,宛如戴着一副墨镜。
它悠闲地漫步在竹林中,一边品尝着美味的竹子,一边呢喃着与同伴交流。
熊猫是我国国宝,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课文、例题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燕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燕子教课课件苏教版下边是小编整理的燕子教课课件苏教版,欢迎阅读。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念儿歌《春季多美好》:小燕子,真灵便,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季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季,开朗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爱燕子吗 ?今日,我们一同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这篇文章是有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翻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领会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构成的新词,把你认犯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成效。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诵课文,检查能否读得正确、流畅。
三、学习第一段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
下边认真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涌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如何读懂一句长句子呢 ?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如何 ?先再,用线划出。
5、下边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如何的 ?7、句子顶用“漆黑圆滑、俊秀、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概括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诵这一段,概括段意。
四、进行“绘图、说话”训练,深入领会。
1、我们能不可以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我们一同画,怎么样 ?可是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相互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4、你说得比我画得好 !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大意了吗 ?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翠鸟》,那一课没写翠鸟的尾巴,记得吗 ?能否是也是作者的大意 ?5、这告诉我们,描绘光景,必定要抓住有特点的地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