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的席位分配
- 格式:ppt
- 大小:787.00 KB
- 文档页数:10
数学建模论文席位的公平分配问题姓名:学号:18 15 20公平的委员分配问题摘要:1.我们首先是用惯例分配法来解决这委员分配问题的,由于方法来解决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通过组内的讨论,我们想出了Q值法来解决此问题,发现这样能作到相对公平。
我们这一组开始就考虑到了该怎样分配能作到相对公平,就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了研讨。
我们采用惯例分配法分析发现:各楼所得到的委员数A 、B 、C楼分别为:3、3、4人,而Q值法其结果为:A、B、C楼分别为:2、3、5人。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发现Q值法能很好的解决委员分配问题,Q 值法:我们用Qi=(Pi*Pi)/[n(n+1)],其中i=A、B、C,Pi为第i楼的人数,n 为分配到的委员数,我们采用将剩下的一位委员名额分给Q值最大的一方。
通过计算得到Qa=9204.16、Qb=9240.75、Qc=9331.2比较得到:Qa>Qb>Qc,所以我们决定把剩下的一名委员分给C楼。
3.我们用惯例分配法发现有一名委员不好分配,不知道分给谁更公平些。
建议:我们的思维不能太单一了,在考虑问题方面要做到全面些,这样才会少走弯路。
(无论在哪方面都一样。
)关键字:委员分配、比例法、Q值法1.1问题的重述分配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它涉及到如何将有限的人力或其他资源以“完整的部分”分配到下属部门或各项不同任务中.分配问题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例如:学校共有1000学生,235人住在A楼,333人住B楼,432人住C楼,学校要组织一个10人委员会,试用惯例分配法和Q值方法分配各楼的委员数并比较结果。
1.2问题的分析数学中通常人们用比例的方法来分配各个楼要派出几个人来组建委员会,当比例中有小数时人们有按照惯例使得各组中小数最大的组拥有更多的人数。
然而人们是怎样分配的呢?又因为没栋楼所占比例不是整数,可以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
为了让席位分配更加公平我们不应该采用比例法,要引用不比例法更好的Q值法对其进行求解。
安排席位时,应遵循的原则1.均衡性原则:尽量保持席位的均衡,使每个参与者的位置相对公平,避免将某一方或某几方安排在不利的位置,以确保公正性和公平性。
2.互动性原则:安排席位时应考虑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尽量安排相互认识的人坐在一起,以促进交流和合作。
同时,也要避免把相互敌对或不合拍的人安排在一起,以防止冲突和不愉快的局面。
3.主宾尊重原则:对于宾客和主人,应考虑给予特殊待遇和尊重,通常将主宾安排在较为显眼或重要的位置。
这可以提升宾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也体现了组织者对主宾的重视。
4.组织性原则:根据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和目的,席位的安排也应考虑到整体组织的需要。
比如,对于需要有主讲人的演讲会,可以将主讲人安排在最中央的位置,以便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5.职务和身份原则:对于正式会议,根据参与者的职务和身份,可以将高层领导或决策者安排在重要位置,以体现组织的等级和权威。
但同时要避免过分突出身份的原则,以免给其他与会者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或不平衡感。
6.席位变动原则:在规划席位时,也要考虑到可能会有席位变动的情况。
比如,可能有人因故不能参加,或者有人需要临时调换位置等。
因此,在安排席位时应灵活考虑,保持一定的余地,以便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7.人群特点原则:针对不同的人群特点,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席位安排。
比如,对于年轻人较多的活动,可以安排他们坐在一起,以促进共同话题和活跃氛围;而对于长者或体弱者,可以安排在离便利设施近的位置,方便他们的活动。
总之,安排席位时应尽量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以达到公平、合理、方便和符合活动目的的效果。
不能仅仅从个人利益出发,而忽视了整体的需求和协调性。
公平席位分配模型班级:09数学(2)班姓名:韩文斌学号:0907022011摘要:通过建立人数比例模型、最大剩余法模型及Q值法模型解决了公平席位的分配问题。
比较三种模型分配的结果方案,我发现了Q值法模型是解决公平席位分配问题较公平的方法。
关键词:公平分配绝对不公平程度 Q值法模型正文1 问题的提出某学校有3个系共100名学生,其中甲系100名,乙系60名,丙系40名。
1.1 若学生代表会议设20个席位,公平而又简单的席位分配办法是什么?1.2 现在丙系有6名学生转入甲乙两系(其中3人转入甲系,3人转入乙系),现在该如何分配呢?1.3 因为有20个席位的代表会议在表决提案时可能出现10:10的结局,会议决定下一届增加1席。
在问题二中人数发生改变后的情况下,这1席又该分给哪个系呢?2 合理假设与变量说明假设3个系的总人数不再发生变动,各个系的人数除了问题二中人数的改动之外,不再发生任何改变。
3 模型建立3.1 人数比例模型公平标准iiP P N N =, i =1,2,3…通过计算总席位与总人数、各系席位数与各系总人数的比例相等,来确定各系的席位数的分配方案。
3.2 最大剩余法模型记,1,2,3ii iP R i N ==…的余数,i R 越大说明i 系分一个席位代表人数就越多,为了公平降低i R ,则剩余席位优先分给i R 最大的i 系。
3.3 Q 值法模型[1]当总席位增加1席时,计算令2(1)i i i i p Q n n =+,增加1席位应该分配给Q 值最大的一方。
3.3.1 不公平指标为简单起见考虑A ,B 两系分配席位的情况。
设两方人数分别为1P ,2P ,占有席位分别为1n ,2n ,则比值11p n ,22p n 为两方每个席位所代表的人数。
显然仅当1212p p n n =分配时才算完全公平的,但是因为人数和席位都是整数,所以通常1212p p n n ≠,分配不公平,并且对比值较大的一方不公平。
公平席位的分配数学(2)班学号 0907022022 高泽标摘要:讨论公平席位分配的模型已有很多。
本文首先用比例加惯例法、Q值法、D’hondt 法对问题中名额进行了分配,再对D’hondt法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在Q值法对绝对尾数(绝对不公平度)的处理方式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尾数模型,并讨论了其满足Young公理的1,3,4条关键词:相对尾数 Balinsky & Young不可能定理正文1 问题复述公平的席位分配问题是一个非常有趣而重要的问题,它在政治学、管理学和对策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处理这个问题的最早的方法是Hamilton法,即比例加惯例法;后来出现了Q值法;1974年M.L.Balinski和H.P.Young引入了席位分配问题的公理体系研究方法,并于1982年证明了同时满足五个公理的席位分配方法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只能根据实际建立在一定公平准则下成立并尽量多的满足Young公理的算法。
这里,我们需要理解并运用比例加惯例法、Q值法、D’hondt法对宿舍委员会名额进行分配,继而提出更优的公平分配席位的方法。
2 模型假设2.1 合理假设2.1.1 比例加惯例法、Q值法等分配模型均为已知;2.1.2 各个宿舍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人数保持不变;2.1.3 委员分配以各宿舍人数为唯一权重。
2.2 符号约定3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3.1按比例加惯例模型分配根据比例加惯例分配模型的原理表3.2按Q 值法模型分配首先用比例分配法对名额进行初步分配,再根据表达式 C B A i ,,=对剩下的名额进行分配表2(Q 值法分配结果):3.3 D ’hondt 模型 3.3.1 模型建立设,分别表示宿舍总人数和总分配席位数,(1,2,3i =)表示各宿舍人数,令(1,2,3,1,2,...i j ==),则得到一个数列{}ij a ,将该数列按递减顺序重新排列,得到{}()k ij a ,其中()k ij a 表示{}()k ija 中第大的项。
1 问题的假设与符号定义1.1问题的假设:1.席位是以整数计量的,并且为有限个,设为N个;2.每个系别有有限个人,席位是按各集体的人员多少来分配的;3.每个系别的每个人被选举都是等可能的;4.每个单位至少应该分配到一个名额,如果某个单位,一个名额也不应该分到的话,则应将其剔除在分配之外;5.在名额分配的过程中,分配是稳定的,不受任何其他因素所干扰.1.2符号的定义:n----表示某系别的席位数(n1、n2、n3分别表示甲、乙、丙的席位数);p----表示某系别的人数(p1、p2、p3分别表示甲、乙、丙的人数);q-------表示总席位数;N-------表示总的席位人数.Q-------表示某单位的Q值.3 问题的分析通常人们都是按照人数比例来进行分配的.当比例中有小数时,人们又按照惯例将多余的席位分给比例中小数最大者.我们能得出以下结论:*公式:Npqn/4 模型建立目标:建立公平的席位分配方案.4.1 引出绝对不公平值并给出相对不公平值:设A,B 两方人数分别为21,p p ;分别占有 1n 和2n 个席位,则两方每个席位所代表的人数分别为11n p 和 22n p. 我们称 2211n p n p -为.例:10,100,1202121====n n p p则22211=-n p n p ; 又 10,1000,10202121====n n p p 则22211=-n p n p 由上例可知,用绝对不公平程度作为衡量不公平的标准,并不合理,下面我们给出相对不公平值.①若 2211n p n p > 则称 11221222211-=-n p n p n p n p n p 为对A 的相对不公平值,记为 ),(21n n r A ;②若 2211n p n p < 则称 12112111122-=-n p n p n p n p n p 为对B 的相对不公平值 ,记为 ),(21n n r B .4.2给出相对公平的席位分配方案:如果,A B 两方分别占有1n 和2n 席,利用相对不公平值A r 和B r 讨论,当总席位增加1席时,应该分配给A 还是B.不妨设1122>p n p n ,即对A 不公平,当再分配一个席位时,有以下三种情况:I .当221>+11p pn n 时,这说明即使给A 增加1席,仍然对A 不公平,所以这一席显然应给A 方.II.当221<+11p pn n 时,这说明给A 增加1席,变为对B 不公平,此时对B 的相对不公平值为:21121211-1 ++=()(,)B p n r n n p n (3)III.当221>+11p pn n 时,这说明给B 增加1席,将对A 不公平,此时对A 的相对不公平值为:12122111-1 ++=()(,)A p n r n n p n (4)因为公平分配席位的原则是使相对不公平值尽可能小,所以如果121211+<+(,)(,)B A r n n r n n (5)则这1席给A 方,反之这1席给B 方.由(3)(4)可知,(5)等价于21222211<11++()()p p n n n n (6)不难证明上述的第I 种情况221>+11p pn n 也与(6)式等价,于是我们的结论是当(6)式成立时,增加的1席应给A 方,反之给B 方.若记:2, =1,21=+()i i i i p Q i n n则增加的1席给Q 值大的一方.4.3模型内部推广:上述方法可以推广到有m 方分配席位的情况.设第i 方人数为i p ,已占有i n 个席位.当总席位增加1席时,计算:2, =1,21=+()i i i i p Q i m n n ,,则增加的1席应分配给Q 值大的一方.这种席位分配的方法称为Q 值法.5 模型求解5.1下面用Q 值法讨论甲,乙,丙系分配20个席位的问题:先按照比例将整数部分的10席分配完毕n 1=10, n 2=6, n 3=3,.再用Q 值法分配第20席和第21席;分配第20席,计算得:Q1=96.4; Q2=94.5; Q3=96.3Q1最大,于是这1席应分给甲系.分配第21席,计算得:Q1=80.4;Q2=94.5;Q3=96.3;Q3最大,于是这1席应分给丙系.5.2现象分析及结果:根据Q值分配结果与假定情况一的现象,易得出:惯例分配总席位为21时,分配不公平,以至得出总席位数N增加一个,丙的席位数反而减少了一个的错误结论.6 模型评价●我们巧用绝对值,避免了分两种情况.从而简化了运算.●改进后的Q值法席位分配方案应用性推广,分配更公平.。
宴会席位安排的原则
宴会席位安排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文化和传统可能有所不同,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则:
1.以右为尊原则:在安排席位时,通常以右为尊,左为卑。
例如,如果男女主人并座,则男左女右,以右为大。
如果席设两桌,男女主人分开主持,则以右桌为大。
2.职位或地位高者为尊原则:在安排席位时,职位或地位高者通常被视为尊贵的人,应该被安排在上席或主位。
这是根据职位或地位的高低来确定的,不能逾越。
3.以职位或地位相同者为原则:如果参加者的职位或地位相同,那么可以按照传统习惯或按照他们的姓名笔画或字母顺序来排列。
4.遵守外交惯例原则:当一国政府的首长如总统或总理款宴外宾时,各国惯例是外交部长的排名在其他各部部长之前。
5.方便交谈原则:在安排席位时,应该尽量让客人之间能够
方便交谈,避免让他们背对背或者面对面地坐着。
这有助于创造一个友好和和谐的氛围。
6.美观原则:在安排席位时,也要注意整体布局的美观性。
桌布、餐具、鲜花和灯光等元素都应该被精心选择和布置,以增加整个宴会的美感和氛围。
这些原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但具体的应用可能会因不同的场合和文化背景而有所调整。
在安排宴会席位时,最好提前了解相关文化和礼仪,以确保整个宴会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