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静电治疗仪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张银凤
- 格式:pdf
- 大小:552.21 KB
- 文档页数:2
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研究[摘要] 目的:观察中频药物导入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
方法:将102例符合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频药物导入组,膝关节局部采用中药+中频电疗法治疗,2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8周;中频电疗组,膝关节局部只采用中频电疗法治疗,2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8周。
分别于治疗前、开始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症状学评价和关节活动度评价。
结果:中频药物导入组显效7例,有效39例,无效6例;中频电疗组显效1例,有效28例,无效21例。
中频药物导入组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优于中频电疗组。
结论:中频药物导入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频药物导入;中频电疗;骨性关节炎[中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11-028-02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with chinese medicine by iontophoresis SUN Han(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Shuishangcun Airforce Hospital, Tianjin 300074,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frequency of drug treatment into the clinical knee osteoarthritis results. Methods: 102 patients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requency of drug into groups, partial knee herbal + medium frequency therapy, 20 min/time, 1 time/day for 8 consecutive weeks; IF radiotherapy group, knee frequency power using only local therapy, 20 min/time, 1 time/day, continuously for 8 weeks. Respectively, before treatment, 4 weeks afterinitiation of therapy and 8 weeks were evaluated. Evaluation included clinical evaluation, and joint range of motion evaluation. Results: The frequency of drug into group 7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in 39 cases, 6 cases;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group 1 case of markedly effective in 28 cases, 21 cases ineffective. IF knee level of drug import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better than the intermediate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group. Conclusion: The frequency of drug into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method has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IF drug import;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Osteoarthritis骨性关节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关节软骨退变和骨赘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关节疾患。
表 1 两组用药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Mean±SD )组别n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 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对照组30治疗前10.82±3.1715.68±3.559.2±1.4 治疗后7.79±1.0810.52±1.588.7±0.5观察组30治疗前11.18±2.8515.37±3.449.3±1.2 治疗后6.52±0.877.75±1.567.5±0.4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腰臀比对比(Mean±SD )组别n 体质指数(kg/m 2)胰岛素抵抗指数腰臀比对照组30治疗前27.8±3.1 3.84±0.650.98±0.08 治疗后27.5±3.03.56±1.580.96±0.57观察组30治疗前28.4±2.8 4.06±0.640.99±0.07 治疗后25.1±2.40.69±0.440.82±0.03器和组织产生威胁,严重时,不利于病人的身心安全。
血糖平衡难以保持稳定以及该病难以治愈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胰岛β细胞功能的减退,所以,在医治该病时,关键就是令胰岛β细胞功能的减退得到延缓。
二甲双胍对肝糖原的异生可以起到减少的效果,同时还能提升肌肉组织分解葡萄糖的能力,实现降低血糖的目的[5]。
但仅用二甲双胍对血糖进行控制,会引起病人的不良反应,从而令降糖的效果不佳。
达美康不但降糖效果较好,还具有清除患者体内自由基的功效,还能令LPO (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减少,提升SO 活性,使血浆巯基水平保持稳定状态,降低血小板的凝聚,是胆固醇含量减少,因此具备了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的功效。
浅谈电脑中频治疗仪在康复科的临床应用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先进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业中的逐渐渗透,多种现代化医疗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中,其中尤以电脑中频治疗仪较为明显。
同时,现阶段有多项医疗调研报告显示,将电脑中频治疗仪合理运用于各级医院的康复科临床医疗实践活动中,可有效治疗各种疾病,促进患者病情快速康复,意义重大。
本文主要从“电脑中频治疗仪”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电脑中频治疗仪在医院康复科中的临床应用,希望为以后的医疗实践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康复科;电脑;中频治疗仪;临床应用1前言电脑中频治疗仪是现阶段各大医疗机构中用于治疗康复理疗保健的一种先进医疗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在于采用微电脑技术,利用等幅度中频电信号调制低频波形电信号,从而作用于人体的局部特定部位进行康复治疗。
目前,在我国许多医院的康复科中,电脑中频治疗仪多用于脑卒中、椎间盘退行病变、膝关节骨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康复治疗中,经多项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其康复治疗效果良好,患者预后较好。
本文笔者收集并整理了多项相关的研究资料以及文献报道,主要探讨了电脑中频治疗仪在康复科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现简要论述如下。
2电脑中频治疗仪在康复科中的临床应用2.1脑卒中一般来讲,脑卒中也可称为“脑血管意外”,具体是指由脑血管病变引发的、突然发生局限性脑部功能障碍且持续>24h或死亡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同时,由于每位患者的发病部位并不相同,从而引起不同的体征变化,如单瘫、偏瘫或交叉瘫等,目前尤以偏瘫较为常见,该类患者多临床表现为肢体不协调,即上肢屈曲、下肢伸展等,且依据患者的病程及其实际病情变化,临床多将其分为四期,主要包括“急性期”、“亚急性期(也可称之为恢复早期)”、“(恢复)中后期”与“后遗症期”等,其中患者前期治疗需以“被动化干预”为主,而后期则需以“主动化训练”为主,具体可表现为: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临床为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并发症(多为关节肿胀、压疮以及静脉血拴等)发生率,可在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加用传统的推拿、针灸等康复疗法以及现代化的运动或作业疗法等。
中频治疗仪在肩周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究中频治疗仪治疗肩周炎疗效及护理措施分析,以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肩周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联合中频治疗仪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在CMS和VAS评分上表现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满意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频治疗仪治疗肩周炎的效果好,患者的不良反应少,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肩周炎;护理措施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若病情持续发展,可表现为肩关节存在广泛压痛,并放射影响至肘部及颈部,导致三角肌萎缩,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中频治疗仪在肩周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可提高康复护理效果,帮助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更好的恢复。
其原因为,中频治疗仪通过利用一定频率的中频电流予以舒适的震颤感和肌肉颤动,提高了传导触压觉中粗纤维的兴奋度,掩盖了细纤维和C纤维传导的痛觉,从而达到镇痛及抗炎的目的。
不仅如此,中频治疗仪的实施需在医院内进行,这便于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专业指导,让患者更清楚的了解并学习肩周炎的日常康复护理方法,干预效果更为理想。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肩周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
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肩周炎患者。
观察组患者男20例,女25例;年龄40~69岁,平均(52.36±2.38)岁;病程6~12(7.98±2.24)个月。
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24例;年龄42~70岁,平均(51.98±2.76)岁;病程5~13(8.05±2.31)个月。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中低频电疗法的临床应用内容提要:电疗是指利用不同类型电流和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物理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有直流电疗法、低频脉冲电疗法、中频脉冲电疗法、高频电疗法、静电疗法,本文旨在简单介绍中低频电疗法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电疗是指利用不同类型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物理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主要有直流电疗法、低频脉冲电疗法、中频脉冲电疗法、高频电疗法、微波工作频率、静电疗法。
应用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脉冲电疗法。
应用频率为1000 ~100,000Hz 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脉冲电疗法,临床常用的有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和等幅正弦中频(音频)电疗法三种。
1 低频和中频脉冲电流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1.1兴奋神经肌肉组织能兴奋神经肌肉组织是这种电流是重要特征。
因为电刺激可以破坏膜极化状态,因而有可能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
而哺乳动物运动神经的绝对不应期多在1ms 左右,因此频率在1000Hz以下的低频脉冲电每个脉冲都可能引起一次运动反应,频率在的1KHz~100KHz 之间中频电流单一周期不能引起一次兴奋,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即所谓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
1.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中低频电流有明显的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的作用可使皮肤温度上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开放的毛细血管数目增多等。
其作用机理:a.轴突反射。
电流刺激皮肤感受器,冲动一方面传入神经元,一方面经同一轴突的另一分支逆行到小动脉壁,引起局部血管扩张。
b.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
电流刺激感觉神经,使神经释出小量的“P”物质和乙酰胆硷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扩张反应。
c. 肌肉活动代射产物的作用。
肌肉收缩的代射物产物如乳酸、ADP、A TP等均有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
d.对植物神经的作用。
电流促进局部血循环作用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有关。
1.3镇痛镇痛也是中低频脉冲电流的重要作用之一。
中频治疗仪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在卒中偏瘫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11-09T01:34:48.43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月12期作者:刘洁[导读]刘洁(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四川成都610000)【摘要】目的:研究卒中偏瘫康复中,联合中频治疗仪、中医康复护理的有效性。
方法:2019.05~2022.05,选取69例卒中偏瘫者。
随机分组。
参照组34例,常规护理。
试验组35例,中频治疗仪联合中医康复护理。
评析各组护理效果、肌力、神经功能。
结果:试验组护理效果、肌力、神经功能均更为优异,P<0.05。
结论:中频治疗仪、中医康复护理联合应用后,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能力提高。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卒中偏瘫;中频治疗仪偏瘫属于卒中常见后遗症,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语言、吞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运动功能,使其日常生活能力严重下降。
为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还应尽早予以患者康复治疗方案。
中频治疗仪具有刺激麻痹肌肉、改善肌力的重要作用[1]。
中医康复护理能够发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功效。
本研究对二者联合应用于卒中偏瘫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9例卒中偏瘫者,2019.05~2022.05录入。
随机分组。
参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
年龄:50-73(62.15±1.24)岁。
试验组:35例,男18例、女17例。
年龄:51-72(62.34±1.67)岁。
各组基线资料分布均衡,P>0.05。
纳入对象均知情本研究。
1.2方法参照组:常规护理。
合理安排患者饮食,开展健康教育,把握患者情绪变化,缓解其负性心理。
向患者说明肢体功能锻炼的必要性,指导其开展关节被动运动、自主活动等。
试验组:中频治疗仪联合中医康复护理,详情如下:(1)中频治疗仪。
预先对仪器配套电极片进行消毒。
再将纱布放入清水中,浸湿后拧干,再将其放在上肢肱三头肌、下肢股四头肌等部位,然后固定电极片。
302018 年第 5 卷第 20 期2018 Vol.5 No.20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中应用中医推拿的价值探究马 斌1,任凯晶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222;2.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222)【摘要】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中应用中医推拿的价值。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168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分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实验组在术后康复训练中应用中医推拿。
比较两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可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HSS 膝关节功能量表评分、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实验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术后可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HSS 膝关节功能量表评分、生活质量情况相近,P >0.05;干预后实验组HSS 膝关节功能量表评分、生活质量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中应用中医推拿的价值高,可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中医推拿;价值【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20.30.02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已经成为临床重点关注问题。
虽然随着假体材料和全膝关节置换术技术不断完善成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不断趋于理想,可恢复正常生活水平,但仍有部分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不佳而导致生活质量降低。
研究显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和缓解疼痛效果显著,但部分患者因担心疼痛不敢活动关节,从而导致下肢肌力降低、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因此,需辅以有效的方法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中频电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杨美发布时间:2023-05-15T07:28:45.854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6期作者:杨美[导读] 本文针对肩袖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中频电治疗仪与康复护理相联合的应用价值做具体探究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214185摘要:目的本文针对肩袖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中频电治疗仪与康复护理相联合的应用价值做具体探究。
方法:择选至本院接受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50例作为探究对象,择选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作为实验开展年限,系统抽签法作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1组2组(n=25),分别对其施以康复护理干预、中频电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干预。
结果:两组在ASES评分、主动前屈角度及体侧外旋角度方面的数据呈现,1组均显低2组。
结论:中频电治疗仪与康复护理相联合策略更为优异,不仅有效促进患者肩关节恢复,且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其应用价值卓越。
关键词:中频电治疗仪;康复护理;肩袖损伤;应用价值目前,临床多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于肩关节类疾病,并配以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进行康复护理,来使患者肩袖力学平衡机制重建,肩关节功能恢复,生活及运动需求得以满足,故护理方案的选择对于患者康复效果影响极大【1】。
中频电治疗仪是以模拟传统中医针灸为治疗理念,采用CPU控制的脉冲电流针来通过穴道疏导血管及神经,进而达到镇痛、改善微循环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选至本院接受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50例作为探究对象,择选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作为实验开展年限,系统抽签法作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1组2组(n=25),期间对患者基础资料的分类归纳均采用相关软件予以处理,未见差异性(P>0.05)。
其中1组:男女占比:14∶11;年龄限值:35--65岁(45.32±5.12)岁;2组:男女占比:13∶12;年龄限值:34--66岁(44.56±6.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