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
- 格式:pptx
- 大小:12.23 MB
- 文档页数:13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问题及答案1、糖尿病得诊断标准就是什么?答:(1)空腹血糖≥7、0mmol/L.(2)OGTT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3)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
(4)糖化血红蛋白≥6、3%。
2、糖尿病患者眼科筛查时间与内容就是什么?答:首次确诊得2型糖尿病患者,应立即进行眼底检查,未发现眼底病变者每年随访1次。
有眼底病变者,应进行眼底照相、FFA、OCT检查。
如只有微血管瘤者,每年随访一次。
轻、中度NPDR不伴有黄斑水肿者6-12个月复查一次,伴有黄斑水肿症状不明显者4-6个月复查一次;症状明显者3个月复查一次。
重度NPDR患者3个月复查一次。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过什么手段能使90%以上得糖尿病患者减少失明得风险?答:提高高危人群与糖尿病患者早期筛查率及并发症危害得知晓率,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定期复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达标,定期复查眼底,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FFA、OCT检查,决定DR得治疗方案,采用药物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切术等治疗方法,能使90%以上得糖尿病患者减少失明得风险。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得国际分期标准就是什么?答:无明显DR:眼底无异常.轻度NPDR:仅有微血管瘤,属低危病变。
中度NPDR:不仅有微血管瘤,病变轻于重度DPDR。
重度NPDR:具有下列任何一项(421):(1)4个象限有20个以上得视网膜出血点。
(2)2个以上象限有明显得静脉串珠样改变。
(3)1个以上象限有明确得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无PDR体征,属于高危病变.PDR: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
5、重度NPDR得诊断标准就是什么?答:具有下列任何一项(421):(1)4个象限有20个以上得视网膜出血点.(2)2个以上象限有明显得静脉串珠样改变。
(3)1个以上象限有明确得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6、何谓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得表现?答:FFA表现为视网膜视网膜内无灌注区周围出现毛细血管迂曲、扩张得节段,或视网膜内早期得新生血管,视网膜动静脉短路等异常血管,分为芽状、发夹样环状、珊瑚树状3类.就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出现得前期标志,就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由非增殖期转向增殖期得重要标志,也就是眼底激光治疗得重要参考指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家共识解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简称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其中约30%~40%的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
这一严峻形势促使我国眼科学界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微循环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和纤维组织增生。
微循环障碍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神经功能障碍使视网膜神经细胞受损,纤维组织增生则导致视网膜病变加重。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发现微血管病变。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视物变形等症状。
此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进入中晚期,治疗难度较大,视力恢复效果不佳。
专家共识强调,早期筛查和干预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
对于糖尿病患者,建议在确诊后立即进行眼底检查,以后每隔1~2年进行一次复查。
对于高风险患者,如年龄大于60岁、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等,应缩短筛查间隔。
在治疗方面,专家共识推荐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激光治疗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晚期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激光凝固病变区域,减轻视网膜病变程度。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如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移植等。
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进一步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张先生,50岁,糖尿病患者,因“视力下降”就诊。
经检查发现,张先生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处于早期阶段。
医生建议他进行眼底检查,并定期复查。
同时,给予抗VEGF药物治疗,以减轻视网膜病变程度。
张先生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并接受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文档中,有几个关键细节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